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悲剧人物形象分析及其精神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悲剧人物形象分析及其精神解读

主讲人:曾尚兰

教学目的:1,通过对《史记》这部史学、文学著作的介绍使学员了解走近《史记》,引起学员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与关注;

2,通过分析《史记》悲剧人物形象及其内在精神,使学员产生共鸣,并从这些人物身上获得一些人生、为官、

做人方面的启示。

教学重点:第三、四部分,通过对悲剧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其内在精神意蕴及其对现实的启示作用。

教学难点:1,在对悲剧人物形象分析时,如何使课堂有趣味性、故事性;

2、如何深入浅出地揭示悲剧人物的精神意蕴及其对现实

的启示,使学员易于理解、能学有所得。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设置法、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语:《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史学、文学著作,二十四史之首。《史记》记载了许多人物,其中有一类,他们的人生遭受了许多挫折、不公正的待遇,以至于他们或人生理想不能实现,或被逼走向生命尽头。这样一类人物,尽管他们命运坎坷,但是他们在困境中迸发出来的顽强抗争的精神却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也因此流芳

千古。这到底是怎样一群人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人生,感受他们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

一、《史记》及其作者介绍

(一)司马迁生平事迹

1、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他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

2、人生经历:少年受业、壮年游历、晚年获罪

司马迁的人生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史记·太史公传》中记载:“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在史官家庭中长大,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的广泛阅读和遍布南北的游历,既为他写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也使他在读书与壮游过程中萌发了写史的念头。父亲的临终嘱托更使得修史成为司马迁的神圣使命。所以,司马迁修史的最初目的与其父亲的宏愿是一样的:载“明圣盛德”、述“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写史的动因,之所以修史,为的是给西汉及前代历史作总结,颂扬圣君贤臣的德行功绩,是润色鸿业、歌功颂德的自觉行动。但是晚年的李陵之祸改变了他的人生。

李陵之祸:公元前98 年,李广的孙子李陵随贰师将军李广利

(汉武帝宠妃李夫人、宠臣李延年的兄长)攻打匈奴,被贰师将军派出,从居延海出塞向北大约一千里的地方借以分散匈奴的兵力,不料遭遇匈奴八万大军的围攻,他率士卒激战八天,杀敌过万,而终因伤亡过大,寡不敌众,且救兵不到而被迫投降。上报汉武帝后,汉武帝因其投降而大怒。司马迁因感李陵勇敢杀敌,为了士卒之命,且是否是真正投降还尚不明确,就在所有人不敢为其申辩时,为李陵申辩,因此被处以腐刑。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刑罚是人可能遇到的所有凌辱中最不堪忍受者。

经历李陵之祸以后,司马迁的形体精神受到摧残,心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人生、社会进行了一定的质疑与反思,他的修史动机也随之而发生改变。

司马迁首先质疑的就是人的命运由谁或什么来主宰,在社会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究竟谁主沉浮。李陵之祸“不仅让他的身体、人格体会了巨大的屈辱,更重要的是让他的思考迈进了一个沉默失语的领域。羞辱让他把目光转向人的自身,转向生命最深处的对于人的存在的思考,才会闪现《史记》古往今来中国史书中绝无仅有的人的光辉。

有了这样的人生经历的司马迁写出的《史记》到底是一步什么样点的著作呢,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史记的成书和体例。

(二)《史记》的成书于体例

1、《史记》成书简介

《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为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史学、文学著作,也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此书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到汉武帝太初年间时期,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体例: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本纪—序帝王—以主宰天下政局的帝王为纲,以编年的形式,提纲挈领地记载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

表——系时事—以谱牒形式,用清晰简明的表格,概括排列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

书——详制度——专门记述礼乐、军事、历法、天文、祭祀、水利、经济等社会政治制度;

世家——记侯国——主要叙述侯王和有特殊功勋人物的历史;

列传——志人物——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代表性历史人物的传记。

《史记》之前的史书或以时间为线索,比如《左传》,或者以事件为线索,比如《战国策》,有别于以前的史书,《史记》以人物为主,所写人物众多,而这些人物大都以悲剧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所以要深入理解《史记》,便可以从这些人物入手,在分析悲剧人物形象之前,首先要了解悲剧、悲剧人物的含义,他们的内含与外延。

第二部分悲剧人物的定义及其内涵

(一)悲剧:三重含义

“悲剧”一词,源自欧洲文明的悠久传统,它首先是作为一种戏剧类型,起源于古希腊酒神祭祀的仪式之中。但是,这个概念历史地发展到今天,含义已经非常宽泛,现在我们使用这一概念,基本上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含义:

1,狭义:戏剧的主要类别或体裁之一:悲剧、喜剧、正剧

2,现实生活的悲剧:指不幸的遭遇

3,美学范畴的悲剧: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两个要素构成的

悲剧意识是人在感受自我与外界的对立时产生的对立意识,促使人对悲剧必然性的明确认识,并进行理性反思的意识。悲剧精神即为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在苦难与毁灭面前所迸发出的抗争性的精神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悲剧的特殊效果在于引发怜悯和恐惧之情。

黑格尔:两种对立理想和势力的冲突

鲁迅: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恩格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刚才我们对悲剧、悲剧人物有了一个界定,对中外不同的悲剧有了一定认识,我们在来看《史记》,《史记》中的悲剧既是现实生活的悲剧也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史记》是一部历史著作,决定了它的现实性,人物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虚构的,同时它又是文学著作,决定了它的美学性,其中蕴含着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人物在苦难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