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米种质资源创新问题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经暴风雨,岂能见彩虹?强盛种业敢于在全球发展中择善而从,总有一部分种业在市场竞争中经历惊涛骇浪发展壮大,脱颖而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阻挡不住的发展潮流,中国种业没有任何“避风港”,不能勇敢地参加进去,就会被“边缘化”,继续关门自守,固步自封,机会必将消失,甚至会被彻底淘汰。

参考文献

[1]中国种子协会.中国种子管理与种业发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佟屏亚.中国种业正步入历史拐点.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佟屏亚.中国种业六十年大事记(含要事评论).贵阳:贵州科技出版

社. 2009

[4]梁田庚.深化对种业发展问题的认识.中国种业,2012.2:1-2

[5]佟屏亚.“种业新政”引发种业大震荡.中国种业,2011,3:8-10

(收稿日期:2012-02-10)

摘要:引证有关文献,对甘肃玉米种质资源储备不足、种质创新缺乏动力,制约玉米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当前种质创新技术、机制及法规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进行分析,并对种质资源创新方法、提高甘肃省在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的投入效率和对创新种质的有效保护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创新机制

种质资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玉米种质资源包括地方品种、育种群体和中间材料以及具有不同特点的突变体、原始类型、野生近缘种、高产杂交种、自交系等。根据材料来源和育种价值区分,玉米种质资源可分为3大类,即地方品种资源、外来种质资源(包括温带、热带或亚热带材料及野生近缘种)和当代主栽品种资源(包括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组合、自交系等)。自从推广杂交种以来,生产用种质迅速减少,在现代技术的冲击下,一些资源正在消失。近几年,玉米育种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材料和技术储备明显不足,玉米种质基础狭窄问题十分突出。

1 种质资源创新现状

1.1 种质数量较多,种质创新不足 甘肃玉米育种单位多,种质创新缺乏深度和广度。《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十条规定:申请品种审定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直接向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未对育种参与者设立任何条件。加上玉米产业商业化带来的吸引力,造就了玉米育种行业数量庞大。由于每个育种单位均掌握有一定数量的种质,因此种质在总量上较多。但这些种质大多类似,用基本相同的方法选自相同的核心种质,或选于品审试验中的二环系,或利用现有品种,或自交系通过人工合成的群体进行选育。对现有种质资源的改良,主要通过回交等手段进行转育。无论直接选二环系还是合成群体或是回交,都是为一个目标,即快速纯合、尽快组配、早出品种,没有对种质进行深入研究。由于规模有限,选系的基础群体偏小,在选系过程中也就无法顾及广度和深度问题。

1.2 创新种质保护困难,种质创新缺乏动力 创新种质难以保护,育种者积极性受到伤害。国家有明确的政策保护新品种,对创新种质的保护却十分滞后。自交系申请保护的鉴定指标是“配合力、品质、抗病性、产量及其他一些特殊性状”,其中,最重要的关于配合力的鉴定主要依据该亲本审定的新品种数,也就是优良自交系从选育到得到专利保护至少需要5年以上。我国虽然颁布了《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但育种者的权利要得到真正的保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育种者辛辛苦苦选出的材料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再谈种质创新的积极性基本不可能。

1.3 种质创新研究存在弊病 玉米育种技术创新和种质创新需要大量投入,离不开国家支持。就目前玉米种业现状来说,绝大多数农业科研机构缺少商业要素,财力有限,直接导致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国家扶持力度大、项目多、经费充足、研究实力雄厚,但对其创新任务不明确,创新力度不够。少数科研

甘肃玉米种质资源创新问题探析

李志明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 7300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