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的面向及主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建设的面向及主要任务
社会建设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概念。自从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渐入决策层和学术界视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开展了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将原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的布局扩展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格局,第一次将社会建设纳入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同等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加强社会建设作为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建设在全国各界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到底何谓社会建设,至今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观点,观点的不一致导致实务部门及决策层对社会建设的误读甚至产生决策失误。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澄清。
社会建设从其内涵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建设是指与自然环境相对应的人类社会的建设,他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组成部分。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建设。狭义的社会建设是指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机制,并不断修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社会风险和社会矛盾。
社会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实现人类社会终极关怀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论是古希腊的哲人先贤还是中国古代的社会思想家,都在探求如何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问题。它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探求和思考。自近代以来,人们找到了一条繁荣社会、造福人民的道路即资本主义,但是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所固有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来克服这一矛盾,社会学者找到了两条不同的范式,一个是西方的改良主义,另一条道路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方式。但是两条道路并不都是尽善尽美,人类社会分化的利益需求的存在,使得社会建设实践中永远不可能存在理想型社会。
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性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建设的不同阶段有不同时代建设主题。近代中国遭遇的殖民侵略使得社会建设的主题是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建设主题是完成工业化,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建设的主
题是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但是由于社会建设的不同阶段只能解决某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问题总是会以各种面向而存在,从而使得社会建设在不同阶段要进行主题转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党和政府将经济建设作为我们的建设和发展重心,忽略了对社会结构和贫富差距的调整,在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层级不断分化的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部分群体利益受损,从而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
作为社会建设的时代主题,在现阶段就是要抓住那些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以及重大民生问题作为目前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推进农村发展,改变目前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建国以后,为了支持重工业的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我们的党和政府实行了城乡分治的战略,形成了二元社会的格局。城乡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发展,使得农村处于贫困的状态,这一格局形塑了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行为和日常生活方式,使之在人力资本上明显处于弱势。因此在对待农民的问题上,一方面在妥善安置因城市化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活保障的同时,对偏远地区尚未分享到城市化成果的农民,应该继续加大惠农政策,使之摆脱贫困,真正促进城乡走向一体化。
第二,完善普通民众的利益表达机制。改革开放30年,由于我们的发展目标主要放在了经济增长而不是社会发展,忽略了普通民众的社会权利,在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由于利益表达机制的不畅通,这些矛盾将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有必要继续完善普通民众的利益表达机制,理顺其利益表达的途径,实现有效治理。
第三、开展社区服务、加强社区发展、还社区自治权利。随着中国城市单位制的变革,单位人开始向社区人转变。社区成为承载中国城市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社区建设对于中国社会的基层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稳定则社会稳定,社区和谐则社会和谐已经日益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的共识。但是由于社区自治与社区管理行政化之间存在的张力和矛盾,使社区成为了政府的“一条腿”,除了履行社会管理和控制的功能外,社区真正应该发挥的服务社区居民,实现自我管理的自治功能基
本上处于缺失的状态。中国城市社会既有的矛盾和危机在城市社区中都在不同程度上演着,只有政府倡导,社区才能通过行政性倡导进行推进,形成了运动战的社区服务模式,而不能形成常态化的服务模式。因此应该在基础比较好的社区,进行典型示范,对社区存在的老年人问题、残疾人问题、妇女儿童问题以及社区文化服务和体育服务问题实行综合的全方位的服务,彻底转变社区的管理理念,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第四、培育民间组织,发挥民间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协同作用。民间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独立于党政体系之外的正式的社会组织。民间组织是国家与社会关系二分法中的一个重要的调和力量。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二分法可以在学理上厘清彼此之间的边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难以清楚区分的模糊区域,这一区域既可以归于市场与社会,又可以归于国家与政府。当政府发挥全能政府的功能,社会形成总体性社会的时候,国家与政府将发挥所有的功能,而社会空间将会受到挤占,形成只见国家不见社会的强国家与弱社会的格局。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单位制社会就是这一格局的典型特征。随着单位制的逐渐解体,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个体人之间的分化,出现了新的再组织化的需求。民间组织恰恰是满足了个体人再组织化的需求,同时由于国家的社会功能的不断释放,也为民间组织承接社会功能提供了应有的制度空间。民间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对于扩大公共服务、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发挥重要的补充和协同作用,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反映社会诉求,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大力培育民间组织特别是社区自治型公益型慈善型民间组织,对于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将有重要的补益作用。为此政府应该一方面进行民间组织的监管的同时,加大对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孵化,形成政府制定规则,民间组织助力发展的社会建设的新格局。
第五、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配套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沈阳的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经之路,城市化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和公共服务建构。目前沈阳的城市化已经突破十年前二环以外是农村的格局,随着新小区不断向二环以外甚至三环以外的推进,城市道路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