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结 第十篇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篇总结

一、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可分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系统的主要活动由神经元承担,神经胶质细胞主要起辅助作用,比如支持、营养、保护等作用。

1.神经元

神经元一般包括胞体、树突、轴突和轴突末梢,轴突离开胞体一段距离后获髓鞘,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细胞兴奋后,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而神经纤维的基本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还有神经营养的作用。

A.兴奋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具有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的特点。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形成髓鞘的细胞是施万细胞,而中枢神经系统中则是少突胶质细胞。根据有无髓鞘,可将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兴奋在有髓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因为兴奋在无髓神经纤维上是顺序式传导,而在有髓神经纤维上是跳跃式传导。

B.轴浆运输:轴浆流动是指轴浆在胞体与轴突之间流动。可分为自胞体到轴突末梢的顺向轴浆运输和自轴突末梢到胞体的逆向轴浆运输。顺向轴浆运输根据运输速度又可以分为快速轴浆运输和慢速轴浆运输。快速轴浆运输主要运输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比如线粒体、囊泡、分泌颗粒等;慢速轴浆运输是指随着微管和微丝等结构向末梢方向移动。逆向轴浆运输主要运输神经生长因子、某些病毒和毒素等,

对神经元的活动产生影响。

C.神经营养作用:神经末梢经常释放一些营养性因子,影响所支配组织的活动,称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2.神经胶质细胞:

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主要有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周围神经系统主要有施万细胞和卫星细胞。与神经元相比,神经胶质细胞无突起无轴突和树突之分,有缝隙连接,但无化学性突触,有膜电位,但无动作电位,此外还具有终身增殖能力。

星形胶质细胞是脑内数量最多并且功能最复杂的胶质细胞,具有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绝缘和屏障作用、修复和再生、物质代谢和营养性等作用。少突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形成髓鞘。

二、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1.突触传递:

根据突触信息的传递物质,可分为化学性突触(突触处的信息传递物是化学递质。这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和电突触(也称缝隙连接)。

根据对后继神经元的影响,可分为:兴奋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对后神经元的影响结果是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对后神经元的影响结果是后神经元发生抑制。

经典的突触传递过程为:神经冲动→突触前膜→钙离子的通透性↑、钙离子内流→突触小体前移→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递质与后膜特

异受体相结合→改变后膜离子的通透性→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去极化或超极化)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

钙离子内流后引起突触小泡的解离原因:钙离子内流,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蛋白激酶Ⅱ,使突触蛋白Ⅰ磷酸化,细胞骨架丝的结合力减弱,及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的移动。

神经递质是由神经末梢释放的、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包括胆碱类、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嘌呤类、气体类和脂类等。神经递质必须符合以下标准:①、在神经元内合成。②、贮存在突触全神经元并在起极化时释放一定浓度的量。③、当作为药物应用时,外源分子类似内源性神经递质。④、神经元或突触间隙的机制是对神经递质的清除或失活。

神经调质是由神经元释放,本身不具有递质活性,大多与G蛋白耦联的受体结合后诱发突触前或突触后电位,不直接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但能调节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的释放及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的物质。

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A.乙酰胆碱及其受体: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有M受体和N 受体两种。与M受体结合产生毒蕈碱样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N 受体主要存在于自主神经突触后膜和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结合后产生烟碱样作用,能被筒箭毒碱阻断。

B.氨基酸类递质可以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两类。谷氨酸是

最重要的兴奋性递质,其他的递质主要作用是调节谷氨酸。GABA是最重要的抑制性递质。

突触后抑制是指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使之发生抑制。包括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突触前抑制是指通过轴-轴型突触活动,导致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量减少,在突触后膜上引起EPSP减小,不易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三、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可分为躯体感觉、内脏感觉和特殊感觉。躯体感觉包括来自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等处的深感觉和来自皮肤的浅感觉两类,内脏感觉主要是痛觉。

躯体感觉的传入通路一般有三级神经元接替。丘脑的传入通路中,痛觉、温度觉、粗略触压觉等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精细触压觉、本体觉等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

根据我国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的意见,丘脑的各种细胞群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接受感觉的投射纤维,并经过换元进一步投射到大脑皮层感觉区的那些细胞群,例如后腹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等。第二类细胞群,接受丘脑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来的纤维,经过换元,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某一特定区域,称为联络核,比如丘脑前核、外侧腹核、丘脑枕。第三类细胞群是靠近中线的所谓内髓板以内的各种结构,主要是髓板内核群,包括中央中核、

束旁核、中央外侧核等,称为非特异投射核。

根据丘脑各部分向大脑投射的特征不同,可以把感觉投射系统分为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接受各种特异性感觉传导通路来的冲动,通过换元接替后, 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称为特异投射系统,它投向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投射的关系。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这一投射系统弥散投射大脑皮层广泛区域,不存在点对点投射,也不产生特定的感觉与定位

大脑皮层代表区:

1.体表感觉代表区体表感觉代表区有第一和第二两个感觉区,第一感觉区更为重要。大脑皮层对体表感觉投射规律:(1)躯体感觉投射:交叉,头面部感觉投射:双侧.(2) 倒置(但头面部是正置的)(3)投射区具有精细的定位,投射区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灵敏度有关。

2.内脏感觉代表区包括体表感觉区、运动辅助区和边缘系统皮层,混杂于第一代表区。

三、存在的问题

1.兴奋在有髓神经纤维上是跳跃式传导,比无髓神经纤维上的顺序式传导速度快。由于朗飞节髓鞘的高电阻低电容,动作电位只能在邻近刺激点的郎飞结处产生,而局部电流也只能发生在相邻的郎飞结之间,这就使动作电位的传导表现为跨过每一段髓鞘而由一个结跳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