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

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俗称“民告官”。

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组织活动。

2、行政管理学:研究和探求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人们称之为行政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亦简称"行政学"。

1、政府职能:是指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2、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方式进行转移和变换。

3、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

1、行政环境:人们把围绕行政管理主体并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称之为行政环境。

2、经济监督:司法机关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经济领域中的犯罪行为实施法律监督的司法活动。

1、行政体制:行政体制又称行政管理体制,它由该国的基本的政治制度规定,受该国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

就行政体制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和关系而言,行政体制的核心是行政权力的划分和行政职能的配置。

2、三权分立制:是指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并建立相应的国家机构来分别行使这些权力,同时三个权力机关又相互制横的权力体制。

3、议行合一制:是指立法权和行政权属于同一个最高权力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从属于立法机关,仅是立法机关的执行部门的政体形式和政权活动原则。

4、首长制:是指行政机关的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的体制,又称独任制。

5、合议制:又叫委员会制,指行政机关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人员共同承担的体制。

6、机能制:也叫职能制或分职制,是指为完成管理机关的总任务而横向设立平行的具体职能部门的一种体制。

7、分离制:又叫独立制,是指各行政机关彼此独立,受两个以上领导机关的指挥和监控,不存在统一的领导。

8、行政区划:是享有立法权或委任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对地方政权所辖行政区域的划分。

9、集权制:是指行政决策权由上级行政机关掌握,下级行政机关依上级机关的指令处理政务的行政领导体制。

10、分权制:是指决策权由上下级机关合理划分,下级机关在其权力范围内可以自主处理政务的行政领导体制。

11、层级制:也叫直线制或分级制,是指管理组织纵向划分为若干层次,各层次分别对其上一层次负责,每层所管的业务性质与下层完全相同,但其管辖范围随层次降低而缩小。

12、完整制:又叫集约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同一机关内的各部门单位只接受一个行政机关和一个行政首长的领导和监控
1、行政组织:专指政府组织,是政府组织的静态结构和动态活动过程的统一。

就动态讲,行政组织是指行政管理系统为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

就静态讲,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组建的,专门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行政机构体系。

2、领导机关:是指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中统辖全局的决策核心,是行政组织系统的中枢。

3、职能机关:是指在领导机关统一领导下,负责处理辖区范围内某一方面专业行政事务的机关。

4、行政组织结构:是指行政组织各层级、各部门依据法律准则确立的排列组合关系。

5、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中纵向管理层次的划分,即行政组织的最高管理层至基层工作人员之间的数额。

行政组织结构的部门化
6、行政组织结构的部门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中横向部门的划分,即一级行政组织所辖部门的数额,也称职能制。

1、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系统中各级各类行政领导者和行政领导集团通过决策、指挥、监督、协调及控制等职能的活动,依法行使其权力,发挥其影响,确立并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过程。

2、行政领导方式: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领导活动过程中对部属的态度和行为的具体表现,是行政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方式。

3、强制命令方式:是行政领导凭借行政隶属关系,行使行政权力发布命令,要求下属不可违拗地执行以实现领导意图的领导方式。

4、疏导教育方式:是行政领导者运用启发、诱导、商讨、教育的方法,使部属心悦诚服地接受并贯彻自己意图的领导方式。

5、物质激励方式:是行政领导者贯彻按劳取酬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发挥物质刺激的作用,满足部属的物质需要,使他们努力实施领导意图的领导方式。

6、榜样示范方式:是行政领导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于律己,模范带头,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感染下属努力实现自己意图的领导方式。

7、集权型:又称自决型或独裁型。

这是一种行政决策权力高度集中,由行政领导者独立行使,部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的领导类型。

8、放任型:又称"无为而治型"。

这是一种行政领导者通过充分放权,对下属采取自由放任态度,让他们根据实际需要无须请示而自主决定问题,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领导类型。

9、行政领导者:是指依据国家法律行使行政权力,在行政领导活动中承担相应责任,处于领导、决策地位的人员。

10、行政领导者的群体结构:是指行政领导者在领导群体或领导班子中的排列组合。

11、选任制:是依据法定程序通过选举产生并任用行政领导者的方式。

12、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指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经组织考察,由有人事任命权的机关或个人通过决定或命令,委任产生行政领导者的方式。

1、人事行政:是人事管理活动的一种,是国家人事行政机关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措施,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的管理活动。

2、国家公务员:在西方国家一般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人员,又称"文官"。

在我国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3、职位分类:是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繁简难易程度等因素,将复杂多样的职位列成等级有序的职位系列,以此作为人员选拔、考核、培训、职务升降及其应享受待遇的依据。

4、考录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和法定程序,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录用公务人员,并建立相应的公务员权利义务等法律关系的制度。

5、调配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对公务人员通过调任、转任、轮换等形式有计划地进行交流、配备的制度。

6、培训制:是指对国家公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知识进行培养训练制度的总称。

7、辞退制: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条件,基于法律事实,通过法定程序,作出解除公务员同所在单位工作关系的有关规定。

8、考核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据国家公务员法规和既定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等,对所属公务人员进行考察、评价的制度。

9、监督制:就是对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是否遵守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进行监察和督导的一系列规定。

1、机关管理:是指行政组织系统内部设立的综合性办事机构对本组织综合性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工作秩序等所实施的管理。

2、档案管理:即机关按照特定的原则和要求,设立专职部门或配备专门人员,围绕档案的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展开的一整套工作。

1、行政决策:是众多决策的一种。

它是指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在系统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方案设计、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2、群体决策:是指一定行政单位的全体成员公共分享决策权力,根据一致意见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

3、集体决策:是指享有决策权力的行政领导者集体,通过会议或表决的方式进行决策。

4、业务管理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问题进行决策。

5、经验决策:是指既不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也不严格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仅凭决策者的经验进行的决策。

6、科学决策: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并严格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的决策。

7、理性决策:是指通过严密的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后才作出的决策。

8、非理性决策:是指不依靠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和科学手段,凭主观猜测、本能反映或权威意见甚至抽签、算卦等迷信手段进行的决策。

9、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条件清楚且每一个决策方案的结果确定的决策。

10、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的条件不确定,但决策的结果可以通过概率计算而作出预测,因而要冒一定风险的决策。

11、追踪决策:是指为修正、完善、补充原有决策的后续决策。

12、行政决策体制:是指承担行政决策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权责分配及决策制度的总称。

1、行政执行: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将行政决策付诸实施,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

2、行政指挥:是指行政领导者在执行决策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目的和计划,发令、指导、调度和协调下属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

3、行政沟通: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行政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层级之间、人员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过程。

4、正式沟通:是指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按组织规定的线路和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5、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之外的信息交流传递。

即建立在日常人际关系基础上的一种自由沟通,没有明确的规范和系统,不受正式组织体制的约束,不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没有固定的传播媒介,形同信息传递的"自由市场"。

6、行政控制:是指行政领导者根据计划目标的要求,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保证计划目标实现的过程。

7、行政协调:是指行政领导者引导行政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行政组织内部各种关系之间建立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协同一致的和谐关系,以实现决策目标的管理活动。

1、行政监督:是指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遵纪守法情况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它是一种法制监督。

2、一般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按照隶属关系和机关协作关系而产生的监督。

3、狭义的法制监督:是指除行政系统以外的立法、司法、检察机关依照权限和法定程序,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

4、社会监督:是指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公民、社会舆论等社会行为主体,依照法定的权力,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

5、社会团体的监督:就是各种社会群众组织从所代表的那方面的群众的特殊利益出发,或者从特定专业的角度出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和政策的情况,以及对他们侵犯群众权利的行为,提出建议、批评和谴责,实施监督。

6、公民监督:是指社会各界的人民群众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行的民主监督。

7、舆论监督:是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工具,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而实施的监督。

8、行政监察:是国家行政组织内专司监察职能的监察部门对其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的监督、纠举和惩戒活动。

9、审计监督:是指由独立的专职机构一直法律法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遵守财经纪律进行审核和稽查,并作出评价,将审计结论通知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一种专门活动。

1、依法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依行政法律规范行使行政管理职权,以行政法律规范所确定的内容和程序实施管理的活动。

2、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

3、违法行政法律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中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
4、行政法律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5、行政法律规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行为规则。

6、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及法定的组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不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实施的制裁措施。

1、行政方法:是指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等的总和,亦称行政管理方法。

2、现代行政方法:是指以现代科学(包括现代数学、系统论、信息论、社会学、心理学等)为基础而形成的一整套行政管理的技术方法。

3、目标管理方法:是一种以目标为主线现代管理方法。

即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公共参与来确定目标、执行目标与评估目标成果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4、网络规划技术:是利用网络的形式,把各项行政工作与活动,按先后顺序排成一张前后衔接或相互交替的图样,用于工作方案设计和控制规划进度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1、财务行政: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履行国家行政职能,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对国家各种资金的收支进行公里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2、国家预算:是国家对年度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是国家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财政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杠杆,它反映整个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3、国家决算:是对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是国家预算执行的真实情况的集中体现。

4、国家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其甚至是国家为履行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定标准,无偿参与社会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1、行政效率:行政主体的活动成效或结果与评价主体的期望值之比,是行政管理所获得的有形和无形的社会效果与消耗的人、财、物时间之比。

2、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评价主体的综合判断或对行政管理某一要素作用大小的测定,以衡量行政效率高低的方法。

3、标准比较法:是以既定标准与行政管理的实际成效相比较,判断行政效率高低的一种方法。

1、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自然状况包括地形、土壤、山林、水系、气候、矿物、动植物分布及所能够提供的各种资源。

5、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合。

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的凝聚力、管理对象等。

6、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7、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8、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

9、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10、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1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2、所谓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3、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
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4、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5、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6、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17、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8、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19、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20、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

21、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22、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立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23、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24、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25、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没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领导者不能称之为行政领导者,他没有行使权力的合法性。

26、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27、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28、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29、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30、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31、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

32、所谓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33、在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34、所谓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35、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36、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

37、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38、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39、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40、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41、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4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43、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决策。

集体决策往往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44、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45、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

46、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47、所谓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48、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49、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50、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

51、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

52、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53、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行政评估主要是指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54、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55、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56、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57、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58、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一。

59、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60、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

61、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62、所谓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63、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64、行政道德:是指从事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65、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66、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67、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68、所谓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