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推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主体建构的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又因其可操作性强,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从传统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引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关键词】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新型改革方案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主体建构的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其具有可操作性,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欢迎。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继承了“学生主体说”的传统教育理论,又与时俱进渗透了新的现代教学思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主体建构的教学模式从传统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引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工作无非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两个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主体建构教学模式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形式

学习形式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过程,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

学习形式,对于他们成功的掌握知识将会事半功倍。

传统的学生自习与老师讲授,现代注重的探究与合作、讨论与推理、猜想与试验等各种教学形式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只要学生能通过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形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也正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

(二)让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的结构

教材所传授的知识是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各种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教材的编排注重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掌握了这些编排意图,自然容易理解章节之间的联系、年级之间的联系、承上启下的联系、知识板块间的联系。将知识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所获取的知识一定会印象深刻,触类旁通。

(三)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解题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始终把学生的思路限定在教师预设的圆圈之中,教师始终是扶着学生过河,学生成了教师搀扶的对象,既担心他们过不了河,又担心他们到不了预定目标。过多的预设与限制严重制约了学生解题思路的发挥,学生的解题思路始终在教师划定的范围转圈。不打破陈规就不能推陈出新,学生的思维不是封闭的,解题的思路可能是多样的,解题的方法也不一定是唯一的。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反复的论证、认真地计算等过程,所得到的解题方法必

定能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这也是课堂教学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即使学生的思路存在某些欠缺,结果存在某些漏洞,再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的修改,一定会更加完备。

(四)让学生自主拓展想象空间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学生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建构了良好的平台,也为他们放飞理想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富于想象是儿童固有的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张扬个性,异想天开,在想象中求知,在想象中探求真理。教师也可以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设计相应的练习,让学生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中尽量设计一题多解或者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在联想中探求的知识一定会让他们终身受益。教师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于学生因所学知识所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继续留下伏笔,留给学生继续探索与想象的空间。

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校所进行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学生的能力提升而展

开的,因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平衡好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种种教育因素,让各种因素的互补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一)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无论是什么学科,也无论是什么教学模式,离开了学生这个最基本的教学主体,忽视了学生这个教学中心,一定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教师的备、教、改、辅、考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只有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把握了课堂教学的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才是积极的、有效的、有用的。学生是知识的载体,在高超的教学理论离开了学生而空谈教学效果,必定是纸上谈兵。(二)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学校所从事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工作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既要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终身有用的知识。背离了学生的发展这个宗旨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与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背道而驰的,是对民族未来不负责任的做法。教师必须理性的思考我们教学活动的目的,冷静反思我们为学生的发展做了些什么,只有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的得到了发展,我们才无愧于教书育人的天职。广大教师要站在战略的高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学生的发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教学工作。

(三)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学活动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还必须进一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违背了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去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必定是杀鸡取卵,拔苗助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儿童乐于接

受的儿歌、童话、故事、游戏等教学形式来进行知识传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音频与视频设备,设计、下载和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和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寓教于乐,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记忆、遗忘等心理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四)教学活动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段话明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三、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新课程下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这样的氛围中,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事件,当意外不期而至时,我们要用一双慧眼透视课堂,敏锐捕捉这些意外中有价值的信息,把它整合到课堂资源中。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课堂更具生命的活力,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这一客观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