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二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一轮诵读,因声求气:(自主学习)(8分钟)
• 1、听读 (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 遥岑(cén) 玉簪(zān) 螺髻( jì) • 鲈鱼(lú) 堪脍(kuài) 揾英雄泪(wèn)
• 2、自由朗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 思)
要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 的孤寂悲凉,更要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 11
游子 自喻,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
寂的心境。
意境: 壮阔雄浑 苍茫悲凉
13
思考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作 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动作: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只
作赏玩,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白发生。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
——辛弃疾
• 以上诗句出自谁的笔下?
3
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 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 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 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 效祖国。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 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暴发了以耿京为首 的农民起义。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 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 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
12
思考
㈠.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浩渺 江天 壮阔、气势雄浑
意 象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落日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
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断鸿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5
• 辛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 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 对的斗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 《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 他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 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 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但未被采纳。相反,遭到主和派的打击,他被 朝廷派去镇压南方的农民起义。
二轮诵读,缘景明情。(合作探究)
• 自读诗歌,思考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时间8 分钟,然后派代表展示答案(8分钟),师生 评析(6分钟)。
• 思考讨论: ㈠、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 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
㈡、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 表达了作者什么“登临意”(情 感)?
• 本来他可以成为勇冠三军、威震四方、“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的一代名将,无奈一生备受排挤、屡
遭贬谪,从四十二岁起,他先后被削职闲居达二十年
之久。晚年一度起用,复被削职,终于未能实现其恢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复中原的宏愿。68岁时病死于铅山,死前连呼:“杀
贼,杀贼,杀贼啊!”
7
•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 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 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被人称为 “词坛飞将军”。
4
• 绍兴三十二年,叛徒张安国 杀死耿京投降金营。当时辛 弃疾奉命渡江与南宋接洽联 合抗金事宜,归来途中闻此 消息,他(史书上也说他天 生一副英雄相貌:肤硕体胖, 壮健如虎,红颊青眼,目光 有棱。)立即率身边仅有的 五十余人,飞骑闯入驻有 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张安国, 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人投归 南宋。
• 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 上联: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 。
• 下联:“美芹” ,《美芹十论》 “悲黍”,
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
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
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
6
• 辛弃疾南来后,先后任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 南等地的地方官吏。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 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 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同时,还尽可能地为北 伐做些军事上的准备工作。他所创的飞虎军,虽为地 方武装,但可以“雄镇一方”,“谈笑间”能让敌人 “樯橹灰飞烟灭”。
•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王国维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8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
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
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 的豪情壮志9。
写作背景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 秋。这一年,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 司参议官,再返建康(今南京)。
• 辛弃疾有“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英雄 本领。 平生以英雄自称、以功业自负、以气节 自许。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 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 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 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 激昂的抒情词。
辛弃疾 词两首
1
• 【教学目标】
• 1.了解辛弃疾。 • 2.通过诵读感受词人的独特形象,复
杂情感。
• 3.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及 诗词鉴赏能力。
• 4.体味辛词的爱国情感和豪放个性, 提升自我人格,强化爱国情感。
2
•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
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没有知音。
14
上片 •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一轮诵读,因声求气:(自主学习)(8分钟)
• 1、听读 (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 遥岑(cén) 玉簪(zān) 螺髻( jì) • 鲈鱼(lú) 堪脍(kuài) 揾英雄泪(wèn)
• 2、自由朗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 思)
要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 的孤寂悲凉,更要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 11
游子 自喻,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
寂的心境。
意境: 壮阔雄浑 苍茫悲凉
13
思考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作 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动作: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只
作赏玩,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白发生。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
——辛弃疾
• 以上诗句出自谁的笔下?
3
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 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 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 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 效祖国。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 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暴发了以耿京为首 的农民起义。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 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 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
12
思考
㈠.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浩渺 江天 壮阔、气势雄浑
意 象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落日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
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断鸿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5
• 辛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 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 对的斗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 《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 他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 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 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但未被采纳。相反,遭到主和派的打击,他被 朝廷派去镇压南方的农民起义。
二轮诵读,缘景明情。(合作探究)
• 自读诗歌,思考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时间8 分钟,然后派代表展示答案(8分钟),师生 评析(6分钟)。
• 思考讨论: ㈠、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 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
㈡、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 表达了作者什么“登临意”(情 感)?
• 本来他可以成为勇冠三军、威震四方、“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的一代名将,无奈一生备受排挤、屡
遭贬谪,从四十二岁起,他先后被削职闲居达二十年
之久。晚年一度起用,复被削职,终于未能实现其恢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复中原的宏愿。68岁时病死于铅山,死前连呼:“杀
贼,杀贼,杀贼啊!”
7
•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 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 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被人称为 “词坛飞将军”。
4
• 绍兴三十二年,叛徒张安国 杀死耿京投降金营。当时辛 弃疾奉命渡江与南宋接洽联 合抗金事宜,归来途中闻此 消息,他(史书上也说他天 生一副英雄相貌:肤硕体胖, 壮健如虎,红颊青眼,目光 有棱。)立即率身边仅有的 五十余人,飞骑闯入驻有 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张安国, 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人投归 南宋。
• 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 上联: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 。
• 下联:“美芹” ,《美芹十论》 “悲黍”,
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
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
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
6
• 辛弃疾南来后,先后任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 南等地的地方官吏。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 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 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同时,还尽可能地为北 伐做些军事上的准备工作。他所创的飞虎军,虽为地 方武装,但可以“雄镇一方”,“谈笑间”能让敌人 “樯橹灰飞烟灭”。
•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王国维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8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
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
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 的豪情壮志9。
写作背景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 秋。这一年,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 司参议官,再返建康(今南京)。
• 辛弃疾有“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英雄 本领。 平生以英雄自称、以功业自负、以气节 自许。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 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 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 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 激昂的抒情词。
辛弃疾 词两首
1
• 【教学目标】
• 1.了解辛弃疾。 • 2.通过诵读感受词人的独特形象,复
杂情感。
• 3.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及 诗词鉴赏能力。
• 4.体味辛词的爱国情感和豪放个性, 提升自我人格,强化爱国情感。
2
•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
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没有知音。
14
上片 •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