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宁路出土钱币看元朝的货币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集宁路出土钱币看元朝的货币政策

摘要:强大的元帝国,入主中国仅仅一百余年便即告灭亡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其混乱的货币政策所引发的国内经济的崩溃。集宁路作为元朝当时“路”一级的城市,考古发掘出了大量的宋代钱币,其所反映出来的元代货币政策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关键词:元朝;纸币;铜钱;货币制度

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164-02

崛起于中国北方草原的蒙古族,自公元1206年铁木真称帝后,东征西讨,灭金除夏。三次西征,兵锋直指莱茵河畔,欧洲诸国震动。更于1279年灭南宋,入主中国。然而,仅仅过了一百余年,强大的元帝国,就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重新退回到了北方大草原。分析元朝灭亡之因,固然与其一味嗜利黩武,划等级治民,诸王争位有关,然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元朝混乱的货币政策。

关于元朝的货币政策,可以从集宁路出土钱币上略做分析。集宁路古城遗址位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巴彦乡土城子村,最早建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是蒙古草原与山西、河北进行商业贸易的榷场。元代属中书省管辖,是为“路”一级的城市。2002—2005年,为配合高速公路建设,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工作人员对集宁路古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考古发掘面积22 045平方米,出土器物窖藏40余处,完整瓷器500余件,其他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5 000余件,此外,更出土钱币4万余枚。这

4万枚钱币,多成串穿在一起,或用罐装,或放于大缸内,或用皮囊裹包,还有的就地挖坑填埋,少量出土于房址、灰坑或地层当中。钱币种类主要以宋钱为主,约占出土钱币总数的80%以上,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金、元代钱币,还有少量的五代及汉代钱币。蒙元时期的城址中出现大量的宋钱,这并不是集宁路特有的现象。事实上,净州路、丰州路古城等蒙元遗址中,也是如此。此外朝鲜半岛新安沉船以及其他商贸沉船上也发现了大量的宋钱。为什么蒙元时期的城址及商贸往来中出现了大量的宋钱呢?这和元代膨胀的商业贸

易与畸形的货币制度有关。

一、元朝推行纸钞的背景

(一)元朝的统一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史载,其疆域:“北愈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稳定而统一的政治形势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外的交流和交通的开拓,带动了贸易的发展。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对货币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纸钞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纸钞便于携带,利于商旅,而且能为元朝的财政提供补充。其次,铜材的供需矛盾较大。中国民间就有使用铜器的传统,加之元人崇佛,广铸佛像,所需铜材很多,而产铜之所又很少。于是元朝立国之初就决定用钞而不用钱。

(二)借鉴宋、金经验

楮钞始行于北宋,蜀人先有“交子”。至南宋时,又有“会子”。交

子之法,取经验于唐代的飞钱。宋真宗(998—1022年)时,张咏镇蜀,因嫌铁钱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会,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户部侍郎钱端礼造会子,于城内外流转,其合发官钱,并许兑会子,输左藏库。会子初行,止于两浙,后通行于淮、浙、湖北、京西。“金本无钱……故仿中国褚币,置局造官会,谓之交钞,拟见钱行使,而阴收铜钱,惠运而北。”(宋范成大《揽髻录》)。金代发行的钞币分大小两类,各列五等。大钞分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小钞分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七年一界,纳旧换新。元朝在宋、金发行钞币的基础上,规定钞币由政府发行,最高面额为二贯,中间最高五百文,还有一十、二十、三十、五十文的小额钞币。相较于宋金钞币而言,元代钞币制度更为健全,流通范围遍及全国,而且是作为单一行使的货币。元钞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代钞币的基础上出现的,在中国乃至世界货币演进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元朝中后期钞币滥发无度,导致通货膨胀,才使它随着元朝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

(三)造纸术、印刷术的进步

两宋时,造纸、制版、印刷技术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也为大量印行元钞创造了必要条件。雕版印刷最早出现在长江上游四川成都地区,然后向长江下游及全国传播。宋代印刷出版事业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唐和五代,对当时和以后的科技文化的传播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纸币印刷是印刷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交子

作为纸币印刷的开端,充分体现了印刷术在两宋时期的普遍发展和运用。元承其技,充分运用和发展了雕版印刷术,尤其是在钞币领域。

二、元朝钞币的发展过程

世祖忽必烈登基后,仿宋、金钱币,铸行“宣和通宝”、“大观通宝”。同时还颁行交钞,发行中统元宝交钞。1271年,元朝建立,专行钞法。以后各代只象征性地铸行一些类似“中统元宝”、“至大通宝”、“至正通宝”的年号钱。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全国一统,钞币发行也开始统一起来。根据《元史·食货志》记载,元朝立国百余年间,全国统一发行的钞币共有五种。

第一种是“中统交钞”,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印造发行。以银为率,名曰“银钞”,一贯值银一两,五十贯为一锭。

第二种是“中统元宝钞”,世祖中统元年十月印行。面额有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一贯文、二贯文九类。每一贯同交钞一两,两贯同白银一两。此两者,累计印钞1 470万锭,比中统元年增加199倍。

第三种是“至元钞”,世祖至元二十四(1287年)年发行。因中统交钞、中统元宝钞发行既久,物渐重而钞渐轻,于是改造至元钞。以一当五,至元宝钞一贯文。当中统交钞五贯文。子母相权,要在新者无冗,旧者无废。凡岁赐、周乏、饷军,皆以中统钞为准。至元钞的发行,将中统钞贬值了80%。

第四种是“至大银钞”,至大二年(1309年)发行。元武宗认为物

重钞轻,改造至大银钞,自二两至二厘定为一十三等。至大银钞一两,当至元钞5贯,白银一两,赤金一钱。至元钞亦贬值80%。大抵至元钞五倍于中统,至大钞又五倍于至元。不五十年钞法三变,而其价亦二十五倍。

第五种是“中统交钞”,至正十年(1350年)开始发行。元顺帝至正中,又改造至正印造中统交钞,名曰“新钞”,二贯准旧钞十贯。此即元代钞币变革的大体过程。

元朝统一发行钞币之后,其钞币先后经历了五次较大的改革。然而,历次改革并不是依据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只是变更新旧钞币的兑换比例。其出发点只是将发行钞币作为国家财政的补充来源,作为当政者奢侈享受的一个手段。只要统治者需要,便随意动用钞本,以致通货膨胀不断加剧,钞币一再贬值。民间贸易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交易手段退回到了原始社会时期之办法。

三、元朝经济的崩溃

钞法是为政治服务的,再完善的货币制度也挽救不了政治上的失败。元朝政治上的失败,才是导致其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

第一,连年征战,耗费巨大。三征日本,死伤无数,耗费无度。其后又攻缅甸、占城、安南,导致军费开支庞大,不得不增加课税和增发纸币。

第二,内乱不断。元朝没有固定的继承制度,皇位的胜出只在于实力的强弱。由此导致元朝自忽必烈之后就纷争不断,极大地消耗了国家的财力物力。世祖忽必烈就是在打败阿里不哥之后才顺利登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