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组组长:孙永平,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成员:胡和平,曾文,旷会祥,杨亚军,郭明玉。

今年5月份以来,“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组”先后多次召开研讨会和座谈会,并到省直宣传文化战线4家单位和黄冈、荆州等地开展了实地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并进行反复分析和讨论,同时还吸纳了近年来的部分调研成果。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湖北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有关情况作出了基本判断,对宣传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及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进一步加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中宣部统一部署下,湖北省宣传文化系统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意识、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意识、人才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努力造就了一支精干、廉洁、高效的党政干部队伍,政治可靠、业务成熟、作风过硬的专门人才队伍,懂市场、

会经营、敢创新、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省宣传文化从业人员总数为

55.67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总数的1.6%,占城镇从业人员

总数的4.2%,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9%。宣传文化系统从业人员可分为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四大类。其中,文化艺术系统从业人员为7.7万人,全省广播电视系统从业人员为3.1万人,全省新闻出版系统从业人员为8.9万人,全省哲学社科理论研究人员为

1.9万人,分别占到全省宣传文化从业人员总数的13.8%、5.6%、16%和3.4%,四个系统文化从业人员数量之间的比例

为4.1∶1.6∶4.7∶1。文化艺术和新闻出版类的从业人员占到了四大文化系统从业人员总数的77%。

在全省文化艺术系统内,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为2.1万人,文化企业从业人员为5.6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人员分别为1800人和5500人,两者共占到全省文化艺术系统从业人员总数的9.5%。在本系统内的文化企业从业人员中,国有文化企业有2.23万人,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1.35万人,私营企业有3.2万人,分别占到文化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0%、24%和57%。

在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内,从学历来看,据有本科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有2万人,占到本系统从业人员总数的

64.5%;从职业来看,管理人员有5200人,专业技术人员有1.52万人,其他人员有1.06万人,分别占到本系统从业人员

总数的16.8%、49%和34.2%;从职称来看,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有6500人,占到本系统从业人员总数的21%。

在全省新闻出版系统内,新闻和期刊从业人员为9400人,图书、音像、电子出版从业人员为1600人,印刷从业人员有5.5万人,发行从业人员有2.3万人,分别占到本系统从业人员总数的10.6%、1.8%、61.8%、25.8%。

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统内,高校文科教师1.8万多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的有1.7万多人,占教师总数的

90%;研究生有9000千多人,约占一半。

总的来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和进步,我省文化人才成长环境渐趋优化,文化人才总量不断增长,文化人才素质逐步提高,文化人才结构有较大改善,文化人才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课题组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近年来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成长环境渐趋优化,人才总量不断增长,人才素质逐步提高,人才结构有较大改善,人才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也必须看到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必须从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机制、人才软环境三方面切实推进改革创新。

关键词:湖北;宣传文化工作;人才队伍;人才战略中图分类号:F127(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8)09-0071-06

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

▲中部崛起与湖北发展

1.不拘一格,大力实施人才选拔工程。

“选、育、用、管”是加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四个重要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选”又是这四个环节的基础。在人才选拔上,我们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方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既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又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单位竞岗。从2003年开始,省委宣传部机关处级领导职务原则上全部通过竞争上岗产生,一批年轻优秀干部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目前,竞争上岗已成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选人用人的主要途径。湖北省三大产业集团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竞聘上岗。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每三年竞岗一轮,每一轮竞岗,100多名处级干部全部“卧倒”重来,2000多名职工参加双向选择,极大地激发了内部活力。2006年新成立的湖北省广电总台,19个频道、11个管理部门的110多个处级岗位全部实行竞岗,原任50多名处级干部下岗。省社科院在2005年实行了全员聘任制。

二是社会竞聘。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坚持每年面向全国选拔优秀人才,仅2007年就组织了6场大型招聘会,从3000多名竞争者中选拔了82名人才,为媒体的发展、新媒体的创办等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省文化厅直属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优秀人才以调动方式引进以及其他政策性规定安置外,一律面向全社会、面向各条战线和行业公开招聘。

三是市场竞争。2005年省作协打破“作家终身制”,尝试引进创作激励机制,通过“专业作家制”、“驻会合同制”、“兼职合同制”、“项目合同制”等四种形式选拔人才。同年,作协首次对长篇小说进行招投标,通过报名竞标,当年有14名作家成为合同制作家。截至到目前,省作协已先后签约了7届、作家127人,极大地调动了体制内和体制外人才的积极性,涌现出了方方、池莉、熊召政、刘醒龙、邓一光、陈应松、林白等一批知名作家,诞生了《张居正》、《圣天门口》、《梦之坝》等一批优秀作品,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是外地引进。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积极灵活的方式,积极面向省外、海外引进急需的、短缺的、高层次人才,改善了我省宣传文化人才结构,激活了省内人才资源。著名青年京剧演员张慧芳,1999年被作为优秀人才从河北京剧院引进湖北京剧院。到湖北工作以后,先后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湖北省“楚天文华奖”表演一等奖等奖项,2007年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并当选湖北省文联副主席。针对策划型和复合型人才数量少、难引进的状况,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开创了“战略合作”的方式引进这方面的人才。2003年,该集团与全国著名的出版界策划型人才黎波进行战略合作,共同组建了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北京图书中心。中心组建后,年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仅2007年就实现销售收入6400万元,推出了《狼图腾》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图书,既增加了集团的收入,也扩大了集团在出版

业界的影响。

2.多途并举,大力实施人才孵化工程。

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结构的复杂性,业务内容的特殊性,业绩评价的社会性,成长方式的差异性,要求加强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培养,必须把握特殊规律,创新方式和途径,努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和实效性。

一是改进教育培训。2006年,省委宣传部制订了《2006年—2010年湖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培训规划》,与以往的培训规划相比,更加明确了培训目标、任务、职责、措施等,操作性更强。如明确培训重点为“领导干部、优秀中青年干部和专业人才”三大类,培训班次为“领导干部上岗培训”、“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

“复合型人才培训”等等,培训的经费投入也有明显增加。2007年,省委宣传部在以往委托省委党校办班的基础上,采取领导与专家授课、新老部长交流、专题讨论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首次直接举办了县市宣传部长培训班,效果很好。按照《规划》,还将举办省直宣传战线中青年骨干培训班和“五个一批”人才培训班。从2004年、2005开始,全省新闻、理论战线相继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近三年组织社科理论骨干研修班5期次,培训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1000多人。根据湖北省社科研修规划,五年内将组织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2000多人研修。

二是注重实践锻炼。从2004年开始,省委宣传部机关与省直宣传战线、市县宣传部年轻干部实行双向挂职锻炼。至2008年,共有35名基层干部先后到省委宣传部挂职锻炼,省委宣传部机关共有13名年轻干部到战线企事业单位和基层挂职锻炼。从2001年开始,每年从省直主要新闻媒体选拔10名优秀年轻编辑记者到乡镇挂职锻炼,7年来先后选拔了70名年轻编辑记者到乡镇挂职锻炼,在增强年轻新闻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提高年轻新闻工作者实践“三贴近”原则的自觉性以及密切新闻媒体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等方面,均收到了明显成效。我们还选派专业作家到基层挂职锻炼。省作协专业作家陈应松到神农架挂职锻炼以后,在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创作了《松鸦为什么鸣叫》、《太平狗》、《到天边收割》等一批优秀作品,获得国内多项文学大奖。

三是实施民间文化人才保护抢救。建立专项资金,对民间特色文化传承人进行资助扶持和鼓励。省委宣传部在评选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时,对湖北地域文化研究人才和民间文化人才予以重点倾斜,并制定了专门扶持政策。襄樊市财政每年拿出5万多元用于民间艺人的传承补贴。恩施州为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州政府分别于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开展了三次“恩施州民间艺术大师”寻访命名活动,先后分三批命名了32位民间艺术大师,州政府还每年给每位大师发放1200元专项津贴。目前,恩施州部分县市政府也相继开展了优秀民间艺术传人的评选活动。开展特色文化教育,在部分高校开设地方特色文化选修课,让特色文化进课堂,让更多的人有意识地做民间特色文化的继承人。选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