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引言
一堂好课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入、栩栩如生的板书和有条不紊的讲授,但若缺乏一个意犹未尽的结课便失去“点睛之笔”。结课主要围绕总结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强调教学难点展开,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对有关内容的联想和思考,使所学知识更系统、更有条理,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1]结课也是一门艺术。一个精彩的结课不但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实现知识的再现和深化,还可以有效地实现课内课外的衔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效。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重视结课环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育之以“信”、励之以“合”,避免虎头蛇尾、戛然而止。下面笔者就听课调研中截取的五个精彩片段进行剖析,以期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所有教学片段所涉及的教材均出自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
二、案例分析
1. 动之以“情”――情感升华式
【情景再现】教师A在执教Book 3 Unit 2中的“Come And Eat Here”时以问题讨论的形式结课:Which is healthier, Chinese food or Western food? And why?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
下展开讨论,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并概括两者的优缺点,从而得出健康饮食的准则之一――均衡饮食。
【深层透析】动之以“情”强调英语课堂应关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中男女主人公各自的饮食观念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因此,
教师A立足教材,拓展延伸,设计问题讨论,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升华了主题――让学生体验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分析中西
饮食文化的差异,使其树立正确的饮食文化观。该教师最后指出:“Chinese food is regarded as the healthiest food in the world.”在当前西餐文化风靡中国的情况下,其用意非常明确,即充分利用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餐文化和西餐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2. 晓之以“理”――结构回望式
【情景再现】同样教授“Come And Eat Here”,教师B采用了回望全文结构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在听完学生的分段意见后她总结道:“This passage can be divided into 3
parts: beginning, development and ending. This structure is quite similar to our Chinese novel. Usually, there is a climax in the development part to attract the readers. However, this reading passage does not have a climax. So you should avoid this weakness in your own writing and add a climax.”
【深层透析】晓之以“理”突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辨意识。与一般教师不同的是,教师B创造性地将段落划分放置在课堂末尾,在本节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中文小说的结构对文章的组织脉络进行整理和评价。而这一环节并未就此止步。教师B最大的亮点便是指出文章内容编排设计上的不足,即发展部分缺乏高潮,进而自然地过渡到对学生写作的建议――提醒他们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文章
布局,突出重点部分和高潮部分。由此可知,结构回望式的运用不能只停留在分段层面上。教师应该充分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亮点和不足,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契机。
3. 导之以“行”――诗歌创作式
【情景再现】Book 6 Unit 2 Poems阅读课结课时,教师C 挑选文中最易模仿的诗歌形式――五行诗,让学生进行创作。首先,她以课文中的诗“Brother”为例讲解五行诗的结构。接着,幻灯片上出现一张小男孩的照片,并呈现教师C以这个男孩――她自己的孩子为题所做的一首诗:
Baby son
Lovely, lively
Laughing, crying, screaming
Naughty and naive too
Beloved
然后,她深情地朗诵这首诗,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模仿、创作。最后,教师C提供四幅图片,分别是rose, winter, dog, teacher,让他们挑选其一,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就同一个话题进行创作。
【深层透析】
导之以“行”表明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身体力行,
做好示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一案例中,教师C指令语清楚明确,活动前的铺垫环环相扣:选择五行诗作为模仿对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课文为例讲解诗歌结构,减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亲身实践创作诗歌,既为学生做好表率,又降低任务的难度;提供四个备选话题,避免了难以确定主题所带来的时间浪费。事实证明,经过以上四个环节的铺垫,学生既在小组合作中体验了英语学习的愉悦,又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做示范时要把握好度。“身体力行”固然重要,但“行”是为了“导”,而非对学生的学习“一手操办”“全权代理”。教师应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协调者和支架搭建者。
4. 育之以“信”――时事探寻式
【情景再现】Book 2 Unit 3的中心话题为计算机。教师
D在结课时立足课文和新闻时事语料(如下图),(注:以上两个
语料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供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就计算机对
人类生活的影响展开讨论和辩论。学生积极配合,畅所欲言,
并不时在辩论过程中引用身边的例子来表明立场,课堂气氛
十分活跃。
【深层透析】育之以“信”倡导高中英语教学从真实的语料出发,将课文内容、现实生活和情感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时事探寻式结课时应注意活动正式
开始之前的铺垫工作。合作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更需
要关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教师更需要
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意识、有目的地介入一些“额外”的东西,如传授活动程序的知识和技能,
传授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等。[2]教师D在呈现新闻语料后,就辩论的流程和规则进行说明,这一铺垫环节是必不可缺的。随后,学生围绕问题,结合时事材料和实际生活展开辩论,课堂
气氛较活跃。最后,教师对整个辩论过程以及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电脑使用观。该教师这一结课方式可谓独具匠心:网络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学生的日常生活
也深受网络影响,就这一话题展开辩论,他们不会无话可说;另外,借助新闻语料的引入,学生畅所欲言,并结合自身经验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