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辅导---解读古诗词
初中语文古诗文鉴赏完整精讲
初中语文古诗文鉴赏完整精讲古诗文鉴赏完整精讲古代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通过鉴赏古诗文,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为大家全面解读一些经典古诗文作品,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古代文学作品。
一、《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鹤傲立于高楼之顶,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与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时间的无常与河流的壮丽,意味着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变幻。
最后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意着人们应该不断追求卓越,勇往直前,与这座高楼作比喻,表达了向往进取、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这首诗写了一个人在深夜里自己的感受,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地上的霜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床前明月光照耀着诗人的心灵,他举起头,望向明亮的月光,感叹着故乡的美好记忆。
三、《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怒和苦难。
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与此同时,也映衬出诗人悲苦的心境。
诗中表达了杜甫多年的艰辛,他所经历的流亡、穷困、疾病等种种磨难。
最后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揭示了杜甫内心的绝望与无助。
通过这几篇古诗文作品的鉴赏,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才干和情感,还能够对文化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古代诗文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重要代表,通过深入研究与鉴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语文名师指导 中考语文诗词解读
语文名师指导中考语文诗词解读在语文学科中,诗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中考中,对于诗词的解读和理解,是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通过介绍语文名师的指导方法,为大家解读中考语文诗词的技巧和要点。
第一部分:诗词解读的重要性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汉字的瑰宝。
通过学习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在中考中,对诗词的解读和鉴赏会占据一定的分值,因此掌握诗词的解读技巧是中考复习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名师指导的方法和技巧1. 了解古代文学背景在解读诗词之前,了解古代文学背景是重要的前提。
学生需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创作背景、社会历史背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和艺术特点。
2. 分析诗词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诗词中常常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的含义。
同时,还应该善于发现并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掌握韵律和节奏诗词是有一定韵律和节奏的,学生在解读诗词时要注意其中的音律和停顿。
通过分析诗句的句式和节奏,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和内涵意义。
4. 注重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诗词中的词语往往具有丰富多义和特殊用法,学生需要对这些词语进行深入理解。
可以借助于词典和注释来解读生僻词汇,拓展词语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
第三部分:诗词解读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名师指导的方法和技巧,我们通过几个实际的诗词例子来进行分析。
1. 案例一:《登鹳雀楼》此诗是唐代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由和豁达心境的追求。
学生可以从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入手,理解诗人对高山、辽阔的天空以及无边的江河的情感表达。
2. 案例二:《静夜思》此诗是唐代李白的名篇,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和思乡之情,展现了作者孤独和思念的内心世界。
学生可以通过对诗句的韵律和节奏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象的叙事。
初中语文诗词解读(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诗词解读第一篇范文:《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词背景《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鹳雀楼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楼。
诗人登楼远眺,黄河如带,山峦如画,壮阔的景象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
词句解读首句“白日依山尽”通过“白日”喻指时间,“尽”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短暂。
同时,山是永恒的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山的永恒形成鲜明对比,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次句“黄河入海流”,“黄河”象征着民族的母亲河,“入海”则寓意着人生的归宿。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人生经历多少风雨,最终都要回归到生命的起点,即母亲的怀抱。
第三句“欲穷千里目”,“欲穷”表达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千里目”则是对未来的期许,意味着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不断追求进步。
末句“更上一层楼”,“更上”寓意着超越,诗人通过登高远望,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表达了他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
情感共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超越自我的追求。
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壮志,也可以激发我们自己的斗志和决心。
教育意义这首诗的教育意义在于,它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要有远大的抱负,不断追求进步;要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这些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树立的正确价值观。
第二篇范文:《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词背景《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词句解读首句“春眠不觉晓”,“春眠”指的是春天的睡意,“不觉晓”表达了诗人沉浸在春天的喜悦中,对时间的流逝毫无察觉。
次句“处处闻啼鸟”,“啼鸟”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勃勃,“处处”则表达了春天的氛围无处不在。
第三句“夜来风雨声”,“夜来”指的是昨晚,“风雨声”则是昨晚的天气景象,这句话暗示着春天的多变。
末句“花落知多少”,“花落”寓意着生命的消逝,“知多少”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鉴赏知识点讲解-课件PPT(讲练结合;53页)
课堂练习
• 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问题。
3.将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课堂练习
3.将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不可以去掉。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 “土地”的深爱程度,而且嘶哑的歌声表现了歌者历经坎坷 与心酸,也能说明她夜以继日地啼唱,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土 地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的爱。
把握诗词中的意象及形象
2.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诗歌中塑造的人物,也可以是诗人自己。 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 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其个性特征。
2.人物形象
把握诗词中的意象及形象
• 古诗中诗人的形象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一句表现了诗人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豪放洒脱、不慕 权贵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出了与所爱之人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 离别后的无尽相思;李白的《赠汪伦》描写了友人送别的场景, 表达出对友人的不舍。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现了 对家人的思念。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答: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 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 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且寓意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冷暖、声色等 对比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出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古诗词解读讲义完整
古诗词鉴赏专题时间:姓名:第一讲:梳理鉴赏诗词必备知识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月亮(思乡或团圆),双鲤、尺素(远方来信),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芭蕉(离情别绪);▼阳关曲(送别的歌声),南浦(送别之地),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辅导 同步讲解 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
绘壮丽之景,展非凡之志——《观沧海》赏析曹操的《观沧海》,融情于景,借壮丽之景,展现出他的雄才宏志。
诗人写景时,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层次分明,描绘出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
从写景的远近上看,先写山岛、树木和百草,再写波涛汹涌的海水,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这四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先写全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个“何”字,用得饱满有力,再着“澹澹”一词,使得整个沧海神韵俱全。
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显得一派生机盎然;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瑟瑟秋风中海浪汹涌起伏的壮观景象。
曹操独立寒秋,极写秋天海的气象壮阔,岛的高耸挺拔,草木的生机勃发,一洗历代骚人墨客悲秋的感伤情调,其壮志凌云和远瞻世界的非凡气度跃然纸上。
前四行诗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态之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态之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融想象和夸张于一体,意境阔大。
在千古诗人中,想必也只有曹操这样具有雄才大略、傲视群雄的风云人物才写得出这种宏阔气象的诗句吧。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唐天宝初年,王昌龄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被贬谪到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蛮荒之地,这就不能不使人同情和叹惜。
好友李白在扬州听到这个消息后,写下了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表达了他对王昌龄的深切同情和慰藉。
诗人不愧是抒情高手,融情于景,把情感抒发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第一句写景,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第二句叙事,“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
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高水急,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快速读懂古诗词(公开课)课件
三、 看注解
【注释】:
羁旅情怀、漂泊之感、贬谪
之意、思乡念亲的离别之情
·①大庾岭为五岭
古人以此为南北分
界,有北雁南飞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
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 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 样一首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20
四、 看末句(尾联)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 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 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荆州记》载, 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 “折梅逢驿使 , 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言外之意:决不作异姓之臣,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要耐心等待,等到大唐复兴。
表明诗人不愿依附奸佞, 对大唐一片忠心。
12
五、看题干
技巧、结构 两方面作答
( 1 )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
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内容、情感 两方面作答
13
六
、
旅舍残春宿雨晴, 回忆
三
恍然心地忆咸京。
抓
树头蜂抱花须落,残春之景,
生动活泼
池面鱼吹柳絮行。
寞
感伤、落Biblioteka 禅伏诗魔归净域,内心烦闷 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
14
作者客居旅舍,触景生情,回忆起皇都风物。记
中考语文名师复习第二十二讲古诗词鉴赏课件
第二十二讲 古诗词鉴赏
(一)(2017·金华)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小雨
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诗人写出了,用第一人称描述小 雨的形态和心思。 第一层:只关注小雨某一方面的形态或心思。示例一: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示 例二:我不能下得太大,也不肯全无。示例三: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第二层: 关注到小雨的形态或心思,但没有指出两者的关联。示例四: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 雨,不能下得太大,也不肯全无。示例五: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我嫉妒诗人只 关注山色之美。示例六:我不能下得太大,也不肯全无,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 第三层:不仅能关注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还能指出两者的内在联系。示例七:我嫉 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于是,我虽然下得不大,但也不肯全无,细细疏疏,形成一 幕帘珠,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 “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串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 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B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 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 “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诗词赏析步骤是:①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诗词风格理解内容; ②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③从语言入 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词、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④从诗词表 现手法进行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 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培训课件
中考诗歌鉴赏意境型考题复习课一、常考的诗词类型有:怀古抒怀诗:吊古伤今,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游子思乡诗:对故乡的思念,旅途中的孤独寂寞。
赠友送别诗:对友人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友人的担忧或祝福。
边塞征战诗:对和平的渴望,对故乡的思念,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山水田园诗:前者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后者是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向往。
隐逸的情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二、考场常常赏析的句子有:写景名句修辞名句哲理名句典故名句常颂名句1、写景名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2、修辞名句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哲理名句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典故名句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挈玉龙为君死”5、常颂名句如“会当凌绝顶,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三、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1、炼字角度2、画面角度3、修辞角度4、哲理角度5、情感角度6、表现手法(一)鉴赏字词: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公式:词语+词意+效果+描写内容+情感。
答题套路:句子中“@@”一词,有“&&&&”之意,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传神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2015轻松高考】名师辅导讲座之古诗鉴赏——鉴赏语言
1、鉴赏思路
1、鉴赏思路
(1)炼动词
诗歌是意象组合而成,而名词性的意 象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作主语的 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通常就是常充当谓 语的动词,而锤炼动词,往往能起到化静 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案】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 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
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
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
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注意】锤炼形容词,特别注意三种 类型: (1)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即叠音词 的运用。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往往能化 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 力。 (3)表颜色的形容词。
古诗词语言鉴赏包括两个方面
古诗词语言鉴赏包括两个方面
1、语言使用——炼字
古诗词语言鉴赏包括两个方面
1、语言使用——炼字
2、语言特色——风格
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炼字,即用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 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其目 的在于炼意。
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5)对诗词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 得好不好?为什么?
(6)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7)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 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8)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 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3、解答思路
3、解答思路
(1)遵循“语言──意象──意境── 情感”的思路,并兼顾表现手法
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 句中的意思; 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 形象;
古诗词赏析指导教案
古诗词赏析指导教案一、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赏析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增进他们对汉字文化和传统美学的理解。
本文将为教师提供一份古诗词赏析指导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古诗词,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并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2. 学习古诗词的基本韵律和格律,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3. 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指导学生通过赏析古诗词来陶冶情操,体验诗词的美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a. 创设情境:播放古风音乐,营造古典文化氛围;b. 引入话题:与学生聊天,调动他们的兴趣,了解对古诗词的认知;c. 提问激发思考:你们最喜欢的古诗词是哪一首?你们觉得古诗词有什么特点?2. 讲授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a. 介绍古诗词的定义和由来;b. 分析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唐诗和宋词的特点和代表作品;c. 简要讲解古诗词的流派和作家,如骚体、雅体等。
3. 学习古诗词的基本韵律和格律a. 解读韵律和格律的概念和作用;b. 以具体的古诗词为例,讲解其韵律和格律的运用;c. 练习学生朗读和模仿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4. 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a. 解读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象征意义;b. 分析古诗词表达的情感和思想;c. 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5. 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a. 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讲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b.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赏析一首古诗词,并撰写赏析文章;c. 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赏析成果,加强交流和互动。
6. 总结和拓展a. 总结古诗词赏析的方法和技巧;b. 介绍相关的赏析材料和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c. 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索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辅助工具1. 音乐播放器:用于播放古风音乐,营造古典文化的氛围;2. 幻灯片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重点;3. 经典古诗词选集:用于实例讲解和赏析;4. 学生用纸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撰写赏析文章。
名师讲重点课件4古诗三首(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白云缭绕的山中, 有人家居住。
4 古诗三首
山行
[唐]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在山中行走,他看到了什么景色?
结合注释 结合生活实际
诗人为什么停车不走了呢?
坐:因为。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 秋枫叶晚林。霜染的枫叶比二月 春花更红。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宋]苏轼
你觉得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 荷花凋谢,连那荷叶也枯萎了。
荷尽已无擎雨盖,
擎雨盖——荷叶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擎:举,向上托。
菊花也已凋谢, 但秋风中的菊枝仍 精神抖擞地挺立着。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你觉得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秋夜寂静 寒意阵阵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身在他乡 思念亲人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叶, 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 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诗人在夜晚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理解诗意要结合注释
切忌生搬硬套
切忌生硬叠加
4语古文诗三三首年级 上册
4 古诗三首
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4 古诗三首
山行
[唐]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在山中行走,他看到了什么景色?
结合注释 结合生活实际
初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古诗十九首解析
初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古诗十九首解析初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古诗十九首解析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教授古诗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分析古诗十九首的含义和艺术特点,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第一首:《登鹳雀楼》(王之涣)这是王之涣的名篇,描写了壮丽的山河景色。
可以通过教授这首诗,引导学生欣赏自然风景,了解并培养对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
第二首:《望岳》(杜甫)这首诗描述了杜甫对家乡岳阳楼的思念和对乡愁的表达。
通过教授这首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意义,培养对家乡的情感和记忆。
第三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这首诗写了李白送别好友的场景,体现了离情别绪。
通过教授这首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友情的珍贵和别离的伤感。
第四首:《停云落霞与孤鹜齐飞》(杜牧)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湖光山色和动人的夕阳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通过教授这首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五首:《江雪》(柳宗元)这首诗以写意的语言描绘了江雪的美丽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通过教授这首诗,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描绘能力。
第六首:《春夜喜雨》(杜甫)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雨水给大地带来的生机和喜悦。
通过教授这首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春天的气象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并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七首:《登乐游原》(李商隐)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游原的景色,并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赞美。
通过教授这首诗,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英雄情结。
第八首:《登高》(杜甫)这首诗描绘了登高的场景和登高带来的心境变化。
通过教授这首诗,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体验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九首:《古朗月行》(李白)这首诗描绘了夜间月亮的美丽和壮丽的自然景色。
教学案例分享如何解析古诗词
教学案例分享如何解析古诗词(注:由于限制了字数增加限制,以下为一个大致的教学案例分享如何解析古诗词的文章,字数不够请谅解。
)在教学解析古诗词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理解水平,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分享和探讨。
本文将分享一个教学案例,介绍如何解析古诗词,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语言和文化内涵。
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和美感。
教师在解析古诗词时,可以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比如苏轼的《赤壁怀古》。
此词描绘了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追忆和感慨,揭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思考。
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整首词,理解词的结构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把握词的节奏、韵律和音韵感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
通过音韵的感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接下来,教师可以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例如,此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赤壁的荒凉和盛景,凸显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出词中的意象,并分析其在整个词中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寻找其他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丰富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解读。
除了意象和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常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导他们从文化角度理解古诗词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比如,《赤壁怀古》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表达的就是漂泊流离、时代变迁的意象,这与唐代文人在流亡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忧虑相呼应。
最后,教师可以开展与学生的互动讨论,鼓励他们自由发表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互动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提醒他们在解析古诗词时应注重整体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意图。
通过以上的教学案例分享,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析古诗词,领悟其中的内涵和美感。
古诗词鉴赏知识专题讲座PPT
古诗词的节奏感表现在语言的抑扬顿挫、句式的变化和音节的安排上,能够引 导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02 古诗词鉴赏技巧
意象与意境的把握
意象
在古诗词中,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特定情感和思想的物象, 如“月”常代表思乡之情,“柳”常代表离别之意。
意境
意境是古诗词中通过意象所营造出的情感和氛围,如“静夜 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营造出一种寂静、清 冷的意境。
山水田园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对自 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如王之涣的《登 鹳雀楼》。
03 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历史背景的解读
历史事件
古诗词中常常涉及到一些历史事 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解读,可 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
迁。
时代背景
不同时期的古诗词反映了不同的时 代背景,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可以帮 助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思想。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离别之情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思乡之愁
如李白的“静夜思”,表 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的提炼
咏史怀古
边塞军旅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评价,表达 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如杜牧 的《赤壁》。
通过对边塞生活和战争的描述,表达 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如 王昌龄的《出塞》。
历史人物
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历史人物的描写,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解读,可以了解 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历史地位。
传统文化的体现
民俗风情
古诗词中经常描绘各种民俗风情, 这些描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
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哲学思想
古诗词中经常蕴含着各种哲学思 想,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教学设计:如何让学生真正读懂古诗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学生真正读懂古诗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古诗词不仅是汉语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但是,许多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那就是虽然他们能默默背出一些古诗词,但并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内涵。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学生真正读懂古诗词呢?一、解读古诗词的基本方法解读一首古诗词,首先需要掌握的是解释每个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这是基本功也是阻碍许多学生前进的关键。
许多孩子对汉字不熟悉,不懂得许多古代用词,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准备教学材料,让学生充分学习词语的含义。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讲解诗句的上下文,特别需要注重意象。
因为古诗词的语言典雅优美,句式独特别致,很多高深的意象需要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领会其文化内涵。
二、强调古诗词的情感能力在许多情况下,古诗词能够表达更多强烈的情感,而非只是简单地描述物质世界。
不同的古诗词有不同的情感意义,如爱情、伤感、咏物等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古诗词的情感力量,让学生在从诗句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的同时,体验到自己的情感。
三、注意扩宽学生知识背景想要真正读懂古诗词,必须掌握古代的历史、文学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历史、文学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例如,对于关于山水的古诗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数字丰富的山水画和对高山流水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些意象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加强学生思维的开发与训练许多古诗词在语言上十分饱满,尤其是在意象表达方面,很多高深的意象将需要学生思维的开发才能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普通课堂上学习常见的意象表达方法,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的课堂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情境、活动,或是开设一些小组,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合理安排古诗词的教材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个人素质,适当选择《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教材,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同时,适应其难度不同的教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辅导---解读古诗词
教学园地
10-10 2230
:
1.梳理知识
以考纲规定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四个考点为主线,构建逐层分解的三级子母知识树(课堂讲的)。
2.背诵积累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覆大舟也无力”,提高古诗鉴赏水平的关键是背诵积累古诗。
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说:“我对于这首诗所觉到的趣味也就是我所征服的新领土……在这种变迁中我又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
”可见只有平时不断背诵积累古诗,才能在比较阅读中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能力。
因此要熟背小学和初高中课程标准中必背古诗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延伸阅读背诵一些课外经典篇目。
3.学习借鉴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四本工具书既是高考命题人拟题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提高考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必读书。
可从辞典中选读袁行霈、周啸天、刘学锴等专家通俗易懂的鉴赏文章,引领学生学习其中从每字、每句、每联、每层的微观角度赏析古诗的方法,这种以专家赏析文章引路示范的阅读方法,既可突破规范拟写答案语的难点,又可在不断积累古诗基础上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从而全面提升考生鉴赏水平。
其次,运用七种阅读策略快速“披文入情”。
虽然命题材料都是考纲规定的“浅易的古代诗”,但解答高考古诗试题的瓶颈还是读不懂诗,可借助以下七种方法快速读懂全诗。
1.熟悉
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明确的生平、思想和风格。
“论世”就是弄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王安石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在近五年考题中涉及较多,要熟悉其作品的主体风格及主流思想。
李白的诗炽烈奔放,怀才不遇;杜甫的诗沉郁凝重,忧国忧民;王维的诗含蓄生动,闲适空寂;杜牧的诗含蓄绰约,借古讽今;苏轼的词雄健豪放,旷达乐观;秦观的词情真意切,伤春离愁;李清照的词婉凄切,忧国伤时;辛弃疾的词气势雄壮,报国无门。
试题会在注释中交代诗人所处时代或当时处境,这些注释内容恰是解题所需的关键信息。
2.懂“诗家语”
掌握了古诗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才能消除文字隔阂。
要积累熟记古诗中常出现的双音词,如“端居(闲居)、取次(随便)、若为(怎能)、
阑干(纵横)、无那(无奈)”等。
因受平仄限制或表意需要古诗中常出现倒装句和省略句,并常以“敢(怎敢)、肯(岂肯)、忍(怎忍)”等词表反问语气,解读时要有还原语序和补充字词的意识。
古诗常用借代、互文和互体修辞。
如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就用了借代修辞,以妇女佩带的首饰“珠翠”指代宫女。
所谓“互体”是上文的话里含有下文说出的词在内,下文的话里含有上文说出的词在内,如杜甫的《客至》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就是互体,意即“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
3.抓情感语
“情感语”是指古诗标题或正文中直接表达情感的语言。
诗歌的标题不仅交待诗歌所咏对象和事件,还常以“怨、愤、哀、喜、别”等词语点明全诗感情基调和写作目的,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惜牡丹花》等。
许多诗中常有“孤”、“独”、“悲”、“愁”等直接表露情感的诗眼,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愁”字统摄全诗情感。
4.把握结构
高考所选古诗大多具有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的特点。
律诗一般分为两层,前两联是叙事写景,后两联是抒情言志。
词一般上阕叙事写景,下阕抒情言志,每阕内也是先叙事写景后议论抒情。
因此把握全诗主旨的捷径就是深入探究诗词中末几句含意。
最近五年高考古诗试题中围绕古诗尾句(联)、词的下阕或每阕内末几句设计的分析情感的试题就有较多,要引起注意。
5.抓住意象
古诗中有许多具有固定象征义的意象。
孤蓬、浮云、长亭、南浦等表达离愁别绪,明月、杨柳、芳草、鸿雁、杜鹃等表达思乡怀人,落花、流水、夕阳等表达时光流逝、美人迟暮,梅花、菊花、荷花、青松、翠竹等隐喻正道直行、坚贞孤傲的君子,等等。
利用这些“情感载体”即可管中窥豹,见微知著,把握全诗抒发的情思。
6.明确类别
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咏史诗等七类古诗抒发的情感是有规律可循的。
山水诗抒发喜爱山川美景之情;田园诗抒发怡然自得的闲适情趣,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边塞诗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征人久戍边关的乡思或壮志未酬的怨愤;送别诗抒发黯然销魂的离愁别绪,表达对情人或亲人的依恋,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祝愿;思乡诗表达客居他乡游子和远戍边关征人的思乡怀人;咏物诗表达自己的高洁傲岸的品格;咏史诗表达缅怀古代英雄、渴望建功立业之志,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抒发国土沦陷、山河易色的悲痛,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抨击昏庸腐朽统治集团。
7.以诗解诗
“以诗解诗”就是借助已掌握的古诗来解读未知新诗的阅读方法,即利用自己积累的古诗与要求分析古诗之间在意象、意境、手法、构思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相似性或相关性进行类比联想或相关联想,来突破分析未知古诗的难点。
古诗积累越多则触发的联想越丰富,那么对未知古诗理解的就越深入透彻。
最后,运用三种答题策略科学规范做答。
写好高考古诗试题的答案语是决定最终得分高低的关键环节,应按以下方
法写出规范答案语:
1.运用诗歌术语写准总括语
高考古诗试题的答案语应按“总括语→分析语”总分格式表述。
总括语是指答案语中用古诗术语概括古诗在意象、意境、手法和情感等某个方面特点的总结部分。
要准确理解并熟记答题所需的各种鉴赏术语,表现手法术语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移情于景、托物言志、侧面烘托、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细节描写、卒章显志、起承合、承上启下、首尾照应”等,情感术语有“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傲岸不羁、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建功立业、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美人迟暮、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
效果术语有“异曲同工、画龙点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耐人寻味、言尽旨远、意味隽永、意在言外、意境高远”等。
2.运用两种格式写细分析语
分析语是指答案语中结合诗句具体赏析部分,即结合诗句分析来阐明总括语中诗歌术语的内涵。
如果总括语中用了术语“借景抒情”,那么分析语中就要相应结合诗句分析出何景、何情、景与情何关系三个要点。
如分析借景抒情手法时,可依照“借助……的描写,营造了……氛围,表达了……情感”格式(三处省略号的内容依次是诗中各个意象、意境特征术语、思想感情术语)拟写答案语。
3.依照不同题型写全各要点
在具体解答分析意象、分析意境、分析炼字、分析手法、分析情感、分析风格等六种高考古诗鉴赏题时,可将“总括语→分析语”的答案再分解成“指→析→点”三大步,“指”就是总括语,“析”和“点”就是分析语。
分析意象题按照“指出意象→分析特征→点明情感”格式表述,分析意境题按照“概括特征→描术画面→点出情感”格式表述,分析炼字题按照“指出炼字→分析含义→点明情感”格式表述,分析手法题按照“指出手法→分析运用→点明情感”格式表述。
诗歌最主要的特征是抒情性,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
”所以解答各种古诗鉴赏题的最后一步都要点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