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听课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听课体会

听了张老师讲的《七律长征》这节课,我收获颇大。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吟诵古诗,观看实录

张老师课前和学生一起吟诵诗词,观看实录。看似随意,其实是为下面的理解文章所服务的,学生交流的话语,其实就是为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理解诗意、领悟诗所要表达的情意作了很好的情感铺垫。接着,张老师借用多媒体的力量,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形成了强烈的情感碰撞。为学生很好的创设了一个学习《长征》的情境。张老师此举旨在“酝酿”情感。“酝酿”情感是我们打造有效课堂至关重要的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声夺人,构建起情感的基石。

二、创设情境,引领感悟。

在教学时,张老师先抓住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中心句,让学生总的感知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在教学时,为使学生走近诗歌 , 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 ,张老师在教学中,更是充分利用课件,将学生带到了惊涛拍岸的金沙江,难以渡过的大渡河,形象直接的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时,在理解“暖”字时,张老师通过观看金沙江的图片,讲述《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然后再想象红军当时的心情,再进一步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了红军不费一枪一炮,不伤一兵一卒巧渡金沙江后的那种喜悦和自豪。在理解“寒”字时,刘老师先通过让学生观看大渡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对这个“寒”字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生理解“寒”字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对“寒”的理解逐渐深入,最后在学生充分感悟、大胆表达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了反复朗读,此时,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抢渡大渡河时的惊险悲壮、惊心动魄,对“寒”字的理解水到渠成。通过如此解读,“暖”“寒”这两个字变得丰满而厚重,教学的难点也成功突破。一节课的闪光点由此诞生,这些资料的补充,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近了学生对课文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特别是创设了各种情境让学生来感悟其中的情感,更是让我佩服不已。

三、反复吟诵,引领学生对诗词的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不仅仅局限在诗歌内容上的讲解,不断的引入课前收集的相关内容介绍给学生,比如说:红色歌曲、图片,以及红军渡过大渡河的影像。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各种危险、艰辛,让学生能够在想象这样的画面的过程中感悟情感,走进诗歌。

在上课开始时,张老师就要求同学们能够把整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读下来,因为只有在正确的朗读基础上才能去理解诗歌,感悟情感。接着,就要求学生找出他们所不懂的字、词,提出来,作为重点讲读。比如:“逶迤”“磅礴”张老师做了详细的讲解。

在诗歌的讲解中,张老师紧紧围绕诗歌的起始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作为铺垫,继而展开对整首古诗的理解。抓住“不怕”“万水千山”“只等闲”来帮助学生领悟意蕴。而在学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细浪”、“泥丸”等字词,让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们在翻越这些高山峻岭时候的艰难,但红军战士们却在这个过程中把这些当做是平平常常的事情。由对这些诗句的这些讲解,才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在教学后半部分的时候,又通过各种各样的诵读,通过老师对读的指导,示范,是学生通过读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读出感情。在整个听课的过程中,真的是受益匪浅。

总之,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课前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备课时精心打磨自己的课堂语言,科学设计教学方法。课上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以自己的智慧点拨学生,以恰当的语言表扬、鼓励学生。做好了这些,那么这节课一定是节成功的、有效的好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