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的家的意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无归属的漂泊感
——论张爱玲的家的意象
关键词:家张爱玲
摘要:张爱玲的大多数作品中,对于“家”都是持否定态度的。

究其根源,也是由于张爱玲的独特生长环境导致的。

本文立足于张爱玲的成长足迹,剖析她关于文学创作中“家”这个概念的构建倾向,探讨张爱玲的写作特点与文风。

一、总论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民国就是一场散去的戏,曾经锣鼓喧啸的倾城故事,早已淹没在落落风尘中,不知所往。

那个被光阴拾起又抛弃的女子,看淡世间风花雪月,似水流年。

煮字疗饥,不过拈一片时光吹奏一番驳杂的记忆。

也许世间静下来时,能听到几许她的浅斟低吟,也许华丽的转身又会淹没了那声绝唱。

清冷高绝如他,不过淡眸一笑,远去天涯。

这边是张爱玲,生在在冷漠绝情的环境中,独立于风起云涌的时代里。

一直钦佩她能如此看淡世事,不起涟漪,也感叹她能在如此乱世之中,生活清贫却自如无拘。

二、张爱玲的家
张爱玲虽出身簪缨士族,但她的成长却是如此不幸。

从小看惯了父亲抽大烟、纳小妾的恶习,又在四岁的时候,母亲出国留洋。

张爱玲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的温暖,“在她生命中许多场宴会里,母亲总是缺席,却又无处不在。

”①于是,她成长的家里,就少了些许温暖和亲情,以致于在写作中她便不愿将家庭描写得过为美好。

张爱玲的第一部完整小说,大概是十岁读小学的时候写的。

故事结局是女主人公失恋自杀。

难以想象一个幼龄女子,竟要以自杀来结束她的习作,这又会是多么绝情与冷酷。

那时她接触最多的是家庭。

看到家里分分合合,争吵不休,她对人生难以有着更美好的希冀,因此映射到作品中便成为了悲剧式结局。

当然张爱玲也写过理想主义的小说《快乐村》,那是她梦想的一个天堂。

说明小小女孩心里对和平、自由、幸福的向往,这也正反映了她对现实中的种种不满。

但张爱玲后来说,这里的描写是“我最不能忍耐的新文艺滥调”,否定了这种写作的创造性。

张爱玲不愿有一个归属让她永远停泊,她习惯了浮萍般的漂泊。

初一的时候,她刊发了第一篇小说《不幸的她》,年仅十二岁的张爱玲描写额一个纯洁美好的女性被毁灭的悲剧历程。

那里面的家便支离破碎毫无温情。

在女孩长大时,母亲昏悖地要将她许给一个纨绔子弟。

女孩怒气冲冲地数说了母亲,把母亲气昏了过去。

这里面的女孩原型,便是她的母亲——黄逸梵。

然而黄逸梵虽有自由独立的精神,却没有在当年婚娉之时反抗到底。

于是,张爱玲写出了无奈又清醒的文字:
“我不忍看了你的快乐,更形成了我的凄清!别了,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无论怎样,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日。


父母离婚之后,张爱玲在心里表示赞成,甚至渴望父母早日结束他们悲剧的婚姻。

之后父亲另娶,张爱玲在后母的统治下过着屈辱的生活。

在张爱玲的《私
语》里有一段她被父亲打骂的情节:
“在这一刹那间空气凝固了。

爱玲在客厅呆站着,木然地没有任何准备,脑海中一片真空。

只见父亲蹬着拖鞋,啪嗒啪嗒冲下楼来,一把揪住爱玲的长发,恼羞成怒,拳足交加,边打边吼道:‘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她的头被打得左右摇晃,眼冒金星,耳朵也震聋了。

最后被打得瘫在地上,父亲还揪住她的头发一阵乱踢,好不容易才被祖母留下的老佣人何干不顾一切地拉开。


读到此处,我惊叹于张爱玲如此平淡的语气来描述她被暴打的经过。

“父亲蹬着拖鞋啪嗒啪嗒冲下楼来”,说明父亲当时的怒不可遏。

让人难以想象一个父亲竟会凶残至此。

张爱玲也许对父亲早已没有恨了,漠然与绝情比仇恨更可怕,以至于她不信任亲情。

在文学作品中也不愿描绘出一个美好的家庭来刺伤她的悲哀的成长记忆。

三、张爱玲的意象世界
1、《金锁记》
夏志清称《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似乎有些言过其实。

因为《金锁记》在其人性意义的社会普遍性上稍显逊色。

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位母亲形象,可曹七巧身为母亲,更是女人,更要体现女性特征,而她却在女性的被杀中,成为“家”的牺牲者。

她失去幸福,于是就成为了幸福的扑杀者。

女儿长安和儿子长白的婚姻都遭她破坏,家制造了另一个悲剧。

张爱玲在此对家的描写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畸变的家产生了畸变的人,而畸变的人又延续了畸变的家。

”②作品写长安的挑是非,使小坏,干涉家政,与母亲怄气,“活脱脱一个七巧”,虽是淡淡的几笔,却把人的无望与家的无望融为一体,揭示了家的更为阴沉的一面,它不仅造成了人的毁灭,更造成了家赖以延续的工具。

人的毁灭,可以造成家的毁灭,而工具的诞生,则为家的进一步变人为工具创造了条件。

“张爱玲的这种描写,实有剖骨析肉之痛,此处堪比鲁迅的冷峻与深刻,他们在国民性的审视上,一样的沉痛与清醒。

”③
2、《茉莉香片》
《茉莉香片》所写则是关于家的影响。

当父母不幸的婚姻,埋下了父亲对聂传庆的仇恨,而后母的介入更使这种仇恨全面地渗透在他与父亲的关系中。

所以,他在家中得不到丝毫亲情的关怀。

当聂传庆对于言丹朱的爱遭到拒绝后,他把对父亲和后母的积怨,对无法选择家庭的忿恨,转移到了言丹朱的身上。

由张爱玲的描写可以看出,真正的罪犯不是聂传庆,而是聂传庆的家,是这个家先行虐杀了聂传庆的生命,才使聂传庆成为虐杀另一个生命的凶手。

张爱玲把家作为聂传庆变态心理产生的背景,就使他的变态心理的产生具有了极强的逻辑力量:“播种无爱,只能收获无爱。


3、《倾城之恋》
张爱玲写家,绝不限于上述直接以家的故事为小说主体的那几篇。

实际上,张爱玲对于家的经历与体验,还写入那些不是以家的故事为主体的小说之中。

从这一角度看张爱玲,她的小说,无处不有家的存在,不是有其氛围,就是有其意象。

若连氛围、意象也没有,那也会有家的感觉。

白流苏是被家流放的人。

家在她的爱情冒险中,充当了一个并不光彩的角色。

比较而言,《金锁记》写的是一个从小家进入大家,而人在这个大家中逐渐沦失的过程;《茉莉香片》写的是离家的愿望,主人公强烈的希望生命的新生,可最
后还是生命的破碎;《倾城之恋》写出了回家的感觉,并通过最初离家和最后离家的烘托,突出了回家的无奈。

白流苏在离婚以后重新回到自己家中。

利益至上的哥嫂们在花光她的钱之后把她赶回前夫家。

若说这样的无亲情,发生于兄妹、姑嫂之间,体现了家在衰败中的情感扭曲,还情有可原,那么在此艰难中,母亲的冷淡则断绝了白流苏留在家里的最后一丝希望,这才是对亲情的彻底虐杀。

白流苏感到了被胁迫,离家成为她的不是选择的选择。

这不是她的成功逃离,而是家的成功排挤。

张爱玲在这里说明,只有离家,生命才有前途,哪怕这种前途并不辉煌,也比在家的阴暗要强上百倍。

四、总结
不论家的描写在作品中占有何种位置,张爱玲只要写家,那个家就给人以深刻印象。

从某种程度而言,它们往往构成作品的背景,由此预示人物的命运。

不论是铺陈式的写家,还是点缀式的写家,都具有这样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白落梅第23页
②《张爱玲的意象世界》刘锋杰薛雯黄玉蓉第53页
③《张爱玲的意象世界》刘锋杰薛雯黄玉蓉第5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