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填空题

1.班固(《汉书》)是一部可与《史记》媲美的体大思精的著作。(八表)与《天文志》由其妹(班昭)所作,和妹夫(马续)续撰。

2.司马相如被称为“天子游猎赋”分别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3.《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文选》),产生年代大致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之间)。

4. 《乐府诗集》的作者是(郭茂倩)

5.(曹操)的诗歌“骨质苍凉,慷慨沉雄”。

6.鲍照在乐府诗歌中成就最高的是(拟行路难)

7.庾信的(《哀江南赋序》)在艺术形式上达到了南朝骈文的巅峰。

8.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散体赋中大赋的出现。

9.曹丕的七言诗代表作(《燕歌行》)

10.被称之为七子之冠冕的是(王粲)

11.正史诗歌的代表人物是(阮籍)和(嵇康)。

12.阮籍诗歌的代表作是(《咏怀诗》)

13.陶渊明的散文诗描写的是(《桃花源记》)

14.真正体现南北诗风交融的诗人是(庾信)和(王褒)

15.南朝乐府民歌分为(“吴歌”)和(“西曲”)

16.司马迁的《史记》在记人的时候有一种重要的方法(“互见法”)表现人物的

17.咏物赋在王褒时有所发展,他的作品开启了全文写音乐的先例是(《洞箫赋》)

18.汉代的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之中。

19.南朝乐府民歌成就最高的是(《西洲曲》)

20.北朝的文人温子昇、邢劭和魏收被称作(“北地三才”)

21.陶渊明现保存下来的辞赋有三篇,分别是(《归去来兮辞》)、(《闲情赋》)、(《感士不遇赋》)

22.晋代的代表性志怪小说是干宝的(《搜神记》)和张华的(《博物志》)

二、名词解释

1.互见法:史记和人物传记中选用安排材料的创作方法,在传记中表现人物的经历和性格

特征,以突出性格的特点而其他为之事件的性格特点的描述。

2.汉乐府:汉代的乐府歌词,包括民歌、贵族和文人的创作,今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想

和歌辞、杂曲歌辞、鼓吹歌辞和杂歌。汉乐府中贵族、文人之歌都是歌功颂德之作,风格典雅、独傲而觉发生气,文学价值高,,汉乐府的精华是民歌,创作精神与《诗经》一脉相承,情感真挚,风格朴实,同时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不同于民歌的新见。

3.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反映了时代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国立业的理想和

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雄健之风和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人,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慷慨悲凉的阳刚风气,形成文学史建安的独特风格。被后人称为典范。

4.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别称,永明体也称近体诗,这种诗体严格要求四声八律之

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的语言,各种兼色并列,使创作本象清新,通畅,对近体诗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5.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西

晋之后盛行于东晋,作家有孙聪,徐迅。特点是玄名律诗,以诗为老庄哲学说教、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6.汉赋:汉代的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上建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非诗非文,亦诗亦文,是

诗文的综合体、汉初主要是骚体赋,汉武帝中叶主要是散体大赋,东晋末年是体现诗人愤怒的抒情小赋。

7.乐府:上古掌管音乐的一种行政机关,有采集民间诗歌,组织文人创作,以及赋者演唱,

演唱的乐府诗歌包括民歌、贵族、文人的创作。西晋之际,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体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成为诗歌的名称。

8.正史诗歌:在正史时期,司马氏重演曹氏威迫汉室的故技,魏国内部爆发了血腥残酷的

权力斗争。在政治的黑暗和恐怖之中,活着的文人或放浪形骸,借以逃避祸端;或曲折为文,借以发泄不满。又因当时的思想学术界对旧统治思想的不满,产生了玄学。由此产生了正史文人和正史诗歌。

9.宫体诗:“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做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宫体诗的内容

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思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亦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

的特点。萧氏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等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在当时文坛上,宫体诗占有主流地位。

10.《汉书》:班固继承父(班彪)志,续撰《汉书》,未竟而卒,复由其妹班昭及马续相继

完成。《汉书》记事,起于汉高祖,止于王莽末年,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承袭《史记》体例,《汉书》既将人事的因果联系,也讲五德五运,天人合一,但因为局限于当时的政治与思想的正统观,所以思想的高度和深远却远为逊之。

1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文选》,因为作者佚名,时代莫辨,萧统泛

题为“古诗”。《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标志,深刻的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的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揭示了现实社会的黑暗,抨击末世风俗,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

12.建安七子:建安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七子之冠冕)、徐幹、阮瑀、应玚、

刘桢。在曹操问鼎中原的时代,形成了邺下文人集团。邺下文人的形成既与曹氏父子的雅好词章有关,也带有限制利用活跃于乱世的各种人才的目的,笼络他们,遏制其任意褒贬,鼓动舆论。“七子”是邺下文人集团之佼佼者。

13.左思风力:“左思风力”独标一格在“稍入轻绮”的太康作者之中。左思将历史的现象,

经验与各人的现实遭遇、情感体验成功的结合在诗歌之中,气势雄健,慷慨淋漓。《三都赋》尊魏而抑吴、蜀表明作者的创作意图,不仅在“体物”,亦在“写志”。

14.《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或为刘义庆及其门下共同编纂而成。书名原称《世说》,唐

时称《世说新书》。原书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梁刘孝标注之为十卷,“引援详确,有不言之妙”。注文引书达四百余种,今大都不存,颇为学者所重。

以记录人物的轶闻琐事为主,(作者和对象都是汉末以来的知识分子。)

三、简答题

(一)简述一下《史记》的五体分立,把五种体例说一下。

《史记》全书有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主要是记述帝王生平政绩,三十世家主要是记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即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