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含铜贵金属材料氧化亚铜金相检验方法-讨论稿-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含铜贵金属材料氧化亚铜金相检验方法-讨论稿-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含铜贵金属材料氧化亚铜金相检验方法-讨论稿-编制说明)

含铜贵金属材料氧化亚铜

金相检验方法

编制说明

(预审稿)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

贵研检测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二零二零年二月

一、工作简况

1.1 方法概况

1.1.1 项目的必要性

贵金属主要指金、银和铂族金属(钌、铑、钯、锇、铱、铂)等8种金属元素。在贵金属材料中,有很大部分是含铜贵金属合金,这类合金在熔炼过程中,极容易产生氧化亚铜(Cu2O)夹杂。过量氧化亚铜的存在,影响材料的各项性能,特别是航空工业用的电刷、导电环、换向片、接点等,这些电接触元件对氧化亚铜夹杂的含量及形态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氧化亚铜夹杂物曾造成多次产品质量事故,如含铜贵金属块状接触器烧伤,造成电路不通;零件铆接时发生开裂,经金相分析,发现裂纹处有氧化亚铜夹杂,且呈链状分布;导电环材料在零件组装时发现表面光洁度不好,有黑色条状物存在,经金相显微镜分析鉴别后,确认为大小不等的氧化亚铜链状夹杂,造成大量零件报废。

因此,为保证含铜贵金属合金的产品质量及使用安全,氧化亚铜的金相检验显得尤其重要。

1.1.2 适用范围

含铜贵金属材料中氧化亚铜夹杂的检验。

1.1.3可行性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采用该方法观察样品中的氧化亚铜夹杂物,并用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探针对检验结果进行了验证,该方法操作易于掌握,准确性和重现性好。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贵金属及有色金属分析领域具有权威地位。标准起草人员从事贵金属金相检验工作十几年,具有丰富的方法研究经验。

1.1.4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们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查阅,未查到含铜贵金属材料中氧化亚铜夹杂的检验方法。而氧化亚铜夹杂的存在,直接影响相关产品的质量及使用性能。因此,制定相关标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2 任务来源

2018年由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交项目申请书,2019年4月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下达了“关于印发《高纯铂化学分析方法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等24 项标准项目任务落实会会议纪要的通知”(有色标秘[2019]44号)及相关会议纪要的文件精神,下达《含铜贵金属材料氧化亚铜金相检验方法》任务落实,由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贵研检测科技(云南)有限公司负责起草,项目计划编号:工信厅科[2018]31号2018-0576T-YS,完成年限2020年。

1.3 本标准编制单位、起草人及所做工作

本标准由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贵研检测科技(云南)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主要起草人为赖丽君陈国华甘建壮毛端,主要负责本标准的方法制定、资料收集、技术参数的确

定及标准条款的编写工作。

本部分参与起草单位包括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参与起草人:伍超群、齐岳峰、陈畅、杨永刚、庞欣,主要负责本标准的验证工作。

1.4 主要工作过程

2018年由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交项目申请书,2019年4月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下达了“关于印发《高纯铂化学分析方法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等24 项标准项目任务落实会会议纪要的通知”(有色标秘[2019]44号)及相关会议纪要的文件精神,下达《含铜贵金属材料氧化亚铜金相检验方法》任务落实,确定了标准参与验证单位,落实了标准计划项目的进度安排和分工。

标准起草小组于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开展系统的实验,于2020年2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实验报告编写等工作。

二、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本标准以含铜贵金属合金为基础,根据国情制订含铜贵金属材料氧化亚铜金相检验方法的分析技术规范,力求与国外先进的技术规范接轨,本着分析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针对目前含铜贵金属材料氧化亚铜金相检验方法的实际质量水平,以及保护环境的目的制订本标准。本标准在编制时,对国内外相关方面标准进行了详细的检索,未查到其他相关标准。在确定未见相关检测标准时,提出以下编制原则:

2.1 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检验时,放大倍数固定为200X。

通过多年经验累积发现,200倍时,既能整体观察氧化亚铜夹杂分布,又能观察氧化亚铜夹杂单个颗粒的形态。

2.2 被检验物应在明场和偏光或暗场下反复观察,如符合氧化亚铜的光学特性,即可确认为氧化亚铜。

因在明场白光下呈灰色或者在暗场下呈红宝石色的夹杂物并非只有氧化亚铜一种,为了准确判断氧化亚铜夹杂,需反复确认夹杂物是否在明场、暗场、偏光下均符合氧化亚铜的光学特性。

2.3 对所检定的试样,选择含氧化亚铜最严重的视场进行评定。

为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故选择氧化亚铜最严重的视场进行评定。

2.4 氧化亚铜的含量在整个视野上不得超过检验图片的规定,以面积百分比计量为0.05%。

2.5 氧化亚铜不得超过检验图片所示的密集程度,链长不得超过5微米。

2.6 丝材、管材、板材、片材的试样磨面,应平行于材料的加工方法。

在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其内部所含杂质会因加工而被碾碎、拉长,分布方向与加工方向相同。

三、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

3.1 氧化亚铜夹杂的光学特性

氧化亚铜在明场白光下呈灰色。因材料基体的色彩和放大倍数的不同,氧化亚铜的灰度略有差异。

氧化亚铜在偏光、暗场下具有红宝石色彩,高倍下色彩略浅。

样品用本方法检验,方便、准确。

四、标准水平分析

经过资料检索,未检索到关于含铜贵金属材料中氧化亚铜金相检验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该标准采用金相检验方法,重现性好,抗干扰强,可操作性强。

五、与现行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及相关标准协调配套的情况

本标准完全满足现行法律、法规等的要求,标准格式规范。

六、标准中涉及到的专利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八、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建议

建议该标准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

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首次起草,无废止/替代现行有关标准。

十一、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含铜贵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等重要科技领域。

各单位验证结果

金属材料金相热处理检验方法标准汇编

金属材料金相热处理检验方法标准汇编 一、金属材料综合检验方法 GB/T4677.6—1984金属和氧化覆盖层厚度测试方法截面金相法 GB/T6394—2002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6462—2005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 GB/T13298—1991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15735—2004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15749一1995定量金相手工测定方法 GB/T18876.1—2002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部分:钢和其他金属中夹杂物或第二相组织含量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 二、钢铁材料检验方法 GB/T224一1987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225—1988钢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试验方法 GB/T226—1991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 GB/T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 GB/T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T4236一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 GB/T4335—1984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 GB/T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 GB/T6401—1986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中а-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GB/T7216—1987灰铸铁金相 GB/T9441—1988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T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GB/T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GB/T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GB/T13302—1991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 GB/T13305—1991奥氏体不锈钢中а-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GB/T13320—1991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GB/T13925—1992铸造高锰钢金相 GB/T14979—1994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 GB/T15711—1995钢材塔形发纹酸浸检验方法 GB/T16923—1997钢件的正火与退火 GB/T16924—1997钢件的淬火与回火 GB/T18683—2002钢铁件激光表面淬火 YB/T130—1997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 YB/T153一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连铸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169一2000高碳钢盘条索氏体含量金相检测方法 YB/T4002—1991连铸钢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4003—1997连铸钢板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4052—1991高镍铬无限冷硬离心铸铁轧辊金相检验 YB/T5127—1993钢的临界点测定方法(膨胀法) YB/T5128—1993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膨胀法)

金相分析 概述

第一讲金相分析技术之概述 1.1金相分析技术 金相分析技术是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观察,记录,分析,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的技术。 铁碳合金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分为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白口铸铁等。不同成分的钢,它们的金相组织各不相同。另外成分相同的钢,根据热处理状态不同,它的组织结构也各不相同。组织不同,材料的性能也不相同。所以,成分,热处理状态等,决定了材料的组织,材料的组织结构,又决定着材料的各种性能。可见,研究材料组织结构的重要作用。 金属材料的结构,可分为:原子结构、晶体结构、组织结构和宏观结构。 我们所研究的主要是金属材料。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合理地,有效地使用,充分发挥它们的潜力,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它们的某种或某些性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对材料进行测试。实际上金相分析技术应该是材料测试的一种。往往和其它测试手段共同进行,综合分析。 1.2材料的测试技术 材料的测试,从它的根本意义来说,它是属于信息技术的具体的应用。因为它是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将材料的某种性能有关的内涵信息,进行提取,分离,输出,转换,处理,显示,记录,分析等等。经过这样一些过程,从而得到,我们所要探求的,真实的性能特征。 然后,将这些处理后的信息反馈到生产现场或实验室,对生产或实验进行指导或进行控制。 例如:最简单的是金属的拉伸试验……….。 近年来,由于近代物理,化学,光学,声学,及微电子,材料科学,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学科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很多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检测器件,显示和记录装置等器材和技术,这样不仅使以前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更新。同时也开发了一些新的设备解决了以前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如:硬度计。便携式,现场金相分析仪,高温金相分析仪及可以看到原子的扫描遂道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快速金相显微镜,可以看到动态变化的显微镜等等。 现在的检测技术要求:是向着快速,简便,精确,自动化,多功能,低费用的方向发展。 例如:以前化学分析到现在的光谱分析 以前洗相照相到现在的电脑,打印机输出。 1.2.1关于材料测试的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从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例子看出 1、在设计新的设备,或新的构件时就必须选用合适的材料,这就必须提供材料 有关的性能数据,特别需要提供设备或构件实际服役的性能,来作为设计的依据。如航空母舰的钢板。飞机发动机的材料。 2、在合成和制备新材料或制定新工艺时,要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比较,筛选,和 确定最佳方案。如焊接工艺评定。 3、在工业生产中,对投产的原材料的质量,必须进行检查,用来了解它是不是 符合规格,用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如压力容器的生产。 4、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要对各道工序前后的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性能进行监控,

金相、物理试验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金相、物理试验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044-71 金相、物理试验工安全技术操作规 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做酸蚀试验时应遵守《化学试验一般操作规程》。试样应轻轻放入酸槽中,避免溅出。 2.做微观检验在配制、使用电解液时必须做到; (1)配制溶液时药物应按顺序加入溶液。硫酸、高氯酸应缓慢滴入溶剂,并应搅拌。 (2)电解液不能用得过久,电解抛光温度不能过高,以防发生爆炸危险。 (3)使用氰盐溶液电解腐蚀时,操作人员工作完毕必须认真洗手漱口。用完的工具均应用5%硅酸亚铁水溶液中和,工作服不准穿出室外。 3.使用光电分光光度计前应先检查按地线,应保证仪器机壳接地可靠。 4.使用硬度计时,试样硬度大于HRc30及脆性材

料,受荷后要防止夹具振脱和碎片飞出损机伤人。 5.试样表面要平整放稳,平面倾斜不能大于5°。 6.严禁在平面物台打圆柱试样,以免损坏钻头或样品挤动伤人。 7.做光谱分析时,用电仪器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保护。使用高压电的地方,必须悬挂警示牌注意安全。 8.操作摄谱仪或质谱计的工作人员,必须站在橡皮的地毯上。电子弧光及火花发出光容易刺激眼的角膜,工作之前必须挡上颜色玻璃。 9.做磁性试验时,严禁输出短路和过载使用,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当AC4/3墙式冲击检流计从支架取下来时,应事先锁好。10.做低温试验时,在冷冻机运转后,应调整滴油量和油压,并且经常注意机器的声音、压力、温度和膨胀的开启量等。 11.制冷系统在使用及停车时,都应挂上明显的开关牌子。停车时曲轴箱内压力应降到0.5kg以下,蒸发器里的水温度不应低于0℃。 12.机器运转时机房内应保持两个人操作(除特殊

(完整版)金相检验标准汇总表

金相检验标准 GB/T 10561-89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GB/T 10561-2005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GB/T 1979-2001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T 6394-2002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 6394-2002 系列图I(无孪晶晶粒++浅腐蚀100×) GB/T 6394-2002 系列图Ⅱ(有孪晶晶粒++浅腐蚀+100×) GB/T 6394-2002 系列图Ⅲ(有孪晶晶粒+深腐蚀75×) GB/T 6394-2002 系列图Ⅳ(钢中奥氏体晶粒++渗碳法100×) GB 224-1987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 226-199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 2828-1987 逐批检查记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4236-1984 钢的硫印检验方法 GB 16840.4-1997 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4部分:金相法 GB/T 9450-2005 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T 13298-1991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18876.1-2002 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部分 GB/T 4340.1-1999 金属维氏硬度第一部分:试验方法 GB/T 14999.4-94 高温合金显微组织试验方法 GB/T 230.1-2004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 试验方法( A, B, C, D, E, F, G, H, K, N, T 标尺) GB/T 231.1-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 试验方法 GB/T 3488-1983 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 GB/T 3489-1983 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 GB/T 4194-1984 钨丝蠕变试验,高温处理及金相检查方法 GB/T 5617-198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6401-1986 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GB/T 7216-1987 灰铸铁金相 GB/T 8493-1987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金相 GB/T 8755-1988 钛及钛合金术语金相图谱 GB/T 9441-1988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T 9450-1988 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T 9451-1988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11809-1998 压水堆核燃料棒焊缝金相检验 GB/T 13305-1991 奥氏体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GB/T 13320-1991 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GB/T 13925-1992 铸造高锰钠金相 GB/T 17455-1998 无损检测表面检查的金相复制件技术 GB 1814-1979 钢材断口检验方法 GB 2971-1982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 GB/T 7998-2005 铝合金晶间腐蚀测定方法 GB/T 1298-2008 碳素工具钢 GB/T 1299-2000 合金工具钢

《GBT+9441-2009+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新修订的四项 铸铁国家标准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孙国雄

新修订的四项铸铁国家标准
? GB/T 1348-(2009) 球墨铸铁件 ? GB/T 9439-(2009) 灰 铸 铁 件 ? GB/T 9441 -(2009)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 GB/T 7216 -(2009) 灰铸铁金相检验

原标准已经迫切需要修订
? 原标准分别修订于20年前(灰铸铁金相标准修订于 1987年,其余三项修订于1988年)。20年来中国的铸 造业无论从规模、产量、技术、装备及管理都有了极大 的变化与发展。2001年起我国就已经成为世界铸件产量 最大的国家。 ? 20年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对于清洁生产的迫切化, 提高了对铸件的要求,促进了铸造技术(工艺、材质、 铸造方法、装备及控制等)及铸造工厂现代管理的快速 发展。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中国的铸造业已经进入国际竞争的 阶段,出现了“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状 况。中国的铸件已经销往世界上大多数制造业大国。因 此我们的国家标准也应该与相应的国际标准接轨。

修订国际标准的目的:
? 解决我国国家标准总体技术水平低、市 场适应性差、体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 建立先进科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标准体系 ; ? 全面落实国家标准的维护和管理任务, 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国 家标准的时效性。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9441-XXXX 代替GB/T 9441-1988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Metallographic test for spheroidal graphite cast iron

金属材料常见金相组织的名称和特征

金属材料常见金相组织的名称和特征 名称定义特征 奥氏体 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 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 方晶格 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 体分布在马氏体针间的空隙处 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 溶体 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 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 出 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珠光体 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 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 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 度。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在 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 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 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在 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 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 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在600~550℃形成的珠 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 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 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上贝氏体 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 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 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 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 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 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 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 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 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 低合金钢,羽毛很清楚,针粗。转变时先在晶界处形 成上贝氏体,往晶内长大,不穿晶 下贝氏体同上,但渗碳体在铁素体针内 过冷奥氏体在350℃~Ms的转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双凸透镜状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并在其内分布着单方向排列的碳化物小薄片;在晶内呈针状,针叶不交叉,但可交接。与回火马氏体不同,马氏体有层次之分,下贝氏体则颜色一致,下贝氏体的碳化物质点比回火马氏体粗,易受侵蚀变黑,回火马氏体颜色较浅,不易受侵蚀。高碳高合金钢的碳化物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钢高,针叶比低碳低合金钢细

压力容器类检验报告及原始记录填写说明

0、记录和报告填写的一般要求 0.1检验记录必须用纯黑、篮黑、篮色的钢笔,签字笔填写;检验记录上字迹应清楚、整洁;填 写应完整、签名齐全、文字精洁、用词确切、数据准确。原始记录如有涂改处检验人员应在原始记录错误处划上一横杠,再填写正确项,并签上自己的姓名及更改日期。不应有的东西不应在记录上。报告中不得有涂改处。表格中不能有空项,测厚、硬度、无损检测、理化试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测等报告的数据、内容终结端应填写“以下空白”字样。没有或未进行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一”;无问题或合格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V” ;有问题或不合格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x”,并在备注中说明。 有测量(试验)数据的,应在结果栏或单项报告中记载实际数据;结果数据按数字修约规则(JATJCY29-2013)处理。 发现缺陷需要由图才能表示其位置、性质、尺寸的,应当在报告中附图描述缺陷的位置、性质及尺寸。 0.2记录(报告)编号:原始记录与报告编号使用同一个编号,依据景德镇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 中心2013年版《管理文件》中《技术档案分类编码管理规定》JATJGL28-2013的规定填写,该编号必须是唯一的统一编号。 0.3使用单位:设备使用单位全称。 0.4单位地址:设备使用单位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0.5管理人员: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或特种特备安全管理人员。 0.6联系电话:联系管理人员的电话。 0.7邮政编码:设备使用单位所在地的详细地址的邮政编码。 0.8设备名称:图纸或质量证明书上的设备全称。 0.9单位内编号(使用编号):填写使用单位内部的设备编号(使用单位无内部编号打“一” 或 “无”)) 0.10使用证号:使用设备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给予此设备注册的证号。 0.11设备代码:按设备编码规则由设备制造厂生成的设备唯一的21位标识码。由于目前此 项工作还没有开展,可先使用设备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给予此设备注册的20位注册代码。 0.12单位代码:设备使用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 0.13检验日期:受检设备检验结束或某项目检验结束的日期。 0.14测量仪器(设备)型号:为检测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型号,按仪器出厂资料填写。 0.15测量仪器(设备)编号:为该仪器(设备)在本中心内的仪器设备编号,每台仪器设备有且 只有唯一编号。 0.16测量仪器精度:为测量时所使用仪器(设备)的精度。该精度由该仪器设备出厂资料或经检 定确定。

金相检测国家标准总结

金相检测国家标准总结

————————————————————————————————作者:————————————————————————————————日期:

检验类别 1、金属平均晶粒度【001】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010】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测定…GB 10852-89 【019】珠光体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062】金属的平均晶粒度评级…ASTM E112 【074】黑白相面积及晶粒度评级…BW 2003-01 【149】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304】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面积法) 【305】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切割线法) 【322】铜及铜合金_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YS/T 347-2004 【328】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2 2、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002】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GB 10561-89 【25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561-2005/ISO 4967:1998 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00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GB 3490-83 4、脱碳层深度测定【004】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4-2008 【130】脱、渗碳层深度测定…GB 224-87 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00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GB 4335-84 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00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GB 4462-84 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00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GB 6401-86 8、灰铸铁金相【008】铸铁共晶团数量测定…GB 7216-87 【056】贝氏体含量测定…GB 7216-87 【058】石墨分布形状…GB 7216-87 【059】石墨长度…GB 7216-87 【065】珠光体片间距…GB 7216_87 【066】珠光体数量…GB 7216_87 【067】灰铸铁过冷石墨含量…SS 2002-01 【185】碳化物分布形状…GB 7216-87 【186】碳化物数量…GB 7216-87 【187】磷共晶类型…GB 7216-87 【188】磷共晶分布形状…GB 7216-87 【189】磷共晶数量…GB 7216-87 【190】基本组织特征…GB 7216-87 【235】石墨长度(自动分析)…GB 7216-87 【251】灰铸铁多图多模块评级:石墨分布&石墨长度&基体组织&共晶团 【255】灰铸铁金相_基本组织特征(灰度法) 【256】石墨分布&石墨长度&基体组织&共晶团(灰度法)…GB 7216-87 【316】灰铁金相等级图_石墨类型…SS 2007-6 【317】灰铁金相等级图_石墨尺寸…SS 2007-7 【318】灰铁金相等级图_铁素体的大约百分含量…SS 2007-8 【319】灰铁金相等级图_珠光体的大概间隔…SS 2007-9 【320】灰铁金相等级图_碳化物及磷化物共晶体大致含量…SS 2007-10 9、定量金相测定方法【009】定量金相测定方法…GB/T 15749-95 10、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焊缝的宏观和微观金相检验方法

附件A 焊缝的宏观和微观金相检验方法 A1范围 本附件是为宏观和微观检测的试样制备、试验程序及其目的,规定的推荐方法。 A2 术语和定义 A2.1 宏观检验 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放大倍数一般小于50)检查试样,试样表面可处理或不处理。 A2.2 微观检验 用显微镜检查试样,一般放大倍数为50~500,试样表面可处理或不处理。 A2.3检验操作人员 进行宏观、微观检验的操作人员。 A3 缩略语 本方法采用的缩略语如下: (1)A,宏观检验; (2)I,微观检验; (3)E,腐蚀处理; (4)U,不腐蚀处理。 A4 原理 宏观和微观检验用来显示焊缝的宏观和微观特性,通常检验焊缝的横截面。 A5 试验目的 宏观和微观检验目的是单纯地评定组织(包括晶粒组织、形态和取向,沉淀和夹渣)、与各种裂纹和空穴关系。检测截面还要能记录截面平面的取样形状。 A6 试样的截取

试样的截取方向一般垂直于焊缝轴线(横截面),试样包括焊缝熔敷金属和焊缝两侧的热影响区。但也可以从其它方向截取试样。 在试验前应确定时间的位置、方向和数量,以及参照应用标准。 A7 试验程序 A7.1一般原则 应给出下列信息: (1)母材和焊接材料; (2)试验对象; (3)腐蚀剂的组成/名称; (4)表面抛光(见A7.2.1); (5)腐蚀方法(见A7.2.2); (6)腐蚀时间; (7)安全措施(见A7.3); (8)其他附加要求。 A7.2试样制备 用于检验试样的制备包括通过切割、镶嵌、研磨、抛光、适当腐蚀。这些加工过程不应对检验表面产生有害的影响。 A7.2.1 表面抛光 表面抛光的要求取决于下述因素: (1)检验类型; (2)材料种类; (3)记录(例如照片)。 A7.2.2 腐蚀 A7.2.2.1 腐蚀方法 在腐蚀前,先确定腐蚀方法。在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把试样侵入腐蚀剂中腐蚀; (2)擦拭试样表面腐蚀; (3)电解腐蚀。

金相实验报告(成分组织观察分析)

金相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碳钢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综合分析实验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 材料11(1) 指导老师:席生岐高圆 小组组长: 仇程希 小组成员:齐慧媛李敏朱婧王艳姿闫士琪陈长龙黄忠鹤郭晓波丁江蒋经国庞小通林乐 二〇一四年四月三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碳钢热处理工艺操作; 2.学会使用洛氏硬度计测量材料的硬度性能值; 3.利用数码显微镜获取金相组织图像,掌握热处理后钢的金相组织分析方法; 4.探讨淬火温度、淬火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45和T12钢的组织和性能(硬度)的影响; 5.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相关专业知识,体会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 二、实验内容 1.进行45和T12钢试样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规范参考相关资料; 2.用洛氏硬度计测定试样热处理试样前后的硬度; 3.制备所给表中样品的金相试样,观察并获取其显微组织图像; 4.对照金相图谱,分析探讨本次实验可能得到的典型组织:片状珠光体、片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氏体等的金相特征。三、实验原理 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钢的性能,热处理工艺的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经一定时间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从而达到改变钢的性能的目的。研究非平衡热处理组织,主要是根据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来确定。 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钢的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的一系列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将会使钢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方法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一)碳钢热处理工艺 1.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3+30-50℃,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 1+30-50℃(淬火)或Acm+50-100℃(正火)。 淬火后回火温度有三种,即:低温回火(150-250℃)、中温回火(350-500℃)、

球铁件验收标准

球墨铸铁件验收标准及缺陷分析 一.验收引用标准 GB1348 球墨铸铁件 GB9441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228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229 金属冲击试验方法 GB23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GB6060.1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 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二.材质要求 1.机械性能 球铁件的牌号应符合GB1348和图纸要求的规定。 1.1球铁件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1到表4的规定

1.2球铁件的机械性能以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两个指标为验收依据。 1.3须做屈服强度、冲击韧性和硬度试验时,应在图样上或在有关的技术文件中注明。其数值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2. 金相组织 2.1 金相组织标准 按GB9441-88《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2.2球化分级 (jia ) 铸件毛坯本体的球化率在70%以上,球化级别80%为1-3级,最差部位原则上不低于4级 2.3.石墨等级 原则上球径为5-7级。 2.4 基体组织(参考) 3 .化学成分 原则上化学成分不作为验收依据,客户明确要求的除外。

球铁体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热处理工艺应符合图样或技术文件中的注明。三.几何形状与尺寸 球铁件的几何形状与尺寸应符合图样中的规定要求。 1.尺寸公差 1.1本标准规定的尺寸公差,是指球铁件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应达到的公差。1.2球铁件的尺寸公差数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公差等级按表6的规定选取。 现我公司球铁件主要用户的公差等级一般为CT9级 2.其他尺寸要求铸件应符合相应的毛坯图尺寸规定。 铸件错型≤1.0mm,砂芯歪斜量≤1.5mm。

四..表面质量 1 .铸件毛坯表面应无粘砂、氧化皮等缺陷,铸件毛坯表面的浇冒口、出气孔、 多肉、飞边、毛刺等清除干净。加工面浇冒口残余不大于1mm。其 余原则上不大于2 mm 2. 铸件毛坯不允许有裂纹、缩孔、疏松、冷隔等影响使用性能的铸造缺陷。3铸造毛坯非加工表面粗糙度Ra≤100粗糙度评定按GB6060.1-85的规定进行。 4 铸造毛坯不允许有锈蚀。 5 铸件外表气孔和渣孔缺陷 加工部位:最大深度不大于加工余量的2/3 非加工部位:原则上直径≤Φ3mm,最大深度≤1.5mm, 6.批次的标识(参考) 铸件毛坯必须在其本体的表面铸出永久性炉次标志即炉号。炉号用六位组成。第一位表示年号,取年号尾数,第二、三位表示月号,第四、五位为H号,第六位为流水号(当一炉铁水分作多包球化浇注时) ×××××× 年号尾数月号日号流水号 五、检验方法 1在提供最初样件时,铸件必须经解剖检测,X射线检测或Y射线检测无缩孔、缩松、裂纹等缺陷;在正常生产时,为确保质量稳定,要定期进行上述方式检测。并且抽1‰铸件进行解剖检测。生产设备改变、材料改变、更换模具、更改工艺或更换操作方法时,铸件必须经以上解剖与检测。 2 每炉铁水必须用广谱或色法进行成分分析,每包铁水浇注的最后一箱产品抽

物理金相试验工通用安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2064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物理金相试验工通用安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物理金相试验工通用安全操作规程 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1酸蚀 1.1.1酸蚀前必须打开通风设备,用具要良好。 1.1.2酸蚀前要仔细检查电源、开关、电路是否 良好,如发现有损坏及不正常处,应找修理人员修 理。 1.1.3配酸时,只能将酸慢慢地倒入水中,不得 将水倒入酸中。 1.1.4试样应轻轻放入酸槽中,避免酸液溅出造 成灼伤。 1.1.5工作完毕把一切用具用水冲洗干净,擦净

工作面的酸液,待酸蒸汽排净后,关好通风设备。 1.2微观检查。 1.2.1进入显微镜室前,必须换上拖鞋。 1.2.2在工作前要仔细检查所用工具、设备、仪器、电源、开关及线路是否安全可靠。 1.2.3操作显微镜时,手和试样必须清洁,调节焦距时,禁止试样和镜头相碰。 1.2.4在工作中如发现仪器、设备、电器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报告有关领导,不得自行乱动。 1.2.5调换镜头或工作完毕,应将镜头放入盒内。 1.2.6工作完毕,应切断电源,将显微镜复原,待光源散热后盖上仪器罩。 1.2.7配制使用液必须做到:

灰铸铁金相检验

灰铸铁金相检验 王元瑞(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200437) 灰铸铁中的石墨是以两种不同形式形成,一是由渗碳体的分解而形成,Fe3C→3Fe2+C石墨。二是从液体或奥氏体中直接析出,当液体或奥氏体在比较接近于平衡的冷却条件下,则液体(或固溶体)就可比通常结晶温度(或相变点)略高的情况下(如在1130~1135℃和723~738℃)直接形成石墨。 一、金相试样的选取及制备 1.试样的选取 一般是取自试块或挠曲棒上或取自铸件的本身或在铸件毛坯加工面上端30mm处切取或筒浇制活塞环可在每筒下端不大于铸件壁厚二倍的位置上切取。 2.试样的制备 将试样观察面在细砂轮上磨平,然后经360#、600#、1000#、03#砂纸磨制至抛光,消除试样磨面的划痕。铸铁石墨不使其污染或拖曳。 3.试样的抛光 选用短毛纤维柔软的平绒、呢或丝绸。抛光粉最好是具有细致尖利性。可用氧化铬、氧化铁。在开始抛光时对抛光粉的浓度可以高些,这对防止石墨拖曳有好处。抛光时用力要适中均衡,随时转动变换试样方向,将至完成时把抛光粉减薄,并用力减轻。最后清水冲洗试样,再轻微抛光用干净丝绒擦干就可观察石墨,以观察试样无划痕,石墨呈灰暗为标准。 粗抛:1)氧化铬(Cr2O3)粉+0.2%铬酐,转速可用1300r/min左右。 2)3.5~5μ金刚石研磨膏或金刚石喷雾剂。 细抛:1)氧化铁(Fe3O3)。 2)0.5~2.5μ金刚石研磨膏或金刚石喷雾剂。 4.试样的侵蚀 一般采用2~5%硝酸酒精溶液或4%苦味酸酒精溶液。 二、灰铸铁金相检验及评定方法 石墨的类型,石墨的长度和数量、共晶石墨的控制,基体组织中的珠光体的分散度,铁素体含量,磷共晶的类型及分布特征和面积大小程度,渗碳体数量等。可按GB/T7216-1987,ASTM A247-06,ISO 945-75等标准检验。 三、灰铸铁的组织和性能 1.石墨的形态及识别 以两种不同形式形成:由渗碳体的分解而形成,Fe3C→3Fe2+C石墨;由从液体或奥氏体中直接析出。 A型(片状)片状石墨无方向性均匀分布;B型(菊花状)菊花状石墨中心以小片状与点状石墨向外伸展形呈菊花形分布;C型(片块状石墨)粗大初生片状石墨,部分带尖角块状及小片状石墨;D型(枝晶点状)又称树枝状石墨或称过冷石墨以点状与小片状石墨呈无方向性枝晶分布;E型(枝晶片状)石墨以小片状石墨呈有方向性枝晶分布;F型(星状)石墨呈星射状。

金相分析岗位作业标准

嘉晨集团营口天盛重工装备有限公司理化检验中心标准 金相分析岗位作业标准 TSZG/LH-2011-09-02 ———————————————————————————————————————1 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中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断口检验法、非金属夹杂物、金相显微组织检验方法、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等检验方法。 1.2 本方法适用于铁素体奥氏体型双向不锈钢中a-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引用标准 GB / 1.1 标准工作守则 GB/T226 -199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2971 -1982 碳素钢、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 GB/T10561-1989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方法 GB/T13298-1991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YB/5148-1993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3.职责与权限 3.1在班长的领导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技术标准、规程正确操作,准确及时完成检验任务。 3.2对接收样品的质量、数量、重量进行确认,确认不合格的样品应拒收,并及时通知班长处理。 3.3在操作过程中,对设备、检测结果、试剂、标准物质等出现异常时应终止操作,及时向班长汇报,由班长处理。 3.4按ISO/IEC 17025质量管理要求,规范填写原始记录,同时对数据的安全保密性负责。 3.5按本室样品管理制度管理好样品。 3.6正确使用与维护设备,对设备维修不合格,有权拒绝验收。 3.7负责控制本岗位危险点、源,杜绝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 3.8负责本岗位责任区的环境卫生,保管好本岗位一切用具。 3.9对非本岗位人员有权制止进入本岗位作业区。 3.10对违章指挥和危及自身安全时,有权向领导提出停止作业。 4. 上岗条件 4.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品行端正,服从公司及中心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 4.2能够正确掌握本岗位作业标准和工作职责,能够独立完成本岗位操作。 4.3熟悉本岗位设备、仪器性能,能够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 4.4岗前经过三级安全教育,考试成绩合格。 4.5身体健康,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 5 . 作业前准备 5.1 按附录A《职工劳动保护品使用标准》穿戴好劳动保护品,提前15分钟参加班前会未经补课和班前喝洒、患病及精神异常者不准上岗。

金相检测步骤 详细版

金相检测步骤详细版 第一步:试样选取,部位确定及截取方式 选择取样部位及检验面,此过程综合考虑样品的特点及加工工艺,且选取部位需具有代表性。金相试样的选取及尺寸: 取样部位的选取应根据待检材料的特点、加工工艺以及热处理过程而定。生产中的常规检验所用试样的的取样方向、部位和数量在产品标准或相应的技术条件中都有规定。通常试样的尺寸大小以便于握持、易于磨制为准,建议尺寸为直径15mm、高15~20mm的圆柱体或边长为15~25mm的立方体。 a、对于失效分析材料,应在失效部位和未失效部位分别取样,进行比对分析,便于研究其失效原因。 b、对于铸件,应从表面到心部,上部至下部观察其组织差异。 c、对于热处理后的工件,由于其金相组织均匀,可截取任意一截面进行观察,但如果试样表面进行处理(如表面化学处理、镀层等)取样时应垂直于表面,以便观察其组织和测量表面处理层厚度。 d、对于加工(如轧制、型材、锻件等)过的试样,若要分析工件表层有无脱碳、折迭等缺陷和检验晶粒度大小,应横向取样;若要研究夹杂物、组织变形程度等,应纵向取样。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试验测试与计量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船级社(CCS)授权的船舶材料验证试验机构,具备集高、精、尖仪器设备和先进的软件分析技术于一体的评价手段,可快速进行金相检测、性能检测,并能全方位的开展失效分析及安全寿命评估、材料及构件工程适应性评价等工作。 第二步:镶嵌。 如果试样的尺寸太小或者形状不规则,则需将其镶嵌或夹持。 第三步:试样粗磨。 粗磨的目的是平整试样,磨成合适的形状。一般的钢铁材料常在砂轮机上粗磨,而较软的材料可用锉刀磨平。 第四步:试样精磨。 精磨的目的是消除粗磨时留下的较深的划痕,为抛光做准备。对于一般的材料磨制方法分为手工磨制和机械磨制两种。 第五步:试样抛光。 抛光的目的是把磨光留下的细微磨痕去除,成为光亮无痕的镜面。一般分为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三种,而最常用的为机械抛光。

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金相组织观察与绘制

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金相组织观察与绘制 (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和认识灰铸铁中石磨和金属基体的金相特点, 2.了解和认识球墨铸铁以及可锻铸铁、蠕墨铸铁中石磨和金属基体的组织特点。 3.学习有关灰铸铁的金相检验方法。 4.学习有关球墨铸铁的金相检验方法。 5.了解铸铁金相试样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察和绘制以下灰铸铁的金相组织: (1)具有A型分布石磨的灰铸铁(试片未侵蚀)。 (2)具有B型分布石磨的灰铸铁(试片未侵蚀)。 (3)具有C型分布石磨的灰铸铁(试片未侵蚀)。 (4)具有D型分布石磨的灰铸铁(试片未侵蚀)。 (5)具有E型分布石磨的灰铸铁(试片未侵蚀)。 (6)具有F型分布石磨的灰铸铁(试片未侵蚀)。 并对A型石墨进行石墨长度检验,确定石墨长度分级。 (7)选1~2片灰铸铁试样,侵蚀后进行基体组织的分析检验;确定灰铸铁基体的类别,珠光体数量,珠光体分散度,磷共晶数量和分类,碳化物数量等。 (8)具有二元磷共晶体的灰铸铁(试片侵蚀)观察磷共晶体结构。 2.观察和绘制以下球墨铸铁和可锻铸铁的金相组织 (1)球墨铸铁的铸态组织(包括具有自由渗碳体的铸态组织), (2)球墨铸铁的退火金相组织(铁素体组织), (3)球墨铸铁的正火或部分奥氏体正火金相组织, (4)球墨铸铁的淬火或调质的金相组织, (5)球墨铸铁的等温淬火金相组织, (6)选1~2块铸态或经热处理的球墨铸铁试样进行球化率和金属基体的鉴定。

(7)可锻铸铁的金相组织(铁素体), (8)蠕墨铸铁的金相组织, 三、实验仪器设备 1.配放大100倍和400倍镜头的金相显微镜。 2.试片侵蚀剂:3~5%硝酸酒精溶液。 3.按实验要求选取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试块。 四、实验方案实施与数据 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1.实验目的及要求 2.实验仪器设备 3.实验内容 4.实验方案实施与数据 (1)在实验报告纸上画Φ50的圆圈,在圆圈下画五条横线,例: 试样名称—————————— 试样状态—————————— 浸蚀方法—————————— 放大倍数—————————— 金相组织—————————— (2)共画16个圆圈以被实验时使用。 (3)在每个画好的金相组织图上,用指引线指出该金相组织的类别。 5.实验总结 (1)回答实验报告上的思考题 (2)参加本次试验的体会和有哪些提高。

金相分析基础

《金相分析基础》 指导书 材料系热加工教研室

实验一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制备金相试样的常规方法及要点。 2.初步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技术,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 正确地检验和分析金属的显微组织必须具备优良的金相试样。金相试样的制备分取样、磨制、抛光、组织显示(浸蚀)等几个步骤。 1.取样:取样应根据被检零件的检验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 同时还须考虑切取方法、检验面的选择及样品是否需要装夹或镶嵌。切取试样时应防止样品过热和变形。金相样品的尺寸一般以12×10mm为宜。 2.对于细小或形状特殊的试样,如线材、细小管材、薄板、锤击碎 块等。在磨光时不易握持,用镶嵌方法镶成标准大小的试块,常用的镶嵌法有相机械夹持法和有机材料镶嵌法等。 3.磨制:分粗磨和细磨两步。粗磨是将切割后的试样在砂轮上磨平, 对不作表层检验或测量的试样磨平后应倒角。细磨是消除粗磨时产生的磨痕,为试样磨面的抛光做好准备。细磨一般在从粗到细不同粒度的一系列砂纸上进行。 4.抛光:目的为去除金相磨面上因细磨而留下的磨痕,使之成为光 滑、无痕的镜面。金相试样的抛光可分为机械抛光、电解抛光、

化学抛光三类。机械抛光简便易行,应用较广。 5.组织显示:由于金属中合金成分和组织的不同,造成腐蚀能力的 差异,腐蚀后使个组织间、晶界和晶内产生一定的衬度,金属组织得以显示。常用的金相组织显示方法有:(1)化学浸蚀法;(2)电解浸蚀法;(3)金相组织特殊显示法。其中化学显示法最为常用。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设备:切割机、砂轮机、金相砂纸一套,玻璃板一块、金相试样抛光机、腐蚀用的试剂、抛光悬浮液、酒精、脱脂棉、夹子、吹风机。材料:不同热处理后的45钢、20钢、T8钢、T12钢之中的任意两块。四.实验步骤 1.教师讲解试样制备的一般过程,并作教学演示。、 2.先取样(切割),在进行粗磨,然后把试样分别进行退火、淬火、 回火等热处理。待试样冷却准备磨制。 3.每位同学领取已预先经砂轮平整的金相样品一只,依次在砂纸上 磨制。每换一道砂纸时,应将样品磨面洗净,同时旋转90°进行磨制,并观察上道磨痕的去除情况。 4.将细磨好的试样在水中冲洗,而后进行粗抛(Al2O3)和细抛 (Cr2O3)。粗抛后应用水将样品冲洗后在细抛。 5.将细抛好的试样再用水洗净,酒精冲洗后用电吹风吹干,然后选

金相组织分析

实验三碳钢的非平衡组织及常用金属材料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目的概述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报告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2. 熟悉碳钢几种典型热处理组织——M、T、S、M回火、T回火、S回火等组织的形态及特征。 3. 熟悉铸铁和几种常用合金钢、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 4. 了解上述材料的组织特征、性能特点及其主要应用。 TOP 二、概述 1.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碳钢经退火、正火可得到平衡或接近平衡组织,经淬火得到的是不平衡组织。因此,研究热处理后的组织时,不仅要参考铁碳相图,而且更主要的是参考钢的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 为了简便起见,用C曲线来分析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等温转变的组织及性能(见表3-1)。 在缓慢冷时(相当于炉冷,见图2-3中的V 1)应得到100%的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V 2 。时(相当于空冷), 得到的是较细的珠光体,即索氏体或屈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V3时(相当于油冷),得到的为屈氏体和马 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至V 4、V 5 ,(相当于水冷),很大的过冷度使奥氏体骤冷到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s)后, 瞬时转变成马氏体。其中与C曲线鼻尖相切的冷却速度(V 4 )称为淬火的临界冷却速度。

亚共析钢的C 曲线与共析钢相比,只是在其上部多了一条铁素体先析出线,当奥氏体缓慢冷却时(相当于炉冷,如图2-3中V 1:),转变产物接近平衡组织,即珠光体和铁素体。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即V 3>V 2>V ,时,奥氏体的过冷度逐渐增大,析出的铁素体越来越少,而珠光体的量逐渐增加,组织变得更细,此时析出的少量铁素体多分布在晶粒的边界上。因此,V 1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V 2的组织为铁素体+索氏体; V 3,的组织为铁素体+屈氏体。当冷却速度为V 4,时,析出很少量的网状铁素体和屈氏体(有时可见到少量贝氏体),奥氏体则主要转变为马氏体和屈氏体(如图3-3);当冷却速度V 5,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时,钢全部 转变为马氏体组织(如图3-6,3-7)。 过共析钢的转变与亚共析钢相似,不同之处是后者先析出的是铁素体,而前者先析出的是渗碳体。 ① 珠光体(P ) 珠光体的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片状珠光体和颗粒状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由一片片相互交错排列的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形成珠光体的先行条件是事先形成均匀的奥氏体,而后缓慢冷却在A1以下附近温度形成。片状珠光体似手指纹的层状结构,它是一层铁素体和一层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见图3-1)。颗粒状珠光体是在铁素体的基体上分布着细小颗粒状的渗碳体的球化组织(见图3-2)。 图3-1片状珠光体500×4%硝酸酒精 图3-2 颗粒状珠光体500×4%硝酸酒精 ② 索氏体(s) 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其片层比珠光体更细密,在高倍(700倍以上)显微放大时才能分辨(见图3-3)。 ③ 屈氏体(T) 也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片层比索氏体还细密,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只能看到如墨菊状的黑色形态。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包围着马氏体;当析出量较多时,呈大块黑色团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其中的片层(见图3-4)。 图3-3 索氏体500×4%硝酸酒精 图3-4 屈氏体+马氏体500×4%硝酸酒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