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镜”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镜”文化
【摘要】镜子自产生以来,就以不可动摇之势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因而,其作用不仅仅是生活的点缀,更成了精神的脊梁。

【关键字】镜中国文化监督作用
朱镕基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曾给《焦点访谈》题过十六个字: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意在以媒体为“镜”,向政府和人民群众反映真实的情况,推动现代社会的舆论监督。

这也可谓是清晰阐述了媒体的作用,更体现了“媒体之镜”的社会功能。

其实,不仅是镜之于媒体,就现实社会甚至人类历史来讲,“镜”及镜所体现的寓意和文化几乎无处不在。

可以这样说,镜子的历史就是人类文化的历史。

如果中国文化史是一个坐标轴,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中国文化。

那么镜子不仅是一种实物,更作为一种精神,以其独特的功能和深刻的寓意渗透到中国文化史的每一个角落。

一、历史的沉淀
铜镜在数千年的变迁中出现不少种类,尤其是纹饰十分复杂,形制也多变,而这一切是与不同朝代密切关联。

根据不同朝代的纹饰,基本上可以判定其所制造的年代,如早期的春秋战国铜镜除特种工艺镜外,主题纹饰图案可分为素镜、纯地纹镜、花叶镜、山字
镜、菱纹镜、禽兽纹镜、蟠螭纹镜、羽鳞纹镜、连弧纹镜、多钮镜等;到了汉代,铜镜除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就出现草叶纹镜、星云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镜、规矩纹镜、变形四叶纹镜、神兽镜、夔凤纹镜、龙虎纹镜、画像镜等。

唐代的铜镜主要流行四神十二生肖镜、瑞兽镜、花鸟镜、瑞花镜、神仙人物故事镜、盘龙镜、八卦镜、万字镜和特种工艺镜(金银平脱镜、贴金银镜)等。

宋代以后的铜镜日渐衰退,工艺创新也举步维艰,绝大多数纹饰沿袭前朝,没有了新意。

铜镜本身是一种工艺美术品,镜子的背面一般都铸有精美的纹饰或文字,这些纹饰的图案造型与铭文,往往浓缩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它制作精细,既体现了较高的工艺制作技术水平,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们知道青铜镜在我国被使用了近4000年,它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铜镜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代铜镜除了作为照面饰容的工具之外,更浓缩着文化,见证着历史,默默记录着悠悠历史长河中的波澜起伏。

二、镜,根植于传统文化
1、镜与传统文化
鉴于镜子在其自身的发展历史中普遍发挥的照鉴作用,人们在其后的所注意到的往往是镜子的材质及其背面的纹饰所表现出来的某种象征意义或文化内涵。

这也是镜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直接
体现。

然而,相对于它的物理特性,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其强大的精神层面的照鉴作用。

传统文化视野中的镜,最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最普通、最直接的样态就是民俗之镜。

镜在民俗中的表现极为丰富多彩。

生命、婚嫁、丧葬、医疗、占卜、配饰等等与人的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都与镜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婚嫁用镜,体现出人类对幸福的追求,葬习用镜,透露出人类对生的希望。

镜子不再是只用于照容的用具,更体现出人的欲望、人的思想和人的精神境界。

另外,根植与民俗用镜的土壤中,并得以发展的是文学中的镜。

在众多的文学体裁当中,镜为命题在诗词散文中极早出现,并且阵容庞大。

例如,在诗词中形成了以抒发情感为中心的情感之镜,在散文中形成了以政治教化为主导的道德之镜。

然而,相对于诗词散文,镜命题在小说中的产生发展历程更为完善,特点也更加鲜明。

2、镜与文学
无论是笔记小说、唐传奇小说、话本小说还是我们熟悉的章回小说之中,镜子就是一棵常青树,一直伴随着小说,直到小说成熟发达的高峰——明清时期。

可以说,镜小说伴随着小说的产生而生,并伴随其发展而不断演进。

在众多的镜小说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以《西游记》、《封神演义》为代表的神魔志怪小说。

在这类小说中,尤其是《西游记》,镜子往往是以照妖镜的形式出现,普遍存在着神异性,正是这种神异性不断体现出人性和心理的各方各面,作用于不同凡响的剧情的同时,更体现了镜子其本身所蕴含的内在
哲理。

镜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中,无论是写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太虚幻境,还是正面害人反面救人的风月宝鉴,都是镜子在小说中的集体体现。

虽然这些镜子的出现在现实社会中有悖于理论,但也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凭空捏造,它是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思想的产物,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个时代的思想和精神。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创作的时期,正是思想界争论天理与人欲关系这一焦点话题的时候。

事实上,除了在文学作品中,镜子这一实体得到了意义上的升华,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本身也成为镜子功能的映照。

《红楼梦》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水浒传》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西游记》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三国演义》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

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说方面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今各阶层人士最熟悉、最喜欢的艺术巨著,像四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的某些文化、心理特质。

三、现代社会中的“镜作用”
自镜子这一物件产生于世以来,它就一直执行着这样一种用处,那就是使人看到原本的自己。

镜子在执行这种功能的同时,这是一种映照,也是一种放大。

有人说,两面镜子对放在一起,就是无穷。

而镜的作用也从照鉴引申到监督。

1、镜作用之于社会
不仅仅是文学、民俗等传统文化与镜有着不解之缘,在现代社
会,镜子依然发挥着除照容外的强大功能,并作用于人的思想和意识,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灾难,可以是一面镜子。

人性在灾难与浩劫之中表露无疑,患难见真情,神鬼现原形。

从冰灾到地震,从洪涝到干旱,从俄罗斯火灾到智利矿难……巨大的灾难和困境让我们看清了,也让我们记住了从镜子里了解到的一切。

成功,也可以是一面镜子。

08奥运无疑是让中国大方异彩的最佳时刻,通过奥运,让无数无数的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人高调地实现了中国梦。

自此,从世博到亚运,满满的自信与骄傲亦成为如今的社会和民族人内心的普遍照映,然而所照映出来的并不都是好的方面,例如,有关环境、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等等。

因此,现代社会需要一面镜子,尤其是在思想与欲望如此膨胀的情况下,国家利益要维护,公民权益要保证;腐败要揭露;收入要透明;官僚主义要反对;决策要民主化、科学化……
2、镜作用之于个人
即使谈到个人,镜子理论仍是说得通的。

季羡林先生是一面镜子,钱学森先生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标杆和旗帜楷模,通过标杆和旗帜来认清我们的发展方向和超越空间。

这就是镜之人生的作用。

然而,对于个人而言,我们每个人最最需要的仍是一面认识自己的镜子。

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科目,人通过认识自己,才可以发现自
己的优势和不足,在生活中,工作中,交际中有总结自己的教训,才会有力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才能明确自己的人生之路。

认识自己也是非常困难的科目,人往往都认识别人,却不能认识自己。

我们常看到别人眼里有刺,却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

怎样认识自己?或许我们可以将别人当做一面镜子,借助在看见别人缺点时,来对照自己,镜子也就成了自我认识的工具,更是自我完善的媒介。

借助某位我所不知名的“仁兄”所言:我们所哀叹的不是空空的镜子本身,而是我们在镜子里反映的东西,真是也好,虚幻也罢,人类想看到的不仅仅是本来有的样子,更应该是应该有的样子。

正因如此,无论是镜的历史发展、形态特征、文化寓意还是借鉴作用,我们都能从中看到自己应该知道、必须了解和理应遵守的真理。

接受监督,服务于个人、服务于社会的论调或许过于矫情甚至刻板,却是现实社会和个人真正缺乏而有迫切需要的镜之思想。

参考文献:
【1】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
【2】朱镕基为《焦点访谈》赠言网易历史综合2008年
【3】《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面镜子》人民网2010年02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