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鱓 花鸟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鳝花鸟谈
李鱓是清中期“扬州八怪”中的代表画家,他博学多能,诗书画皆有建树。
其诗文直抒胸臆,幽默隽永;其书法破贴追碑,大气磅礴;其绘画雅俗共赏,纵横驰骋,多得天趣,对后来的“海派”、齐白石影响深远。
李鱓擅画花卉虫鸟,初师蒋廷锡,画法工致;又师高其佩,进而趋向粗笔写意,并取法林良、徐渭、朱耷,落笔劲健,水气淋漓,不拘绳墨而有气势,使用重色或彩墨结合, 为康乾盛世增添了无数光彩,也为后世人留下了足供借鉴的遗产。
本文以李鱓为研究个案,详细论述了他的生平经历、画风演变过程,并着重分析了他的艺术特色,彰显出他对文人花鸟画在题材、立意、笔墨、图式等诸多方面的开拓与变革。
最后,文章总结了李鱓的一些绘画策略,提出这些策略对当下花鸟画创作的借鉴意义。
李鳝.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等.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卒于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间(公元1757-1760年)。
李鳝在康熙五十年中举以后.五十三年曾八宫廷充当画院供奉.但不久即被排挤归里。
他一生不得志.经历了坎坷不平的生活道路。
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主要在写意花鸟画方面.是赫赫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清末及民国。
他的花鸟画对海派赵之谦、吴昌硕、刘海粟、吴弗之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鱓在绘画理论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在创作上主张自立门户,反对蹈袭他人,并且在笔墨理论认识到了用水的重要性,对水与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李鱏早期作品比较工致,传统技法较多,个人特色尚不明显。
此后,李鱏借服务宫廷之便,得以研究前辈大师林良、徐渭等名家的作品,逐渐形成了其个人的独特风格。
李鱏离开宫廷以后,更广泛地接触到前人及同辈高手的艺术作品,视野更加扩大,特别是他看到石涛的作品之后,启发极大。
表现手法也有了新的突破。
艺术表现方面比以前更为大胆泼辣。
破笔泼墨作画,用笔挥洒自如,泼墨酣畅淋漓,正如秦祖永在《桐荫论画》中曾评论说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多得天趣。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别名懊道人。
扬州府属兴化县人。
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约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
他工诗书,善写意花鸟,兼能山水,风格独特,富有创造性,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艺术对后世画坛影响甚大。
得到很多画家的赞扬。
李鱓年轻时就已远近闻名,曾以书画“供奉内廷数载”,在“八怪”中实属得天独厚。
他画的《四季花卉卷》被清宫《石渠宝笈》收录,这在八怪中也是仅有的。
可见当时他的绘画声誉之高。
李鱓于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时年二十五岁。
康熙五十二年(1713)客都门,献诗行在,被康熙皇帝看中,钦取人南书房行走。
这个待遇是很高的,为当时很多文人日夜思慕而不可得。
李鱓在艺术上得到蒋廷锡的真传,同时又向指画家高其佩学习。
李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他大大拓展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领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用具,乃至向来不登大雅之堂的农家食用之物如桑、蚕、破芭蕉扇之类,也一一摄入画中,其题材之广泛多样远远超过了前人。
第二,在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技巧上,他亦有新的突破,努力学习石涛破笔泼墨的画法,酣畅
淋漓,笔墨奔放,富有动感,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激情。
同时,他又吸取了没骨花卉的表现方法,工细严谨,色墨淡雅,变化丰富,形体富于立体感,在作画时,他经常能做到二者并用,自然浑融,灵活多变,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李鳝(1686~1762),清代书画家。
鳝,一作觯,字宗扬,号复堂、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曾为宫廷作画,后任滕县知县,为政清简,以忤大吏罢归。
在扬州卖画。
为扬州八怪之一。
擅画花卉虫鸟,初师蒋廷锡,画法工致;又师高其佩,进而趋向粗笔写意,并取法林良、徐渭、朱耷,落笔劲健,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有气势,有时使用重色或彩墨结合,颇得天趣。
书法古朴,有金石气。
近代吴昌硕等颇受其影响。
《画仙春秋:李鱓传》主要内容包括诗乡画海,少年起家,名动公卿,丹青纵横,东山再起,辞官卖画,升仙荡里日月长七章内容。
李鱓被称为“画仙”,是扬州八怪中最早成名者,又是唯一供职于康熙身边的画家。
李鱓一生,大起大落:虽博学多能,为政清简,然才高招忌,曾两革功名,一次贬官,又两次复出。
他诗歌幽默隽永,书法大气磅礴,绘画多得天趣,为康乾盛世添了光彩,也为后人留下丰厚的遗产。
-----------------------------------------------------------------------------------------------------------------------------
李善男地区:个人简介李善,1686年生,1762年逝世,江苏扬州府兴化县人。
字宗扬,号复堂。
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木头老子、苦李、滕薜大夫等。
李善的绘画艺术代表着清代文人画,特别是扬州画派的风格。
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辟蹊径,成为“扬州八怪”的代表。
一生在仕宦途中,历遭坎坷。
康熙五十年即25岁时中举,三年后以画技至清宫当内廷供奉。
他本是学画山水的,进宫后,康熙皇帝指令他跟“正宗”派花鸟画家蒋廷锡学习花卉。
李善不以学习蒋廷锡为满足,又向高其佩学习,突破了“正宗”派所规定的框框,是一位颇得宫廷器重的画师,名声也日益扩大。
但他却遭到一批摹古画师的极力排斥,并以所谓抗拒规定题材和体裁的罪名而被解职。
郑板桥说他是“才雄颇为世所忌,口虽赞叹心不然”。
后来,李善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为政清简,体谅民情,被士民所尊敬。
又因负才使气,玩世不恭,触犯了权贵,遂于乾隆五年,罢官归里,流落扬州,过着卖画为生的凄凉的生活。
两次的仕宦打击,使李善在生活上放纵自己,寄情花鸟,以书画发泄其苦闷之情,但又不甘心宦途上的失败,常欲东山再起。
但事与愿违。
晚年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李善与郑板桥是同乡,又最为知已,结为知交,所以郑板桥有《郑板桥集…. 李善》的诗句,并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的话。
李善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又学元代黄公望山水,入宫后改学花鸟,师法“院派”花鸟画家蒋廷锡,又拜指画大师高其佩为师,但他能摆脱“院派”的束缚,由工笔转为粗笔,使自己的画风为之变化,卓有成果。
他后来在扬州见到石涛作品,大开眼界,从石涛豪爽奔放的笔法中得至启发,用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主张“自立门户”,他的一些大写意花卉,用笔挥洒自如,泼墨酣畅淋漓,又多是从徐谓那里学来。
张庚评他的画说:“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多得天趣。
”秦祖咏说他“笔意躁动,不免霸悍之气”,“纵逸超妙,终不免失之犷”。
秦祖咏从个人喜爱出发,以有无古法为标准。
讲究蕴藉含蓄,李善的作品奔放豪纵,对他来说不合口味,因而贬为“霸悍”但他并非不讲法度,郑燮说他“规矩方圆,尺度颜色,浅深离合,丝毫不乱,藏在其中,而外之挥洒脱落”,可谓深知李善者唯郑板桥也。
当然,李善晚年部分作品,确有些霸悍味,笔墨过于草率放纵,习气所致,画面也缺乏变化。
他的好友郑板桥也批评他:“途穷卖画画益贱,
庸儿贾竖论是非,昨画双松半未成,醉来怒裂澄心纸。
”又说“六十外又一变,则散漫颓唐,无复筋骨,老右悲也……”。
李善在心情不好时,强迫自己作画,往往将颓废情绪留露笔端李善除花卉以外,善画松石,尤其爱作五松图,所作的松,老干杈牙,笔意飞舞,具一种拗怒之气,他却常以此自许。
李善书法古朴,具颜、柳筋骨。
作画时喜欢在画幅上长题满跋,有时甚至于把参差错落的题字,写满画面,于质实中见空灵,使整幅画面气韵更加淋漓酣畅。
为此秦祖咏说他“书法古朴,款题随意布置,另有别致,殆亦摆脱俗格,自立门庭者也”。
李善诗才书法成就是卓然的。
----------------------------------------------------------------------------------------------------------------------------
李鱓是“扬州八怪”中的—位。
他在康熙五十年中举以后,曾入宫廷充当画院供奉,但不久便遭排挤,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后又罢官回家,以后常在扬州卖画。
他一生不得志,“两革科名一贬官”,经历了坎坷不平的生活道路。
然而正是生活的磨难造就了那他与众不同的性格与超绝脱俗的画风。
李鱓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路。
入宫后,随蒋廷锡改学画花鸟,后来又向指画大师高其佩求教。
与此同时,他还吸取了明代陈淳、徐渭、清初八大山人、石涛等名家的泼墨写意画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喜用破笔泼墨作画,任意挥洒,其作品具有“水墨融成奇趣”的特点。
而且他还善于在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变化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坛有着较大的影响。
李鱓的《花鸟图》轴(见图),纸本,设色,纵171.5厘米,横92.8厘米,现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纵观此图,艳丽清雅,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
画中绘有石榴、蜀葵、萱花数株,石榴树虬曲多姿,斜插于画面,单就树冠便占领了大半尺幅。
枝上开满了红彤彤的榴花,在翠绿叶子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硕大的石榴有的已经成熟,果皮裂开,露出了鲜嫩的果肉,把树枝压得弯弯的。
两只白头翁落在枝头,沐日迎风,巧得生机。
它们相互对视,仿佛鸣叫着,好似正为这成熟的金秋歌唱。
树下盘石林立,秋葵、萱花、兰花穿插于石缝间,它们姿态各异,随风摇曳。
这多姿多彩、苍茂繁盛的花草树木,清新和煦的秋风,一切都是这样的和谐、恬适、美好,真可谓是“人间好画图”。
画上落款:“乾隆二十一年,岁在丙子夏五写。
复堂懊道人李鱓。
”
此作为竖构图,全景式布局,以斜角取势。
笔墨酣畅淋漓,利落洒脱,技巧纯熟,功力深厚,率意中见纯真。
笔法有张有弛、有快有慢、变化丰富,墨色浓淡相宜且虚实有度。
石头以横笔侧锋横扫而成又略施赭色,树木则勾画皴擦而成。
树叶用三绿加墨直接勾画而成。
石榴和各种花朵都是勾画后加之赭色、白粉、胭脂等色晕染,使画面色调鲜丽多彩,高贵典雅。
风格除作者之本色外,仍保留有南沙风致。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举人,曾为宫廷作画。
他擅长花卉虫鸟,画法工致,落笔劲健,纵横驰骋,不拘绳墨,有时使用重色与彩墨相结合,颇得天趣。
其代表作品有《楚歌摇细风图轴》、《松竹犹存图》、《秋葵图》、《松柏兰石图》等。
-----------------------------------------------------------------------------------------------------------------------------
在清代中期“扬州八怪”这群画家中,做过官的有,但能以书画“供奉内廷数载”,并且作品被清宫《石渠宝笈》收录的,李鱓可能是仅有的一位,可见当时他的绘画声誉之高。
李鱓,字宗扬,号复堂,别名懊道人,他工诗书,善写意花鸟,兼能山水,风格独特,富有创造性,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绘画与金农齐名,对后世画坛影响甚大,特别是他的写意花鸟,被认为是“扬州八怪”中成就最卓著的,得到很多画家的赞扬。
我们欣赏的这幅《松藤图》,是李鱓在获得第二次进入宫廷机会后,所绘制的一幅佳作。
雍正八年,李鱓得到了第二次进入宫廷的机会,但他并未因讨统治者欢心而一味摹古,从事工整严谨的绘画,而是仍以自己的绘画理想放笔写意。
十月,他创作了这幅《松
藤图》轴,此图为设色纸本,纵124厘米,横62.6厘米。
画面中,在苍老的松干上缠绕着赭色藤萝,构图颇为讲究,设色淡雅而明快,松身以浓淡相间的墨色,粗笔皴写描绘,用笔于苍劲雄强中见放纵,勾、皴、刷、染相结合,使松身富有立体效果而不死板;松树的枝干以飞动之笔出之,松针则纵横交错,似顽强地抗争着狂风的摇曳,颇有高其佩指画苍松的意趣;技法上于泼墨淋漓间,随意点染,但却不零乱,很有整体感,线条粗细、刚柔相间,充分地表现出物体的生动情态;尤其是在擅于用水的表现上更为突出,画面至今仍像刚画完时一样湿润清新。
此图是李鱓写意画的一幅代表作,体现了他以抒发性情为个性的画风,他以精炼的笔墨抒发出内心的郁积情感,所谓状物写心,兼而得之者也!如本幅自识:“漫惊笔底混龙蛇,世事谁能独起家。
松因掩映多苍翠,藤以攀高愈发花。
雍正八年十月,李鱓写。
”似在表现自己再入宫廷,能如藤萝攀松一样,花发高枝的得意心态。
款下钤“李鱓”、“复堂”印二方。
李鱓在绘画上得到了蒋廷锡的真传,同时又向指画名家高其佩学习,加上他自己富有创造性的发挥,从而成为清代画坛上开宗立派的人物,他的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着很大的影响。
据有关资料记载,其作品至今仍有五百多件被公私藏家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