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人物评说_张学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近现代是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时代。而在诸多历史人物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张学良。
张学良,张作霖之子。主要事迹,东北易帜,西安事变。
首先,张学良在历史上真正被人们所熟知是在皇姑屯事件之后,而在皇姑屯事件中,较为官方的说法是张作霖不甘于被日本人统治,从而想要让日本人和国军相争,自己渔翁得利。日本人对其行为忍无可忍,便设计把他杀了。真相如何我们暂且不论,张作霖死后,张学良作为其子顺利的接过东北军。从此以后,二十七岁的张学良也成为了一方军阀。而在其接过东北军之后,自然成为了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拉拢对象。当时,美国,日本,国民政府三方角力,都想将张学良拉到己方阵营。而张学良在张作霖死后一个星期,便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并在同年七月一日,向国民政府发出了《绝不妨碍电》,使中国在形式上走向了统一。东北易帜的发生,说明张学良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但他绝对是爱国的。东北易帜的意义不单是使中国在行式上走向了统一,也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使国人对于和日本人做战有了信心。
而随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而后蒋介石也默认了此种政策。二人的政策使日本迅速占领了东三省。虽然当时东北军打不过日本,而蒋介石也将希望寄予国际社会,但是国际社会对于此事并无多少表态。弱国无外交,这是自古的定理。这两人对于行式的判断失误使中国迅速的丢失了大片国土,从此,东三省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以我的理解,兵者,所以保家卫国也。就算当时组织正面会战打不赢日本,但是宁愿化整为零,也要寸土必争啊!所以,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行为使千万东北民众在日本暴行下被残酷统治了十四年之久。这次事件,张学良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从而使东三省迅速沦陷。此种行为,实在说不上是爱国。
而张学良的又一个事迹就是西安事变了。一九三六十二月四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 1936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示威。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
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抗战从零散抵抗抗日走向共同抗战的转折,也是抗日战争从防御走向相持的开始,更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群众基础的变化的开始。对于张学良个人而言,这次事变使他的形象在九一八失事变后开始得到改变。但是他个人也因此遭到了蒋介石的囚禁。
张学良是一个历史评价不一的人物,因为西安事变,国共两党对其评价也是天差地别。其实,他作为一个国民党人,在西安事变中他绝对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说是兵谏,其实已经是军事政变。这种行为无论在何时,是何种政府,都是无法被原谅和容忍的。但是他又偏偏被软禁了,而且又阴差阳错的帮了中共的大忙。所以他被中共当做爱国主义者的典型来讲绝对是不过分的。首先他确有爱国之心,虽然方法欠妥,但是在当时看,那也是一种迅速的方法。张学良晚年曾经说过:“我父子若不是因为爱国,怎么会落得这个地步?”其实当时在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时候,他就应该想到了这种结局。而他说的那句话,说明他对当年的事还是有些懊悔的,或者说是有些埋怨的。在发动西安事变后,作为一个军队领袖,他没有迅速果断的处理后续的事情,比如,杀死蒋介石,或者彻底倒向共产党一方。所以,他后来的所得到的待遇 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其自己的判断出现了错误。
由于“西安事变”,国共两党对张学良的历史评价不尽相同。共产党说:“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张学良最伟大的是他本可以做东北王,但是张学良热爱祖国,东北有独立的本钱却没有独立,比台湾大36倍的地方不肯独立。他的爸爸为此而死,他自己为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尊严,被蒋中正从38岁关到83岁。”但是国民党评价又是相反的:“张学良与杨虎城当年身为国民党将领,不仅没有积极剿共,还以非常手段挟持统帅,这种行为几乎等于是‘军事政变’,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应该受到制裁,不可能被容忍,更没有所谓“平反”的问题。“而且据记载 , 张学良嗜好毒品、女色,生活上是花花公子作派,甚至在指挥热河保卫战时,“只到前线去过一次,还是为了陪宋子文;汽车每行15公里就得停下来,让他注射毒品。
总的来说,张学良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军事家。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花花公子,一个吸毒者。他把花花公子,政治家和军事家集于一身。是很多人不曾做到的。借用刘大年先生的
一句话来结尾:” 评价张汉卿先生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我们是把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国民党、共产党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第二,推动蒋中正参加抗日战争,是抬高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是贬低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第三,“西安兵谏”,是只有张、杨能够起这种作用,或者还有别人能起这种作用?“西安兵谏”是个人或少数人的行为,还是代表了全民族的意愿?根据以上三条原则去衡量,我们讲历史的人,只要不是负鼓盲翁,就很容易对张学良的是非功过做出判断。学术讨论可以各说各的,但像张汉卿这样的人物,千秋青史自有定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从民族大义去考虑问题,一切以民族大义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