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应用试点重庆市信息化试点项目申报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信息化试点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某某某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应用试点
申请单位:重庆某某某软件有限公司 (盖章)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
二、试点示范的目的、意义、必要性 (3)
(一)落实中央将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统筹信息化示范城市的决定 (3)
(二)为中小企业实施中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提供示范 (3)
(三)提升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及企业竞争格局大变化的有力措施4
(四)带动中小企业产业链协同发展、多方共赢、整体提升 (4)
(五)探索软件服务外包,创建软件产业发展新模式 (5)
(六)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设 (5)
三、试点示范所属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6)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6)
(二)发展趋势 (9)
四、试点示范单位基本情况和已有工作基础 (11)
(一)企业基本情况 (11)
(二)现有工作基础 (16)
五、试点示范目标及考核指标 (26)
(一)总体目标 (26)
(二)具体目标 (26)
六、主要试点示范内容 (28)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 (28)
(二)试点项目 (29)
(三)解决的主要措施 (30)
(四)技术关键 (35)
(五)创新点 (36)
七、项目年度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 (38)
八、项目投资计划及资金来源 (38)
(一)企业前二年的财务状况 (38)
(二)投资规模及确定依据 (39)
(三)项目流动资金筹措 (41)
九、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推广应用前景分析、试点示范的风险分析 (42)
(一)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42)
(二)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48)
(三)试点示范的风险分析 (49)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52)
(一)项目效益说明 (52)
一、项目概况
某某某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一种新型经营模式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它以供应链全局的视角,帮助中小企业优化和改造内部及外部的所有经营活动,快速、高效的整合上下游资源,共同为客户提供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与服务,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
它通过软件服务化(SaaS)模式,向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企业间业务协同、网上贸易(包括B2B和B2C)、网络营销、客户和供应商管理等方面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
本项目平台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本项目平台依据中小企业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应用模式和对应的应用价值,可为单独一个企业、企业与其供应链伙伴、跨区域经营的中小型集团企业或连锁经营型企业、区域或行业的企业集群提供服务,帮助快速获取网络经营能力,提高运营效率和竞争能力。
本项目平台由eERP(扩展的、支持电子商务的ERP)、eTools(电子商务工具)、ePortal(网络门户)组成。
由某某某公司统一部署并运营,以SaaS模式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很好的解决了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资金不足、IT人才匮乏、IT系统难以适应业务变化等瓶颈问题。
还可帮助行业、区域等聚类客户建立个性化的电子商务门户,并与某某某eERP、eTools 等融合,也就是“隐形平台”。
这对外是客户自有的网络门户,可帮助用户改善形象和提升影响力,但实质上是通过SaaS模式应用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推广模式。
本项目平台已整合第三方支付、认证、物流等服务,为中小企业完成在线经营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外部支撑。
某某某创立于1992年12月,是国内一流管理软件厂商和全程电子商务服务的倡导者。
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沈阳、武汉等地拥有40多家分支机构、 500多家代理商和服务机构,拥有20多万家客户。
2006年7月,某某某发布了国内第一个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已发展注册用户5万多家,并将重庆朝天门专业市场、重庆亿富商贸有限公司、重庆仁睦实业有限公司、北京京派商贸有限公司、广州洋浦华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00多家企业列为应用试点企业,与重庆市信息产业局、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四川省商贸厅、福建省外贸厅、上海电信、IBM、赛迪时代等单位共建行业或区域的隐形平台7个,为本平台的试点示范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项目总体目标是完善全程电子商务在行业及相关应用领域内的解决方案,建立全程电子商务和SaaS模式的服务体系,探索具有推广价值和带动效应的应用模式。
本项目将与区域、运营商、专业市场、行业网站、咨询机构、大专院校等多方面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推进。
本项目实施周期24个月(2008年1月~2009年12月),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自筹3000万元,申请国家专项资金500万元。
本项目与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强力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服务外包的战略相吻合,符合当前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趋势,贴近我国中小企业用户需求,目前国内其他厂商还没有发布类似系统,项目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试点示范的目的、意义、必要性
本项目平台是我国第一个支持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平台,也是我国率先采用信息化服务外包模式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
它的试点示范将强力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步伐,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一)落实中央将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统筹信息化示范城市的决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办把重庆市确立为全国第一个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大力支持我市进行信息化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创新探索,这将为实现我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跨越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内陆城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城乡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在网络经济时代,利用全程电子商务打破时空界限,整合资源,依托城乡统筹信息化促进经济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本项目通过在重庆及全国的中小企业中实施电子商务应用试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落实中央决定。
(二)为中小企业实施中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提供示范当今,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恰逢信息化兴起,信息技术的勃兴、渗透和催化,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小企业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浪潮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因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局限,难以自主建设完整的电子商务
系统。
亟需社会提供低成本、高性能、平台化的电子商务外包服务,提升其竞争能力。
因此,像本项目所提供的第三方服务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将是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佳选择。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中小企业实施中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提供应用示范。
(三)提升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及企业竞争格局大变化的有力措施
随着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的竞争环境、管理重心和经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首先,竞争核心从商品竞争到服务竞争,竞争形态从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发展到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中小企业经营者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自身的资源,还要延伸到供应商、客户等上下游关联企业,竞争资源从传统的人财物竞争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理念等竞争。
其次,企业经营管理重心从以产品为中心发展到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已成为市场经营者最重要资源。
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整合内、外部资源,共同创造客户价值最大化,共同提升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保证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
再次,中小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势在必行。
当今,电子商务作为信息社会的经营模式正以超过人们预料的速度向前发展。
如果,中小企业不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将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
本项目实施将为中小企业应对能源、资源等约束,面对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四)带动中小企业产业链协同发展、多方共赢、整体提升
中小企业联系着其上下游原材料生产、加工配套企业、流通领域的批发、
分销及物流企业等,形成了中小企业产业链。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这个产业链中的产业多数属于传统产业,急需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提升。
中小企业通过本平台可方便地实现与相关产业链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同步发展。
还可通过搜索、订阅等多种方式及时获取外部商务信息,提高决策水平。
本平台将成为企业获取、整合资源的信息门户和工作门户。
它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信息增值服务,还为信息提供商搭建统一的内容发布渠道和业务平台,为网络运营商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提高网络服务的内涵与价值,为平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成员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实现多方共赢、整体提升的创新模式。
最终实现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质量的战略目标。
(五)探索软件服务外包,创建软件产业发展新模式
当今,互联网为信息服务业提供了比信息产业更巨大的发展空间,全球服务化已成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
IBM、Oracle等国际大公司正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纷纷从卖软件产品向卖服务转型。
国内的软件企业也准备向这个空间进军。
中央为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施进程,将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外包作为“十一五”规划加快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措施。
某某某将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软件企业从卖许可向卖服务转型,为中国软件企业顺应全球服务化大趋势,探索软件服务外包新模式提供示范。
(六)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设
通过本项目平台的试点示范,将带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规范和服务规则的建设,帮助理清有关法律关系,保护交易方和服务方的利益,加快电
子商务实施进程。
三、试点示范所属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当今,企业经济运行方式正在迅速向互联网转移。
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信息取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形成网络经济模式。
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幸福》100强的企业当中,近8成已通过网络与伙伴保持商务联系。
以美国贸易公司为例,其新增业务中有85%是通过电子商务开拓的,95%的企业将把电子商务作为企业主要的贸易手段之一,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间、企业对个人的重要交易方式。
电子商务及企业内部管理已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两个主要内容。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也发展迅猛。
据易观国际研究,2007年我国线上B2B电子商务市场增长迅速,全年交付价值规模达到35.31亿元,季度平均增长率达到15.65%,线上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继续扩大。
同时,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各平台需进一步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
2007年,行业垂直B2B厂商大量涌现,领先垂直行业B2B厂商的用户粘度、收费用户比例一般超过综合B2B厂商,成为B2B领域的后发力量。
线上B2B电子商务发展的三要素——信息平台、电子支付和物流体系分别有所提高。
其中支付体系目前已经出现了第三方银行线下担保等支付担保模式。
易观国际认为线上支付担保问题将在1-2年得到解决;但物流体系则仍然与我国高速发展的,包括B2B在内的电子商务服务行业有一定的差距。
1、国外主要现状
欧美国家因为一方面拥有先进的信息化基础,另一方面已经在其工业社会中所形成严密的社会分工体系及发达的物流业、信用体系,使得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而B2B电子商务相对低廉的经济成本、简化的贸易流程、巨大的利润和大笔交易毫无疑问地成为电子交易中的主要形式。
美国波士顿的AMR 研究公司曾做过一项有关在线销售的大胆预测:网上交易EDI方式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Web方式所代替,而所有的电子、服务、生产公司都会跳上Internet B2B平台上来。
国外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围绕大型企业及其所在供应链提供专用的电子商务平台与服务。
例如,以波音、福特、通用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巨擘,纷纷建立自己的网上交易市场,与其配套的中小企业通过专有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快速的业务往来。
这些厂商中比较出名的有Infobank、Bea、Ariba、 CommerceOne等,以及一些传统的ERP软件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包括:SAP、Oracle、PeopleSoft等,已经在全球帮助它的用户建立了600多个网上交易市场,为大型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的网上贸易、网络营销和企业管理等信息化服务。
另一类则是通过信息化服务外包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
这类厂商的代表则是Netsuite,向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门户、CRM和ERP 三方面融合的信息化服务内容,以支持中小企业从在线交易到客户管理和内部业务流程管理的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传统经营模式向互联网的转变。
2、国内主要现状
国内向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化服务厂商主要包括提供传统ERP软件的管理软件厂商和以提供商机服务为主的电子商务服务厂商。
在传统的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上,国内其他的主要软件厂商有用友、金蝶、新中大、浪潮、通软等。
这些厂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目前都还局限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虽然也在最新提供的软件版本中采用了一些互联网技术,但其处理的核心业务并没有从企业的内部管理的范畴向外延伸,没有真正打通软件用户与其供应链间的业务流程,且收入模式依然是向用户收取软件许可费用模式。
而国内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如阿里巴巴、慧聪等向用户提供的服务还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企业的信息发布和交易撮合等。
目前,上述厂商提供的服务都还只是针对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的某些局部,并且相互之间是孤立的,无法为中小企业经营全过程提供全面的、一体化的信息化支撑。
本项目平台是针对用户经营活动全过程提供应用服务,包括外部的营销活动、内部的业务管理,以及企业间的业务协同,将传统的管理软件与电子商务进行完美融合,可帮助中小企业有效地将内部业务管理与外部的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之间的业务管理实现协同,是一种高度创新、全面集成的应用服务。
某某某公司向客户提供的全程电子商务服务,不论是与目前的电子商务厂商相比,还是与传统管理软件厂商相比,都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其优势比较如下:
(二)发展趋势
1、供应链竞争促使中小企业加强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深化,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都在逐步与国际接轨,所有企业都无法在这一大趋势中置身事外。
经济全球化在产业分工方面打破了过去地理区域的疆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分工;同时,产业分工变得越来越细,产业链的模块化、规范化特征日趋明显,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也变得越来越长。
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效率,还要提高与上下游伙伴之间的业务协同效率;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效益,还要考虑如何保证上下游伙伴之间的效益最大化。
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已经由过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在供应链竞争的背景下,考验企业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因素,不再是单纯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能力,还要包括企业对供应链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企
业与上下游伙伴之间的业务协同能力。
2、中小企业必将把全部经营活动向互联网方式延伸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获得了持续的高速增长,我国的中小企业也获得了空前发展。
与此同时,国内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力成本不再低廉、人民币升值,以及国际上的贸易冲突、环保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等等问题,都给我国中小企业后续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中小企业应对这些挑战的唯一途径就是创新经营模式。
信息技术在这次产业革命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让许多资源的配置开始扁平化,包括信息、技术、资金,甚至包括产业分工也已经开始打乱了区域限制。
中小企业也充分认识到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对于创新经营模式的重要性,并且有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开始了积极的实践。
此前,中小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经营过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传统的ERP软件和传统的电子商务。
传统ERP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企业内部,并不能将企业的外部商务流程整合在一起,也不足以支撑整个供应链中所有商业流程的集成和协同;传统电子商务服务又主要集中在信息发布和商机搜索方面,无法与企业内部的核心业务有效整合,也不能与企业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和协同。
这种应用现状都只是支撑了企业整个经营过程的一些局部,并且相互割裂,只能够对企业经营管理作局部改善,无法从整体上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将全部经营活动往互联网迁移,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3、服务外包模式将是中小企业获取信息化服务的先进模式
当今,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政府制定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
在政府引导下,我国大型企业为主动迎接网络经济的挑战均自主实施其信息化,随着大型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作为大型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不足开始成为影响其供应链管理的短板。
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的外在推动和求生存的内在驱动的迫使下也纷纷要求实施信息化。
但是,中小企业因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局限,难以自主建设完整的信息化系统,极需社会提供低成本、高性能、平台化的企业信息化外包服务,因此,依托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将是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佳选择。
四、试点示范单位基本情况和已有工作基础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简介
某某某软件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12月,总部设于中国重庆市,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沈阳、武汉等地拥有40多家分支机构,500多家国内外合作伙伴,业务范围和服务能力可以覆盖全国各个区域。
公司主要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向用户提供集ERP功能和电子商务功能于一体的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是国内第三大管理软件公司、全程电子商务服务的倡导者,也是重庆市最大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公司。
公司产品素以品质优异而著称。
早在1998和1999年就连续两年获得
商务软件和财务软件评测全国冠军。
2003年获得平台型ERP产品竞争力全国第一桂冠。
2004、2005、2006、2007年度,某某某ERP软件连续四年被推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采购首选品牌。
2006年某某某72ec网()被评为“最值得关注商业网站”,某某某全程电子商务平台被评为“中国信息产业中小企业最具应用价值产品”和2007年国家重点新产品。
目前,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已经超过50万家用户青睐,被反复证明是国内理念超前、技术先进、设计灵活、功能实用、应用具有成效、性能价格比优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产品之一。
2008年“某某某”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
因其持续的优异表现,公司连续多年评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成为国家级软件园区骨干企业,获地方政府优惠土地,正在建设某某某大厦;成为国家863计划项目承担企业,牵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成为资本市场佼佼者,先后获得沈阳东软股份、英国联合利丰、重庆政府风险投资等机构的上亿元资金投入。
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全球一流的ERP和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受用户尊敬的软件公司之一。
2、企业管理水平
(1)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
①基本情况:杨春,男,大专,董事长兼总裁,兼中国民建重庆市委常委,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软件行业协会副会长、重庆电子商务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②主要经历:1992年,杨春先生筹资3万元创建了某某某财务软件公
司。
秉承“品质领先”的市场策略,公司稳健地发展成为中国财务及ERP 软件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杨春拥有14年的软件公司管理经验,曾获得“中国软件十大领军人物黑马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第二届全国民营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06年度中国信息产业杰出领导”、“2007年重庆市争光提名奖”等荣誉。
③技术与管理专长
计算机管理软件研发
发展战略规划及宏观经济管理
体制创新及管理创新
④创新意识与开拓能力
杨春总裁于1992年12月创办重庆某某某财务软件公司(重庆某某某软件有限公司的前身)。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于1994年9月率先推出中国第一个Windows版财务软件;并在1997年10月通过国家财政部评审后,一举获得当年全国财务软件评测第二名;在此后的1998—1999年,两次蝉联全国评测冠军;2001年初,推出基于Internet技术架构的管理软件“某某某8e”;2002年6月,推出中国第一个管理软件平台VP,同年10月推出中国第一个平台型ERP,被誉为“掀起了中国软件产业的第三次革命”。
2006年度7月27日,公司以“服务中小企业,网络全球资源”为主题,发布了国内第一个面对中小企业用户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
杨春董事长是将ERP系统与电子商务融合,提出“扩展ERP,成就国内全程电子商务”的第一人。
(2)公司有一个开拓创新的管理班子
班子成员年轻、团结、创新意识强、团队意识强,有责任心和事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