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九章-活血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药部分】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 【药 性】甘,寒。
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尤宜尿血、血淋证。
2、利尿通淋——水肿,热淋、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 侧柏叶 白茅根
同 治
之功 药性
血,寒
热出 血 之
凉 ,均 有 凉
证。
血 止
• 《孟子》“求三年之艾也。”
• 《别录》谓之“医草。”
• 《埠雅》谓之“灸草。”
• 《纲目》“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日下重之 ,谓之蕲艾。”茎叶类蒿,故名艾蒿;干后色黄 ,又名黄草;五月艾,乃由采收时月得名。
• 《本草图经》“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 ,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暴干,经陈久方可 用。”
用注意。 3、理解活血药的作用机理。 4、掌握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5、了解入药部分。
【授课重点】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授课难点】主治病证。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一、本类药物的特点 1、药性:大多味涩,或为炭类、或质粘。 2、功效:收敛止血。 3、主治: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证。
二、分述
白及
讲授内容
6、清热凉血药与凉血止血药均可用于血热出血证, 为什么不列入一类,而分为两类?
7、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的药物是哪些?艾叶在哪些 方面称之为要药?
中药学
第17讲
讲授内容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授课要求】 1、熟悉收敛止血药的特点和其作用机理。 2、熟悉活血化瘀药的含义、主治证、分类和使
【入药部分】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 【药 性】苦、甘、涩,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
1、收敛止血——各种出血证。
尤宜肺胃出血证。
2、消肿生肌——痈肿疮疡, 手足皲裂, 水火烫伤。
出不止
血留血
夹瘀 的 病 症 。
瘀 的 特 点 ,
,又 能 化 瘀 ,
且活血定痛,为治淤血诸 证之佳品,研末服。
尤宜血热夹瘀的出血证。 又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包煎。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一、本类药物的特点
1、药性:均为温性。 2、功效:温经止血。 3、主治:主治虚寒性的出血证。
二、分述
艾叶
讲授内容
【入药部分】为菊科植物艾的叶。 【药 性】辛、苦,温。有小毒。
1、化瘀止血——出血证。
尤宜出血而有瘀滞者。
2、活血定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茜草
讲授内容
【入药部分】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药 性】苦,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 1、凉血化瘀止血——出血证。
尤宜血热夹瘀的出血证。
2、通经——瘀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归肝、脾、肾经。 【功效应用】
1、温经止血——虚寒性的崩漏等出血证。
为温经止血之要药。
2、散寒调经——月经不调,痛经 。
为治下焦虚寒性妇科病的要药。
3、安胎——虚寒性的胎动不安 。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附:炮姜、灶心土 ——均以温经止血为主要功效。 炮姜
灶心土
• 《诗•采葛》传:“艾所以疗疾。”
艾叶
炮姜 灶心土
同治 药性 虚寒性出血。 温热温经,止血

尤宜崩漏,为温经止血之要药。 散寒调经,治虚寒性月经不调, 且安胎。
主治脾不统血。
思考题
1、止血药分为哪几类?
2、主要用于血热出血的药物是哪些?
3、出血夹瘀宜选用哪些药物治疗?
4、长于治疗下焦出血、尿血的药物各是哪些?
5、三七的用法怎样?
一、概述
1、含义: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 血病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2、归经: 心、肝、脾经。 3、分类:⑴ 凉血止血药。
⑵ 化瘀止血药。 ⑶ 收敛止血药。 ⑷ 温经止血药。 二、分述
止血机制
1、促进凝血因子生成,增强凝血因子浓度和活力。 抑制抗凝血酶活性;
2、增加血小板数目,增强血小板的功能; 3、收缩局部血管或改善血管功能,增强毛细血管抵
附:槐花 主要功用基本相同。
槐花
侧柏叶
讲授内容
【入药部分】为蔷薇科植物侧柏的嫩枝叶。 【药 性】苦、涩,寒。
归肺、肝、脾经。 【功效应用】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也治各种出血证。 2、化痰止咳——肺热咳嗽。 3、生发乌发——脱发,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白茅根
讲授内容
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 4、促进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生成,抑制纤溶; 5、有的通过广泛的物理化学因素促进止血。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本类药物的特点】
1、药性:寒凉。 2、功效: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 3、主治: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
【分述】
小蓟
讲授内容
【入药部分】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地上部分或根。 【药 性】甘、苦,凉。
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尤善治尿血、血淋。 2、散瘀解毒消痈 ——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附:大 蓟 功用基本相同。
大蓟
地榆
讲授内容
【入药部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 【药 性】苦、酸、涩,微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尤宜下焦出血证。 2、解毒敛疮——烫伤,湿疹,疮疡痈肿。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蒲 黄
讲授内容
【入药部分】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 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药 性】甘、平。归肝、心包经。 【功效应用】止血,化瘀。
1、止血——出血证。尤宜出血而有瘀滞者。 2、化瘀——瘀血痛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三七 茜草 蒲黄
同 治
有止 既能

善治尿血、血淋。 且散瘀消痈。
善治烫伤。 尤宜下焦出血
清肝泻火。 且生发乌发。 且清热利尿,尤宜尿血。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一、本类药物的特点
1、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 2、主治淤血内阻,血不循经的出血。
二、分述
三七
讲授内容
【入药部分】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药 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
中药学
第16讲
讲授内容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第三节 温经止血药
【授课要求】 1、熟悉止血药的分类。 2、理解各类止血药的作用机理。 3、掌握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4、了解入药部分。
【授课重点】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授课难点】 1、主治病证。 2、化瘀止血的作用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