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

恶性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

恶性青光眼(malignant glaucoma)的由来是在早年,由于青光眼术后发生的一种不能被人所认识的严重并发症,常常因为错误治疗,而导致完全失明,因而被von Graefe(1869)首次称之为恶性青光眼。其发生率为2%~4%。然而,随着人们对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Weiss 与Shaffe在1972提出不仅更具准确的病称--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ciliary block glaucoma),而且进一步人性化,使人们减少了对“恶性”一词的恐惧感。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引进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由于可直观眼前节结构,特别可以清楚的看到虹膜后结构,使得我们对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病机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并提出了一套专门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系列方法。

【特点与分类】

● 恶性青光眼的特点

因某些诱因引起的前房变浅或消失;同时并有眼压增高或正常;常规的青光眼治疗方法无效,缩瞳剂加重病情、β-阻滞剂无助、常规青光眼滤过手术也是无济于事;部分病人对睫状肌麻痹剂效果显著;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对绝大部分病人的治疗效果是一劳永逸的。

● 恶性青光眼的分类

恶性青光眼一直被认为属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根据临床多样化的表现,Levene提出了分类的新概念,将其分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两大类。所谓典型性是多指发生于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的恶性青光眼。其具有明确的解剖基础:小眼球、小角膜、浅前房、窄房角、晶状体厚、睫状环相对小等表现;非典型性是指非滤过手术所引起的恶性青光眼。如;YAG激光虹膜打孔术后,使用缩瞳剂后、炎症反应、外伤、视网膜光凝及阅读等引起的恶性青光眼。

近年来国内刘磊等,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研究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主张将恶性青光眼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指眼部无其它继发因素而发病者,相当于Levene 所指典型性恶性青光眼;继发性系指眼部其它疾患引起的恶性青光眼,相当于Levene所指

的非典型性恶性青光眼。

另一种恶性青光眼的分类方法是把它分为有晶状体眼、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体眼三种

情况。【发病机理】

(一)原发性恶性青光眼

原发性恶性青光眼主要与解剖因素有关系:

● 眼前节组织结构过于拥挤

Grant(1963)等人,通过虹膜切除的缺损区,看到睫状突尖端与晶状体接触,并向前移位。90年代以后,我们应用UBM检查也进一步证实,闭角型青光眼眼前节存在着明显的解剖结构的异常—拥挤。眼轴短、角膜曲率小、房角狭窄、虹膜根部附着偏前、晶状体相对较大、睫状体前移(睫状环小)等。其眼内组织的容积相同,却生在一个较小的眼腔内,相互间距狭窄紧凑,稍有风吹草动,便可发生内部混乱,而导致恶性青光眼的发生。Lynch等,应用玻璃体切除后,使之缓解。我国张舒心等在90年代以后,应用玻璃体切除及联合多项手术,不仅使得眼前节空间明显增大,而且其狭窄而又拥挤的各组织之间,变的位置匀称、自然得体,从根本上缓解了组织之间的阻滞因素。

● 组织之间位置异常

解剖结构异常的这组病人,在常规青光眼滤过手术时,各组织间距很容易受到影响。房水流出过快,晶状体-虹膜隔随之房水前移,使原本就很浅的前房变的更浅或消失;由于晶状体前移,其与睫状突之间的间隙消失,(睫状突与晶状体间距为0.5mm);睫状突水肿、前移,并与晶状体赤道部相接触等,均可引起瞳孔阻滞及睫状环阻滞(图1 睫状体与晶体赤道部相贴,引起睫状环阻滞"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href="/content*************/07/index.html?course_id=0401 31000005&paper_id=07#">图1)。房水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进入后房,而逆转直下,迷流入

玻璃体内,到了它不该去的地方。

● 悬韧带松弛

应用缩瞳剂后,睫状肌痉挛,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使得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引起前房变浅。我们在临床也发现少数病人在第一次初诊时,便检查出前房均匀一致的极浅,经UBM检查发现,这部分病人均有先天性的悬韧带松弛,其晶状体-虹膜隔均匀前移。(图2 晶状体悬韧带松弛"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href="/content*************/07/index.html?course_id=0401 31000005&paper_id=07#">图2)。这类病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可能性

是较大的。

● 房水迷流入玻璃体

由于眼前节组织的相互密切接触,睫状突与晶状体赤道部相贴,使房水的正常流出通道受阻,房水自寻出路至玻璃体,可谓是:一江春水向后流(图3)。房水进入玻璃体后引起玻璃体肿胀,肿胀的玻璃体将晶状体-虹膜隔推向前,而引起房角关闭(图4)。

图3 睫状环阻滞后房水流入玻璃体内图4 玻璃体肿胀使晶体虹膜隔前移,房角关闭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是原发性恶性青光眼的主要诱因。陈彼得报道,滤过性手术占所有诱因的56.47%,其中巩膜咬切术占 39.39%;巩膜灼滤术占18.18%;虹膜切除术占 12.12%;小梁

切除术和巩膜分层咬切术占 6.06%;虹膜嵌顿术占3.03%。抗青光眼手术之所以诱发恶性青光眼,是因为原本的眼前节结构狭小,加之手术刺激后造成睫状体水肿、前旋,或晶状体-虹膜隔前移,从而诱发晶状体和睫状环之间阻滞所致。

(二)晶体性恶性青光眼

晶体性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理主要与晶体阻滞有关系:

● 晶状体源性恶性青光眼(phakic malignant glaucoma)

术前常用缩瞳剂的病人,术后瞳孔很不易散大,晶状体前移,可以加重瞳孔阻滞,后房水滞留,虹膜根部膨隆,促进房角关闭;部分病人由于内眼手术的粗暴,破坏了悬韧带的解剖,使晶状体半脱位并移位。这样不仅可以引起瞳孔阻滞、房角关闭,还可能缩窄了与睫状突的间距;晶状体本身的膨胀,引起瞳孔阻滞及房角关闭,影响房水的正常流路,导致房

水迷流入玻璃体。

图5 有晶状体的恶性青光眼,与睫状环阻滞有关

● 无晶状体性恶性青光眼(Aphakic malignant glaucoma--ciliovitreal block)

无晶状体性恶性青光眼也称睫状体玻璃体阻滞性青光眼。玻璃体与睫状突相贴后,整个玻璃体前界膜前突后房消失,使房水生成后无法进入后房,而直接进入玻璃体中。为了进入前房,房水必须通过玻璃体,并且穿过玻璃体前界膜,而前界膜限制了房水进入前房,于是房水就存储在玻璃体的某处或周围,使玻璃体肿胀,容积增加,并直接将虹膜涌向前,使

得前房变浅。(图6)

图6 无晶状体性恶性青光眼

● 人工晶体眼恶性青光眼(Pseudophakic malignant glaucoma)

近年来,随着人工晶体的植入,诱发恶性青光眼时有报道。许多作者对其发病机理都作了阐述,认为其发病机理为:残存的晶状体皮质引起睫状体的炎症反应,使得睫状突与玻璃体粘连,从而导致房水迷流入玻璃体内;虹膜与前囊粘连,引起瞳孔阻滞,后房消失,生成的房水不能经后房至瞳孔进入前房,而完整的晶体后囊作为一个屏障也阻碍了房水向前房流动,房水进入玻璃体后,玻璃体容积增加并向前拥挤,导致人工晶体--虹膜隔前移,房角

关闭,前房变浅,眼压升高。(图7)

图7 人工晶体术后恶性青光眼

(三)继发恶性青光眼与多种因素有关系:

手术因素

● 虹膜周边切除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