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比较

摘要: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都经历逐步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历程。这一时期他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都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问题,不论思想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促进马克思主义在革命时期的传播和发展,对后来的革命领导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李大钊;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始终是分裂的。五四时期,在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李大钊、陈独秀可谓独树一帜,都做出了应有的伟大贡献。鉴于对李大钊、陈独秀思想发展历程,本文主要以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陈独秀《谈政治》寻求支点进行阐述。

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号”专栏刊登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我们比较系统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开始。李大钊从“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占若何的地位,以及唯物史观、阶级竞争说、经济论、平均利润率、资本等方面进行介绍,它的发表不但说明李大钊完成了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还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了比较系统传播的阶段。虽然在文章开始就说平素对马氏学说没什么研究,今天硬想谈马克思主义已经是僭越的了,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力了,德奥匈等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把马克思主义奉为正宗。李大钊已经很明确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已经具有了合理

化的需要,引起了普遍的注意。在向广大人民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阐述唯物史观的要点:一是关于人类文化的经验的说明;二是社会组织进化论。与此同时李大钊还说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并提出中国实际要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有“适应实际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二、《谈政治》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了《谈政治》,标志着陈独秀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文中深刻阐明了对无产阶级专政的信仰,针对无政府主义者不问青红皂白反对一切国家、政治和法律,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批驳说:“只有被压迫的生产的劳动阶级自己造成新的强力,自己站在国家地位,利用政治、法律等机关,把那压迫的资产阶级完全征服。”否则,“便再过一万年,那被压迫的劳动阶级也没有翻身的机会。在此文中还对修正主义进行了批判。在此文的末尾,陈独秀下了一个结论:“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后事如何,就不是我们应该能够包办的了”。由此可以看出先进分子们已经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的世界观发生根本性转变,对伦理革命的态度是否定的。

三、李大钊、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独得之见

李大钊和陈独秀在思想发展道路问题上的不同在于,对唯物史观的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重视深入群众并并积极领导群众的革

命方式。

1.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存在明显差异

李大钊的一大特色在于起初就具有坚定的唯物史观,能充分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强调要积极投身到人民中去,做到理论要联系实际。李大钊本着科学、认真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细致的学习研究。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一开始就说:“一个德国人说过,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因为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紧接着又说: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虽然极其贫弱,而自1918年马克思诞生百年纪念以来,各国学者研究他的兴味复活,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创制出马克思研究好的机会,把他转介于读者。可以看出李大钊谨慎地决定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广大人民群众,在传播的过程中他下了很多功夫,试图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地介绍给人民群众。由此可见,李大钊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科学倡导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陈独秀在同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的争辩中,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定的认识,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地位,拥护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领导中国革命的发展,组建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国早期倡导马克思主义的重量级人物。陈独秀表明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要抓住一点: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他说:“我们士大夫阶级断然是没有革新希望的,生产劳动者又受了世界上无比的压迫,所以有输入马克思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社会这种实际需要陈独秀已经认识到,在宣传

马克思主义时,陈独秀把实际放在第一要位。1922年上半年,在广州纪念马克思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大会上,发表了同样看法。他寄希望于青年们说“宁可以少研究点马克思的学说,不可不多干马克思革命的运动。”陈独秀提倡无产阶级革命中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从事革命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准备不充分的中国共产党受到此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不良影响对中国革命产生消极的影响。

2.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理解存在不同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更接近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论述。他在文章中详细提到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这三个部分是个完整的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在认识和研究过程中更要把握到这一点。要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把握,把各个部分都联系起来加以学习,不能孤立片面地去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李大钊认为唯物史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而他的核心理论是阶级斗争学说。换句话说离开了他特有的历史观,去了解他的社会主义是存在很大困难的。原因在于他的历史观是确定社会组织是如何变化而来的,然后再根据这个变化而来的社会组织观察现实的经济状态,就可以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根据对社会组织的分析李大钊得出了社会主义组织必然会取代资本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