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解诗赏析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诗解诗赏析法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以体裁短小、语言精练、意蕴深长而深受读者的喜爱。

诗歌的产生是诗人感情的进发,诗歌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晶,诗歌的感情是连接诗人与读者的纽带,诗歌的韵味体现在“意犹未尽”之中。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而艺术独特,犹如一幅气势恢弘的画卷,触手可摸;又如缀满星辰的夜空,深邃而优美。

至于如何欣赏这些诗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对古诗的理解中,有人习惯将诗翻译成现代口语的形式,以求理解起来浅显、明白、易懂,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打破了诗歌的意境,冲淡了诗歌的意蕴。

同时使一首浑然一体的诗歌变得支离破碎,全然没有作者一气呵成的激情。

笔者在对诗歌的理解中尝试用一种新的方法:以诗解诗,即通过引用已学过的、人们熟知的、意思相近、境界相通的诗句来解读一首新诗的意蕴,这样既不会有枯燥、乏味的感觉,也不会对理解诗歌内容造成困难。

下面结合柳永的名篇《雨霖铃寒蝉凄切》,对这一赏析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分析这首诗,我们必须先对作者的身世有一了解: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他少年风流,放荡不羁,常游于歌楼酒肆,过着“依红偎翠。

浅斟低唱”的生活。

柳永终生潦倒,仕途坎坷,混迹于乐工歌妓之间,为他们谱写歌词。

因此内容也大多不离艳情和离愁别绪,同时也发泄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对功名利禄的蔑视。

他的词中工于羁旅行役,又精通音律,善于铺叙点染。

这首词的上阕以景写起,写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场面。

“寒蝉”三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

秦汉时在道路上设置驿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也是人们饯行送别的地方,所以“长亭”一词又暗含离别之意。

在这长亭处,一对即将分手的情人。

无奈地听着凄切的寒蝉的鸣叫,怎不感到心情的悲凉?词人捕捉到了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离别的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都门”两句,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心里矛盾重重,欲饮酒饯别。

但再好的酒肴也无心享用,这种心情犹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这时船夫的催促,又使本已乱了方寸的心情更加烦躁、低落。

在这不得不别的时刻,真是情意深长而时间短促。

“执手”两句,再加深涂抹,将两人难舍难分的场景表现得淋漓
尽致。

两双手无力而有情,两双眼无神而有泪,对视呆滞,流出酸楚的泪,只好无言相对,更使人伤心、落魄。

这一白描手法,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念”三句则大气包举。

一泻千里。

以江流出峡的气势,直抒胸臆。

想着船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不断地远去,前方是黄昏云气浓厚的辽阔楚天。

以“念”字起头,浩淼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展现在词人面前,然而这只能使旅人更感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的无期,挥手一别之后,只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天地愈宽,行人愈孤单无助,情人愈相见元期。

留下的只是无边的寂寞与孤独。

词的下阕以情写起,叹息从古到今的离别之哀。

“多情”两句,点明了主题“伤离别”,并把这种感情赋予普遍意义:“自古”。

“更那堪”又推进一层,多情的人因离别而感伤,现在又正值冷落的清秋时节,这叫人哪里再能忍受?这是把江淹在《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句义,融入自己的词中,并注入新的含义。

“今宵”两句,是该词中的名句。

此句妙在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杨柳依依。

显依依惜别之情,折柳有“留”之意,由此可见,“杨柳岸”不是一般的写景,是明写景暗写情。

作者之所以写“晓风残月”,是因为它能通过凉风写别后的凄凉,通过残月透出冷落的心情。

“此去”四句假设相思之苦,经过一段悠长的岁月,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即使有万种风情,也无人诉说。

因为从此之后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把离别之情的艺术推向高潮。

真是“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何况“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尽管如此,“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自古以来,“离别”触动了许多敏感而又多情的诗人,他们用自己独特的体验记录了“离别”的点点滴滴,今天读来犹如身临其境。

诗歌末了,我们不由得衷心祝愿那些聚少离多的亲人、朋友、恋人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以上是笔者结合自己的见解对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赏析,其实对于诗歌的理解,虽无定法,但有常法,不外乎从诗歌的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等入手,通过分析诗歌的典型意象,捕捉蕴含其中的感情,从而感受诗人微妙的内心世界。

笔者认为,用这种“以诗解诗”的方法赏析诗歌。

不仅能够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悠长,还可以“温故而知新”,积累诗词知识,增强文学底蕴,同时还可以分门归类,加强记忆,比如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对“离别”类的诗歌做一概括小结,能够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