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工生产技术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

本大纲是依据本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以国家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梁风凯、舒均杰主编)为基本教材,参考有关院校的教学大纲而编写的,供本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使用。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内容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是根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为培养高级化工工艺操作工而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1)有机化学工业概述、烃类热裂解及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2)以产品系统为体系,针对我国化工企业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化工产品,如甲醇、甲醛、醋酸、乙醛、环氧乙烷、丙烯腈、丁二烯、乙苯、苯乙烯等,讲述其性质、用途、生产原理、生产方法、工艺过程及设备、生产控制条件等。(3)化工装置总体试车方案及操作步骤。

(二)教学任务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机工业的发展概况,熟悉有机化工生产的分类,掌握有机化工生产特点和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原理、工艺过程、主要设备结构、影响生产操作的主要因素与化工基本计算。同时,了解节能和三废处理的知识,为进一步掌握化工生产操作技术打下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化工生产事故的应变能力。

3、使学生掌握识读工艺流程图和进行化工基本计算的本领。

4、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工基本原料及重要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主要设备结构及影响生产操作的主要因素。

5、熟悉化工生产开车、停车的一般要求,培养学生对某些重要化工生产事故的预防、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掌握《化工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化工工艺高级操作工应知、应会规定的内容,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模型、挂图、电化教学、仿真操作装置进行同步教学或生产现

场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时内容

绪论(讲授4学时)

教学要求

熟悉有机化工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了解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

有机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有机化学工业发展情况;有机化工的发展方向;《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讲授的重点是有机化工生产的特点、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为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讲授的内容,最好在讲课前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参观以获得感性认识。

第一章烃类热裂解(22学时)

教学要求

1、认识烃类热裂解生产技术的重要意义,明确烃类热裂解的有关概念。

2、了解热裂解过程的反应机理,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裂解过程的影响因素。

3、熟悉管式炉裂解的生产工艺流程,掌握裂解气净化与分离技术。

4、了解生产中的节能技术及乙烯生产的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

1、烃类热裂解技术——反应机理、热裂解过程的影响因素、管式炉裂解的生产工艺流程。

2、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技术——裂解气的组成、分离要求及分离方法、深冷分离生产技术、裂解气深冷分离工艺流程。

3、热裂解过程的能量有效利用技术——节能途径、节能措施。

教学建议

难点是:裂解反应机理、裂解气深冷分离流程及比较、裂解气分离系统能量利用。重点是:裂解气组成及深冷分离法的原理、深冷分离法流程、脱除裂解气所含杂质的各种净化方法、裂解气分离系统能量利用。

第二章碳一系列典型产品(16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甲醇合成及甲醇氧化制甲醛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

2、理解甲醇合成及甲醇氧化反应设备,甲醇合成生产过程的操作与控制。

3、了解合成气的制取,甲醛生产技术发展趋势等。

教学内容

1、碳一化合物和合成气;合成气制甲醇生产技术——合成气的制取、甲醇合成反应原理、甲醇合成工艺条件、甲醇合成反应器、甲醇合成工艺流程、甲醇合成生产过程的操作与控制。

2、甲醇氧化制甲醛生产技术——银催化法生产甲醛、铁钼催化法生产甲醛、银法和铁钼法工艺比较及甲醛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教学建议

重点:低压法甲醇的生产工艺、影响因素、主要设备;甲醛的生产工艺及影响因素。

难点:生产甲醇和甲醛的工艺条件的选择及操作中异常现象的判断及处理。

第三章碳二系列典型产品(20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碳二系列典型产品生产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和工艺原流程。

2、理解碳二系列典型产品生产装置工艺设备防腐及安全等特性要求。

3、了解有关碳二系列产品生产的反应原理、催化剂应用和动力学分析等。

教学内容

1、关于碳二化合物和乙烯系列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2、乙烯络合催化氧化制乙醛生产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及工艺设备防腐措施。

3、乙醛氧化制醋酸生产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反应器及工艺流程、工业生产醋酸的其他方法和醋酸深加工系列产品及其用途。

4、醋酸乙烯酯、环氧乙烷、乙二醇、氯乙烯生产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及安全措施。

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比较多也比较难,教学中应以醋酸为中心重点,详细讲授。

第四章碳三系列典型产品(14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丙烯腈、丙烯酸、丁辛醇的生产反应原理、工艺条件确定方法。

2、理解加氢反应的影响因素,羰基合成反应设备,工艺流程组成与分析。

3、了解有关产品生产的反应机理、催化剂应用和动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1、关于碳三化合物和丙烯系列主要产品及其用途;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生产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和丙烯腈深加工系列产品及其用途。

2、丙烯氧化制丙烯酸生产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和丙烯酸深加工系列产品及其主要用途。

3、丙烯羰基合成丁辛醇的化学过程、工艺条件、反应器及工艺流程和正丁醇、异丁醇、辛醇深加工系列产品及其用途。

重点是讲清反应原理,对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反应器等可根据目标企业装置情况有针对性的重点讲授,其他的做一般性介绍。

第五章碳四系列典型产品(10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丁二烯、顺丁烯二酸酐生产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

2、理解碳四餾分抽提丁二烯基本原理、工艺影响因素及工艺流程。

3、了解丁二烯、顺丁烯二酸酐主副反应关系及催化剂。

教学内容

1、碳四烃系列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丁二烯系列产品及其用途;丁烯氧化脱氢生产丁二烯和碳四馏分抽提丁二烯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

2、苯氧化法和丁烷氧化法生产顺丁烯二酸酐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

教学建议

重点讲授丁二烯的生产技术,顺丁烯二酸酐可做一般性介绍。

第六章芳烃系列典型产品(14学时)

教学要求

1、认识芳烃的实际意义及结构特点;了解芳烃的种类、工业来源及应用。

2、掌握乙苯、苯乙烯和苯酐生产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及“三废”治理方法、安全生产技术等。

教学内容

1、芳烃的实际意义、结构特点、种类、工业来源及应用。

2、苯烷基化制乙苯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粗乙苯精制及乙苯生产技术展望。

3、苯乙烯生产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技术展望和产品规格及安全、储运。

4、邻苯二甲酸酐生产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氧化反应器、废气治理及安全生产技术。

讲授的重点是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工艺原理等可根据目标企业装置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他做一般性介绍。

第七章化工生产典型操作技术(20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工装置总体试车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化工投料、化工装置的酸洗与钝化、吹扫与清洗、系统干燥等典型操作技术的应用和技术要点。

3、熟悉有关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化工装置总体试车方案概述。

2、化工装置的投料试生产技术、酸洗与钝化技术、吹扫与清洗技术、干燥技术。

3、化工容器是容积检定技术。

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不论是对学习有机工艺还是无机工艺的学生都很重要,课堂讲授要详细,实习指导要深入。

(2009年月修订稿)

030106基本有机原料生产工艺学 19带答案

《基本有机原料生产工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有机化工生产路线的选择与组织原则为原料、技术、主产品、副产品、环保、和材料有保证、消耗低。 2. 基本有机的九大原料为烯、烯、烯;、苯、苯;、萘和的过程。 3. 工业上用裂解汽油生产三苯的芳烃车间一般由裂解汽油、环丁砜、甲苯、模拟、转移和芳烃六个单元构成。 4. 许多含碳资源如、、石油馏分、、等均可用来制造合成气。 5. 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两门学科相配合,可以解决化工过程、设计、流程、操作原理及等方面的问题;此外,解决化工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也需要这两门学科的理论指导。 6. 基本有机原料有九大原料,它们是以石油和为原料生产烯、烯、烯;、苯、苯;、萘和的过程。 7. 工业上用裂解汽油生产三苯的芳烃车间里,芳烃分离单元一般都有六个塔,它们依次是塔、塔、塔、塔、塔和塔。 8. 工艺流程可运用推论分析、功能分析、形态分析等方法论来进行流程的设计。推论分析法是从“”出发,寻找实现此“”的“前提”,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单元进行逻辑组合,形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系统。形象地可以用“”模型表示。最里层是,最外层是工程。 9. 《基本有机原料生产工艺学》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烯、烯、烯;、苯、苯;乙炔、萘和的过程。 10. 裂解气中主要脱除的酸性气体是、两种,在裂解气净化和分离过程中,根据高压有利于吸收的原理,脱除的位置最好放在压缩后,而工业实际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通常放在压缩之后。脱除的方法有洗和洗两种,目前常用的是。 11. 深冷分离中,产品乙烯主要在以下四处损失:①最大的是冷箱尾气损失,占乙烯总量的%;②乙烯塔釜液乙烷中带出损失,占乙烯总量的%;③脱乙烷塔釜液C3馏分中带出损失,占乙烯总量的%;④最小的是压缩段间凝液带出损失,约为乙烯总量的%。 12. 芳烃的来源主要有:①来自煤焦化的副产;②来自催化重整的;③来自乙烯生产中的。 二、判断题 1. 化工生产过程必须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进行,通常分析流程用化学反应、产品的分离和精制两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复习提纲和答案

1、化学工业:指利用化学反应改变物质结构、成分、形态而生产化学品的制造工业 2、化工行业的特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连续化,且工艺条件苛刻。物质和能量消耗密集,环境保护和防治要求严格。生产规模大型化,生产方式自动化。发展和更新速度快,多学科、知识和高新技术密集 3、化学工业的分类: 4、设计一条用煤制烯烃的工艺路线 5、MTO和MTP工艺的异同点 6、请指出压缩工段涉及到的设备 7、化工生产过程的组成 8、工艺流程包括的设备 9、空间速率(空速) 10、停留时间(接触时间) 11、转化率 11、选择性(产率) 12、收率 13、质量收率 14、消耗定额 15、化工生产的工艺参数控制 任务一化工装置总体试车方案 1、化工装置总体试车的标准程序 2、倒开车的含义 3、试压包括的内容 水压试验的操作与试验用压力表的相知识 气压强度试验的操作以及安全阀的相关知识 4、吹洗的目的和方法 蒸汽吹扫的适用范围与吹扫方式 5、酸洗与钝化的意义和清洗程序 6、化工装置干燥的目的、方法与适用范围 任务二乙烯的生产 1、乙烯的生产方法涉及的生产条件世界乙烯消费情况乙烯生产原料的发展趋势 2、裂解原料的性质及评价 ?族组成 ?氢含量 ?芳烃指数 3、一次反应 二次反应 裂解规律 4、石油烃裂解的操作条件 (一)裂解温度影响裂解温度选择的因素 (二)停留时间影响停留时间的因素 (三)裂解压力压力对裂解反应的影响

5、水蒸汽作为稀释剂的优点 6、裂解气急冷目的方式 7、烃类热裂解的生产工艺流程61-63 图2-9与图2-11 8、三种停车 9、裂解气的组成、分离方法-深冷分离含义深冷操作的系统组成 10、制冷原理氨蒸汽压缩制冷 11、节流膨胀制冷 12、气体净化相关分子筛的知识 13、前脱丙烷深冷分离流程 任务三丁二烯的生产 1、我国生产丁二烯的方法 2、萃取精馏的原理与采用萃取精馏的原因 3、乙腈法生产丁二烯的工艺流程图10-2 4、用于碳四馏分抽提生产丁二烯的溶剂有那些 5、开工时摆生产工艺流程的含义和主要目的是什么? 任务四甲醇的生产 1、生产原理 2、影响其化学平衡的主要因素 3、117页,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升温还原操作技巧 4、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经历的步骤 5、热点含义与位置 6、低压法合成甲醇的工艺流程图4-7 7、工艺参数的控制反应器的类型 8、甲醇精馏的工业方法双塔精馏与三塔精馏 任务五环氧乙烷的生产 9、催化氧化反应的共性 10、生产原理 11、催化剂稀土元素 12、工艺条件的选择 13、乙烯直接氧化生产环氧乙烷工艺流程 161页 14、盘车操作162页 任务六丙烯腈的生产 1、主要生产方法----丙烯氨氧化法 2、生产原理主产物、副产物催化剂 3、工艺条件的选择 4、丙烯腈胺氧化制丙烯腈反应与回收部分的工艺流程 5、流化床反应器 6、课后练习题8题254页 任务7苯乙烯的生产 1、生产方法反应方程式乙苯脱氢法 2、烷基化催化剂 3、苯烷基化的操作条件 4、乙苯脱氢生产苯乙烯生产原理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复习

化学工业分类: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陶瓷工业和食品工业。无机物化学工业和有机物化学工业。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 石油炼制过程:原油的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催化加氢裂化、延迟焦化、 生产过程常用指标:生产能力、转化率、总转化率、产率、收率、消耗定额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基本概念:装置或车间:把各种设备机器或仪表适当组合起来的加工过程。 化工过程:化工生产从原料开始到制成目的产物,经过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加工处理步骤。 化工单元过程:各化工生产过程中以化学为主的处理方法,概括为具有共同化学反应特点的基本过程(氧化,加氢)化工单元操作:物理变化。(精馏,吸收)化学工艺: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将原料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三个步骤:1,原料的处理2,化学反应3。产品的精制。 工艺: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催化加氢裂化:在加热高氢压和采用具有裂化和加氢两种作用的双功能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重质油发生裂化反应转换为气态烃油气喷气燃料柴油等过程。 烯烃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中乙烯和丙烯最为重要,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烃类热裂解是将石油系烃类原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烃类以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和芳烃等有机化工产品的化学工程。 工业上烃类热裂解制乙烯:原料-热裂解-裂解气预处理-裂解气分离-产品及联产品裂解:天然气或石油中烃类原料经一定的预加工后,进行高温裂解化学反应而获得裂解气的过程。分离:裂解的后续加工过程,其任务是将裂解气分离,生产出高纯度的乙烯丙烯和其他烃类产品。 石油烃热裂解的目的:生产乙烯同时可得丙烯、丁二烯以及苯甲苯二甲苯等产品。一次反应:由原料烃类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的反应。 烷烃:正构烷烃最有利于生成乙烯丙烯分子愈小则烯烃的总收率愈高,异构烷烃的烯烃总收率低于同碳原子数的正构烷烃随着分子的增大这种差别就减小。环烷烃:在一般裂解条件下,环烷烃生成芳烃的反应优于生成单烯烃的反应含环烷烃原料较多其丁二烯芳烃收率较高,乙烯收率较低。芳烃:无侧链的芳烃基本上不易裂解为烯烃有侧链的芳烃主要是侧链逐渐断裂及脱氢芳环倾向于脱氢缩合生成稠环芳烃直至结焦。烯烃:大分子的烯烃能裂解为乙烯和丙烯等低级烯烃烯烃脱氢生成的二烯烃能进一步反应生成芳烃和焦。 二次反应:由一次反应生成的乙烯丙烯进一步反应生成各种产物,最后生成焦或碳 结焦和生碳:《1200K通过芳烃缩合而成后者》1200K通过生成乙炔的中间阶段,脱氢为稠合的碳原子。 裂解原料气的组成:低级类烃、主要是甲烷乙烷乙烯丙烯丙烷和C4C5C6等烃类氢气和少量杂质如硫化氢二氧化碳等。 裂解原料:链烷烃族、烯烃族、环烷烃族、芳香烃族PONA。氢含量及碳氢比。关联指数(BMCI值)原料气愈轻乙烯的收率愈高。停留时间:裂解原料由进入裂解辐射管到离开裂解辐射管所经过的时间 石油烃热裂解操作条件:高温短停留时间低烃分压 从化学平衡方面分析,压力不能改变由分压项表示的平衡常数KP但能改变以摩尔分率表示的平衡常数KY。降低压力对于高于一级反应的影响比一级反应的影响要大得多,这样可增大一次反应对于二次反应的相对速率从而提高裂解选择性减少结焦程度延长运转周期。 水蒸气为稀释剂的优点:1降低烃分压2水蒸气热容量大使系统有较大热惯性当操作供热不平稳时可以起到稳定裂解温度防止过热保护炉管的作用3抑制原料烃中硫对镍铬合金炉管的腐蚀4可以脱除炉管的部分结碳利用高温下水蒸气与焦炭发生水煤气反应而除焦延长炉管运转周期5裂解反应后通过急冷的办法即可实现稀释剂与裂解气的分离不会增加裂解气的分离负荷和难度。 管式裂解炉裂解的生产技术要点:代表性技术:美国詹姆斯的SRT型裂解炉、美国凯洛格的毫秒裂解炉、美国斯通韦伯斯特的DSC 裂解炉, 深冷分离过程三大系统:压缩和制冷系统、气体净化系统、精馏分离系统 裂解气中酸性气体:CO2H2S有机硫化物如COSCS硫醚硫醇噻吩。来源:裂解原料带来的,裂解原料在高温裂解过程中发生反应而生成的。脱除方法:碱洗法脱除酸性气体、乙醇胺法脱除酸性气体 碳一特点:有毒、易燃、易爆 制甲醇合成气的原料路线:气体原料:天然气、焦炉气、炼厂气、乙炔尾气、天然气。水蒸气转化法、部分氧化法。液体原料:轻质石脑油重油渣油。固体原料:煤和焦炭 合成甲醇工业方法:合成气,氯甲烷水解,甲烷直接氧化法 低压法合成甲醇工艺流程:制气、压缩合成、精制。 甲醇合成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压力、原料气的组成(氢过量2.2~3.0:1)、空间速度

有机化工原料的生产技术及进展答案

考试:有机化工原料的生产技术及进展 ?试卷年份:2015年 ?题量:10题 ?答题时间:分钟 ?总分:100分 ?合格线:60分1 【单选】我国乙烯发展历程的成长阶段是() ? A. 1960-1973年 ? B. 1974-1986 ? C. 1987-1994 ? D. 1995-2005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B 2 【单选】甲苯歧化的催化剂不包括() ? A. 氧化物催化剂 ? B. M型 ? C. Y型 ? D. ZSM系分子筛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A 3 【单选】重整反应为了维持较高的反应温度,一般采用()反应器串联

? A. 一至二个 ? B. 二至三个 ? C. 三至四个 ? D. 四至五个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C 4 【多选】焦化粗苯加氢工艺的条件是() ? A. 分离器 ? B. 预反应器 ? C. 加热炉 ? D. 主反应器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B D 5 【多选】影响蒸汽裂解丙烯收率的主要因素有() ? A. 裂解原料 ? B. 裂解催化剂 ? C. 裂解产物 ? D. 裂解苛刻度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A D 6 【多选】甲醇制乙烯技术的原料可以是() ? A. 天然气 ? B. 石油 ? C. 煤 ? D. 烯烃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A C 7 【判断】重整催化剂是由金属组分、酸性组分和担体三部分组成的() ?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8 【判断】原料由轻到重,乙烯产率下降,而生产每吨乙烯所需的原料增加() ?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农作物生产技术1-3章教案要点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学进程:绪论学时:2 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郭国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 一、农作物 (一)农作物的概念 1、狭义概念: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 2、广义概念: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二)农作物的分类 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法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来分类。按照这一方法可将作物分成4大部分: 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 1、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3、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4、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 (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 ( 1 )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 2 )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 3 )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大多是露天的农田,其所涉及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 4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 1 )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2 )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农作物生产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整 个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农村的社会稳定和13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四)我国农作物生产概况 2003年我国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资料来自中国农业部网。单位:播种面积-千公顷; 总产量-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为万吨,棉花、烟草、花生为吨;每公顷产量为千克)

最新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复习题

绪论 项目一化工装置总体开车运行 一、填空题 1.化工装置的试压包括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强度试验包括水压试验和欺压强 度试验,首选水压试验。 2.气压强度试验过程中的最高压力为大于设计压力(设计压力、大于设计压力);气密性试验过程中 的最高压力为设计压力(设计压力、大于设计压力)。 3.吹洗使用的流体介质有空气、蒸汽、水和有关化学溶剂等。 4.吹扫时若缺乏大型压缩机,可采用分段吹扫法。 5.蒸汽吹扫温度高、压力大、流速快,管道要产生膨胀位移,因而蒸汽管道上都装有补偿器、 疏水器、管道支、吊架和滑道等。 6.蒸汽吹扫时,采用间断吹扫方式,有利于(有利于、不利于)管线内壁附着物的剥离和吹除, 吹扫效果好(好、不好)。 7.脱脂方法主要有灌注法、循环法、蒸汽冷凝法和擦洗法4种。 对容积较大的设备,通常采用蒸汽冷凝法和擦洗法。 二、问答题 1.化工装置总体试车的标准程序包括哪些?P13 单机试车、中间交接、联动试车、化工投料和装置考核5个阶段。(分总顺序) 2.何为“倒开车”方案,其优点有哪些?P16. P17 所谓“倒开车”,是在主体生产装置投料之前,利用外进物料将下游装置、单元或工序先行开车,打通后路,待上游装置中间产物进来后即可连续生产。 a)可以把总体试车计划网络中处于关键线路上的许多工序调整到非关键线路上来,从而有效地缩短了 总体试车时间。 b)可以把新装置本身存在的大部分缺陷在化工投料之前充分暴露,并加以解决。(缺陷来自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以及操作管理各个方面) c)可以为操作人员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准开车”实践机会。 d)大大缩短了由化工投料开始到产出合格产品所需的时间,减少了化工投料阶段主要原料、燃料的消耗,因而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大型化工装置尤其重要。 3.何为化工装置的酸洗与钝化?P24 采用以酸为主剂组成的酸洗剂,对覆盖在金属设备、管道等表面的氧化皮、铁锈、焊渣、表面防护涂层等通过化学反应,使其溶解、剥离,并随即进行表面钝化,从而使金属基体表面形成一层良好的防腐保护膜的表面处理技术。 项目二烃类热裂解反应 一、填空题 1.乙烯的生产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 2.制取乙烯的同时联产氢气、甲烷、丙烯、乙烷等 产品。 3.裂解原料的性质及评价指标有族组成(PONA值)、氢含量及碳氢比和关联指数(BMCI值)。 4.PONA值指各组烃的质量百分含量,适用于表征轻质馏分油; 其中P、O、N、A分别指链烷烃、烯烃、环烷烃、芳香烃。 5.一次反应是指由原料烃类热裂解生成乙烯、丙烯的反应;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团场实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能够承担本地区农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本地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种植技术推广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有志于在团场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职工,基层组织带头人、种植大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复转军人以及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三、学习形式与学制 1.学习形式:全日制 2.学制:3年。 四、课程设置 全部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通修模块、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拓展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作为文化知识基础,为培养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通修模块作为专业知识基础,主要是使学员掌握种植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必备的专项技术和技能要求,使学员熟练掌握4-5种综合生产技术,培养学员岗位职业能力;专业拓展模块是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的拓展、补充和完善,

培养学员一专多能。 1.公共基础模块:主要课程为新型团场建设与职工素质教育、应用文写作、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计算机应用基础、农业基础化学。 2.专业通修模块:主要课程为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3.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农作物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作物生产技术、3门专项技术;果树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果树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蔬菜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花卉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实用装饰园艺;其中专项技术课程目录见附件10。 主干课程:观赏树木学花卉栽培、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植物遗传充种技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盆景制作、苗木生产技术、果蔬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 五、课程安排及学时分配(见附表) 六、教学安排 1. 自学:学员利用多种媒体教材、网上辅导资源或教学包进行自主学习,并按课程学习指导(或教学辅导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2. 授课:有声像教材的课程,由教学班组织学员利用声像教材组织教学。无声像教材的课程由基层校组织面授。 3.辅导:学员在自学文字教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学员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 4.实践: (1)课程实验(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实验(实习),写出实验(实习)报告。 (2)专项技术培训: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选择相关的专项技术文字、声像教材进行教学。

化工环保与安全-复习要点-2015

绪论 1 简述现代化工生产的特点。 现代化学工业(与传统的化学工业相比)一般具有以 下四个特点: (1)生产物料大多属于有害危险物质: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种类繁多,满足了现代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但其中约70%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化学危险品。 (2)生产工艺参数苛刻:现代化工广泛采用高温、高压、深冷、真空等工艺参数,显著提高了单机效率,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使化工生产获得更佳经济效益。(3)生产规模大型化:近40年化工产品生产装置规模大型化发展迅速。例如:合成氨装置、乙烯生产装置、炼油装置等。 (4)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化工生产从人工操作、间歇生产转变为高度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现代化工这些特点存在着负面效应:化工生产过程处处存在危险因素、事故隐患,一旦失去控制,就会转化为事故。而这些事故往往是燃烧、爆炸、毒害、污染等多种危害同时发生,会对人身、财产和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化学工业较其它工业生产部门对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2 简述典型化工污染的危害,世界八大公害事件的成因。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是从产业革命时期开始的。 随着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化学工业的崛起,工业分布过分集中、城市人口过分密集,环境污染由局部逐步扩大到区域,由单一的大气污染扩大到大气、水体、土壤和食品等方面的污染,酿成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①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成因:(1)该河谷地区集中的炼焦炼酸工厂排出大量污染物;(2)当时该区笼罩着不易扩散的浓雾。

②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成因:该镇大型钢铁、硫酸厂排放大气污染物。 ③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成因: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在强紫外光照射下形成剧毒烟雾。 ④日本水俁事件。成因:工厂排放汞废水污染海域 ⑤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成因:石油工业排放大量2和粉尘。 ⑥日本富士山骨痛病事件事件。成因:工厂排放含镉废水污染水源。 ⑦日本米糠油事件。成因:生产过程中混入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 ⑧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成因:(1)工业和取暖燃煤,排放大量烟尘;(2)逆温现象和高压系统。 3 简述化工污染物按形态和性质的分类。 按形态可分为:废水、废气及废渣。 按性质可分为:无机化工污染和有机化工污染; 4 简述化工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化工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及产品;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 第一章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1简述化工废水污染的特点。 有毒害性 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均较高 超标 营养化物质多 废水温度较高 恢复比较困难 2 简述化工废水处理的8个主要水污染指标及其定义。 ①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饱和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20℃ ,经一定天数降解

《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第1章电子教案-课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学进程:绪论学时:2 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郭国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 一、农作物 (一)农作物的概念 1、狭义概念: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 2、广义概念: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二)农作物的分类 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法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来分类。按照这一方法可将作物分成4大部分: 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 1、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3、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4、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 (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 ( 1 )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 2 )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 3 )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大多是露天的农田,其所涉及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 4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 1 )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2 )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农作物生产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农村的社会稳定和13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四)我国农作物生产概况 2003年我国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概要

绪论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农作物:狭义的农作物是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广义的农作物是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2.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简答题 1.通常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如何分类? 答: 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 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2.简述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答: 农作物生产的特点是 (1)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2)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3)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是露天性的农田,其涉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4)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 第1章耕作制度 第一节农作物布局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3、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二、简答题 1.农作物布局的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需求原则;二是生态适应性原则;三是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2.农作物布局的内容有哪些? 答:一是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二是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三是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四是确定农作物配置;五是进行可性鉴定;六是保证生产资料供应。 3.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怎样?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习题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09应化有机工艺)习题 绪论 一、填空题 1.化学工业按产品元素构成可分为两大类:和。 2.一般、、称为有机化工的三大原料资源。 3.煤液化分为和。 4.根据天然气的组成可将天然气分为和。 5.原油经常减压蒸馏后,得到、、、、 或等。 6.原油的常减压蒸馏过程只是过程,并不发生变化,所以得到的轻质燃料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要求。 7.石油不是一种单纯的,而是由数百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成分非常复杂。 8.石油按化学组成可分为和两大类。 9.初馏塔顶和常压塔顶得到的轻汽油和重汽油,称为,也称为。10.是炼油厂中提高原油加工深度,生产柴油,汽油,最重要的一种重油轻质化的工艺过程。 11.催化重整是生产和的主要工艺过程,是炼油和石油化工的重要生产工艺之一。 12.催化加氢裂化的产品中,气体产品主要成分为和,可作为裂解的原料。13.焦化过程的产物有、、、和焦炭。 14.化工生产过程的一般都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和。 15.七大基本有机原料是指、、、、、、。 16.由和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称为合成气。 二、解释概念 1.装置或车间 2.化工过程 3.化工单元过程 4.化工单元操作 5.化工工艺技术 6.工艺 7.工艺流程 8.转化率 9.选择性 10.收率 11.生产能力 12.消耗定额 13.催化加氢裂化 14.直馏汽油 15.石油炼制 16.煤焦化 17.煤汽化 18.煤液化 19.拔头原油 20.拔顶气 三、判断正误 1.煤焦化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使煤分解的过程。() 2.湿气除含甲烷和乙烷低碳烷烃外还含少量轻汽油,对它加压就有液态水出来故称为湿气。() 3.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的甲烷气体。()

《农作物生产技术》-油菜的形态特征教案

【课程】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题】油菜的形态特征(第5章 油菜生产技术)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油菜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为后续学习油菜的生长发育打好基础。 2.能力目标:理解领会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构造特点。 【教学重点】油菜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主要构造特点。 【教学难点】油菜的株型、叶的类型、花的构造、角果的组成及着生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相结合,预习和练习相结合,归纳要点,掌握细节。 【课程导入】复习三大类油菜的主要特征,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第5章 油菜生产技术 任务3:油菜的形态特征 一、根 1.直根系,由主根,侧根和细根组成 2.冬油菜主根肉质多汁,上部膨大成萝卜状,为越冬贮藏养分 3.按侧、细根着生密度分为密生根系和疏生根系 二、主茎和分枝 主茎由胚芽发育而来,分枝由腋芽发育而来。幼苗时茎节紧缩,茎叶密生其上;抽苔后茎迅速生长,直到终花期。开花前茎柔嫩多汁,开花后由下而上木质化。 (一)茎由下向上可分为三段: 1.短缩茎段(缩茎):位于茎基部,茎节短缩,着生长柄叶; 2.伸长茎段(长茎):位于缩茎段上方,茎中部,节间生长,下有棱起,着生短柄叶; 3.薹茎段(薹茎或花茎):位于茎最上部,棱起明显,着生无柄叶。 (二)分枝和茎的形态相似,但可分为一次、二次等分枝。 (三)油菜的三种株型 1.下生分枝型:分枝较多、集中下部 2.匀生分枝型:散生分枝型,分枝多 3.上生分枝型:分枝较少、集上部 三、叶 1.真叶和子叶两种 2.子叶为肾形,一对 3.真叶为不完全叶,因着生部位不同形态各异,可分为长柄叶、短柄叶和无柄叶三组 4.长柄叶:着生于茎基部,具有明显叶柄,叶柄基部两边无叶翅,叶身整齐或有琴状缺刻;功能期在冬前和越冬期,主要为根提供营养。 5.短柄叶:着生于茎中部,叶柄不明显,叶柄基部两侧有叶翅,全缘、锯齿状或缺裂;功能期在春季,为根、茎、叶、分枝、花蕾、角果和籽粒提供营养。 6.无柄叶:着生于茎上部,形状为戟形,鞋形或三角形,面积较小。功能期在开花后,主要为籽粒提供充实物。 7.叶的类型:叶?? ??????薹茎叶基生叶真叶2.子叶1.

有机化工工艺技术员、操作工竞聘考核试题-单选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水-酒精两组份气液平衡系统中有(B)自由度,当组成一定时温度、压力不能独立变化。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以下对于气开、气关阀门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气开阀事故障状态时阀门开启,代号FO B气开阀事故障状态时阀门关闭,代号FC C气关阀事故障状态时阀门关闭,代号FO D气关阀事故障状态时阀门关闭,代号FC 3.定值调节系统、程序调节系统、随动调节系统是按(C)分类的自动调节系统。 A调节规律 B调节参数的性质 C给定值变化规律 D.工艺参数 4.在管壳式循环水冷却器中,换热最佳的液体物料与循环水走向为(D)。 A并流,循环水高进低出,物料低进高出B并流,循环水低进高出,物料高进低出 C逆流,循环水高进低出,物料低进高出D逆流,循环水低进高出,物料高进低出 5.催化剂也称触媒,主要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以下对催化剂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催化剂一定是一种物质B催化剂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热C催化剂不会改变化学平衡D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6.以下对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 A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 B增加反应的活化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C增加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D提高平衡转化率 7.在化工生产过程若提高液体物料温度不会发生变化物性有( D )。 A粘度 B比热容 C密度 D临界参数(压力、温度) E汽化潜热 F导热系数 G饱和蒸汽压 8.泵是一种化工过程中流体输送机械,以下不属于正位移泵(A)。 A离心泵B往复泵C齿轮泵D螺杆泵 9.对于化工设备的设计压力的叙述,下述四项中正确的是( C)。 A化工设备的最大工作压力即可作为设备的设计压力 B设计压力是指容器所能达到的最高压力 C设计压力指容器顶部的最大压力,其值不低于最高压力 D设计压力是容器的最大工作压力加上工艺流程中系统的附加条件后,在容器中可能达到的压力 10.流体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h f 所损失的是机械能中的( C)项。 A动能 B位能 C静压能 D总机械能 11.气体在快速压缩过程中,以下哪种性质保持不变(D)。 A温度 B压力 C比重 D化学性质 12.工业催化剂活性越高,原料的(D)越高。 A纯度 B选择性 C寿命 D转化率 13.以下对于粘度叙述正确的是(A)。 A温度升高时液体的粘度减少,气体的粘度增加 B温度升高时液体、气体的粘度均减少 C温度升高时液体的粘度增加,气体的粘度减少 D温度升高时液体、气体的粘度均增加 14.离心泵出口流量Q增加时,允许气蚀余量Δh如何变化,计算允许安装高度H g时Δh如何取值(A)。 A Δh↑,Δh取Q max下的值 B Δh不变,Δh取Q max下的值 C Δh↑,Δh取Q min下的值 D Δh↓,Δh取Q max下的值 15.当温度变化时物体的关于导热系数λ叙述正确的是(A) A T↑,金属λ↓,液体λ↓,气体λ↑ B T↑,金属λ——液体λ↓,气体λ↑ C T↑,非金属λ——液体λ↓,气体λ↓ B T↑,固体λ↑,液体λ↑,气体λ↑ 16.以下对于气体热辐射叙述正确的是(A) A单原子及对称双原子气体仅具备微弱热辐射及吸收能力 B所有气体均具备较强的热吸收及辐射能力C二氧化碳、水不具备热的吸收辐射能力 B气体的热辐射及吸收能力,其辐射和吸收不具备选择性17.降低精馏塔顶压力,关键组份相对挥发度及纯度如何变化。(A)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

一、填空题 1.甲醇是饱和醇中最简单的一元醇,俗名又称_________或_________。2.高压法、中压法和低压法合成甲醇的压力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气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4.发达国家中甲醇产量仅次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第四位。5.生产甲醛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制甲醛及_________制甲醛。 6.甲醇氧化法按所用催化剂的不同分为:一种是以_________为催化剂,简称_________法;另一种是以_________等氧化物为催化剂,简称_________法。7.对于甲醇氧化制甲醛的反应,若单独以氧化钼作催化剂,反应选择性 _________,但转化率_________;单独用铁氧化物作催化剂,活性_________,但选择性_________。 8.银法采用甲醇与空气混合后,甲醇浓度在爆炸极限_________操作;铁钼法通常采用在甲醇和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_________操作,以实现安全生产。 一、填空题 1.乙烯的生产方法有许多,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又称为_________。2.结焦和生碳过程二者机理不同,结焦是在_____温度下通过________而成,生碳是在____温度下,通过生成_____的中间阶段,脱氢为稠合的碳原子。3.一次反应是生产的_________,而二次反应既造成目的产物的损失,浪费____,又会____,致使设备或管道堵塞,影响正常生产,所以是_________发生的。 4.不同的裂解原料具有不同最适宜的裂解温度,较轻的裂解原料,裂解温度____,较重的裂解原料,裂解温度____。 5.石油烃热裂解的操作条件宜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深冷分离过程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大系统组成。7.脱除酸性气体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 8.常见的热泵形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9. 在乙烯-丙烯复迭制冷中,____向____供冷,____向____供冷,____向冷量用户供冷。 10.目前具有代表性三种裂解气分离流程是:_________流程,__________流程和___________流程。 一、填空题 1.乙烯液相氧化法生产乙醛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钯盐催化剂存在下,乙烯均相络合催化氧化生产乙醛可分为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 3.乙醛氧化制醋酸以_________为催化剂,首先生成的是_________,反应过程分为两个基本过程: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4.在工业生产中,常用_________来脱除循环中的CO2。 5. 除了乙醛氧化制醋酸方法外,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6.纯醋酸乙烯的聚合能力很强,因此,在纯醋酸乙烯存放或受热的情况下,必须加入_________。 7. 生产环氧乙烷时加入致稳剂的主要作用不仅是可_________原料混合气的爆炸浓度范围,而且是具有_________的比热容,以移走部分反应热。 8.环氧乙烷水合生成乙二醇工艺中,环氧乙烷与水的摩尔比为_________,副产物主要为_________。 9. 乙烯三步氧氯化法的三步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10.二氯乙烷裂解是体积_________的反应,提高压力对反应平衡_________,但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_________操作。 二、判断题 1.乙烯水合可以生成乙醇,又可以生成乙醛。() 2.乙烯生产乙醛的过程中有氧气参与,但金属钯的氧化不需要氧。()3.乙烯生产醋酸乙烯时,工业生产中常采用乙烯大大过量。() 4.一般生产中在催化剂使用初期,宜采用较低的反应温度,然后再逐渐提高操作温度,只能在催化剂使用后期才升高到允许的最高值。() 5.温度较低时有利于提高环氧乙烷的选择性,转化率也高。() 6.加入致稳剂可缩小原料混合气的爆炸浓度范围,并可提高传热的效率。()7.空速是指空间速度,空速越大,停留时间越长。() 8.环氧乙烷水合生成乙二醇采用立式圆筒形鼓泡床塔式反应器。() 一、填空题 1.我国丙烯消费最大的衍生物是________;第二大衍生物是________;第三大衍生物是________。 2.丙烯氨氧化生产丙烯腈的原料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产量最大的副产物是________。 3.工业上用于丙烯氨氧化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 4.丙烯生产丙烯腈时,氨比小于理论值1:1时,有较多的副产物________生成,氨的用量应至少________理论值。 5.丙烯酸非酯类主要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和水处理剂。 6.丙烯直接氧化生产丙烯酸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分,第一步丙烯氧化生成________,所用催化剂为________系;第二步氧化生成________,所用催化剂为________系。 7.丙烯直接氧化生产丙烯酸,水蒸气的存在可________丙烯-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________产物的脱附速率,________聚合副反应,________碳在催化剂上沉积,________反应热。 8.丙烯羰基合成生产丁辛醇生产过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________,第二部分是________。 二、判断题1.丁辛醇也是丙烯的主要衍生物之一。() 2.丙烯腈毒性很小,但能灼伤皮肤,低浓度时刺激粘膜。() 3.丙烯氨氧化生成丙烯腈时,HCN为第二大副产物。() 4.温度是影响丙烯腈生产的因素,当温度低于350℃时几乎不生成丙烯腈。() 5.工业上用于丙烯氨氧化反应的反应器常采用固定床反应器。() 6.丙烯氨氧化反应是气固相催化反应,反应是在催化剂的表面进行的。()7.丙烯生产丙烯腈是体积缩小的反应,提高压力可增大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8.膦羰基铑催化剂是以铑原子为中心,三苯基膦和二氧化碳作配位体的络合物。() 一、填空题 1.丁二烯长期贮存易自聚,所以需低温贮存并加入________,它的最主要的用途是用来生产________。 2.从碳四馏分中抽提分离丁二烯,根据溶剂的不同,常用的生产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国内外丁二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抽提得到,另一种是 ________得到。 4.丁烯氧化脱氢生产丁二烯工业上所用催化剂主要有两类即________和 ________。 5.要分离高纯度的丁二烯,一般须采用特殊的分离方法,目前工业上广泛 采用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的方法。 6.萃取精馏塔的回流比一般________最小回流比,回流比过大________提高产品质量。 7.溶剂的温度对萃取精馏的分离效果影响很大,通常溶剂的温度________塔顶温度,略________进料板温度。 8.正丁烷氧化生产顺酐时,温度升高,则转化率________,选择性________,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对生成________的副反应更加有利。 二、判断题 1.ACN法萃取精馏过程溶剂加入适量的水会使选择性提高。() 2.世界上丁二烯主要来源是炼油厂的碳四馏分脱氢得到。() 3.萃取精馏中回流比越大,产品质量越好。() 4.对萃取精馏来说,溶剂恒定浓度增大,选择性明显提高。() 5.顺丁烯二酸酐易升华、无味,难溶于石油醚和四氯化碳。() 6.正丁烷氧化法主、副反应都是强放热反应,反应中必须及时移出反应热。() 7.正丁烷生产顺酐温度升高,转化率增大,选择性也增大。() 8.原料气中正丁烷增多,正丁烷转化率和顺酐收率下降,但选择性增大。()一、填空题 1.世界上 90%以上的乙苯是由________生产制得,其余是由________得到。2.苯中若含有过量水,则会将三氯化铝催化剂水解,产生的________对设备有腐蚀作用,产生的________可沉淀,导致管道与设备堵塞。 3.对烷基化反应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由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生成的油状红棕色的三元络合物(俗称________),所以采用三氯化铝催化剂时,必须在助催化剂________存在下方起作用。 4.提高反应温度,可以________烷基化的反应速度,但________烯烃的吸收。温度过高,甚至会破坏已形成的________。 5.乙烯烷基化生产乙苯的工艺流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工序。 6.乙苯脱氢是________反应,所以升温对反应________。 7.乙苯脱氢生产苯乙烯采用两种不同供热方式的反应器,一种是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 8.乙苯脱氢生产苯乙烯的工艺流程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 1.乙苯分子的侧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各脱去1个氢而形成C=C双键,会生成苯乙烯。() 2.芳烃烷基化可使用的催化剂较多,它们均是碱性催化剂。() 3.分子筛作催化剂烷基化反应,具有活性差,转化率低,反应必须在较高压力下进行等特点。() 4.烷基化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可以达到理想的转化率。() 5.烷基化反应中,当温度超过393K时络合物就会树脂化,从而失去催化作用。() 6.原料乙烯中的H2S,C2H2,CO等会破坏催化络合物或使其钝化,引起催化剂的中毒与失活。() 7.乙苯脱氢反应是吸热反应,提高温度对反应有利。() 8.乙苯脱氢反应中常采用以氧化铁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 二、判断题 1.由于烯烃带有双键,结构比较不稳定,自然界中也有大量烯烃,所以用烯烃来直接生产乙烯也是合理,经济的方法。() 2.升温有利于加快石油烃裂解生成乙烯的反应速率,所以温度越高越好。()3.急冷的目的是将裂解炉出口高温裂解气尽快冷却,以终止其二次反应。( ) 4.归纳各族烃类的热裂解反应的大致规律得出:高含量的烷烃,低含量的芳烃和烯烃是理想的裂解原料。() 5.尽量的增加水蒸气的量,不仅可以降低烃分压而且可以及时的清焦。()6.前加氢方法脱炔烃,其流程简单,能量消耗低,可以大量采用。()7.压缩和冷冻系统的任务是加压、降温,以保证分离过程顺利进行。( ) 8.裂解气经压缩后,会使压力升高,气体温度下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