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细小病毒病JIANG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防止和减少继发细菌和霉菌等感染,可考虑应用抗生素。 [3]
•
• • •
•
番鸭细小病毒病 - 治疗
• 挑出体型弱小以及嘴巴一张一张发病明显的鸭子单独管理。 • 每天往圈里撒一层新鲜的垫料,保持圈舍干燥舒适。 • 圈舍每天坚持消毒一次,可采用中药烟熏消毒,运动场地用复合碘1 毫升对2千克水喷洒消毒。 • 小鹅瘟-细小病毒二联抗体+植物血凝素+海尔欣特(主要成分:氧氟 沙星)混合注射一次,第二天用高效抗病毒生物制剂与扶正解毒中药 其中的中药开水煎汁混合饮水,仅用一天即可。 • 本病恢复后重点要巩固肠道,修复肠道黏膜损伤,可用速效修复肠道 的中药白头翁散(主要成分:白头翁、黄连、黄柏)煎汁25千克料+新 霉素,连用3天。
番鸭细小病毒病
(Muscovy duck parvovirus infection, MDP)
MDP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 (Muscovy duck parvovirus, DPV)引起的, 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新的疫 病。与小鹅瘟有相似性,但致死率不同。 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40%~50%以上,是 目前番鸭饲养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本病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于中国 福建和法国西部Brittany地区,20世纪90年代 初才认识到它是不同于小鹅瘟的独立疾病。
•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 断。但是临诊上本病常与小鹅瘟、鸭病毒性肝炎和鸭 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故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确 诊必须依靠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 • 病毒分离鉴定 :无菌采病料按常规操作,取上清液接 种11~13日龄番鸭胚,每天观察,多数鸭胚4~7天死 亡,检查胚的病变作诊断。收集胚液和胚胎作血清学 检查。 • 血清琼脂扩散试验:(AGP)、胶乳凝集试(LP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核酸探针等均可作诊断 [2]。 • 病毒分离与GPV相同,但要把DPV和GPV区分开来, 必须通过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法或交叉中和试验,因 为番鸭对GPV和DPV都易感。由于GPV和DPV存在共 同抗原,对MPV特异的单抗在对分离物的鉴定和对临 诊样品的快速诊断上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基于MPV特 异单抗的乳胶凝集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可用于临诊样 品DPV病毒的检测,而乳胶凝集抑制试验则可用于血 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鸭群的抗体监测。
番鸭细小病毒病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4~9d,病程2~7d,病程长短与发病日龄
番鸭细小病毒病 - 病理变化
• • • • • 大部分病死鸭肛门周围有稀粪黏附, 泄殖器扩张、外翻; 心脏变圆,心壁松弛,尤以左心室病变明显; 肝脏稍肿大,胆囊充盈, 肾和脾稍肿大,胰腺肿大且表面散布针尖大灰白 色病灶; • 肠道呈卡他性炎症或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点 状出血,尤以十二指肠和直肠后段黏膜为甚,少 数病例盲肠黏膜也有点状出血[1]。
番鸭细小病毒病 - 剖检特征
• 全身呈败血现象。十二指肠前段有多量胆汁,全 小肠呈卡他炎症,粘膜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或有 粘膜脱落,或有炎性涌出物;有பைடு நூலகம்病例肠粘膜上 附着散在的纤维素性凝块,呈黄绿色或暗绿色; 盲肠和直肠粘膜也有出血点。心脏变圆,心肌松 弛。肝、脾、肾、胰稍肿大,表面散布针尖大灰 白色病灶。
番鸭细小病毒病 - 流行病学
• 雏番鸭是惟一自然感染发病的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 龄关系密切,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愈高,3周龄以内 的雏番鸭发病率为20%~60%,病死率为20%~40%不 等。40日龄的番鸭也可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 病鸭通过排泄物特别是通过粪便排出大量病毒,污染饲料、 饮水、用具、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传播。如果病鸭的排泄 物污染种蛋外壳,则引起孵房内污染,使出壳的雏番鸭成 批发病。
•
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边形,无 囊膜,病毒基因组为单股DNA。MPV的生 物学特性与小鹅瘟病毒(gPV)相似。通过交 叉中和试验可以把MPV和GPV区分开来, 有高效价抗GPV抗体的雏番鸭对MPV仍然 易感。病毒能在番鸭胚和鹅胚中繁殖,并 引起胚胎死亡。病毒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 上繁殖并引起细胞病变,在细胞核内复制。 该病毒对乙醚、胰蛋白酶、酸和热等灭活 因子作用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对紫外线照 射很敏感。
番鸭细小病毒病 - 诊断
番鸭细小病毒病 - 防制
• • 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对本病的防制具有重要意义,对种蛋、孵房和育雏室的 严格消毒尤为重要,结合预防接种,可减少或防止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国内已研制出DPV弱毒活疫苗供雏番鸭和种鸭免疫预防用。也可使用灭活疫 苗。国外有供种鸭用的GPV和DPV二联灭活疫苗,而在雏番鸭则联合使用灭 活的水剂DPV疫苗和弱毒GPV活疫苗。 孵坊要严格消毒,种蛋也应消毒,入孵种蛋应是免疫蛋。 加强育雏期的管理,鸭舍干燥,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密度适中,勤换垫料。 出壳后4周内雏番鸭要隔离饲养。 刚引进的雏鸭及时供水,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和葡萄糖,以增强体质。 做好疫苗接种,种母鸭产蛋前25天,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苗;福建省农 科院牧医研究所研制的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活疫苗,用于雏番鸭和种番鸭的接 种有良效。 对病雏番鸭用高免血清或蛋黄液(卵黄抗体)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
• 本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是由于冬春气温低,育雏室空 气流通不畅,空气中氨和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故发病率和 死亡率较高。
•
密切相关。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类 型。 • 最性型:多数发生于出壳后6d以内的雏番鸭,病逝凶猛, 病程短,只有几个小时。多数病雏不表现症dao状,即衰 竭· 倒地死亡。病雏的喙端· 泄殖腔、蹼等变化不明显,偶 尔见羽毛直立、蓬松,临死时两腿乱划,头颈向一侧扭曲。 本病发病率低,占整个病雏的4%~6%。 • 急性型:主要见于7~14日龄雏番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 顿,羽毛蓬松,两翅下垂,尾端向下弯曲,两脚无力,懒 于走动,厌食,离群;有不同程度腹泻,排出灰白或淡绿 色稀粪,并黏附于肛门周围;呼吸困难,喙端发绀,后期 常蹲伏,张口呼吸。病程一般为2~4d,频死前两肢麻痹, 倒地,衰竭死亡。 • 亚急性型:多见于发病日龄较大的雏鸭,主要表现为精神 萎顿,喜蹲伏,两脚无力,行走缓慢,排黄绿色或灰白色 稀粪,并黏附于肛门周围。病程5~7d,病死率低,大部 分病愈鸭颈部、尾部脱毛、嘴变短、生长发育受阻,成为 僵鸭。
•
• • •
•
番鸭细小病毒病 - 治疗
• 挑出体型弱小以及嘴巴一张一张发病明显的鸭子单独管理。 • 每天往圈里撒一层新鲜的垫料,保持圈舍干燥舒适。 • 圈舍每天坚持消毒一次,可采用中药烟熏消毒,运动场地用复合碘1 毫升对2千克水喷洒消毒。 • 小鹅瘟-细小病毒二联抗体+植物血凝素+海尔欣特(主要成分:氧氟 沙星)混合注射一次,第二天用高效抗病毒生物制剂与扶正解毒中药 其中的中药开水煎汁混合饮水,仅用一天即可。 • 本病恢复后重点要巩固肠道,修复肠道黏膜损伤,可用速效修复肠道 的中药白头翁散(主要成分:白头翁、黄连、黄柏)煎汁25千克料+新 霉素,连用3天。
番鸭细小病毒病
(Muscovy duck parvovirus infection, MDP)
MDP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 (Muscovy duck parvovirus, DPV)引起的, 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新的疫 病。与小鹅瘟有相似性,但致死率不同。 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40%~50%以上,是 目前番鸭饲养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本病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于中国 福建和法国西部Brittany地区,20世纪90年代 初才认识到它是不同于小鹅瘟的独立疾病。
•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 断。但是临诊上本病常与小鹅瘟、鸭病毒性肝炎和鸭 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故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确 诊必须依靠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 • 病毒分离鉴定 :无菌采病料按常规操作,取上清液接 种11~13日龄番鸭胚,每天观察,多数鸭胚4~7天死 亡,检查胚的病变作诊断。收集胚液和胚胎作血清学 检查。 • 血清琼脂扩散试验:(AGP)、胶乳凝集试(LP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核酸探针等均可作诊断 [2]。 • 病毒分离与GPV相同,但要把DPV和GPV区分开来, 必须通过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法或交叉中和试验,因 为番鸭对GPV和DPV都易感。由于GPV和DPV存在共 同抗原,对MPV特异的单抗在对分离物的鉴定和对临 诊样品的快速诊断上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基于MPV特 异单抗的乳胶凝集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可用于临诊样 品DPV病毒的检测,而乳胶凝集抑制试验则可用于血 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鸭群的抗体监测。
番鸭细小病毒病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4~9d,病程2~7d,病程长短与发病日龄
番鸭细小病毒病 - 病理变化
• • • • • 大部分病死鸭肛门周围有稀粪黏附, 泄殖器扩张、外翻; 心脏变圆,心壁松弛,尤以左心室病变明显; 肝脏稍肿大,胆囊充盈, 肾和脾稍肿大,胰腺肿大且表面散布针尖大灰白 色病灶; • 肠道呈卡他性炎症或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点 状出血,尤以十二指肠和直肠后段黏膜为甚,少 数病例盲肠黏膜也有点状出血[1]。
番鸭细小病毒病 - 剖检特征
• 全身呈败血现象。十二指肠前段有多量胆汁,全 小肠呈卡他炎症,粘膜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或有 粘膜脱落,或有炎性涌出物;有பைடு நூலகம்病例肠粘膜上 附着散在的纤维素性凝块,呈黄绿色或暗绿色; 盲肠和直肠粘膜也有出血点。心脏变圆,心肌松 弛。肝、脾、肾、胰稍肿大,表面散布针尖大灰 白色病灶。
番鸭细小病毒病 - 流行病学
• 雏番鸭是惟一自然感染发病的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 龄关系密切,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愈高,3周龄以内 的雏番鸭发病率为20%~60%,病死率为20%~40%不 等。40日龄的番鸭也可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 病鸭通过排泄物特别是通过粪便排出大量病毒,污染饲料、 饮水、用具、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传播。如果病鸭的排泄 物污染种蛋外壳,则引起孵房内污染,使出壳的雏番鸭成 批发病。
•
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边形,无 囊膜,病毒基因组为单股DNA。MPV的生 物学特性与小鹅瘟病毒(gPV)相似。通过交 叉中和试验可以把MPV和GPV区分开来, 有高效价抗GPV抗体的雏番鸭对MPV仍然 易感。病毒能在番鸭胚和鹅胚中繁殖,并 引起胚胎死亡。病毒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 上繁殖并引起细胞病变,在细胞核内复制。 该病毒对乙醚、胰蛋白酶、酸和热等灭活 因子作用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对紫外线照 射很敏感。
番鸭细小病毒病 - 诊断
番鸭细小病毒病 - 防制
• • 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对本病的防制具有重要意义,对种蛋、孵房和育雏室的 严格消毒尤为重要,结合预防接种,可减少或防止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国内已研制出DPV弱毒活疫苗供雏番鸭和种鸭免疫预防用。也可使用灭活疫 苗。国外有供种鸭用的GPV和DPV二联灭活疫苗,而在雏番鸭则联合使用灭 活的水剂DPV疫苗和弱毒GPV活疫苗。 孵坊要严格消毒,种蛋也应消毒,入孵种蛋应是免疫蛋。 加强育雏期的管理,鸭舍干燥,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密度适中,勤换垫料。 出壳后4周内雏番鸭要隔离饲养。 刚引进的雏鸭及时供水,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和葡萄糖,以增强体质。 做好疫苗接种,种母鸭产蛋前25天,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苗;福建省农 科院牧医研究所研制的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活疫苗,用于雏番鸭和种番鸭的接 种有良效。 对病雏番鸭用高免血清或蛋黄液(卵黄抗体)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
• 本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是由于冬春气温低,育雏室空 气流通不畅,空气中氨和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故发病率和 死亡率较高。
•
密切相关。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类 型。 • 最性型:多数发生于出壳后6d以内的雏番鸭,病逝凶猛, 病程短,只有几个小时。多数病雏不表现症dao状,即衰 竭· 倒地死亡。病雏的喙端· 泄殖腔、蹼等变化不明显,偶 尔见羽毛直立、蓬松,临死时两腿乱划,头颈向一侧扭曲。 本病发病率低,占整个病雏的4%~6%。 • 急性型:主要见于7~14日龄雏番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 顿,羽毛蓬松,两翅下垂,尾端向下弯曲,两脚无力,懒 于走动,厌食,离群;有不同程度腹泻,排出灰白或淡绿 色稀粪,并黏附于肛门周围;呼吸困难,喙端发绀,后期 常蹲伏,张口呼吸。病程一般为2~4d,频死前两肢麻痹, 倒地,衰竭死亡。 • 亚急性型:多见于发病日龄较大的雏鸭,主要表现为精神 萎顿,喜蹲伏,两脚无力,行走缓慢,排黄绿色或灰白色 稀粪,并黏附于肛门周围。病程5~7d,病死率低,大部 分病愈鸭颈部、尾部脱毛、嘴变短、生长发育受阻,成为 僵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