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双关语运用及修辞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谐音双关语的运用及修辞效果
摘要谐音双关语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文化。它被广泛地使用于诗歌、小说、对联、歇后语、广告和口语等中,完成直言无法完成的交际任务,调节话语风格,使话语委婉、幽默、诙谐,增加了美感。
关键词:定义分类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修辞格双关极其有魅力,使用频率极高,被誉为“语言的精灵”,是盛开的一朵语言奇葩。1932年,陈望道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正式将这一修辞格命名为“双关”,并定义为:“双关是用了一个语词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王希杰在他的《论双关》中指出:“现在我们给双关下第一个定义:双关,就是有意识地使用多义的语言材料,使话语兼有表里两层含义……现在我们可以给双关再下一个定义,即为这一类双关语下一个专门定义:双关——当语言义和非语言义不一致的时候,有意识地让语言义和与它不一致的非语言义共处在同一话语中,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同时,我们也可以为两种类型的双关语下一个共同的定义,即:双关——提了为话语的高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让同一话语有两种意义。”刘庆翔、刘焱主编的《现代汉语概论》给“双关”下的定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或音同、音近,使语义产生表面的和内在的两层含意,言在表而意在里。叫双关。”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
代汉语》给“双关”所下的定义则是:“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格叫双关。”
综上所述,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以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表达两种意思,同一话语表面一层意思,内里又一层意思;而内里意思才是说话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这就是双关的基本功能。
二分类
学者们从音、形、义方面着手对双关进行分类,有的分为四类,即:谐音双关、借形双关、寓意双关、混合双关;有的分为三类,即:谐音双关、语义双关、混合双关;有的分为两群,即:表里双关、彼此双关。尽管他们的分类种类不同,但他们指代的内容却都是相同的。而国内大多数学者一般把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这两类是基础,其他类型都是由这两类转化而来的。三谐音双关语的运用及修辞效果
“谐音双关”是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构成的双关。人们可以通过语音上的相似性,借助联想以理解真正的话语动机。其中,“谐音双关”分为同音双关和近音双关两类:“同音相关”是指语言符号发音相同,拼写和意义均不相同;“近音相关”是指发音相近,拼写和意义均不同的语言符号。
谐音双关语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文化,在汉民族的语言文化中被人们尤其崇拜。它被广泛地使用于诗歌、小说、对联、
歇后语、广告和口语等中。
1 谐音双关在诗歌中的运用及修辞效果
谐音双关在古典诗歌作品中十分常见,形成一种以谐音为主的文化。这种手法可以追溯到《诗经》,当时所谓的“风人诗”,又叫子夜体、吴歌格,实际上就是指谐音双关诗,是利用同音假借字作文学的隐语,是民歌的又一个传统特征,最早见于钟嵘的《诗品》。这一名词虽然早已出现,但直到唐代才开始流行:大约在中晚唐时代民歌中盛行这种谐声法,皮日休、陆龟蒙都有几首风人诗,刘禹锡也采用在他的竹枝词中。这种巧妙的谐音双关语的运用,到南北朝民歌时形成高潮,运用很多,《吴歌》尤其如此。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沈德潜称其为“徐徐相声,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卷十二),陈祚名则谓之“言情之绝唱”(《采菽堂古诗选》)。它描写了一个江南女子在与情人离别后的生活,全篇通过季节交换的描写,表现了一个女子对情人真挚的无限思念之情。这首情歌扣住季节和客观景物的变化来刻画女子细腻、缠绵的感情,声情摇曳,迂回曲折,充满了隐约朦胧之美,诗中少女那动人心弦的强烈而细腻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侧面描绘与人物的自我抒
情表达出来,而不是直率的叙述。诗的韵律优美流畅,全篇160个字,五言到底,四句一换韵,它由许多五言绝句连缀而成,语语相随,段段相绾,首尾相顾,浑然一体,诗中多用“接句”和“钩句”,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节奏感;诗歌还运用了顶针格的修辞方法,
首尾相衔,蝉联而下,似断似续,情味无穷;重要的是,诗中运用谐音双关语,以梅谐媒,以莲谐怜,以莲子谐怜子,暗示爱怜的人,又以“莲子青如水”比喻爱情的纯洁如水。谐音双关语的运用,设想新奇,感情深切,使全诗的情调更显婉转、含蓄、优美迷人,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堪称南歌压卷佳作。
2 谐音双关在对联中的运用及修辞效果
清初大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善诗,文笔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其社会观、人生观灼然可见。1661年,金圣叹因冒犯皇帝,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行刑的那一天,刑场气氛凄凉肃穆,方圆不大的一块空地,四周闪着刀光剑影,显得阴森恐怖。而胸藏秀气、蔑视朝廷的一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披枷带锁岿然立于囚车之上。刑场上,刽子手手执寒光闪闪的鬼头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眼看行刑时刻将到,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悲切万分、泪如泉涌。金圣叹面对极刑,却从容不迫、文思仍然敏捷,为了安慰儿子,他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子你来对吧”,于是吟出了上联“莲子心中苦”。儿子跪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肝胆欲裂,哪有心思对对联。金圣叹思索了一会儿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旁听者都为之动容、黯然神伤。原来老人在这副对联中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悲切痛苦深感怜悯;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即自己即将离
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这位老人用“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的自然现象,把生死诀别表现得出神入化。字字珠玑,一语双关,对仗严谨,可谓出神入化、撼人心魄,从而给人们留下了泣鬼神的千古绝唱。
3 谐音双关在小说中的运用及修辞效果
小说中为了渲染环境、提高表达效果,使用谐音双关语的例子不胜枚举。但笔者还是想举一个家喻户晓的“是狼是狗”的谐音双关语故事和大家一起共赏。这个故事有很多的版本,在此,我们不去考证它的谁是谁非,只是共赏它所具有的极品素质。
小说《铁齿铜牙纪晓岚》后因改变成电视剧而深入人心。作为乾嘉时代的文坛领袖、才华横溢的博学大儒纪晓岚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话题。据史料记载,1770年,乾隆皇帝要编修《四库全书》。于是,一纸令下将纪晓岚从新疆调回到了北京。从此,纪晓岚、乾隆皇帝、和这三个人走到了一起,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幅嘲天讽地、针砭时弊、意犹未尽的画面。而学识渊博、才高八斗的内阁大学士兼兵部侍郎的纪晓岚和贪赃枉法、心术不正的礼部尚书和的唇枪舌剑,明争暗斗也就开始了。有一天,两人在一起喝酒,同坐一席的还有个刘御史。下人在上菜时,不小心脚下一滑、身子一歪,将盘中的一节火腿掉在地上。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来一条狗,叼起火腿就跑。狡猾的和见此情景,生出一计,想调笑纪晓岚,他望着纪晓岚,一语双关地说:“是狼是狗?”意思是说“侍郎是狗”。纪晓岚非常机敏,听出和的言外之音是在辱骂自己,他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