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
【摘要】本文探讨了陈独秀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分析了他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论述了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实施过程及其影响,认为陈独秀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宣传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践行者。
【关键词】陈独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内涵;实施;影响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他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宣传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践行者。为了追溯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起源,通过研究马克思中国化的问题及影响和不足等多方面问题,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远意义。
一、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过程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较早的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并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提炼出一套适合中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并指导着中国革命。同时,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经历了从早期民主主义阶段向马克思主义者阶段的转变,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主要表现在:
1、早期民主主义者阶段
1911年的辛亥革命爆发,陈独秀提出了必须通过思想革命的方式,来改造我国国民思想,因而创办了《新青年》。在那一时期,陈独秀并未对马克思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只是在他的部分文章中谈到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观点不谋而合。例如,陈独秀曾提出过: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1]这是他首次提出要有发展的眼光来看社会,指明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他还提出:“举凡一国之经济政治状态有所变更,其影响率被于世界,不啻牵一发而动全身也。立国于今之世,其兴度存亡,视其国之内政者半,影响于国外者恒亦半焉。”[2]这点是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来谈中国的问题,说明他已经认识到全球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不能再自给自足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者阶段
俄国十月革命,促使陈独秀逐渐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立场。在1919年《新青年》七卷一号上发表了《本质宣言》。该《宣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该作品表现出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明确向导,也是首次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行传播的明确标志。1920年,陈独秀开始调查中国工人的现状,并创办了工人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会,开始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飞跃前进。[3]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了解决中国存在的问题,更是为了中国革命,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上,陈独秀谈到:“我们士大夫阶级断然是没有革新希望的,生产劳动者又受了
世界上无比的压迫,所以有输入马克思社会主义底需要”。[4] 中国要实现革命,就必须像十月革命一样,走马克思主义道路。
二、陈独秀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和存在的关键问题
马克斯主义中国化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中国这片大地上推行马克
思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全面建设。陈独秀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情。一方面他重视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他说:我们行船时,一须定方向,二须努力。不努力自然达不到方向所在,不定方向将要走到何处去?
[5]他还强调:改造社会和行船一样,定方向与努力二者缺一不可。这明确的指出了发展要有理论的支撑,有了明确的方向对推动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陈独秀坚持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始终坚持理论应联系实际,他认为:学术与社会分离,是死学术,学术与社会合,方是活学术。[6]他还表明:我们要知道马克思主义永远不是教条,无论如何正确的理论,倘不能正确的用当其时其地,都会变成不完全正确,甚至于完全不正确。[6]他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的各种情形,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效果,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2、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为了实现民族的拯救国家的复兴,就需要依
靠革命来实现这些目标。然而革命也需要通过成熟的理论作为指导。因而,陈独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有三方面考虑:首先,基于需求的考虑。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被我们能够接纳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是当时最新的理论,而是因为它能满足社会上大部分人的需要。陈独秀抛弃了儒家学说是因为它已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他认识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生产力,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理论依据。其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的考虑。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并不是凭空的盲目的去相信他,乃是社会之历史的进化程序令我们不能不相信。[7]陈独秀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之前做过深入的分析和调查,他比较了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等多派学说的特点。他经过分析得出,以中国的国情坚持走共产主义学说才能拯救中国,才能复兴中国。再次,陈独秀指出《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说明各国的改造步骤是不同的。他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结合实际的主义,是注重客观事实的主义,因而,他提出只有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的改造和发展,才谈得上是真正地懂得了马克思主义。
三、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实施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宣传时实现中国化的必要过程,陈独秀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思想走向大众,重在落实,为实现现实运动而努力。他主张必须将马克思理论宣传的对象扩大化,尤其是工人群众这一庞大的整体更是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此,他创办了两种工人刊物,
即《劳动界》周刊和《伙友》周刊。《劳动界》周刊于1920年8月15日由陈独秀和李汉俊发起创办,其宗旨是通过宣传,改良劳动界的境遇,使刊物成为一个中国劳动阶级有力的言论机关。主要撰搞人有中共上海发起组成员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袁振英(署名震瀛)等。每期有演说、国内外劳动界、调查、时事、读者投稿等栏目。《伙友》周刊于1920年10月10日创刊,《新青年》社发行,由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与工商友谊会联合创办,陈独秀任主编。此外,陈独秀还深入接触工人群众进行宣传。同时,他还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他极力呼吁为工人减轻工作量、缩短工作时间,并利用自己的笔,向工人群众告知资本主义资本家真正的嘴脸,从而是工人群众认识到真相。通过与工人群众的结合,在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队伍,从而为实现革命奠定了有力的群众基础。
2、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以完善的组织形式推动中国化的发展
首先,陈独秀为建党做理论准备。陈独秀在与工人群众沟通的时候就积极做好了铺垫,为组建革命政党做了宣传。他认为,有政治就不能无政党。他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必须要有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来做支撑,他说:实行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无产阶级非有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不可,要造成这样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都非有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做无产阶级底先锋队与指导者不可。[8]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长篇论文《谈政治》,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