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汉学研究现状及其对策研讨会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汉学研究现状及其对策研讨会”综述

张西平

1996年12月2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召开了“海外汉学研究现状及其对策研讨会”,北京图书馆任继愈馆长、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等北京地区40多位学者和一些学术期刊的主编、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如何深入展开对海外汉学的研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海外汉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已受到了中国学术界的日益关注,与会代表认为近十几年来对海外汉学的研究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对海外汉学的研究着重于基本情况的介绍,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的《国外研究中国丛书》,1979年出版的《国外西藏研究概况》, 1980年出版的《日本的中国学家》,1981年出版的《美国中国学手册》和1986年出版的《俄苏中国学手册》。在这时期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外中国学研究译丛》也直接向国内学者介绍了不少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其中由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冯蒸所编著的《近三十年国外‘中国学’工具书简介》是一本很值得称道的好书,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八十年代中后期国内对海外汉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翻译海外汉学著作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其代表性的丛书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王元化主编的《海外汉学丛书》和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学研究》,前者侧重于介绍海外汉学界对于历史中国的研究,后者则着重于介绍海外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这两套丛书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学界的好评。在这期间影响最大、发行量最高的,当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剑桥中国史》,这套书不仅向国内学者展示了国外对中国史研究的整体水平,而且也反映出了中国史学界对海外汉学研究的决心和水平。

从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对海外汉学的兴趣日益高涨,其表现在:(一)学术园地的增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文化研究》开设了专门的栏目,发表研究海外汉学的文章,加上长期以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一直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文史知识》、《中国史研究动态》等学术期刊,从而在这一领域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有一定深度的文章不断出现。199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际汉学》和阎继德主编的《汉学研究》,都是专以这一课题为其对象的学术集刊,这两本综合性学术集刊的出版,反映出学术界希望从整体上把握海外汉学研究的愿望。(二)专业学术会议的召开。1995年1月在海口市召开了大陆首次国际汉学学术研讨会。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内学术界对海外汉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三)专业学术机构的建立。继清华大学汉学研究所之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又建立了“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而且是一个实体性的研究机

构,这标志着对海外汉学的研究开始向专业化和综合性研究方向发展。

在这次会上,任继愈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加强海外汉学研究十分必要,外国想急切了解中国,中国想急切了解外国,海外汉学恰是沟通两个方面的重要途径。现在国内学术界都认识到了这一点,这是件好事。汤一介介绍了他到荷兰、美国等地汉学系访问的情况,认为现在国外学术机构对中国研究有很高的热情,在国外一般民众中,中国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据说仅法国修禅的人就有60多万,仅此可见一斑。这说明时代要求我们加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

尽管国内近十几年来对海外汉学的介绍、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与会代表们认为这一方面仍是有待发展的学术领域,许多基础性工作需要从头做,有不少问题还未搞清楚,大量的、基本的海外汉学著作还有待翻译,各国汉学发展的历史线索和重要的汉学家也需要认真的梳理和研究。归纳起来,大家认为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于名称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这一学科有两种称谓,一种是“汉学”(Sino logy),一种是“中国学”(Ch inese Studies)。主张采用“汉学”一词的研究者认为,“这个词专指有关中国历史文化、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李学勤《国际汉学著作提要》序),从词源学上来说,Sino 一来源于“秦”,也是指当时的中国,这说明“汉学”一词并不专指某一时代的学问。在这个意义上只要以历史中国,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其研究对象,都可以称为汉学。任继愈主编的《国际汉学》,李学勤主编的《国际汉学著作提要》是这一种意见的代表。

主张采用“中国学”的学者认为,“汉学”从西方来说是殖民主义的产物,时代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宜。从研究范围上来说,不仅无法概括国外对当代中国的研究,也无法包括海外对中国西

汤的《日本中国学史》,耿癉主藏、蒙古的研究。最近出版的《世界中国学家名录》、北大教授严绍玉

编的《国外中国学译丛》是这一种观点的代表。

张西平认为Sino logy的英文原意就是the study of Ch inese language,literatu re,art,cu s2 tom s,etc.即指中国语言、文学和风俗等方面的研究。从历史发展过程来说,Sino logy确实是殖民主义的产物。西方汉学从欧洲的以历史中国为其重点发展到以费正清为代表的以当代中国为其重点的美国中国学,的确经历了一个大的变化。但国内一些学者所以仍以“汉学”称谓,主要在于想区别于对当代中国的研究。与会大多数学者认为,鉴于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有不少机构对海外当代中国进行研究,那么,对海外汉学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历史中国上。

“汉学”和“中国学”之争还要继续下去,这种讨论会进一步明确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有益的。多数与会者认为作为学术观点,采用哪一种概念,现在不必去加以统一规范,待研究深入后,自然会有一个较为公允的看法。

二、关于文献问题。北京大学李明滨说,海外汉学的研究刚刚起步,可以说我们目前对国外汉学研究的全貌仍处在不太了解的状态,一个重要的证明就是在对海外汉学著作的翻译上,该译的未译,不该译的却被译了。这说明我们对国外汉学研究的状况不甚了解,无法做出判断。由于至今一些基本的著作尚未译成中文,在没有掌握基本资料,对西方汉学的沿革历史没有系统研究的情况下,一些客观性的研究著作很难达到科学的水准,只能停留在一般性介绍上。中华书局谢方认为,近年来扎扎实实去翻译海外汉学名著的人不多。由于目前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