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采用PLIF治疗。

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年,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 AS)、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及植骨融合率。

结果本组8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20±4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80)ml,术后引流量平均(58±1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2±3)d。

术后6个月及1年的V 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术前增高(P<0.05)。

随访1年后优良率为90.0%,腰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6.7%。

结论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效果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沉重的负担,其术后复发率较高,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1]。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2岁,平均(52.34±10.61)岁;病程2~8年,平均(5.43±2.70)年;病变节段分布:L2~3 1例,L3~4者7例,L4~5者13例,L5~S1者9例。

均经CT或MRI确诊,排除合并腰椎滑脱、腰椎手术史、糖尿病及心肺疾病患者。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PLIF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气管插管后全身麻醉,经后正中入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咬除部分关节突和神经根管内增生组织以扩大根管,清除椎间隙残余椎间盘组织后,用撑开器逐渐撑开椎间隙,选择合适大小的Cage,用自体骨填塞,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用长度合适的钉棒弯成一定的弧度使其与腰椎的生理弯曲保持一致,与椎弓根螺钉相连且加压锁定,两侧的钉棒使用一根横棒相连[2]。

术毕术区置负压引流,缝合切口和皮肤,无菌敷料包扎。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甘露醇脱水、甲泼尼龙抗炎,减轻术区水肿和压迫,应用止痛药物对症处理,适时翻身,术后1~2 d去除负压引流,术后3 d 适量运动,2个月内避免增加腰部负担。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年,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 AS)、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术后随访1年评估疗效[3],优:患者疼痛消失,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可恢复正常工作;良:患者偶有腰痛,休息后即可缓解,可恢复正常工作;可:患者腰痛间歇发作,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休息后仍不能缓解;差:患者疼痛无改善,日常活动受限,须进一步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1年通过X线片评估植骨融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
本组3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20±4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80)ml,术后引流量平均(58±1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2±3)d。

2.2 术前、术后V AS、ODI指、JOA评分的变化
术后6个月及1年的V 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术前增高(P<0.05)(表1)。

2.3 临床疗效及融合率
3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评价为优20例(66.7%),良7例(23.3%),可2例(6.7%),差1例(3.3%),优良率为90.00%。

腰椎间植骨融合29例,不融合1例,植骨融合率为96.7%。

3 讨论
PLIF是Briggs[4]、Cloward[5]等首先报道和推广的一种治疗腰椎病的手术方式,因其更加符合腰椎生物力学特性,能够恢复腰椎前凸,重建腰椎生理曲度,保持椎间高度,提高椎间融合率,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腰椎疾病的手术治疗。

最初的PLIF是经过后路减压和髓核摘除术后,对融合的椎间隙进行植骨以达到椎体间融合的目的。

为了克服单纯植骨后植骨块的吸收、椎体间隙狭窄、术后卧床时间过长的缺点,临床工作者不断改进,使用更加适合椎体间隙解剖或病理结构的椎体间融合器[6-7]。

PLIF是椎间融合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短节段手术中多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使术后腰椎节段稳定性及融合率明显提高[8]。

本研究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JOA评分、V 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随访1年的优
良率及植骨融合率均较高。

最近的一项循证医学综述发现PLIF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通过手术通常能更快、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9]。

综上所述,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华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3,41(22):2607-2610.[2] 程宗敏,杨俊,李亚伟,等.改良经后路单枚椎间融合器加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临床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11):829-830.
[3] 何宗战.钉棒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滑脱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22.
[4] Briggs H,Milligan P. Chip fusion of the low back following exploration of the spinal canal[J].J Bone Joint Surg,1944,26(7):125-130.
[5] Cloward RB. The treatment of ruptured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s by vertebral body fusion.Ⅰ.Indications,operative technique,after care[J].J Neurosurg,1953,10(2):154-168.
[6] 王会学,叶晓健,河海龙,等.两种术武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15(2):508-51.
[7] Moschetti W,Pearson AM,Abdu WA,et al.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An evidence-based review[J].Semin Spin Surg,2009,21(4):223-229
[8] 潘兵,卢一生,许文根,等.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J].东南国防医药,2004,6(6):404-406.
[9] Weinstein JN,Lurie JD,Tosteson TD,et al.Surgical versu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four-year results for the Spine Patient Outcomes Research Trial (SPORT)[J]. Spine,2008,33(25):2789-28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