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袁行霈版(一)复习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节、上古歌谣

一、劳动场景:

《吴越春秋》卷九所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二、农事祭祀:

《礼记·郊特牲》中《蜡zha4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三、思恋之歌:

《吕氏春秋·音初篇》中《候人歌》:候人兮猗。

原始歌谣是歌乐舞三位一体的混合形态的艺术形式。

第二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与功能

1、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

式本身。主人公通常为神,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

通常显现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

社会的愿望

2、产生:①时间:学术界普遍认为神话产生于野蛮期的低级阶段,野蛮

期的中级神话进入了繁荣期。我国杨堃、袁珂等认为起源在蒙昧期

的高级阶段,即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②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

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

3、功能(维系人们社会性、联系个人集体的精神纽带、宣泄令人不安情绪)

二、中国神话记录

1、神话思维发达

2、神话记录散缺(分布在经:《诗经》、史:《左传》、《国语》、《逸周书》

子:《穆天子传》、《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

集《楚辞》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羿射十日和嫦娥奔月。)

3、神话渊府《山海经》:

1、山海经简介:约成书于战国初到汉初。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

五卷、大荒经四卷。从海外南经第六起到最后“海内经第十八”十三篇,

简称为《海经》,和前面的《山经》合起来,总名之曰《山海经》。

2、山海经神话学价值:A保留神话古老B神话想象奇特

3、不少故事轮廓清晰,有的经整合可得到完整故事,如夸父,大禹。

第三节、中国神话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

一、神话分类

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

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

3、洪水神话(大禹治水)

4、战争神话(黄帝与炎帝、黄帝与蚩尤)

5、英雄神话(羿射十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二、蕴含的民族精神

1、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2、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3、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一、以己感物

1、神话思维最基本的特征是拟人化

二、具象思维

1、时间、方位等本是客观抽象概念,被先民依照特定的情感体验,表现为各种

神灵及其活动

2、一部分神话形象虽然脱离了具体的形象,由不同的物象组合而成,但仍离不

开具体形象,没有达到真正的抽象

三、情感体验

1、自然万物被先民赋予情感

2、在神话的传播、复述的过程中,充满了情感体验的

四、隐喻象征

五、神秘特性

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一、散失原因

1、历史化(A删削B改造)

2、神话仙话化(被道教改造、如黄帝、西王母)

三、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成为文学创作素材:A神话入散文B神话入诗C神话入小说、戏曲

2、成为文学创作原型

第五节、书面作品雏形

一、甲骨卜辞

二、青铜器铭文

三、《周易》卦爻辞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概说

一、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经》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声无词的笙曲),有目无辞。收集了周初至春

秋中叶500年的作品。将据说经孔子整理的书,都称为“经”,于是《诗》与

《书》、《礼》、《易》、《春秋》并称为五经。

二、编订

1、献诗: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2、采诗: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并借此观风察政

3、删诗:汉人认为《诗》经过孔子的删定,但此说不可信

三、体制

(一)风雅颂分类依据

1、音别: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2、义别: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

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

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二)分类

1、风(160篇):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bèi风、鄘风、

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曹风、桧风、豳风。

周南、召南、豳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馀是诸侯国名。

2、雅(105篇):雅即正,谓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都作于西周初期,小部作于西周末期;小雅

共74篇,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

族和地位低微者。

3、颂(40篇):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多为舞曲,可能较舒缓。周颂31篇是西

周初期的诗,体例不同于其他诗,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一章。

六义:又称六诗,即指风、雅、颂、赋、比、兴。

四始:《风》、《小雅》、《大雅》、《颂》谓四始。《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

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四、功用

1、赋《诗》言志。以《诗》讽谏劝戒,评论抒情。

2、著述引《诗》

五、流传

1、今文三家诗。即鲁、齐、韩诗。

2、古文毛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

六、研究(汉学重“美、刺”,宋学重“义理”,清代“朴学”重“考据”。)

1、汉学:是汉、唐经学研究的主流

2、宋学:是宋、元、明经学研究的主流

3、朴学:清代汉学复兴,宗汉而攻宋

第二节、诗经内容

一、祭颂诗

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

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

《生民》:首章履迹感孕;次章弥月诞生;三章弃而不死;四章天生稼艺;

五、六章农功伟绩;七、八章祭祀兴岁。

这首诗叙述后稷的母亲姜嫄祷神求子,后来踏了神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

后稷,不敢养育,把他丢弃,后稷却历难而不死。

艺术特色:1、想象丰富2、铺叙手法3、结构巧妙4、章法句式

二、农事诗

1、劳动生活的风俗之画

2、饱含血泪的奴隶之歌(《豳风·七月》:首章:衣食之原。次章:阳春采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