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

(一)从语域范畴看英汉语中动物名称的对应

1.动物喻体相同,喻意相似。由于人类思维及对世界看法所具有的共性,各国各民族对某些动物表象认识相同,因而,即使英汉这两种语言的文化语境有所差异,但仍存有共性的东西。而这些共性能引起人们相似的属性联想,使得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有极大的相似性。

比如,狐狸(fox),无论是在英语中,还是汉语中,它的基本喻义相同,都带有虽然聪明但性情狡猾、奸诈、欺骗的意思。汉语中通常会把那些诡计多端的狡猾之人称作“狐狸”,其它的还有老狐狸、狐狸精、狐群狗党、狐媚、狐狸尾巴藏不了等等的说法。在英语中有a crafty sly or clever person(狡猾或聪明之人), “Don’t trust that man, he’s a sly old fox”(别相信那人, 他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等。老鼠(mouse/rat)常被人们视为鄙视的对象,因此在两种语言里,东西方文化都给予其相同的负面意义。其中就有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老鼠过街,人人喊打);play cat and mouse with someone (猫捉老鼠似的捉弄人)。而猪(pig)往往会含有肥胖、肮脏的意义,如make pig of oneself (猪一样的饭量),As fat as a pig 肥的像猪,as dirty and greedy as a pig(又脏又馋)。

所以,即使处于不同的纬度或经度,由于某些动物本身一些永恒不变的本质和特性,使得人类对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有共同的看法,而同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可以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内涵,加强人们对异域语言的理解。

2.动物喻体相同,喻意相异。由于英汉两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以及相异的地理环境和区域风貌,自然而然地,它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不同之处就会反映在它们的语言中。即使是同一动物,在英汉两个民族类中的文化形象有时也可以是截然不同的。

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狗(dog)。在汉语中,“狗”通常都是以“卑贱”的形象出现的,常常带有贬义,如:狗奴才、癞皮狗、看家狗、狗腿子、丧家犬、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吐不出象牙。而对西方人而言,狗是最忠实的伴侣,是忠实、聪明、勇敢、可靠的象征,所以与狗有关的词语通常都是褒义词,如top dog (优胜者,左右全局的人) ;

a gay dog (快活的人) ; You are a lucky dog (你真幸运) ;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 every dog has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除了狗以外,比较明显的还有龙(dragon),众所周知,龙在中国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灵物,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而中华民族也被誉为龙的传人。时至今日,龙始终是至高无上的。汉语中有许多与龙有关的成语,如龙飞风舞、龙腾虎跃、龙凤呈祥。但在西方,龙被认为是一种凶残的怪兽,是邪恶的象征,多与凶猛,专制力量有关。在圣经中把与上帝作对的撒旦称作是“the great dragon”。其它的还有Her mother is a real dragon. (她母亲把她看管的很严) ; She is a bit of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 (她在这里是一个专横跋扈的人) ; sow dragon’s teeth (播下对己对人都不利的种子)。

因此,不同的文化环境和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也会使不同的民族对相同的动物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文化内涵。对于这类词语,由于其貌合神离,常常构成翻译中的“陷阱”,如要正确地译出源语的意思,应明确该动物喻体在英汉语言中的不同内涵,追求意义上的等值。

3.动物喻体不同,喻意相同。由于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的影响及各民族文化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因而在汉英两种文化语境中,动物词语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和文化色彩,存在着文化差异,使在表达相同或相近的含义时, 汉英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动物。

比如,狮子(lion)和老虎(tiger)。狮子在西方被看作是万兽之王, 其形象是勇敢、凶猛和威严,是尊贵的象征。英国人以狮子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英格兰民族自诩为“the British lion”(英国狮) 。如regal as a lion (如狮王般) ; majestic as a lion (如

狮王般高贵)。而中国人认为狮子只是头猛兽,却认为虎是森林之王,故关于虎的习语大部分是以庄严雄伟形象出现,例如, 卧虎藏龙、如虎添翼、虎啸风生、将门虎子、龙盘虎踞。除此之外,还有马(horse)和牛(bull)在英汉两语中也有相同的用法。英民族早期用马耕地, 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汉民族文化中,牛才是生产劳动的好帮手。因此, 在英语中一些用马比喻的习语就与汉语中用牛的习语对应了起来。例如, as strong as a horse (力壮如牛) ; eat like a horse (食量大如牛) ; iron horse (铁牛) ; 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 (牛不喝水强按头) ; talk horse (吹牛)。

如上述例子所示,英语和汉语有时候虽使用不同的动物形象,但表达的意义相近,不会导致不同的联想。但是在翻译时就需要我们根据情况去适当地更换词语,以使意思更容易被理解。

(二)从文化内涵看英汉动物习语差异

1.地域文化。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英汉两国一种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之中。英国四面环海,而英国人的生活一直与海的关系甚为密切,所以英国属于海洋文明;而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一半环海,一半与他国接壤,属于黄土文化。也正是由于两国之间的地理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差异,使得两国间的文化也出现了差异,因而对动物习语的理解也相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以发展农业为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与牛、羊、马、狗等动物广泛接触,相比猫、狗等动物,人们更欣赏牛的力大与耐劳,所以对牛的褒奖很多,从上文中出现的习语例子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牛的情感。在汉语中有很多带“牛”字的成语都富有褒义色彩,如汗牛充栋、老牛舐犊、卖剑买牛、牛角挂书、亡羊得牛等等。除此之外,人们还经常用“牛”这个字眼来比喻人,例如,用“壮实如牛”形容人身体健壮,用“牛劲”形容人力气很大, 用“像老黄牛一样地辛勤工作”形容任劳任怨,甚至说某人喝很多水也用“牛饮”来形容。与中国不同的是,英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英国人不以“bull (牛) ”为“农家宝”,而是将其视为“盘中餐”。在他们的眼中“, bull (牛)”满身都是缺点,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 指鲁莽闯祸的人;1ike a bull at a gate 指狂怒凶悍;throw the bull 则是指胡言乱语。相反,他们极其重视“horse(马)”,通常将其作褒义词用。比如, horse power指牛劲;work like a horse指像老黄牛一样的辛勤工作。

由此来看,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特定的文化又产生特定的表达方式。所以在翻译时,也要适当注意该语言的地理环境。

2.习俗文化。习语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每个社会成员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风气和传统习惯的氛围之中,而且习俗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即古典文学、生活习性、风俗习惯等有着渊源的关系,使得对同一种动物也有着不同的爱憎褒贬象征。

狗就是一个为人比较熟知的例子,正如上文中有提到,中西方人对狗的看法不同。而另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猫,中国人与西方英语国家的人们对猫的喜好情感恰好与狗相反。中国人喜欢猫,是因为猫不但活泼可爱、柔软舒适,而且还可以陪伴主人,抓老鼠,具有实用价值。另外,猫在中国文化中还是长寿的象征。当形容一个小孩或小女子楚楚可怜的模样时,人们常常会说“像小猫咪一样惹人怜爱”。但在西方人看来,同样乖巧也能捕鼠的猫,却是整天不务正业,到处乱窜,只知道惹事生非的家伙,表现这一点的习语有:No room to swing a cat (形容地方狭窄)、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形容像热锅上的蚂蚁) 、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指掩耳盗铃)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指泄漏秘密) 。

由于生活习性不相同,各民族的习俗文化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也从而造成了人们对同一种动物的理解上的差异和感情上的差别对待。可见,习俗对动物习语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视的。

3.宗教文化。宗教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世界上的宗教种类繁多,各宗教的习俗规定也大相迥异,导致了各国、各民族之间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因此,英汉两国之间对动物习语的分歧也有一部分来自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