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基础第四次主观题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次主观题作业
一、主观题(共16道小题)
1.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1)既有线通过能力利用率较高,而高速铁路能力利用程度在不同时间段会有较大不同,除需计算每日通过能力以外,还需单独计算高峰时段的能力。

(2)高速铁路不同种类列车的结构对通过能力影响较大。

(3)高速铁路产生长线能力和短线能力。

(4)既有线天窗时间不确定,而高速铁路一般在夜间开设4-5h的维修天窗,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其影响。

2.名词解释:高速铁路通过能力
答:高速铁路通过能力是指在一定客运需求条件下,采用一定类型的动车组和规定的运输组织方法,铁路区段及车站的各种固定设备在可以办理旅客列车作业的规定时间内所能通过或办理的最多列车数或对数。

3.名词解释:高峰小时通过能力
答:高峰小时通过能力指列车最密集时间段内,不考虑各种干扰和缓冲时间条件下,单位小时可最多办理的长途旅客列车对数或列数。

4.追踪列车间隔是(追踪间隔)、(到达间
隔)和(出发间隔)三种间隔的总称。

5.分析高速铁路追踪间隔时间的特点。

答:高速铁路以运行客车和客运为主,列车速度等级高,为了保证安全、高效,其信号系统与普通铁路相比有很大的差别。

高速铁路的列
控系统采用准移动闭塞方式、目标距离控制模式。

而传统的追踪列车间隔时分计算方法以闭塞分区为基础,其追踪目标点和制动起始点均为固定点,计算方法较简单,考虑因素较单一。

随着信号系统的整体变革和信号制式发生变化,闭塞分区对于高速铁路的间隔时分计算已不再是主要因素,高速铁路的间隔时分计算必须以列车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为基础,并且由于列控系统的重要性,所以还必须充分考虑其精度以及人机交互的过程等因素对效率的影响。

6.计算追踪间隔所必需的参数包括(动车组参数)、(列控系统参数)、(安全防护距离)和其他参数。

7.影响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高速铁路的区间通过能力主要受运输模式、列车种类、速度、停站、运行图铺画方式、站间距离、天窗设置等设备和运营因素的影响。

8.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利用特点有哪些
答:(1)昼夜能力利用的不均衡性(2)理论计算能力与实际可利用能力差距较大(3)客车停站及其起挺附加时分影响的放大(4)长线能力相对不足与短线能力相对富余并存。

9.用扣除系统法计算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时,一般以(速度最高的区段直通列车)为标准列车,确定所有(低速)列车对(高速)列车的能力扣除。

10.高速铁路运营调度指挥的特点有哪些
答:(1)作业简单、规律性强、有利于集中控制
(2)高安全、高速度(3)高密度(4)高正点率
(5)人性化的旅客服务(6)综合维修。

11.我国高速铁路调度系统由(运输计划)、(运行管理)、(车辆管理)、(综合维修)、(客运服务)、(供电管理)6个功能子系统构成。

12.简述运行管理子系统的功能
答:运行管理系统具备实施计划接收、人工和自动列车运行计划调整、列车运行监视、列车运行调整计划下达、人工和自动进路控制、实绩运行图描绘、调度命令传送、列车跟踪及车次号校核等功能。

13.简述客运服务子系统功能。

答:(1)接收列车运行计划、动车交路计划和列车运行调整计划,自动生成相关的旅客服务信息,并发送到站车及有关单位。

(2)集中管理旅客服务有关各类信息、实时掌握列车运行实绩信息和预测信息,并实时监督管辖范围内高速铁路列车编组、上座率、各站中转旅客人数、动车组周转、中转列车接续以及列车乘务组等信息的功能。

(3)通过监督晚点列车,制定其运行调整建议方案。

(4)查询与旅客服务相关的数据功能,生成相关数据统计和信息汇总。

(5)当发生冲突事件时,能提出紧急处理预案、旅客输运方案,提出列车运行调整方案建议,同时对大型车站关键场所进行视频监控。

14.高速铁路运行调整的特点有哪些
答:(1)整体性(2)重视与其他线路衔接点的运输组织工作(3)
需考虑动车组交路的调整。

15.高速铁路运行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先调整(列车的到发顺序),然后调整(列车到发时刻)。

16.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基本工作原则有哪些
答:(1)应在严格遵循高速铁路各项行车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并确保高速行车安全。

(2)应从全线出发,以整体综合效益最佳为目标。

(3)指挥应与相邻衔接的既有线的调度指挥统筹考虑,以保证协调作业。

(4)尽最大努力确保列车按运行图行车,提高列车正点率,并尽可能把列车晚点带来的影响调整到最小。

(5)通过运行调整,应适当保证列车的运行速度,特别是跨线中速列车在高速线内的旅客速度不应低于既有快速路网特快列车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