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比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化改革以来, 市场经济的作用逐渐被重视, 市 场力推动城市化的作用显著性加强。但传统体制 所留下的管理体制和思维方式很难消除,政府习惯 于从政府的角度去安排 “城市化”道路。
3、具有典型的后发工业化国家城市化特点
后发工业化国家城市化的第一个特点是速 度快。欧美等早期工业化国家城市化先行 一步,因此, 其城市化速度慢于后期工业化国 家
小城市将重新焕发活力
在农村或小城镇很难进行技术含量高,符合 当前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要求的工业化生产, 加之大中城市又不愿意接受这类经济效益 低的活动时,小城市或县城将成为城市工 业化发展舞台上的新秀,成为新一轮城市 化的起点。
城市化的特点介绍
点击添加标题
城市化进程既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客观规
律性,又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国家的城市化 道路都不是完全相同的,而中国这样一个特 殊的国家, 同样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城市化 道路,具有一些独特的异质性。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城市化的产生
约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随着农业生产力 的提高,少数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发展成了 小集镇和城市,这一变化被称为“城市革 命”。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今伊拉克境 内,沿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而立。
工业革命前
早期城市因生产力水平不高,城市发展受 到限制。主要表现为:城市数目少、规模 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主要分布在灌溉 发达、利于农业生产或便于向周围征收农 产品的地带。早期城市主要为行政、宗教、 军事或手工业中心。这个阶段延续的时间 最长,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直到1800年, 世界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
城镇人口占比
未来几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消费型中心城市崛起
1、转型起因: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采取了 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
2、催化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美国次 贷危机
3、表现: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活动成为消费,城 市的中心任务也是消费或服务与消费,商业城市 发展更加旺盛。尤其是全国性、区域性、综合性 中心城市,除了商业、商务之外,服务型城市将 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在美国,1780~1840年的60年间,城市人 口占总人口比例仅从2.7%上升到8.5%。 1870年美国开始工业革命时,城市人口所 占的比例不过20%,而到了1920年,其比例 骤然上升到51.4%。
从整个世界看,1900年城市人口所占比例 为13.6%,1950年为28.2%,1960年为33%, 1980年为41.3%。所以,城市化过程是随现 代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
2、政府主导城市化模式短期难以改变
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变迁过程, 会始终受到市场和政 府两种主要力量的作用。
西方国家, 特别是原生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确立了以市场 为核心的模式,而政府在城市化中只是处于从属地位。但 是中国建国初期就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城市化路径自然要服从这个战略, 决定了中国政府主导型 的城市化道路。
1949 年,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工业化发展战略的 制定和“ 一五计划”的成功完成,城市经济发展很快。城市人口迅速 增加。
1958 年- 1960 年, 中国掀起“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片面发 展重工业, 工业化以“ 爆发式”速度扩张,农村人口以空前失控的规模 涌入城市。这个时候由于农业生产的制约,大量人口处于饥荒状态, 不 得不走逆城市化道路,缩短基本建设规模, 精简城市职工, 减少城镇人 口。
劳动力跟资本 再向钢铁、 化 工机械等重工
业行业转移
服务业繁荣起来
推动城市化进程
而中日韩等后发展国家工业化过程采取的 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要实施重工业优先发 展,必须靠政府的力量转移农业剩余发展工 业化,被迫实施了一系列城乡隔绝的政策。
在改革开放以前,推动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 重工
业, 而重工业又相对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所以,城市化水平不高,而持续发展重工业 又需要大量的积累, 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不 高的情况下,导致大幅波动,也带来城市化 的大幅波动。改革开放以后,情况有所好转。
点击添加标题
人口形式上流动而 6、 实质上不流动
1、
突破双重约束进
入快速城市化阶
段
城市化发展相对 5、 滞后
中国城 市化特
点
2、 政府主导城市 化模式短期难 以改变
双重力量导致区域
4、
差异
3、 具有典型的后发工 业化国家城市化特 点
1、突破双重约束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
从发展阶段上来看,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市化受到双重约束,呈现出剧 烈波动和徘徊的特点。因为工业化是带动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因素, 而 制约中国城市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一是国家工业化战略目标下的产 业结构, 二是农业所能提供的城市人口的生活供给。
6、人口形式上流动而实质上不流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市,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对劳动 者和高级人才的需求骤然大幅度增加,促使了一场从西到 东、从北到南的普通劳动者和高级人才的大流动。
据有关统计,全国“民工潮”的人数高达 6000 万,大部 分流向东南沿海城市。但由于户籍制度等限制,许多人无 法扎根于城市,在城里干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生他养他 的家乡。到目前为止,至少有 8000 万农村人口因户籍制 度成为亦工亦农的城乡两栖人口,他们的职业虽然已经发 生转变,但是没有完全实现空间上的迁移。这就是我国城 市化进程中特有的“人口形式上流动而实质上不流动”的 情况。
到1965 年, 城市化率下降到 16. 84%。 “ 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化率一直在18%以下徘徊。
1979 年以后, 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实施, 极大地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 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同 时, 国家调整了发展战略,市场化程度提高和城市改革的推 进,第三产业占比和就业人口大幅度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吸纳更多的城市人口就业提供了保证,致使中国城市化 率快速提高。
在1985 年之后,国家将发展的重点放到了东部, 东部沿海地 区城市化水平 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1999 年9 月,国家正式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定,并采 取一系列举措推动西部经济发展。西部与东部地区城市化 水平差距有所缩小, 但是总体来说,差距还是很大的。
5、城市化发展仍相对滞后
国外的经验表明,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并 超前于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工业化初期和 中期阶段,城市化始终滞后于工业化。目 前仍有扩大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出现了东部 沿海地区城市的发展远远快于中、西部地 区的情况。尽管这种不平衡的状况在一定 程度上不利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但符合 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这也说明了引导 我国城市化的行政机制的作用正在减弱, 而市场机制的作用正在加
强。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中国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以及户口管
理政策的放松,我国城市化开始飞速发展。 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标 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
世界城市化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涌 现出许多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使 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比例不断 上升。
国家 城市化 所用时 年均递
水平提 间( 年 增百分 从左表 可以看出英、 美、
高幅度 )
点
法等城市化先行国家的城
( %)
市化速度大致为年均增长
英
26.0- 90
0.5
70.0
0. 4~ 0. 6 个百分点,日、 韩 等后发工业化国家却经历
法
25.5- 120
0.4
了快速城市化进程。它们
71.7
到2009 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6. 6%。 在改革开放前, 由于存在双重制约,国家不得不硬性调整,
造成城市化率的剧烈波动, 特别市城市化率的变化速度, 有 时很高,有时又很低。 改革开放以后,真正的突破了双重约束,城市化进程推进很 快,每年的城市化率都呈现出正增长, 1978 年以后, 中国算 是进入持续城市化阶段,而不再有大的反复。
4、双重力量导致区域差异
中国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具有阶段性, 主要是由于国家 发展战略的变化造成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存在东西部发展的差异,为推行区域 平衡发展战略,将全国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经济地带,侧重 于发展内地经济。
在改革开放之初, 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速度较快, 主要是由 于之前各种政策的作用惯性,东部地区城市所占比重曾一 度有所下降。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趋势
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相比,发展中国家起 步晚,历史短。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曾 为殖民地,18 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对其 影响很小。二战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 展较为缓慢。在亚洲,和发达国家一样, 发展中国家中的城市化进程也显出很大的 地区差异。
十九至二十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 增加速度较快,远远的超过了发达国家的 城市化速度,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在世界 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将不断缩 小。
改革开放前, 为了配合工业化进程, 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安 排和政策设计对城市化进程进行干预。形成了一系列例如 户籍制度、 就业制度、 福利分配制 度、 城乡迁移制度等,使城市化过程完全在政府的掌控之 下。
中国政府主导城市化在特定时期有其合理性和不 得已, 既为快速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但其负面 作用也是巨大的。所有方面都由政府来决定, 忽视 了对城市化本身的规律性,必然造成资源配置效率 的损失, 同时加剧了城市化水平的剧烈波动,更加 重要的是造就了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结构,成为一 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
25.7- 120
0.6
75.2
发挥后发优势, 大大节省 工业化的时间, 当然也就 提高了城市化的进展速
韩
21.4- 30
1.7
71.6
度。中国同样也具有后发 工业化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日
37.0- 30
1.3
76.0
英美等先发工业化国家,对城市化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变迁顺序:
轻工业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 向食品、纺 织等日用产 品生产行业
中国城市化与世界城市化
一、概述
城市化
定义1:从地理学角度,城市化是一个地区 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 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 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 过程。
定义2:从生态学领域看,它指人类生产和 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 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 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从城市起源以后的几千年里,世界的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呈 很低水平上的缓慢增长。从城市起源以后的几千年里,世界的城市人 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呈很低水平上的缓慢增长。1800年世界总人口为 9.78亿,大约5.1%居住在城市。从这以后态势完全改变,世界人口的 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世界的城市人口以更高的速率增长,城市化的 发展迅猛异常,势不可挡。在19世纪的100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70 %,城市人口增加了340%,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从5.1%提高到13.3 %。20世纪前5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52%,城市人口增加了230%, 1950年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29%。1950~1980年这30年中,世界人口 增加了75%,城市人口增加了150%,1980年城市人口比重逼近了40%。 合计这180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3.5倍,而城市人口却增加了35倍有 余。显然可以看出,1800年以来的城市化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过程。
城市发展走向集群化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着城市化进程, 城市基本上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的经济联 系比较薄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城市之间出现了协 调发展的趋势。一体化进程加快。目前集 群化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城市群和城市 圈。这是地区经济发展到最新阶段的标志, 也是城市化的高级形式,已成为中国城市 化的一个基本趋势。
点击添加标题
由于不同国家的工业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业化 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国家是有区别的。从世界范围来看, 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 家,工业化的推动作用明显超过了发达国家。但是我们 还应该看到,在工业现代化、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国家里,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城 市化的主要动力。例如,在美国,1997 年第三产业的就 业比重已高达 73.14%,英国的这个数字是 71.39% 。 第 三产业的发展,将引导着城市化走向新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仍然 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所以很多人说,世界 进入了一个城市化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世 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
城镇人口占比
0.6 0.5 0.4 0.3 0.2 0.1
0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28 31 34 37 40wenku.baidu.com43 46 49 52 55 58 61 64 年份
3、具有典型的后发工业化国家城市化特点
后发工业化国家城市化的第一个特点是速 度快。欧美等早期工业化国家城市化先行 一步,因此, 其城市化速度慢于后期工业化国 家
小城市将重新焕发活力
在农村或小城镇很难进行技术含量高,符合 当前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要求的工业化生产, 加之大中城市又不愿意接受这类经济效益 低的活动时,小城市或县城将成为城市工 业化发展舞台上的新秀,成为新一轮城市 化的起点。
城市化的特点介绍
点击添加标题
城市化进程既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客观规
律性,又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国家的城市化 道路都不是完全相同的,而中国这样一个特 殊的国家, 同样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城市化 道路,具有一些独特的异质性。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城市化的产生
约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随着农业生产力 的提高,少数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发展成了 小集镇和城市,这一变化被称为“城市革 命”。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今伊拉克境 内,沿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而立。
工业革命前
早期城市因生产力水平不高,城市发展受 到限制。主要表现为:城市数目少、规模 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主要分布在灌溉 发达、利于农业生产或便于向周围征收农 产品的地带。早期城市主要为行政、宗教、 军事或手工业中心。这个阶段延续的时间 最长,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直到1800年, 世界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
城镇人口占比
未来几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消费型中心城市崛起
1、转型起因: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采取了 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
2、催化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美国次 贷危机
3、表现: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活动成为消费,城 市的中心任务也是消费或服务与消费,商业城市 发展更加旺盛。尤其是全国性、区域性、综合性 中心城市,除了商业、商务之外,服务型城市将 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在美国,1780~1840年的60年间,城市人 口占总人口比例仅从2.7%上升到8.5%。 1870年美国开始工业革命时,城市人口所 占的比例不过20%,而到了1920年,其比例 骤然上升到51.4%。
从整个世界看,1900年城市人口所占比例 为13.6%,1950年为28.2%,1960年为33%, 1980年为41.3%。所以,城市化过程是随现 代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
2、政府主导城市化模式短期难以改变
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变迁过程, 会始终受到市场和政 府两种主要力量的作用。
西方国家, 特别是原生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确立了以市场 为核心的模式,而政府在城市化中只是处于从属地位。但 是中国建国初期就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城市化路径自然要服从这个战略, 决定了中国政府主导型 的城市化道路。
1949 年,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工业化发展战略的 制定和“ 一五计划”的成功完成,城市经济发展很快。城市人口迅速 增加。
1958 年- 1960 年, 中国掀起“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片面发 展重工业, 工业化以“ 爆发式”速度扩张,农村人口以空前失控的规模 涌入城市。这个时候由于农业生产的制约,大量人口处于饥荒状态, 不 得不走逆城市化道路,缩短基本建设规模, 精简城市职工, 减少城镇人 口。
劳动力跟资本 再向钢铁、 化 工机械等重工
业行业转移
服务业繁荣起来
推动城市化进程
而中日韩等后发展国家工业化过程采取的 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要实施重工业优先发 展,必须靠政府的力量转移农业剩余发展工 业化,被迫实施了一系列城乡隔绝的政策。
在改革开放以前,推动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 重工
业, 而重工业又相对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所以,城市化水平不高,而持续发展重工业 又需要大量的积累, 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不 高的情况下,导致大幅波动,也带来城市化 的大幅波动。改革开放以后,情况有所好转。
点击添加标题
人口形式上流动而 6、 实质上不流动
1、
突破双重约束进
入快速城市化阶
段
城市化发展相对 5、 滞后
中国城 市化特
点
2、 政府主导城市 化模式短期难 以改变
双重力量导致区域
4、
差异
3、 具有典型的后发工 业化国家城市化特 点
1、突破双重约束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
从发展阶段上来看,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市化受到双重约束,呈现出剧 烈波动和徘徊的特点。因为工业化是带动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因素, 而 制约中国城市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一是国家工业化战略目标下的产 业结构, 二是农业所能提供的城市人口的生活供给。
6、人口形式上流动而实质上不流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市,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对劳动 者和高级人才的需求骤然大幅度增加,促使了一场从西到 东、从北到南的普通劳动者和高级人才的大流动。
据有关统计,全国“民工潮”的人数高达 6000 万,大部 分流向东南沿海城市。但由于户籍制度等限制,许多人无 法扎根于城市,在城里干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生他养他 的家乡。到目前为止,至少有 8000 万农村人口因户籍制 度成为亦工亦农的城乡两栖人口,他们的职业虽然已经发 生转变,但是没有完全实现空间上的迁移。这就是我国城 市化进程中特有的“人口形式上流动而实质上不流动”的 情况。
到1965 年, 城市化率下降到 16. 84%。 “ 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化率一直在18%以下徘徊。
1979 年以后, 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实施, 极大地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 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同 时, 国家调整了发展战略,市场化程度提高和城市改革的推 进,第三产业占比和就业人口大幅度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吸纳更多的城市人口就业提供了保证,致使中国城市化 率快速提高。
在1985 年之后,国家将发展的重点放到了东部, 东部沿海地 区城市化水平 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1999 年9 月,国家正式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定,并采 取一系列举措推动西部经济发展。西部与东部地区城市化 水平差距有所缩小, 但是总体来说,差距还是很大的。
5、城市化发展仍相对滞后
国外的经验表明,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并 超前于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工业化初期和 中期阶段,城市化始终滞后于工业化。目 前仍有扩大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出现了东部 沿海地区城市的发展远远快于中、西部地 区的情况。尽管这种不平衡的状况在一定 程度上不利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但符合 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这也说明了引导 我国城市化的行政机制的作用正在减弱, 而市场机制的作用正在加
强。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中国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以及户口管
理政策的放松,我国城市化开始飞速发展。 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标 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
世界城市化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涌 现出许多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使 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比例不断 上升。
国家 城市化 所用时 年均递
水平提 间( 年 增百分 从左表 可以看出英、 美、
高幅度 )
点
法等城市化先行国家的城
( %)
市化速度大致为年均增长
英
26.0- 90
0.5
70.0
0. 4~ 0. 6 个百分点,日、 韩 等后发工业化国家却经历
法
25.5- 120
0.4
了快速城市化进程。它们
71.7
到2009 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6. 6%。 在改革开放前, 由于存在双重制约,国家不得不硬性调整,
造成城市化率的剧烈波动, 特别市城市化率的变化速度, 有 时很高,有时又很低。 改革开放以后,真正的突破了双重约束,城市化进程推进很 快,每年的城市化率都呈现出正增长, 1978 年以后, 中国算 是进入持续城市化阶段,而不再有大的反复。
4、双重力量导致区域差异
中国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具有阶段性, 主要是由于国家 发展战略的变化造成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存在东西部发展的差异,为推行区域 平衡发展战略,将全国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经济地带,侧重 于发展内地经济。
在改革开放之初, 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速度较快, 主要是由 于之前各种政策的作用惯性,东部地区城市所占比重曾一 度有所下降。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趋势
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相比,发展中国家起 步晚,历史短。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曾 为殖民地,18 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对其 影响很小。二战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 展较为缓慢。在亚洲,和发达国家一样, 发展中国家中的城市化进程也显出很大的 地区差异。
十九至二十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 增加速度较快,远远的超过了发达国家的 城市化速度,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在世界 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将不断缩 小。
改革开放前, 为了配合工业化进程, 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安 排和政策设计对城市化进程进行干预。形成了一系列例如 户籍制度、 就业制度、 福利分配制 度、 城乡迁移制度等,使城市化过程完全在政府的掌控之 下。
中国政府主导城市化在特定时期有其合理性和不 得已, 既为快速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但其负面 作用也是巨大的。所有方面都由政府来决定, 忽视 了对城市化本身的规律性,必然造成资源配置效率 的损失, 同时加剧了城市化水平的剧烈波动,更加 重要的是造就了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结构,成为一 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
25.7- 120
0.6
75.2
发挥后发优势, 大大节省 工业化的时间, 当然也就 提高了城市化的进展速
韩
21.4- 30
1.7
71.6
度。中国同样也具有后发 工业化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日
37.0- 30
1.3
76.0
英美等先发工业化国家,对城市化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变迁顺序:
轻工业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 向食品、纺 织等日用产 品生产行业
中国城市化与世界城市化
一、概述
城市化
定义1:从地理学角度,城市化是一个地区 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 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 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 过程。
定义2:从生态学领域看,它指人类生产和 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 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 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从城市起源以后的几千年里,世界的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呈 很低水平上的缓慢增长。从城市起源以后的几千年里,世界的城市人 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呈很低水平上的缓慢增长。1800年世界总人口为 9.78亿,大约5.1%居住在城市。从这以后态势完全改变,世界人口的 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世界的城市人口以更高的速率增长,城市化的 发展迅猛异常,势不可挡。在19世纪的100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70 %,城市人口增加了340%,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从5.1%提高到13.3 %。20世纪前5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52%,城市人口增加了230%, 1950年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29%。1950~1980年这30年中,世界人口 增加了75%,城市人口增加了150%,1980年城市人口比重逼近了40%。 合计这180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3.5倍,而城市人口却增加了35倍有 余。显然可以看出,1800年以来的城市化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过程。
城市发展走向集群化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着城市化进程, 城市基本上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的经济联 系比较薄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城市之间出现了协 调发展的趋势。一体化进程加快。目前集 群化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城市群和城市 圈。这是地区经济发展到最新阶段的标志, 也是城市化的高级形式,已成为中国城市 化的一个基本趋势。
点击添加标题
由于不同国家的工业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业化 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国家是有区别的。从世界范围来看, 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 家,工业化的推动作用明显超过了发达国家。但是我们 还应该看到,在工业现代化、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国家里,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城 市化的主要动力。例如,在美国,1997 年第三产业的就 业比重已高达 73.14%,英国的这个数字是 71.39% 。 第 三产业的发展,将引导着城市化走向新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仍然 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所以很多人说,世界 进入了一个城市化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世 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
城镇人口占比
0.6 0.5 0.4 0.3 0.2 0.1
0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28 31 34 37 40wenku.baidu.com43 46 49 52 55 58 61 64 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