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杂文作品中的冷幽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鲁迅杂文作品中的“冷幽默”
高玉华
02秋汉语言文学(本科)
摘要:
鲁迅的杂文,字字珠玑,铿锵有力,充满了战斗力,透出一股“冷幽默”。“冷幽默”,顾名思义,即一种冷峻而幽默的艺术笔法,是一种极具挑战色彩的文学风格。鲁迅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冷竣而严肃的,但那决不是他的全部,鲁迅还是一个全身被幽默感充斥着的人。那种幽默不是哗众取宠、一笑了之,而是一种从骨髓里溢露出来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和犀利深刻。真正客观地认识鲁迅杂文中的“冷幽默”,我认为既要拨开罩在他头上的绚丽光环,又要抛开一些固有的成见。我们既不能把他捧上天,也不能把他骂得一钱不值。首先,就其创作杂文的思想态度、“冷幽默”的语言技巧和“冷幽默”在鲁迅杂文风格上的表现的分析,谈谈鲁迅杂文作品中的“冷幽默”的主要表现;其次,从社会原因、个人原因及其写作环境三个方面,探讨鲁迅杂文中的“冷幽默”的形成原因;最后针对鲁迅杂文作品中的“冷幽默”独具特殊的时代性和特殊的鲁迅个性,以及与当代杂文的创作关系,谈谈对鲁迅杂文作品中“冷幽默”的评价。
当然,鲁迅杂文运用“冷幽默”的艺术形式对封建主义思想与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那些如匕首、似投枪般的文字,显示出彻底的不妥协的战斗精神。在当时社会看来,鲁迅杂文中的“冷幽默”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惊醒世人、开启民智、针砭时弊、揭露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进步的革命意义。鲁迅的杂文给现代一些杂文作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对20世纪中国杂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鲁迅说过:“‘中国的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可以说,时至今日,鲁迅杂文仍是我们认识中国
人,认识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最切实可靠、最生动深刻的文本。关键词:鲁迅杂文冷幽默语言技巧
鲁迅的杂文,字字珠玑,铿锵有力,充满了战斗力,透出一股“冷幽默”。“冷幽默”,顾名思义,即一种冷峻而幽默的艺术笔法,是一种极具挑战色彩的文学风格。是的,鲁迅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冷竣而严肃的,但那决不是他的全部,鲁迅还是一个全身被幽默感充斥着的人。那种幽默不是哗众取宠、一笑了之,而是一种从骨髓里溢露出来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和犀利深刻。真正客观地认识鲁迅杂文中的“冷幽默”,我认为既要拨开罩在他头上的绚丽光环,又要抛开一些固有的成见。我们既不能把他捧上天,也不能把他骂得一钱不值。笔者仅就其杂文作品中的“冷幽默”的主要表现、“冷幽默”的形成原因及对其杂文中“冷幽默”的评价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鲁迅杂文作品中的“冷幽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鲁迅创作杂文的思想态度上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创作思维和心态造就了鲁迅特色的“冷幽默”。
青年时期的鲁迅东渡日本,怀着“科学救国”的梦想,在仙台学医,希望回国后救治像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直至一部日俄战争时事幻灯片的观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片中以中国人做示众(砍头)的对象和看客的情景,使他心灵上受到很深的刺激,觉悟到国人体魄即使再健壮,精神上麻木不仁,也是没有用的,于是他毅然决定弃医从文。回国后,鲁迅一直痛苦地思索,沉默了近十年,继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后,便开始以他那支“金不换”的笔,与各种黑暗势力作斗争,以此拯救国民的灵魂。鲁迅在进行小说、散文创作的同时,又在《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杂文。20世纪是中国杂文形成独立文体并进而获得大发展的世纪,在这个过程中,鲁迅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其作品数量最多,影响
最大。据统计,鲁迅一生的创作量约有一百七十万字,其中杂文便有一百三十五万字。鲁迅以丰厚的创作实绩成为20世纪杰出的杂文大师。
鲁迅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能够针砭时弊,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鲁迅在杂文中大量运用了“冷幽默”作为武器,来作出对时代的感应。鲁迅一生都在战斗,怀着“立人”的理想,用冷峻幽默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遇了强暴,便死掉;将这类人物称赞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中国便得救了。”①既在冷峻的幽默中抨击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又表现了鲁迅忧国忧民的思想。鲁迅的杂文有理有据,切中要害才使其杂文有“匕首”般的犀利,正是鲁迅有深沉的情感,立志改变国人的精神,才会有那样辛辣而冷峻的幽默,从而使杂文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其次,鲁迅杂文作品中的“冷幽默”,突出表现在丰富的语言技巧上。细读其杂文作品,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形式。
1.大量运用反语修辞手法的“冷幽默”。“虽然有人数我为‘无病呻吟’党之一,但我以为自家有病自家知,旁人大概是不很能够明白底细的。……而批评家们曰:‘无病’。我实在艳羡他们的健康。”②好一个“艳羡他们的健康”,其实鲁迅是站在白话文作者的立场,运用反语抨击章士钊等帮闲文人思想上的不健康。2.杂文中经常引用中外名人名言,进行对比论证,从中挖掘出“冷幽默”的素材。“约翰弥耳说: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我们却天下太平,连冷嘲也没有。我想: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大家渐渐死下去,而自己反以为卫道有效,这才渐渐近于正经的活人。”③通过引用名言和中国的现实对比,指出中国之所以没有冷嘲,是因为人民思想的愚昧,整个国家死气沉沉,而自己能够大胆地站起来说真话,针砭时弊,才是一个正经的活人,否则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3.历史典故的运用,更能表现作品中的“冷幽默”。“‘幽默’一倾于讽刺,失去它的本领且不说,最可怕的是有些人又要来‘讽刺’,来‘陷害’了。倘若堕于‘说笑话’,则寿命是可以较为长远,流年也大致顺利的,但愈堕愈近于国货,终将成为洋式徐文长。”④“洋式徐文长”的典故一针见血地指出“幽默”蜕变为“说笑话”,就变成了中国“自造的舶来品”。
4.生动形象地运用各种比喻,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讽刺。在语言技巧上,鲁迅运
用比较多的形象比方生动地再现“冷幽默”的艺术手法。他常常娴熟地采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蔽常取类型”的笔法,使他的作品变成了犀利无比的解剖刀。“落水狗”、“二丑”、“洋场恶少”、“狐鼠鬼蜮”、“小虻”、“富家儿的鹰犬”、“无赖”、“覆面英雄们”、革命小贩”、“假堂吉诃德”等成了鲁迅笔下抨击一些反动帮凶和帮闲文人的代名词,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事象,都一一在他的笔下露出马脚、剥下假面、现出本相。
5.鲁迅十分擅长运用咬文嚼字的形式表现他作品中的“冷幽默”。“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而来主张男女平等的男人,却偏喜欢用轻靓艳丽字样来译外国女人的姓氏:加些草头,女旁,丝旁。不是‘思黛儿’,就是‘雪琳娜’。西洋和我们虽然远哉遥遥,但姓氏并无男女之别,却和中国一样的,——除掉斯拉夫民族在语尾上略有区别之外。”⑤鲁迅的咬文嚼字抨击了一些文人墨客们一味地追求洋文化,出现了文学创作上的“四不象”。
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鲁迅“冷幽默”风格的一种特有的形式。“林语堂先生是佩服‘费厄泼赖’的,⑥但在杭州赏菊,遇见‘口里含一枝苏俄香烟,手里夹一本什么斯基的译本’的青年,他就不能不‘假作无精打采,愁眉不展,忧国忧家’的样子,面目全非了。”小心谨慎的人,偶然遇见仁人君子或雅人学者时,如果不会帮闲凑趣,就必须远远离开,愈远愈妙。假如不然,不免要碰到和他们口头大不相同的脸孔和手段。晦气时,还会弄到卢布学说⑦的老套,大吃其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是鲁迅特有的战斗方式,且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冷幽默”的艺术手法,将对方攻击得体无完肤。
7.鲁迅在杂文中多次指名道姓地“骂人”,骂得淋漓尽致。无庸讳言,鲁迅一生在文章中确实指名道姓地“骂”过不少人,与之有过干涉的有百人上下,与其论争的重要人物,也有二三十人。正是因为梁实秋在文章里暗示了鲁迅是拿卢布津贴的共产党,有了想借当权者之刀来镇压对手的嫌疑,于是就有了鲁迅在《“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痛斥梁实秋为"乏走狗"。总之,鲁迅嘲笑成仿吾的"把守纯艺术之宫",斥责周扬为"奴隶总管",这些都是因为鲁迅的“骂人”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前提条件的。鲁迅的“骂人”,首先在于他的被骂,被攻击,甚至被一些派别、团体所围剿。
鲁迅的杂文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双关、谐音、谐意等手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