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旦大学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申请经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复旦大学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申请经验总结
虽然写得时候还有几个学校没有消息,但是大体上我可以总结自己这次的申请是『偶有意外,总体平稳』。
先介绍自己的情况,复旦化学大四,绩点3.51,排名100人中间17,18的样子,不属于第一梯队。托福107(口语仅22),GRE331+作文3.5,无sub。有一篇SCI二作,但是杂志也是不上不下吧。目前拿到约翰霍普金斯的phd offer。Rej: Upenn 材料硕,Duke、北卡化学phd,密歇根化学phd,UCB材料硕。在等的有Stanford材料硕,UW,Cornell,UTA,Purdue,IUB 化学phd。
GGU世毕盟上海对我的帮助
申请是一场很长的战役,我从8月份报上GGU世毕盟(半DIY),就开始meeting,由海外的学长了解我的基本情况,提供学校建议,打磨CV。实际上CV大概在9月就弄好了,但是PS一直到11月我还有在写,因为有些学校有奇怪的PS要求例如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 Research Statement等等。我个人不喜欢一下把学校申请都填了,基本上是拖到截至前5天再交。这给我带来了一些麻烦,因为很多学校这种申请比较晚的决定都是第二批下,有的时候要等到3、4月很焦虑囧。身边的确有同学DIY,但大多数还是找了个咨询性质的中介。(我的室友当年坚持不找机构,结果到十月份还是和我一起报了GGU世毕盟上海)确实大四上事情很多,一个人处理申请压力不小。GGU世毕盟上海的mentor开meeting 都很认真,另外国内老师也是有问必答。确实,大多数信息技巧在论坛上翻经验贴自己也能找到,但是有个机构从套磁到办签证都能咨询,可以提供一种安心感,我觉得这是他们最大的帮助。还有PS,这种很难找到一个人给你花时间改,一段段的解读提问,通过与名校同专业的phd学长交流不仅是对申请这件事,对以后怎么跟professor交流,怎么看待科研都是有帮助的。GGU世毕盟上海很多老师,最后都和她们成了朋友,元旦前大家还一起聚餐吃了顿火锅。(笑)
关于硕士与博士
之前我是坚决不想读博的。硕士问了好几个机构,他们都觉得我的背景申材料更容易。我申请的时候加了20个左右去了各个学校的学长学姐,(同学们,要善用资源啊)了解到我们系以前没听说去材料的,但是哥大化工去了很多。最后我还是申材料,因为化工专业我不喜欢,而且哥大开销太大。当时我隐隐有点感觉硕士申请风险很大,所以在10月中旬临时告诉GGU世毕盟上海我要申博士。但是总体上我对申Upenn, JHU这些学校的材料专业很自信,因为上届材料化学(这个系的课程与化学系很近而且学生素质整体没化学系高)两个硬性条件不如我的学长去了Upenn。而且我Upenn的申请递得很早,是第一批申请。结果Upenn 的拒信1月15就来了。现在材料硕士只剩下Stanford,但早就做好接拒信的准备了,毕竟
大S最爱第一名。这段经历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复旦的化学专业换方向转硕并不好转。(可能也是我大三并没有准备,比如修修材料物理的课)不少学校招硕士都是看重本科专业,还有综合素质要高。否则就是去哥大化工,Cornell化工这种友谊专业。(今年我们班有四个offer)收硕士的学校本身也少,我申的学校又都比较高。毕竟花了钱就想上个名校嘛~
我知道一说到博士就有人说『一个女孩子读什么博啊』,当时我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大四上找了个实习发现,其实博士还真不一定就比工作的人累。其实国外很多学校的博士都是五点下班周末双休的。当然在科研上有追求会给自己加码,没有的话,找个不push的老板,做得中规中矩,我觉得也可以。还有人说对科研没热爱,其实多实习实习你会发现,这世上的工作大多都有无聊的一面,或许你跳出了实验逃离了文献,但随之而来的是枯燥的报表,麻烦的人际。就拿咨询说,以前觉得很高大上,但是做过之后发现很多东西也是不靠谱,就跟看不惯科研届灌水文章一样。所以我决定读博士后心态很平静,就把它看成个工作,老板付了钱自然好好干,但也别整天想着我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化学系的人读博的很多,但大多数都不是坚定地说自己要吃科研这碗饭的,you are not alone,挑导师的时候注意挑个应用一点的方向给自己留点后路。
关于信息
申请的时候,我经常与学长学姐,同班同学交流,甚至还和基友互改过PS。不过信息是收集不完的,今年二月我才鼓起勇气给UTA一些课题组里不认识的中国学长发了邮件,结果对方告诉我UTA化学系这些年招得中国学生一个手都数得过来,而且大部分是有机方向。(要是早点知道我就不申了,不花时间看文献套教授了)还有昨天跟南大的同学交流,说IUB填网申选方向不要填分析,竞争特别大。不过信息也有不准的,今年我们班收了三个西北Phd offer,而上一个西北offer还要追溯到10级还是07级。我们班一个第五名,去过UCLA交流的同学就以为西北不收复旦的没有申请。所以啊,申请的时候多交流是必要的,但万事不要强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