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楼梦_花卉意蕴的文化积淀与超越_以北宋诗词为参照系_任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6期2010年12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

Vo l .9 N o .6

Dec . 2010

[收稿日期]2009-12-18

[作者简介]任翌(1965-),女,江苏无锡人,讲师.

《红楼梦》花卉意蕴的文化积淀与超越

———以北宋诗词为参照系

任翌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 要]自“诗骚”之后,花卉意象便作为中国文学、尤其是传统诗词中感兴寄寓的情感载体,而越来越具有厚重的文化意味。勾连“意象”与“意味”的形式,就是“象征”。随着文体的演进,当原本只在诗体中出现的花卉意象辐射到了戏曲、小说等叙事文学中并与人物形象的塑造相结合时,其象喻的范围和意蕴都得到空前的发展。《红楼梦》便最大限度地发掘了诸多花卉的文化内涵,这也使《红楼梦》成为讨论花卉意蕴的最好范本。文章拟以海棠、红梅两种花卉为例,来探讨《红楼梦》中花卉意蕴的文化沉淀与超越。[关键词]花卉意象;公共象征;私立象征;文化意蕴[中图分类号]I 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10)06-0097-05

The Cultural Deposit and Transcendence of Flower Connotation

in Red Mansion

———Taking Poems and Lyrics of Earlier Song Dynasty as A Reference

REN Yi

(Schoo l of Humanities ,Jiang nan U niver sity ,Wuxi 214122,China )

Abstract :Since the appea rance o f "the boo k of poetry and Lisao ",the connotation o f flow er has

been the em otio nal carrier for Chinese literature ,especially for the traditional poems and lyrics .With the evo lvement of literature style ,conno tation of flow er ,w hich o nly appeared in the poems before ,has been ex panded w hen it found its traces in narrative literature ,such as dramas ,novels .With the com binatio n o f flow er conno tatio n and figure descriptio n ,the scope and co nnotatio n has been developed in an unprecedented w ay .The Red M ansion maximizes flo wer co nnotatio ns ,w hich m akes it the best specimen to discuss the flow er conno tation .This paper ,taking the Chinese flow ering apple and red plum blo ssom as e xamples ,mainly focuses on the cultural deposit and transcendence of flow er conno tatio n of The Red M ansion .

Key words :Flow er Conno tatio n ;Public Sy mbolization ;Private Sy mbolization ;Cultural Conno tation

中国文学常常表现出一种“集体有意识”创造,即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在各个时期的作家的创作实践中,始终处于不断积淀、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中。

以花卉意象言,《诗经》首开“比兴”之传统,屈原《离骚》等更创造了“香草美人”的连类式譬喻,而在“诗骚”之后,花卉意象作为感兴寄寓的情感载体,便成

为深寓某种意蕴的“有意味”的形式。用西方文学观念来衡量,这类比兴寄托的成立,实际上是依赖喻体与对象之间某种观念意义的象征性。而象征有所谓公共象征和私立象征之分。“公共象征”的设立表现出与某种文化很强的同构性;“私立象征”则是作家自己设立的、使意象具有深刻寓意的修辞方法,它可以与某种文化密切相关,也可以游离于某种文化之外。与某种文化密切相关的私立象征有可能就是公共象征的原创。比如“香草美人”,原本是屈原设立的私立象征,但是,这种私立象征与逐渐成为正统的儒家文化有高度契合性,与伦理型社会结构中的君子品性及际遇之间具有很高的同构性,“香草美人”也因之演化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约定俗成的公共象征,文学的意蕴也由此产生。由于我国文学“集体有意识”创造的特点,公共象征体系始终受容于不同时代的异构新质,能够包蕴丰富的时代精神内涵。这意味着意蕴永远是沉淀文化传统和超越文化传统的双重存在。花卉意蕴也莫能例外。

随着文体的演进,原本只在诗体中出现的花卉意蕴也辐射到了戏曲、小说等叙事文学中。在明清戏曲小说中,《红楼梦》是出现花卉意象最多、意蕴最丰厚的作品之一。它最大限度地发掘了这些花卉中积淀的文化内涵,也尽可能地融进了时代新质;加上小说的叙事文学特性,使得花卉与美人之间的象喻更为自由,也更为感性和直接,这使《红楼梦》成为讨论花卉意蕴文化沉淀与超越的最好范本。《红楼梦》中涉及的花卉不下十数种本,本文拟以海棠、红梅两种花卉为例,探讨《红楼梦》中花卉意蕴的文化沉淀与超越。与此同时,我们拟以北宋包括北南宋之交的诗词作为参照系,来进行论题的探讨。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北宋后期,宋型文化已臻成熟。也就是说,北宋是文化史上的典型截面,而且这一时期作家众多,诗词作品动辄以数千百计,也有利于进行现象比较和理论提升。

《红楼梦》中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海棠:木本红色春海棠和草本白色秋海棠,并各有不同的文化沉淀与超越。

第一种春海棠,其处于私立象征的原创时期就沉淀了两方面的意蕴:一是其花质娇嫩、花色柔丽,一如少女之唇靥,又如春睡娇憨之美人;二是其花期短暂,堪比倾城之貌的美人倏忽间的香消玉殒。

第一种意蕴。据沈立《海棠记》所描绘:“其花五出,初则极红,如胭脂点点;及开则渐成缬晕,至落则若宿妆淡粉。”[1]935-87“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约如处女,非若他花冶容不正者比。”[2]846-187

又《太真外传》:明皇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酒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2]846-213

第二种意蕴见韩偓《懒起》诗:“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这两种意蕴在北宋诗词名作中被进一步定型而具有了公共象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苏轼的两首海棠诗和李清照的一首海棠词起到了重要作用。苏诗一首是《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其中有名句曰:“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3]9301另一首是《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3]9332李清照著名海棠词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4]1202《红楼梦》中,春海棠花卉沉淀的两方面意蕴,在史湘云这位美人身上被合二为一。

先看《红楼梦》春海棠中沉淀的成为公共象征的第一种意蕴:海棠花态如春睡的娇憨美人。书中第十七回,在后来被命名为“怡红院”的地方,第一次出现了春海棠。

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那里有这样妙的。”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宝玉道:“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①

春海棠是女儿国的女儿花这一绮思腻想,更直接地继承了以春海棠喻女性的文化传统。大观园女儿中,春海棠象喻了史湘云。而在《憨湘云醉眠芍药茵》一回,作者把史湘云与海棠花之间加以了比附:史湘云抽到画着一枝海棠的花签,上面题着“香梦沉酣”四个字,和“只恐夜深花睡去”的诗句。

湘云之被拟诸海棠,首先是因其超群之丰姿艳

①引自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文中所引均出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