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一)
【摘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也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同时也被誉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乐祖、乐圣。

巴赫的音乐作品也被后人认为具有永恒的价值。

巴赫的音乐作品体现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复调最高超、最成熟的技术水平。

同时也是巴赫使复调音乐达到了顶峰,其音乐作品形式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哲理性,表现出庄重富有内涵的乐思。

正是巴赫这些与众不同的创作特征,使他的音乐作品与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在演奏上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从巴赫作品的演奏风格,力度,指触,指法,踏板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巴赫复调逻辑性哲理性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德国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巴赫带给人们的却是上帝的语言,华丽高雅而不做作,繁复的曲调之中蕴含的作曲技巧几乎在他后来的任何作曲家身上都找得到他的影子。

一、演奏风格
巴赫音乐的演奏风格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由于年代的限制,那个时代的音乐家们的演奏风格并没有录音可考,现代的人们只能从一些史料的记载中去间接地了解到巴赫音乐作品的演奏风格。

从流传下来的当时的乐器——羽管键琴和古钢琴,可以推断出巴赫的键盘作品大致是发出淡雅、清澈的声音。

1750年巴赫去世,由于它的音乐过于复杂,以至于在他死后的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淡忘。

直至19世纪中叶,两位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和舒曼极力地挖掘和推广巴赫的作品,使得巴赫的作品又流传于世。

20世纪中叶又引起了源自西欧的一场“真实性”的运动。

让巴赫的真实声音通过用巴赫时代的乐器演奏和展现出来。

这种真实性运动的思潮也反映在了现代钢琴家的演奏上,他们在演奏钢琴时刻意地去模仿羽管键琴的声音,把声音弹得很干,幅度很小。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巴赫本人在创作及演奏自己的作品时,对声音介质的要求是很随便的。

这足以说明巴赫在作曲时考虑到的是音乐结构本身,而不是表现音乐的音响介质。

因此巴赫作品的演奏风格应该是要能够充分体现作品的简约、质朴和结构的完美。

巴赫音乐作品的艺术真谛应该是存在于他音乐本身的建构中,存在于旋律、节奏、和声、音型等音乐元素完美的横向与纵向的对位组合之中。

巴赫音乐作品演奏风格的真谛应该是用现代钢琴的声音变化去表现巴赫作品的结构意图,用简约质朴的音乐语言去打动每一位听众。

二、力度
1.在演奏时要注意巴赫音乐的对位性。

巴赫的音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不同声部的乐句在不同的时间开始、呼吸与结束。

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奏时对力度的处理也应该相应的在不同的时间变化。

比如这首乐曲第17至27小节,每个声部都根据各自的分句,有各自的力度变化时间,而不是泛泛的渐强和渐弱。

再则,巴赫的音乐中不但有横向的力度变化,还有纵向的及斜向的力度变化,不但存在于两个声部的作品里,还存在于三个、四个或五个声部的作品里。

2.由于巴赫的音乐结构思维与建筑结构思维相近,巴赫音乐的力度变化也以阶梯式为主,而不是古典主义后出现的渐强或渐弱,第25至27小节模进的渐弱,我们把它处理成f到mf 到mp,而不是逐渐的渐弱。

这更符合巴赫及巴洛克音乐的结构性,而不是浪漫派音乐的语言性。

3.巴赫音乐作品的力度变化更多的是存在于声部间与乐句间的。

因此,在处理巴赫音乐的力度应避免在一个乐句里做过多的力度变化与起伏,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晰的表现巴赫音乐的对位性和构建思维,反之就会破坏巴赫音乐的结构感。

4.根据乐曲中织体不同的布局,音色的选择应遵循如下的规则:A当高音部与其他音部有较
大间距时,往往可让该声部以飘柔的声音歌唱。

B当织体中的各声部有较大间距时,中声部可以坚实突出。

C当低音逐步下行,尤其在上方声部为长音时,低音声部可以浓厚些,即便时瞬间的变化也时值得的。

D当两个声部音区交错时一定要让主要声部清楚。

特别时两个线条纠缠在一起时,通常会让以较小时值构成的流动作为背景而淡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