陈独秀是怎样一步步走向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革命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独秀是怎样一步步走向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革命的?

创办《新青年》,提出20年不谈政治

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9月15日,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初春,发生了一件叫陈独秀头痛的事。因为嫉妒《青年杂志》的影响,上海青年会气冲冲地写了一封信到群益书社,指责《青年》杂志和他们的《上海青年》杂志雷同,奉劝《青年杂志》及早更名。上海青年会态度硬,陈子沛、陈子寿胆子小,陈独秀执拗了几个月,没有办法,只好同意改名。9月复刊吧,《青年杂志》到9月正好一周年。这年夏天,陈独秀把编排更名后的《青年》杂志2卷1号,新杂志取名《新青年》。

关于为何办《新青年》,陈独秀认为:当时的中国人“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他还提出20年不谈政治,要在此时间里造成巩固共和的“国民总意”。

《新青年》面世之初,标榜“不谈政治”,以写“两个蝴蝶,双双飞上天”(胡适诗)一类白话诗为时髦,凸现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色彩,而不是一场社会改革运动。这一时期的陈独秀,也是激情澎湃的启蒙思想家,而非社会革命家。

接受了蔡元培的聘请,到北大任文科学长

1916年12月26日,北洋政府对蔡元培的任命正式下达,当天上午,蔡元培即亲赴到北京办事的陈独秀所住的旅馆,请陈独秀到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据说,陈独秀一开始是推辞的,但蔡元培连续几天登门,并答应可将《新青年》移至北京,陈独秀才接受了蔡元培的聘请。

1918年,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先后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表达对十月革命的欢呼。由于胡适和陈独秀说过,《新青年》坚持只谈文化,不谈政治。但这不意味着陈独秀个人不谈政治,李大钊的这两篇文章就是陈独秀当主编时发表的。为了照顾尊重胡适的意见,也为了自己和李大钊的政治上的兴趣,他与李大钊共同创办了“专谈政治”的《每周评论》,便是改弦易辙的产物。

仲甫(陈独秀)越来越左倾了

1919年4月20日,胡适翻着《每周评论》18号刊登的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一文,大吃一惊:“仲甫越来越左倾了。”上次见陈独秀写《贫民的哭声》这样纯苏俄式的文章,胡适心里就不是滋味。陈独秀写道:“20世纪俄罗斯的社会革命,当时的人都对着他们极口痛骂;但是后来的历史家,都有要把他们当作人类社会变动和进行的大关键。”胡适记得陈独秀在《每周评论》4号上批评十月革命“用平民压制中等社会,残杀贵族及反对者”,那时他看了这样的文字,心里是多么高兴啊!没想到短短数月,仲甫变了。除了汤尔和等人唆使蔡元培免去陈独秀的职务原因外,就是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发生的直接影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