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荒博物馆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观众,你们好!欢迎您参观北大荒博物馆。
开发建设北大荒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一项伟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宏伟事业。被称为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总面积为
5.76万平方公里,分布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完达山和小兴安岭地区。
1947年,按照毛泽东主席“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伟大号召,首先建起了宁安、通北等第一批军垦农场,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
1958年,党中央成都会议做出了“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决定。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14万复转官兵、10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先后来到北大荒参加开发建设。
下面就请大家跟我走进北大荒博物馆,走进这段历史。
第一展厅美丽富饶的北大荒
世界上有三块黑土地,一块在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美国,一块在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这就是位于中国东北角的北大荒,北大荒美丽神奇,荒峦富饶,它的可考历史上溯到汉魏时期。
黑龙江农垦总局下设九个分局,有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九三、北安、齐齐哈尔、绥化和哈尔滨分局,总面积5.76万平方公里,人口168万,共有农牧场44个,其中有38个农牧场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840公里。我们在沙盘里看到的这一座座小房子就展现垦区114个农牧场的分布情况,它们分布在黑龙江的12个地(市)、74个县区内,犹如灿烂的群星闪耀在三江平原上,所说的三江就是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在三江交汇处就是著名的三江平原,也是建三江分局的所在地。北大荒江河纵横,分属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还有大小兴凯湖等湖泊。
北大荒现有耕地3600万亩,是全国农垦系统的二分之一,年粮豆产量为113亿公斤,提供优质商品粮100亿公斤,可供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及三军一年的口粮。这么多的耕地面积也源于垦区非常肥沃的土壤,其中包括暗棕壤、白蒋士、沼泽土和草甸土,这些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很高,昔日有“插根筷子也能发芽”的美誉,由于长期施行保护性工作,这些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
此外,北大荒拥有着大片的湿地,被称为亚洲之肾。在垦区,有红河、兴凯湖、挠立河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74万公顷。大家请看后面的背景,这就是我们垦区著名的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北大荒除了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据近年来出土的历史文物推断,至少在两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的足迹。大家可以看到,在那边展示的是垦区历史遗迹及自然保护区的示意图。1982年在阎家岗农场出土了2000多件两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及古动物化石。这就是古动物披毛犀化石。
旁边展柜是出自凤林古城、小团山、勿热古城的陶片,据考证,凤林古城是满族的发祥地,同时也是黑龙江古代三大城之一。这边展柜里展示的是几块砖,是当年日本开拓团在查哈扬农场建立总部的标志性建筑物大烟囱上的几块砖,如今大烟囱已经被拆掉了,留下几块砖作为历史的见证,它的旁边是一块土坯,是当年先人搭建土屋所用,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这个简易的步枪,是1931年以后抗联战士使用过的,由852农场提供,民族英雄赵尚志的牺牲地在宝泉岭附近,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英雄,就在当地建了一所公园,取名为尚志公园。
北大荒的垦殖可以上溯到辽、金,以至秦汉时期。但,有组织的开垦,则是
清王朝建立以后。清王朝为了加强防务和统治,曾多次颁发移了奖励政令,注意对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发。从民国初年到“九一八”事变的20年间,黑龙江地区土地开垦面积达1亿多亩。现在绥滨农场的部分耕地,就是当年“火犁公司”的弃耕地。
大家回头看者条鳇鱼标本。,鳇鱼又称达氏鳇,与中华鲟齐名,为雌性。在全世界只有黑龙江流域才有,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鱼类,被称为活化石。眼前的这只鳇鱼标本是由勤得利农场水产公司提供的,它体长3.7米,捕捞时重500多公斤,据推测它的鱼龄有70多岁,体内怀籽量40万粒,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勤得利农场设有一个人工放流站,每年向黑龙江流域投放鱼苗30万尾。
身后的展柜里为大家展示的是猛犸象的门齿化石,猛犸象又称为毛象,是仅次于恐龙的巨大的史前动物,身上长满厚厚的皮毛已抵御严寒,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化石还仅是它门齿当中的一段,由此可以想象,这头毛象的体积是非常庞大的。
第一展厅主要为大家介绍了北大荒美丽的自然风光,下面请继续参观第二展厅。
第二展厅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北大荒
北大荒这片神奇的黑土地,凝聚着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央领导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深切关怀。五十多年来,正是这种深切的关怀,才使北大荒人在屯垦戍边、农业综合开发、深化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事业进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我们将这段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展示:第一个阶段:开发创建初期。
大家在这里看到的这件展品就是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第一犁。
1945年,为响应毛主席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伟大号召,东北民主抗日联军、八路军、新四军的大批部队进入黑龙江地区,在紧张战斗,建立政权的同时,开始了垦荒生产运动。先后建起了宁安、通北等第一批机械化农场。建场初期,为了培养师资,1947年在德都县成立了萌芽学校,学校用遗弃的农机具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女子拖拉机手,其中有个代表人物就是梁军(指图片),我国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背面那个坐在拖拉机上的女子就是以梁军为原型的。第二年,萌芽学校改名为萌芽农场,这是1950年10月,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学校题写了“萌芽学校”的校名。
大家看到的一组四人铜像,这个铜像再现了1958年召开的成都会议的情景,这四个人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震。在成都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开发军垦农场的意见,随后,十万复转官兵挺近北大荒。大家抬头看这张照片,这张照片就是十万复转官兵徒步挺近北大荒的壮观场面,他们发扬了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打响了一场特殊的战斗。复转官兵的到来,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序幕。
这边的展柜里展示的就是农建二师291兵团的部分印鉴,在今天像这样保存完好的印鉴是很少见的,因此这是我们博物馆非常珍贵的一套展品。
1954年,我们与原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并根据其中唯一一项农业项目在1954年底成立“国营友谊农场”。友谊农场面积为两万公顷,当时我们共接受苏联提供的农机具2178台(件)。这幅照片展示的就是建场升国旗仪式,下面这个就是由首任场长王操犁在建场仪式上亲自升起的五星红旗。
1958年,转业军人李艾为毛泽东主席寄去了她在北大荒亲手生产的白糖,
毛泽东主席在给她的回信中问候北大荒的同志们。这里展示的就是毛泽东主席的亲笔信。信中这样写道:“李艾同志:承赠食物一包,甚为感谢,祝贺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