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明核心价值的关系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文明核心价值的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15-05-22 来源:微信平台
摘要: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可预见未来,欧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仍将压过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本文以两种价值观的本性和各自贡献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核心价值冲突探析
自人类始,中华文化就和欧美文化很长一段时间内并行不悖,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当历史的车轮迈向近代后,两种文明终于有所交汇和冲突,最后走向共生。
一、东西方文明核心价值观及其特性分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历史的天空增添无比绚丽的色彩,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永垂史册的贡献。究其原因,主要是中文文明的核心价值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对环境的广泛适应能力。中华文明发端于古老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的关系万分紧密,形成了独到的人与自然关系模式,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相处。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式就是中国文化的主线,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所在,自始至终都贯穿在中国文化中。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中华文明衍生出包容、乐道、中庸、和合等价值观,这也造就了中国人的群体人格特征和高度集体化意识以及强烈的家国观念,形成了友善、亲贵的人际关系,心忧天下的济世情怀。这是中国文明核心价值观经久不息的重要原因。
欧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崇尚个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形成了个人主义的人格特征,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强调对立与冲突,有一种冒险的精神,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西方文明在近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科学上的成就引人瞩目,在改造自然的进程中走在中华文明的前列[1]。
表面上看,欧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有诸多不同甚至必然冲突之处,有人认为,前者优于后者,并且近代史的发展似乎印证了这一点,然而西方文明的冲突与征服本性导致其成功部分建立在掠夺他国资源、资本甚至对自然赤裸裸的破坏的基础上,是带血和泪的成就,这本身就是不光彩的。世界的本质是共生而非压制。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华文明的和谐理念更高一层,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欧美文明的核心价值暂时性的盖过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是不足为奇,从长期来看,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更具有优越性,中华文明之所以在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得文明类型,正在于其价值观的和谐包容所致,这是西方文明的价值观所不具有的。
二、近代以来两种核心价值主导的文明对人类的贡献比较
近代以来,打着“征服”旗号的西方文明创造了欣欣向荣的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二战结束后,美日欧先后成长为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这不得不说是西方文明的功劳所致,然而,在看到繁荣的同时,西方文明核心价值所固有的冲突显露无疑,最重要的表现是每隔几年必然发生的经济危机和金融海啸,对整个世界的冲击之深之广,世所罕见,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也让更多有识之士反思西方发展模式和成就,此外,掩盖在西方繁荣表象后是各种不和谐现象丛生:有组织犯罪猖獗、黄色文化泛滥、毒品交易盛行、这些现象进一步撕裂了西方社会。
近代中国,饱受苦难,在西方文明的压制下,中华文明似乎走向了末路,甚至于有人主张全盘西化,彻底抛弃古老的中华文明,但实际上,即使在灾难深重的近代,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华文明也为国家走向自由和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批批有识之士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为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号,一次次将中国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拯救过来,并使古老的中国获得前所未有的新生,让那些企图占领中国的欧美国家最终望而却步,历史有力的证明,面临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华文明经过不屈不饶的抗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让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这种胜利是中华文明反击西方文明掠夺的胜利,可见,近代史上的欧美文明最终并未真正压过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进入当代,中国文明的生命力表现的更加明显,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并且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这种成就固然与同西方国家的交流有关,但更多的在于自身的努力和创新,反观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却不尽人意,日本已经走过了失去的20年,美欧也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这是西方文明的固有缺陷在经济发展层面的表现。
三、不同价值观主导下的两种文明的未来命运
西方悲观主义者认为西方文明正在走向没落。西方文化从文艺复兴之后把社会生产力空前的提高,人类社会也空前的进步,但是他和其他文化也是一样的,迟早会没落的。20世纪20年代,西方的一些学者开始观察到西方文化的衰落,1917年,德国斯宾伯勒《西方的没落》一出版,便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受书中思想的影响,也提出反对西方文化中心论。在今天,它已经开始威胁人类的发展甚至生存,世界各地的地震、酸雨、生态破坏、动植物不断灭绝、淡水缺乏、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季羡林正是看见了这些灾难,才主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l世纪将是东方文化取代西方文化的世纪,取代并不是消灭,他说:“在过去几百年西方文化所达到的水平的基础上,用东方的整体着眼和普遍联系的综合思维方式,以东方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把人类文化发展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季羡林希望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灾难面前,人类能够聪明的考虑“拿来”和“送去”的问题,认真的考虑“东西方文化互补论”[3]。
在21世纪,中国文明的将向世界传播更多正能量,中华文明也将更加自信,中华文明的历久弥新的,《易经》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既不顽固,又不冒进,而是与时俱进,这样一种包容、和合的文明形态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为为人类文明做出卓越贡献。
主要参考:
[1]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第40
页
[2] 严春友.论东西方文化的对立与互补[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3 ]季羡林.2l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A].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c]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14.
留下微信:317695976欢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