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四圣心源》与运气学说研究_彭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元御5四圣心源6与运气学说研究

彭 鑫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摘 要:5四圣心源6是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晚年代表作,是一部以论述临床应用为主,又与中医基础理论紧密结合的医学著作。著作中理论部分推重运气学说,具体临床治疗则重视脾土中气,其燥湿疏木的治疗大法与大司天运气规律

相合,从中看出黄元御精通五运六气,并在5四圣心源6中将之落实于临床。

关键词:黄元御;四圣心源;运气学说

中图分类号:R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2-0263-02

收稿日期:2009-04-14

作者简介:彭鑫(1979-),男,山东潍坊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

向: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学方法论。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1705-1758),一名玉路,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揪子,山东昌邑人。黄元御少负奇才,聪明过人,诸子百家,/过目冰消,入耳瓦解0,30岁时偶染目疾,为庸医误治,左目失明。遂发奋学医,纵观古今医学数百种,考镜灵兰之秘,读仲景伤寒,/声心渺虑,思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道,三载而悟0。约40岁时,黄元御医名大著,山东一时有/南臧(诸城臧枚吉)北黄0之说。黄元御终生刻苦奋进,精研博采,对医药学造诣颇深。理崇5内经6,法必仲景,药从5神农本经6。其著作颇丰,有5伤寒悬解6、5金匮悬解6、5四圣悬枢6、5四圣心源6等14种,其重视运气、扶土疏木的学术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1 5四圣心源6概况

5四圣心源6是黄元御晚年代力作,为黄元御一生医学经验的总结。关于该书的宗旨,黄元御在5四圣心源#自序6中表露无遗:/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黄元御自称)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5伤寒6、5金匮6,乃于己二月作5四圣心源6,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以继先圣之业。0所谓/四圣0,即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该书旨在畅发医经本义,阐述古圣之微言,后人赞誉该书为黄元御医学/诸书中之至粹至精者(5四圣心源#赵序6)0。

5四圣心源6是一部以论述临床应用为主,又与中医基础理论紧密结合的医学著作。前三卷为/天人解0、/六气解0、/脉法解0,是本书的理论部分,详细论述了阴阳、五行、脏腑、六气等中医学基本理论;后七卷/劳伤解0、/杂病解(上、中、下)0、/七窍解0、/疮疡解0、/妇人解0,论述了内科、外科、妇科等临床常见病证的/根原0及证治,用基础理论结合临床证候相互映衬的论述方式,将临床病证与理、法、方、药相结合,最终以前三卷中的理论为归结,使全书前后融通、理术相得,形成完璧。

2 理论推重运气学说

五运六气学说是5黄帝内经6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元御于此研究极深。5四圣心源6前两卷可以说是黄元御研究运气学说的心得的总结。

第一卷/天人解0首先用阴阳解释了五行的生成,

后又用五行将脏腑生成予以阐释,如:/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已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0把阴阳、五行的基本理念渗透到对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皮肉、筋骨、毛发、空窍、精神、疾病、证候等的诠释中,并解释得透彻入微。第二卷/六气解0首列六气的重要性,指出:/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0继而从六气之/从化0,/偏见0/衰旺0阐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确立理法方药。最终将五行与六气相结合,谓:/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乃六气之魄,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腑,秉地气而生五脏,六气五行皆于人身。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固于地气之偏,而人气感之(5四圣心源#六气解6)0。奠定五运六气理论在临床中落实的立论基础。

3 临床重视/中气0

311 重视/中气0的理论基础 黄元御学术根源于运气学说中的气化升降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所致。气是原始物质,气不断运行,上下升降,而化生阴阳,再由阴阳化生万物。应用气化升降的学术思想,可以解释五脏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其中,对五脏气化升降,黄元御尤其强调/中气0的作用。

所谓/中气0,即指中焦脾胃而言,黄元御多用/戊己0来表达。如5四圣心源#劳伤6曰:/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0脾胃之气主升降之权,升降不息,上下相交,发挥各脏的生理功能。黄元御认为肾、肝、心、肺诸脏气之升降皆取决于中气,特别强调中气之治,/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四维之病,

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0因此黄元御认为/中气虚衰0是使升降失常从而导致百病的根源。认为疾病原因多为/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是以阳明之燥,不敌太阴之湿。及其病也,胃阳衰而脾阴旺,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5四圣心源#劳伤解6)。0在具体用药上,认为/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05四圣心源6开篇第一方)))/黄芽汤0便充分代表了黄元御推崇中气的思想,方剂组成:人参(三钱)、甘草(二钱,炙)、茯苓(二钱)、干姜(二钱),并在方后说明:/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0药用甘温之品,健脾燥湿为其立法。

312临床治疗主用/扶土燥湿0法5四圣心源6中后七卷是前三卷的中医基础理论的落实,黄元御以/扶土燥湿0为主要治法将重视/中气0的思想贯彻于整个临床治疗当中。如论消渴之病因为:/燥热在肝肺之经,湿寒在脾肾之经。0其论治消渴之法为:/泻湿而燥土,清风而疏木也。0其所用之方,均肾气丸、猪苓汤、桂附苓乌汤等扶土燥湿之方。论中风的病因为/中风之证,因于土湿,土湿之故,原于水寒。寒水侮土,土败不能行气于四肢,一当七情内伤,八风外袭,则病中风。0其论治中风之法为:/总宜温燥水土,以达肝木之郁。0其所用之方桂枝乌苓汤、黄芪姜苓汤等温脾燥湿之方。论咳嗽的病因为/土湿胃逆,肺金不降,气滞痰生,窍隧阻碍,呼吸不得顺布。0治法以温肺燥湿为主,选用姜苓五味细辛汤等温肺燥湿的方剂。论积聚的病因为/溯其原本,总原于土,己土不升,则木陷而血积,戊土不降,则金逆而气聚,治疗宗0;/中气健运而金木旋转,积聚不生,癥瘕弗病也。0为立法,方用化坚丸、化坚膏等,其组成在甘草、陈皮、桂枝、人参、肉桂等温脾燥湿的基础上加入丹皮、桃仁、杏仁、鳖甲、莪术、山甲等/破坚化癖之品0。

黄元御/扶土燥湿0法多用人参、茯苓、干姜、白术、附子、甘草等偏于温热的药物,如其自创的方剂黄芽汤、天魂汤、乌肝汤、土髓汤、达郁汤、苓桂半夏汤等比比皆是;土虚木克,因此在/扶土0的同时还需兼顾/疏木0,其方药多用桂枝、白芍,如在玉池汤的方义里面解释/桂枝、白芍,疏木清风0。这正如前文所述,在5四圣心源6后7篇论述临床杂病根原时,对内科、妇科、外科各种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进行阐释,但最终绝大多数归结为/水寒土湿0的基本病机,中气虚衰是导致百病的根源。

从前文/六气解0里笔者看出黄元御并不是不懂/太阴湿土0以外其他五气的气化,在前两卷中也看不出黄元御对于六气之一的/太阴湿土0偏重;而从5长沙药解6、5玉揪药解6和其他著作中也可以看出,黄元御也并不是不善于用清热、滋阴、润燥等药物。然而为什么落实到临床中黄元御对/水寒土湿0竟有这么大的侧重呢?或许从大司天气运影响的角度来理解能够明白其用意所在。

4大司天运气规律与/扶土燥湿0法相合

按五运六气理论,天地之至数,五日为候,三候为一气,二十四气为一年,六年为一备,五岁为一周,三十年为一小纪,六十年为一大气,三百六十年为一大运,三千六百年为一大周。自黄帝命大挠作甲子,贞下起元,前30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后30年为少阳相火在泉;余者以此类推,司天依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客气循环的顺序每六十年推行一步,三百六十年循环一周,周而复始,一直到1984年为第七十九甲子下元之始[1]。

黄元御生于公元1705年,卒于1758年,而1744) 1804年为太阴湿土司天。1744年黄元御39岁,恰恰是他医术渐趋成熟的时期,之后一直到黄元御卒前整整14年正为湿土流行之气化,这段时期也正是黄元御的主要著作成书时期,尤其是5四圣心源6成书时为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恰为太阴湿土司天流行的气化。从这个角度来看,黄元御重视中土,善于运用燥湿疏木法便不难理解了。可以看出,黄元御临床善用燥湿疏木法之用意,或许源自寒湿之气运。以此理相推,若使黄处在刘河间、朱丹溪的时代,可能也是清热滋阴为主,而假使刘、朱处于黄元御时代,临床中也可能采用燥湿疏木为法。大司天周期中存在气候特征的周期性变化趋势,因此影响人群总体生理特征和病理特点的表现和反馈调节,形成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便会造成治疗大法的变迁,从而形成不同的学术观点与各有千秋的流派。历代各医学大家与学术流派的主要学术观点有很大差距,其形成原因除医家个人偏好与当时社会因素影响之外,用大司天理论加以解释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其学术差异[2]。

5结语

当然,黄元御在著作中并没有直接说明其临床实践参照大司天运气规律,这仅仅是笔者的一种推测,也有一种可能是黄元御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其经验暗合大司天运气规律,而非有意参照。但是黄元御精通五运六气,并在5四圣心源6中作为临床重要参考首列其中却是不争的事实。除医学著作以外,黄元御尚有5周易悬解6、5道德经解6、5玉揪子堂稿6等非医学著作3种,这充分说明了黄元御熟谙黄老之学,精通象数理易,是继景岳后,又一位集/易0与/医0于一体之大成者。从5四圣心源6的开篇两卷来看,黄元御熟练的运用太极、阴阳、三五之道的五行、六气循环等方法,如黄元御认为/太极0是宇宙的本和源,故有/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0的论述,继而将五行配五脏,六气衍六病,把医学、气候、地理、天文等各学科互相参照,统一成整体,从而把人体生命本源的研究和天地之源的研究联系起来。这种思维方式,是典型的运气学思维模式,即将人体、宇宙、自然、时空等诸多因素融为一炉,以医学作为最终表现形式,这不仅在5四圣心源6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其他10种医学著作中亦可以看到明显的运气学特征。

总之,5四圣心源6不仅显示出大司天运气规律对医家临床实践影响的痕迹,而且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作者的五运六气思维模式,将5内经6运气学说高度概括并直接贯通在临床实践中,这在清代医学著作里是也不可多得的。

参考文献

[1]蔡坤坐.从大司天理论探讨元明医家用药变化的原因[J].中医文

献杂志,2002,(2):5-8.

[2]杨威,于峥.运气治则分析与举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3):167-1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