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11年河南省旱涝灾害的变化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1—2011年河南省旱涝灾害的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葛笑莹张静雯朱丽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20期
摘要利用河南省1981—2010年30年间受到旱涝灾害影响的土地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和受灾百分比、绝收百分比相关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旱涝灾害的年际差异和分布情况,并对干旱、洪涝这2种农业气象灾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灾害发展具有周期性,干旱和洪涝周期变化的频率越来越高;河南省干旱灾害的分布主要呈现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加重的态势,虽然从整体来看降水很少,但由于其集中在小的范围和短时间内,常常会出现局部的暴雨洪水;河南省灾害的发生往往在一段时间和地区集中出现,在灾害的相对频发期,常见的几种灾害会同时发生。

关键词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影响;减灾;河南省;1981—2010年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20-0194-02
河南省位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与安徽、山东接壤,南和湖北相邻,西同陕西相连,北与河北、山西交界,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1-3]。

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

河南省近30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所造成粮食受灾面积年均为1 520.75 km2,占全省粮食面积的48.61%,平均每年造成粮食绝收面积为192.35 km2,占全省粮食面积的6.15%[4-5]。

灾害最为严重的年份为1989年和2000年,受灾面积分别为2 751.33 km2和2 835.00 km2,分别达到全省粮食面积的89.23%和99.17%,分别造成的粮食绝收面积为373.33 km2和1 193.00 km2,占全省粮食面积的12.11%和41.73%。

1 河南省气候概况
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属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2~16 ℃。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 ℃(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 ℃(1966年6月20日,洛阳)。

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 d。

年平均降水量为500~900 mm,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 100 mm以上。

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2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1981—2010年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农业经济损失等资料来源于中国气象局;农作物单产资料来源于河南省农业经济统计资料[1]。

分析方法:采用线性分析法研究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2-5];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大小。

3 特征分析
3.1 近30年旱涝灾害趋势变化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1981—2010年干旱造成灾害的比例是明显增加的趋势,其灾害倾向率为5 500 km2/年,趋势系数为0.269。

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以后干旱面积变化振幅较大,90年代后干旱出现频率显著增大。

与此同时1981—2010年洪涝造成灾害的比例是缓慢递减的趋势。

3.2 旱灾的年际差异与分布情况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干旱所致的粮食受灾面积和绝收面积的年际变化趋势,用折线图的形式将近30年河南省干旱所造成的粮食受灾面积和绝收面积描述了出来。

从图2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10年河南省就会出现一次全省范围大面积干旱,1989年粮食受灾面积达2 373.3 km2,2000年粮食受灾面积达到2 790 km2,河南省旱灾的发生呈曲线上升趋势。

对图中30年旱灾情况进行每10年一次分析:1977—1986年河南省干旱造成的年均粮食受灾面积为838.60 km2,年均绝收面积为40.87 km2;1987—1996年河南省干旱造成的年均粮食受灾面积为900.17 km2,年均绝收面积为67.63 km2;而1997—2006年河南省干旱造成的年均粮食受灾面积已经达到1 232.68 km2,年均绝收面积达到229.61 km2,分别为1977—1986年的1.47倍和5.62倍。

从常年干旱灾害发生的情况分析,河南省干旱灾害呈现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加重的态势。

主要分布在平顶山、许昌、郑州、洛阳、安阳、鹤壁等市。

豫西部分为山地、丘陵岗区因缺乏灌溉条件,旱情较重;东部平原地区,气候适中,干旱灾害发生频率不高;豫中地区常年气候干燥,降雨偏少,干旱灾害频频发生。

3.3 洪涝灾害的年际差异与分布情况
洪涝在河南省是仅次于干旱的第二大农业气象灾害。

由表1可知,河南省洪涝造成年均粮食受灾面积为321.32 km2,占全省粮食面积的10.27%,每年造成的绝收面积为67.17 km2,占全省粮食面积的2.15%;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年份为1989年、1998年和1999年,洪涝造成的粮食受灾面积分别为1 946.00、1 545.33、1 082.67 km2,分别达到当年全省粮食面积的
67.35%、51.06%和35.72%;造成的粮食绝收面积分别为528.00、410.67、384.67 km2,分别占当年全省粮食面积的18.27%、13.57%和12.69%。

除1992年以外,其他年份均统计有洪涝灾
害发生,1989年为近30年最高峰,受灾面积达到1 946.00 km2,20世纪90年代洪涝灾害危害加重,大面积的受灾年份增加,其中1998年、1999年和2001年都接近或超过1 000 km2。

对照30年洪涝灾害情况进行每10年一次分析:1977—1986年河南省洪涝造成年均粮食受灾面积为374.87 km2,年均绝收面积为76.07 km2;1987—1996年河南省洪涝造成年均粮食受灾面积为395.63 km2,年均绝收面积为100.17 km2;1997—2006年河南省洪涝造成年均粮食受灾面积仅为193.46 km2,年均绝收面积只有25.29 km2。

近10年来,河南省洪涝灾害的受灾面积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受灾面积不大,且每10年左右一次的大面积洪涝发生的峰值一直未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警惕下一次大的洪涝灾害的出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种气象灾害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联系。

大多年份干旱和洪涝2种灾害在发生时存在着一定的相对性,大部分情况下是旱灾多时涝灾少,涝灾多时旱灾少。

4 河南省旱涝灾害的成因初步分析
河南省常年受到来自东南方的热带气旋、西南方的温带气旋和副热带冷高压的影响,经常会形成局部强降雨的对流天气,降雨短时过大形成径流,就易造成沿黄和沿河的区域受到洪涝灾害的侵袭。

河南省年降水量的80%都集中5—9月,这一时期降水在地区上分布的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易形成豫西北的干旱。

地形地势和土壤条件也是造成该省农业气象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省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东、西两侧较高,中部和沿黄地区地势较低。

地势起伏跌宕,易获得黄河水蒸气,抬升后形成降水,降水后多形成明显的地表径流,对地表土壤和植被冲刷较为严重,降低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大大增加了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东部山区获得较多降水的同时,使得西北部没有充足的水蒸气形成降水,易形成干旱。

5 参考文献
[1] 廉丽姝.山东省气候变化及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J].气象科技,2005(1):73-78.
[2] 张强,高歌.我国近50年旱涝灾害时空变化及监测预警服务[J].科技导报,2004(7):21-24.
[3] 黄荣辉,蔡榕硕,陈际龙,等.我国旱涝气候灾害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气候系统变化的关系[J].大气科学,2006(5):730-743.
[4] 朱晓华,蔡运龙,王建.中国旱涝灾害的分形结构[J].地球科学进展,2003(4):509-514.
[5] 张爱民,马晓群,杨太明,等.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07(5):619-6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