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终结版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把握文意

2.能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

3.能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

4.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把握本诗中诗人的情感及其变化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指导学生把握本诗的节奏,重音等,通过朗读体味诗中所含的感情

讨论法: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在适当地方给予点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在西方有一中精神叫做“酒神精神”,它最初是由席勒提出,的,后来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明确提出了“酒神精神”这一概念,它的主要内涵是生命本能的狂欢,着重肯定的是生命的自然本性。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里也孕育出来了一种关于酒的精神,这便是“诗酒精神”,在中国文人那里,诗与酒关系十分紧密,二者就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今天我们我们就一起走进李白的《将进酒》,去感受其中的诗酒精神。

2.题解

师:《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尽情自我意识和傲岸的精神。

“将”意思就是请,与《诗经.卫风.氓》中“将子无怒”中的“将”同意。

3.朗读环节

a.师:很多人肯定都会背这一首诗了,那么我现在就先检查一下大家,看看大家背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去看注释。

问题1:本首诗中提到的“主人”是指谁呢?

问题2:钟鼓馔玉是什么意思?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问题3.陈王指的是谁呢?

师:恩,很好,看来大家都是理解记忆的。

读前指导

师:我们知道李白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写得很雄健奔放、有一种豪放之风。诗中感情充沛,语句通俗,音节响亮,节奏明快。(ppt展示王安石说李白的诗“词语迅快”,所以在这类诗作的时候要高声诵读方能传达其情感气势)所以请你不要有所顾忌,高声读,忘情读,畅快读!

现在我们就去找找这种感觉,先自由朗读,记住:高声读,旁若无人地读

师:好,我们自由朗读就到这儿,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试着给我们读一下。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啊?

生:好,很有感情.......

我们说朗诵与朗读的区别主要在于对声音加以技术上的处理,这就要注重高低轻重、缓急。还要有感情。Xxx同学在这些方面处理地很不错。

师:大家通过预习以及听刚才同学的朗读,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了诗中的感情是大起大落,那么你感受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在诗句中找出证据,有些字或者词语能直接反映诗人的情感,有些情感需要同学们自己结合诗句,自己去感悟,总结。(抽一组人)这一组人,依次说,从诗的开头说起。

悲—乐观(欢、乐)—狂—愤激(教师点拨)—更狂放(癫狂)教师点拨—愁苦

4.感悟诗歌内容

师:诗人在与朋友酣饮的时候经历悲、欢、愤、狂、愤这一系列的情感变化,可谓是人生五味俱全。下边我们就顺着这一条情感线索一起走进诗中去去再一次感受一下诗人的这些感情。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看到流水都发发出会感慨,《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可见这并不是李白的独创,孔子在论语中就发出感慨:“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水成了时光的一种隐喻。在《长歌行》中有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就像是东流的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人生也是如此,我们如果不珍惜的话,只有老大徒伤悲。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们才背过的《春江花月夜》中有一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等等可见这并不是李白的独创,那么这并不是李白的独创,那么李白又高明在哪里呢?

师:大家先想象一下,当你看到站在黄河边上时,会有什么感受?

生:气势磅礴、壮观

师:恩,道出了黄河之水的特点。这里还有一个特点那便是诗人的感情特点,正是黄河之水的一泻千里、奔腾澎湃这种特点激发了诗人主观的豪迈之情,感情冲击了感觉,从而产生了一种虚拟和想象。“不复回”在表达诗人澎湃情感的同时,为我们呈现出来的是奔流不息、没有尽头的宏大空间。以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暗示的是韶光易逝。这一句它并不是孤立的,它为的是引出下一句,起到一个比兴的作用。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诗人在镜中看朱颜失,正如诗人在《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一样。早上还是青黑色,晚上就成了白色,人生短暂这等程度,这当然是一种夸张,这样的夸张就像放大镜和聚光镜一样,把人生的这种短暂凸显出来了,让人“悲从中来”。为人生短暂而悲的,是古典诗歌的传

统主题,曹操的《短歌行》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古诗十九首》中也写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里诗人以不秉烛游来排解心中的忧愁,无论是曹操的杜康解忧,还是秉烛夜游解忧都多少有点无可奈何,然而,李白这里把忧愁放在广阔的空间里,显得很豪迈。一种巨人式的悲伤。

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这两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所以应该读得有气势,有一种慷慨生悲的味道。请几位同学来读一下,想象一下,你在悲伤的时候是怎样一种感觉,试着用这种感觉把这句读出来。

B.欢/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问:从天生我材必有用中你读出了什么感觉?

说“必有用”,可见“此材”未被用。但李白从没有真正悲观消沉过,心中始终燃烧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和热情。他说“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每每自勉“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在《行路难》的最后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这才是真正的李白,从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坚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乐观精神。即使在他去世前一年,年已61岁,听说李光弼率军讨伐安史余孽,仍不顾年高体衰,请求从军。后因病中道折回,悲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第二年便病逝,终年62岁。“有用”且“必”,何等自信,何等乐观,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这李白愈挫愈奋的性格写照。

这一段逐渐进入喝酒的整体,节奏加快,天生我材必有用要读得掷地有声。

C.狂三字句,劝酒词,想象一下你就是李白,这个时候你要劝朋友喝酒了,你会怎样去劝?给我们读读。恩,很好,亲切,速度加快了。

D愤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