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做功问题 附答案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做功问题 附答案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做功问题 附答案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做功问题的讨论

【学习目标】

1.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2.理解摩擦生热及其计算。

【回顾摩擦力和功的概念】

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αcos Fs W =(其中F 为力的大小,s 为物体位移的大小,α为力和位移的夹角)

【关于摩擦力做功的讨论】

1、静摩擦力做功情况:

模型1:如图,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静止在地面上,求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和地面所受的摩擦力f ’的做功是多少?

模型2:如图,物体A 、B 相对静止,在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向前滑行了S 的位移,求A 所受的摩擦力f 和B 所受的摩擦力f ’的做功是多少?

综上所述:静摩擦力做功情况: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

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情况:

(3)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W f = 0 W f’ = 0 这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总和为: 0 W f = fs W f’ = -fs 这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总和为: 0

2、滑动摩擦力做功情况:

模型3:如图,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了S 的距离,求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和地面所受的摩擦力f ’的做功是多少?

模型4:如图,木板B 长为L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小物体A 以速度v 0滑上B 的左端,当A 恰好滑到B 的右端时恰好相对B 静止,此时物体B 运动了S 的位移,试判断A 、B 间摩擦力的做功情况。

模型5: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有两物体A 、B ,B 板长度为L ,现给A 加上一水平向右的力F 1,给B 加上水平向左的力F 2,如图所示,两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直到两物体分离,试分析A 、B 间摩擦力的做功情况。

综上所述:滑动摩擦力做功情况:

①滑动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对物体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②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总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且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一对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情况:

-③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有两种情况: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二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摩擦生热:Q=fs 相对)。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在曲线运动或者往返运动时所做的功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积。 W f = -fs W f’ = 0 这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总和为: -fs B 对A 的摩擦力:W f = -f(s+L) A 对B 的摩擦力:W f’ = fs 这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总和为: -fL V 0 V

对A 的摩擦力:W f = -FL 1 对B 的摩擦力:W f’ = -fL 2 为: -f(L 1 +L 2)=-fL

摩擦力做功和变力做功

功习题课:变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 、摩擦力做功1如图2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平板小车,车上放着一个滑块,滑块和平板小车间有摩擦,滑块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车的一端拉到另一端.第一次拉滑块时将小车固定,第 次拉时小车没有固定.在这先后两次拉动木块的过程中, 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块所受的摩擦力一样大 B.拉力F做的功一样大 C.滑块获得的动能一样大 D.系统增加的内能一样大2、质量为M的长木板放在光 滑的水平地面上,如图1-1-10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以某一速度沿木板表面从A端滑到B 点,在木板上前进了L,而木板前进s,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卩求: (1)摩擦力对滑块所做功的大小; (2)摩擦力对木板所做功的大小. (3)摩擦力对滑块和木板做功的代数和 "A# I 「1 图1-1-10 ①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零。 ②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总是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即恰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二、变力做功 功的计算公式W=FScosa只能用于恒力做功情况,对于变力做功的计算则没有一个固定公式可 用,对变力做功问题归纳如下: 1、微元法:当力的大小不变,而力的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时,这类变力的功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如: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等等。始终垂直呢? (1)马用水平力拉着碌子在场院上轧谷脱粒,若马的拉力为800牛顿,碌子在场院上转圈的半径是10米,求转一圈马对碌子做的功。 (2)用细绳系一小球,在水平面内运动一周,求绳的拉力做的功 (3)如图,设物体的质量为m,放在木板上,木板一端抬高的过程中,物体始终相对木板 静止,设物体升高了h,在这一过程中,判断摩擦力、支持力重力对物体做功情况。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摩擦力做功与能量转化问题 精品

专题 摩擦力做功与能量转化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2.理解摩擦生热及其计算。 【知识解读】 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如图5-15-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 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未动,则桌面对A 向左的静摩擦力不做功,因为桌面在静摩擦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移。如图5-15-2,A 和B 叠放在一起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拉力F 的作用下,A 和B 一起向右加速运动,则B 对A 的静摩擦力做正功,A 对B 的静摩擦力做负功。可见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是: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 (3)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2.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如图5-15-3,物块A 在水平桌面上,在外力F 的作用下向右运动,桌面对A 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做负功,A 对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不做功。 如图5-15-4,上表面不光滑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小铁块以速度 v 从木板的左端滑上木板,当铁块和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相对地面滑动的距离为s ,小铁 块相对木板滑动的距离为d ,滑动摩擦力对铁块所做的功为:W 铁=-f(s+d)―――① 根据动能定理,铁块动能的变化量为: k w =f s+d E ?铁铁=-()―――② ②式表明,铁块从开始滑动到相对木板静止的过程中,其动能减少。那么,铁块减少的动能转化为什么能量了呢? 以木板为研究对象,滑动摩擦力对木板所做的功为:w fs 板=――――――③ 根据动能定理,木板动能的变化量为:k E w fs ?板板==――④ 5-15-1 图 5152 图- -5153 图-- 5154 图--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做功问题附答案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做功问题的讨论 【学习目标】 1.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2.理解摩擦生热及其计算。 【回顾摩擦力和功的概念】 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αcos Fs W =(其中F 为力的大小, s 为物体位移的大小,α为力和位移的夹角) 【关于摩擦力做功的讨论】 1、静摩擦力做功情况: 模型1:如图,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静止在地面上,求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和地面所受的摩擦力f ’的做功是多少? 模型2:如图,物体A 、B 相对静止,在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向前滑行了S 的位移,求A 所受的摩擦力f 和B 所受的摩擦力f ’的做功是多少? 综上所述:静摩擦力做功情况: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 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情况: (3)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W f = 0 W f’ = 0 这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总和为: 0 W f = fs W f’ = -fs 这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总和为: 0

2、滑动摩擦力做功情况: 模型3:如图,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了S 的距离,求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和地面所受的摩擦力f ’的做功是多少? 模型4:如图,木板B 长为L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小物体A 以速度v 0滑上B 的左端,当A 恰好滑到B 的右端时恰好相对B 静止,此时物体B 运动 了S 的位移,试判断A 、B 间摩擦力的做功情况。 模型5: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有两物体A 、B ,B 板长度为L ,现给A 加上一水平向右的力F 1,给B 加上水平向左的力F 2,如图所示,两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 直到两物体分离,试分析A 、B 间摩擦力的做功情况。 综上所述:滑动摩擦力做功情况: ①滑动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对物体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②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总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且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一对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情况: -③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有两种情况: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二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摩擦生热:Q=fs 相对)。 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在曲线运动或者往返运动时所做的功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积。 W f = -fs W f’ = 0 这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总和为: -fs B 对A 的摩擦力:W f = -f(s+L) A 对B 的摩擦力:W f’ = fs 这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总和为: -fL V 0 V 对A 的摩擦力:W f = -FL 1 对B 的摩擦力:W f’ = -fL 2 为: -f(L 1 +L 2)=-fL

竖直情况下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竖直情况下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在水平情况下,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是有关的,不是无关。压力越大,最大静摩擦力越大。比如 一辆小车,装的东西越多,你想推动它就越困难。但是在竖直情况下,则完全不是这种情况。 水平情况下滑动摩擦力或者静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竖直情况下静摩擦力或者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注意:尽管在初中阶段,老师对静摩擦力这个东西讲得并不是很深入,但是毕竟中考经常出现这样的题型,因此,我们必须对静摩擦力这个东西作一个深入的研究。 1、切切记住:水平面上的摩擦力和竖直情况下的摩擦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做题时只要遇到考查竖直情况下的摩擦力,就要先来一个预警。务必保持清醒的大脑,必须牢牢地对二者加以区分,不要一律地套用物体在水平情况下的摩擦力。 2、即使在水平情况下,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也有极大的不同。 3 论物体是否滑动,根据二力平衡这个原则,静摩擦或者滑动摩擦力始终等于物体的重力。 4、在水平情况下,压力增大则滑动摩擦力一定增大。但是在竖直情况下,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例1、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分析:物体静止或者匀速下滑,都是平衡状态,所受的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选B。 第一:刚开始是静止状态:所以根据受力分析 垂直方向上重力等于摩擦力处于平衡状态 第二:后来是匀速状态,也是平衡状态 垂直方向上摩擦力还是等于重力 所以摩擦力没有变。 第三:竖直情况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水平力F有没有关系的。 第四:(初中物理考到力学的问题一般都要从“二力平衡”去考虑)静止在竖直墙壁上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重力G二力平衡,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G 物体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重力G也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G

第七章复习资料-变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

年级高一学科物理版本人教新课标版 课程标题第七章复习:变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 编稿老师张晓春 一校黄楠二校林卉审核薛海燕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复习,掌握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 2. 掌握摩擦力做功的基本特点,会求解摩擦力做功。 二、重点、难点: 重点:1. 变力做功的方法归纳。 2. 摩擦力做功的基本特点。 难点:滑动摩擦力做功和能量转化的特点。 三、考点分析: 内容和要求考点细目出题方式 选择、计算题 变力做功不同类型变力做功大小的计 算 摩擦力做功静摩擦力做功选择、计算题 滑动摩擦力做功 一、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1. 用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表达式为,其中是所有外力做功的代数和,△E k是物体动能的增量。如果物体受到的除某个变力以外的其他力所做的功均能求出,那么用动能定理表达式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2. 用功能原理 系统内除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系统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该系统机械能的增量。若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则机械能守恒(即为机械能守恒定律)。 3. 利用W=Pt求变力做功 这是一种等效代换的思想,用W=Pt计算功时,必须满足变力的功率是一定的。4. 转化为恒力做功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等效变换可将变力做功转换成恒力做功,继而可以用求解。 5. 用平均值 当力的方向不变,而大小随位移做线性变化时,可先求出力的算术平均值,再把平均值当成恒力,用功的计算式求解。 6. 微元法 对于变力做功,我们不能直接用公式θcos Fs W =进行计算,但是可以把运动过程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内可认为F 是恒力,用 求出每一小段内力F 所做的功, 然后累加起来就得到整个过程中变力所做的功。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称为微元法,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高中阶段主要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大小不变、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变力做功的问题。 二、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 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A. 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B. 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 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是等于零。 2. 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如图所示,顶端粗糙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具有一定速度的小木块由小车左端滑上小车,当木块与小车相对静止时木块相对小车的位移为d ,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为s ,则滑动摩擦力F 对木块做的功为W 木=-F (d+s ) ① 由动能定理得木块的动能增量为ΔE k 木=-F (d+s )② 滑动摩擦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 车=Fs ③ 同理,小车动能增量为ΔE k 车=Fs ④ ②④两式相加得ΔE k 木+ΔE k 车=-Fd ⑤ ⑤式表明木块和小车所组成系统的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与木块相对于小车位移的乘积,这部分能量转化为内能。 综上所述,滑动摩擦力做功有以下特点: ①滑动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对物体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②在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有两种情况: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机械能的转移;二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 ③在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总是负值,其绝对值恰等于滑动摩擦

关于摩擦力做功的讨论

关于摩擦力做功的讨论 一、滑动摩擦力 当两物体直接接触,接触面上有弹力出现,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接触面上有相对运动时,二者相互向对方施加阻碍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做功情况如何? 1.滑动摩擦力一定做功吗? 由以上对滑动摩擦力的描述,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滑动摩擦力一定做功。其实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尽管出现滑动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间,肯定有相对运动发生,但计算功的公 式中的s是受力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但两物体不一定全都相对地面有位移发生。 如图1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用细绳将A物体拴接于竖直墙上,两物体间、B与地面的接触处均不光滑,现用水平拉力将物体B匀速拉出,在拉出B物体的过程中,B对A的滑动摩擦力是水平向右的,而A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却是零,所以B对A的滑动摩擦力对A不做功。 判断滑动摩擦力是否做功,首先要搞清是哪个力对那个物体做不做功,关键是看这个物体在摩擦力的方向上相对地面的位移是不是零。 2.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吗? 由于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如两物体中甲对乙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总是与乙相对甲的运动方向对反,这也很容易得出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的错误结论。 判断滑动摩擦力是做负功还是做正功,首先还得搞清是判断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关键是判断该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它相对地面的位移方向间的夹角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90o,与此分别对应的是做负功、不做功、做正功。 如图2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静置一表面不光滑的长木板B,现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A以水平初速度v o从长木板的左端滑向右端。如图3、图4所示,在A未离开B前,A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f AB水平向左,A相对地面的位移s A方向向右,所以滑动摩擦力f AB对A做负功;B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f BA方向向右,相对地面的位移s B方向向右,滑动摩擦力f BA对B做正功。 3.一对滑动摩擦力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吗?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也不例外,如图2中的A、B两物体间,A对B施加滑动摩擦力f BA的同时也受到了作为此力的反作用力的B对A的滑动摩擦力f AB,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这两个力大小相等,设它们的大小为f,则上述过程中,这两个 力的功分别为:,。由于|s A|>|s B|,所以,W A+W B≠0。

判断摩擦力方向的几种方法和误区

判断摩擦力方向的几种 方法和误区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判断摩擦力方向的几种方法 1.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四种方法 (1)由相对滑动趋势直接判断 因为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如果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相对滑动的趋势很明显,就可以由相对滑动趋势直接判断.这是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基本方法。 (2)用假设法判断 所谓假设法就是先假设接触面光滑,以确定两物体的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3)由运动状态判断 有些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紧密相关,可以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 (4)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 由以上三种方法先确定受力比较简单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方向,再由牛顿第三定律确定另一物体所受静摩擦力方向.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由相对运动方向确定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 例题1: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放有一个质量为m 1的长木板,当质量为m 2 的物块以初速度v 在木板上平行于斜面向上滑动时,木板恰好相对斜面体静止.已知物块在木板上上滑的整个过程中,斜面体相对地面没有滑动.求:

(1)物块沿木板上滑过程中,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2)物块沿木板上滑过程中,物块由速度v 0变为v 0/2时所通过的距离. 关于摩擦力理解的“7个”误区 1.认为“摩擦力一定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而不一定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相反。 2.认为“静止的物体只能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物体只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并挤压的两个接触表面不光滑的物体之间.如果该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则有相互的滑动摩擦力;如果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并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则物体间有相互的静摩擦力. 3.认为“f N F F μ=中的N F 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压力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一种力,其方向总与接触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即属于弹力.重力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一般情况下两者不会相等,只有一些特殊情况时才会相等. 4.认为“摩擦力总是阻力” 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问的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阻碍物体问的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但不一定阻碍物体间的实际运动.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5.认为“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摩擦力做功》

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糙粗斜面向上滑,达到最高点后又滑回出发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上滑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值比下滑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值小 B .上滑过程中重力做功值比下滑过程中重力做功值小 C .上滑过程中摩擦力的冲量值比下滑过程中摩擦力的冲量值大 D .上滑过程中摩擦力做功值比下滑过程中摩擦力做功值大 答案:A 来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理解 如图所示,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以 7 m / s 的初速度从半 圆面的A 点滑下,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仍为 7 m / s 。若该物块以 6 m / s 的初速度仍由A 点滑下,则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 为( ) A.大于6m/s B.等于6m/s C.小于6m/s D.无法确定 答案:A 来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理解 如图,一物块以s m /1的初速度沿曲面由A 处下滑,到达较低的B 点时速度恰好也是s m /1,如果此物块以s m /2的初速度仍由A 处下滑,则它达到B 点时的速度 ( ) A 、等于s m /2 B 、小于s m /2 C 、大于s m /2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B 来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识记 如图所示在北戴河旅游景点之一的南戴河滑沙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滑道AB 和AB / (都可看作斜面)。甲、乙两名旅游者分乘两个滑沙撬从插有红旗的A 点由静止出发同时沿AB 和AB / 滑下,最后都停在水平沙面BC 上.设滑沙撬 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滑沙者保持一定 姿势坐在滑沙撬上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在B 点的速率等于乙在B / 点的速率 B.甲的滑行总路程比乙短 C.甲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一定比乙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大 D.甲、乙停止滑行后回头看A 处的红旗时视线的仰角一定相同 答案:D 来源:2004年高考江苏 题型:单选题,难度:应用 如图6甲所示,一质量为m 的滑块以初速度v 0自固定于地面的斜面底端A 开始冲上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返回A ,斜面与滑块之间有摩擦,图6乙中分别表示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V 、加速度a 、势能E P 和机械能E 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A B B / C

摩擦力做功

摩擦力做功 1.无论静摩擦还是动摩擦力,有可能做正功,或者负功,或者不做功。 2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3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负值 4.关于摩擦生热 1)滑动摩擦才生热,静摩擦不生热 2)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都“生热”,因此摩擦生热所涉及到的对象应该是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3)实质:通过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将系统的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即,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系统增加的内能 5.摩擦生热公式: Q热=f×d(d为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发生的相对路程) (1)当A和B同向运动时,A和B发生的相对路程是d=X A—x B (2)当A和B反向运动时(A向左B向右)A和B发生的相对路程是d=X A+x B

例1.质量为m的子弹以v0的初速度击中原来静止放在光滑平面上的质量为M 的长木板,当子弹打入金属块的深度为d时,子弹与长木板以共同的速度v m一起运动(即子弹停留在木板中),此时长木板在平面已滑行的距离为S。在子弹打入长木板的过程中,已知子弹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f, 请证明在子弹与木板摩擦的过程中,木板与子弹组成的系统产生的内能(热量)Q=f d 练习1,质量为m 的滑块以v的初速度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滑行,一段距离S后停下来,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素为μ,那么在滑行的过程() A.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μmgS,摩擦力对地面做功为0。 B.滑块增加的内能为 2 2 1mv C滑块和地面系统增加的内能总和为 2 2 1mv D滑块和地面系统增加的内能总和为Q=f d 练习2.如图,高度h=5m的光滑曲面的底端和水平传送带相切,传送带两轮的间距很大,传送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为v2=5m/s。质量为m=1kg的物体,曲面上从静止开始下滑,下滑到底端进入水平传送带上,由于两轮的间距很大,所以物体最终在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的运动,g=10m/s2.,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0.5,求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总热量Q

关于摩擦力做功的几类情况分析

关于摩擦力做功的问题 不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既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对物体做负功,还可能不对物体做功。力做功是要看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在哪个过程中做的功,而不是由力的性质来决定的。力做正功还是做负功要看这个力是动力还是阻力。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也可能与位移方向垂直。 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形。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如上图所示,平板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右端放一小木块,用力F拉平 板车,结果木块在平板上滑动,这时平板给木块的滑动摩擦力 f水平向右,木块的位移也向右,滑动摩擦力f对木块做正 功。滑动摩擦力不做功的情况如右图所示。A、B叠放在水平 面上,B用一水平绳与墙相连,现用水平力F将A拉出,物 体A对B的滑动摩擦力f水平向右,B的位移为零,所以,滑动摩擦力f对B不做功。 静摩擦力做功的情况可用上图所示的装置来说明。若用水平力F拉平板车,木块与平 板车保持相对静止,而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则平板车将给木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f(用来产生加速度),在木块运动过程中,此力对木块做正功。根据牛顿 第三定律,木块也将给平板车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f而平板车的位移 水平向右,故木块给平板车的静摩擦力对平板车做负功。如果放在水 平地面上的物体,用一水平力去拉但没拉动,此时物体受的静摩 擦力与水平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物体位移为零,所以静摩擦力 不做功。如果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位移不为零,静摩擦力做功也可能为零,如右图所示,匀速向右行驶的车厢内,用力将物块m压在左壁上,物块相对车厢静止,由力的平衡知, 车厢壁对物块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f,位移方向水平向右,故f与位移方向垂直,静摩擦力对物块不做功。

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09物理C 班陈加丙(094090125) 摘要:借助力传感器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力传感器能测出变 力,绘出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得到摩擦力与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验证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关键字:静摩擦、滑动摩擦 1、力传感器应用 力传感器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它既可以测量恒力,也可以测量变力。通过软件处理,可在计算机中显示出被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线。 2、实验原理 最大静摩擦力即静止与开始滑动的零界摩擦力。我将用力传感器来探究小桌面与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关系。我们知道,要使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那么物体就必须做匀 速运动,而实验中要使物体做严格的匀速直线运动是很难的,所以,图(1)的方法不 可行。图(2)中,传感器是 固定的,细绳不可以拉伸,且始终保持水平,用力F 水平拉 小桌面,逐渐增大力F,使小 桌面被向左抽出,只到小桌面快要离开物块为止。在小桌面 运动的过程中,物块竖直方向 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物块只受向右的细绳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物块相对的面始终静止,所以细绳拉 力大小始终等于摩擦力的大 小。即只要拉动小桌面,力 传感器测到的就是滑动摩擦 力大小。 3、操作步骤 根据图(2)布置实验器 材。连接好传感器,打开电脑中的DISLab 软件,先让细绳稍微松弛,点击调零。用力拉小桌面,逐渐增大拉力,使小桌面运动一段时间。就等到全过程的V-t 图。 4、实验结果 在上述操作后得到全过程的V-t 图如图(3)。图(3)中,开始一段是为零

的水平线,这段是调零后还没有 施加拉力;开始施加拉力,曲线 就开始上升,趋近于直线的这段 就是静摩擦力。显然,最高点就 是最大静摩擦力;接着小桌面开 始运动,物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 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桌面开 始运动,图线就立刻下降,稍后 就基本保持不变,保持的这段是 滑动摩擦的过程。显然,最大静 摩擦要略大于滑动摩擦。这也正 是我们进行此实验的目的。图(3)

静摩擦力做功情况剖析

静摩擦力做功情况剖析 两物体间出现静摩擦力作用时,两物体是相对静止的,但它们相对别的参考系可能是运动的,而且速度相同。静摩擦力是力学部分的难点之一,对静摩擦力的做功情况进行剖析,可以进一步深化对静摩擦力的理解。 1.静摩擦力是否做功?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功的计算公式谈起。公式中的f就是要计算做功的那个力,s是受力物体的位移,它的大小、方向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计算某力的功时均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在具体问题中,若受力物体可以简化为质点,则位移就是质点的位移,若不能简化为质点,则位移就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公式中的是位移方向与力的方向间的夹角。公式中力f、位移s、cosα,这三个量中只要有一个量取值为零,则功为零,即不做功。谈论静摩擦力是否做功,前提就是静摩擦力必须存在,接下来就是看s和cosα了,若s为零,即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相对地面静止,静摩擦力的功就是零,即静摩擦力不做功。若s不为零,但α=90o,即静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静摩擦力也不做功。除此之外,静摩擦力的功不会为零,也就是说静摩擦力会做功。 比如我们用手指夹起钢笔,平衡掉重力使钢笔相对手指静止的力,就是手指对钢笔的静摩擦力,它的方向竖直向上,当钢笔在空中沿水平方向运动时,手指对钢笔的静摩擦力不做功;当钢笔在非

水平方向运动时,手指对钢笔的静摩擦力对钢笔做功。 在静摩擦力存在的前提下,它是否做功,关键是看s或cosα是否为零。 2.静摩擦力做正功还是做负功? 在讨论了静摩擦力是否做功后,讨论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了。由公式可以看出,当静摩擦力方向与位移方向间的夹角小于90°,即α90°时,静摩擦力做负功。如上面所说的手指夹着钢笔在空中的运动,若向上运动,则静摩擦力的功是正功;如向下运动,则静摩擦力的功是负功。 静摩擦力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全在于静摩擦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间的夹角大小。 3.一对静摩擦力功的代数和是否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等值、反向、共线地分别作用于两物体,静摩擦力也不例外。那么,作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一对静摩擦力,它们分别对对方做的功的代数和是否为零呢?由于静摩擦力的施力者与受力者相对静止,它们相对地面的位移相同,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作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一对静摩擦力的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比如,将一个物体静置于水平地面,用水平拉力f去拉物体,物体仍静止不动,这时地面对物体及物体对地面的静摩擦力大小都是f,由于物体(质点)相对地面的位移是零,物体对地面的静摩擦

摩擦力做功几种求法

3 l 白城一中物理组 / 闫炜平 摩擦力做功计算是同学做题时容易疑惑的问题, 概括的说分为三种情况,下面举例说明: 一、在摩擦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的情况下,应该 用θ cos ? ? =s f W f 可求。 二、在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时,由微元法, 可将变力功等效成恒力功求和。 例1: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现 使物体沿任意曲线缓慢地运动,路程为s,物体与水 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拉力F做的功为多少? 解:由微元法可知:F做的功应等于摩擦力做功总和。 例2 :如图所示,竖直固定放置的斜面AB的下 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BCD的B端相切,圆弧面半径 为R,圆心O与A、D在同一水平面上,∠COB=θ。 现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斜面上的A点无初速 滑下,已知小物体与AB斜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小物体在斜面体上能 够通过的路程;(2)小物体 通过C点时,对C点的最 大压力和最小压力。 [解析](1)小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及摩 擦力做功,小物体最后取达B点时速度为零。设小物 体在斜面上通过的总路程为s,由动能定理得: ① 又 由①②式得: (2)小物体第一次到达C点时速度大,对C点压力 最大。 由动能定理④ 小物体最后在BCD圆弧轨道上运动,小物体通过C 点时对轨道压力最小。得: ⑥ 解⑥⑦式得 最小值 [注意,摩擦力做功的公式s f W? - =中,s一般是 物体运动的路程] 三、摩擦力大小、方向都在时刻改变时,速度V 越大时,压力 N F也越大,则由 N F fμ =可知 N F越 大,f也越大,摩擦力做功越多。 例1:连接A、B两点的弧形轨道ACB与ADB 是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它们的曲率半径相同。如图所 示,一个小物体由A点以一 定初速度v开始沿ACB滑 到B点时,到达B点速率 为 1 v若小物体由A点以相 同初速度沿ADB滑到B点时,速率为 2 v与的关系: () A 1v>2v B 1v=2v C 1v<2v D 无法判断 [解析]A 物体沿ACB运动过程中受竖直向下的 重力。垂直于轨道向上的支持力,沿切线方向的摩擦 力,其中重力、支持力不做功,摩擦力做负功,又据 圆运动的知识,支持力的平均值小于重力,摩擦力的 平均值较小。物体沿ADB运动过程中受竖直向下的 重力、垂直于轨道向上的支持,沿切线方向的摩擦力, 重力、支持力不做功,摩擦力做负功,而此过程中支 持力的平均值大于重力,摩擦力较大,而过程运动弧 长相同。所以沿ACB过程摩擦力做负功较小,到达B 点时速率较大,故选 A正确。 例2: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一个半圆形轨道,一 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从一端离地面高为h的A点自 由落下,恰好顺着圆弧运动,从另一端D点竖直向上 射出,其最高点B距地面的高度为h/2,接着物体从 B点又自由落下,返回到左边的 最高点() A 低于C点 B 高于C点 C 恰在C点 D 无法确定 [解析]B 物体沿ACDB运动过程中应用动能定 理可知:2/ mgh W f = 即:由功能关系可知:由C到D过程中机械能损 失为2 mgh, 同理可知:当物体由BD到C过程中损失机械能 小于2 mgh故球一定能够高于C点。 例3: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定着1/4圆弧 槽,圆弧槽的半径为R,它的末 端水平,上端离地高H,一个小 球从上端A点无初速滑下,若 小球的水平射程为S,求圆弧槽 阻力做功。 解:设小球脱离滑槽,开始做平抛运动的速度为 05年高考试题(选) 25.(20分)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 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 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 止出发绕O点下摆,当摆 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 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 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己刚 好能回到高处A。求男演员落地点C与O点的水平距 离s。已知男演员质量m1和女演员质量m2之比 ,2 2 1 = m m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C 点低5R。 (白城一中物理组/ 李松选 答案请见2版右下角) 大家一起来学习 如图所示,滑块A质量m=0.01kg,与水平地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用细线悬挂的小球质量均为 m’=0.01kg且沿x轴均匀排列。A与第一只小球及小 球与相邻小球距离均为s=2m,且从左至右悬挂小球 的线长分别为……当A与第一只小球间距 为2m时的运动速度且正好沿着x轴正 向运动。不计滑块和小球大小且当滑块与球、球与球 发生碰撞时机械能守恒,交换速度,碰后任一小球恰 好能在坚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 (1)最左侧悬挂小球的线长为多少? (2)滑块在运动中能与几个小球发生碰撞。 (3)求出碰撞中第n 的表达式。 [解析](1)设滑块与第一个 球碰撞前的速度为 1 v,由动 能定理得:2 1 umgs= - 一个球碰后瞬间球速 1 v v= 械能守恒得:2 2 1 2 1 2 1 2 2 1mv mgl mv+ =又因为 球在最高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所以悬挂在最左侧绳长 (2)对滑块由动能定理得2 2 1 0mv umgs- = - 所以滑块滑行的总路程m s25 =则滑块在滑行过 程中与小球碰撞个数5. 12 = =s s n,应取12个 (3)设滑块与第n个(n≦12)球碰前速度为 n v由 动能定理得2 22 1 2 1mv mv ns umg n - = ? -则滑 块与球碰后,球速 n n v v= '若第n个悬线长 n l到最高 点速度为n n v 对小球机械能守恒2 2'2 1 2 2 1n n n n mv mgl mv+ = 且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n n l mv mg2' =联立 以上各式g ugns v l n 5 ) 2 (2 - = [教师评语]这是一道力学习题,可用来培养同学们的 复合解题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 ①动能定理 ②机械能守恒 ③瞬间牛顿第二定律 ④弹性碰撞时(不损失能量) 由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可知,质量相等发生速度互换 现象。 (白城一中一年五班/ 史小汐投搞) ② 2 2 1 cos c mv AB mg mgR= ? -θ μ 第1版共2版主管白城一中教研所主办白城一中高一物理组排版:张学金李延铎我们的目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印刷:校本部印刷室 B C A cos= -fs mgRθ θ μcos mg f= μ R S= R mv mg N c 2 max = -③ s mg s s s s mg W n f ? = + + + =μ μ) ( 3 2 1 R mv mg N c /2' min = - ⑦ (1 mgR- ()mg ctg Nθ θ μ? - =cos 2 3 max B v ()R H g S v B - =2 2 2 1 B f mv W mgR= - ()R H mgS mgR W f - - =4 2 由平抛运动知识得:① 由动能定理得: ()mg Nθ cos 2 3 min - = 由①②得: ② m g ugs v l84 .1 5 ) 2 (2 1 = - = 1 2 2 l mv mg= ( 16 .0 2m n - =12 3.2.1 = n 2 / 10s m g= s m v/ 10 = 3 l 2 l 1 l 1 l

高中物理必修摩擦力经典习题及答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三节摩擦力 二. 教学要点: 知道静摩擦力的含义并能分析简单的事例,知道静摩擦力是可变的且有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含义,能用F=μF N进行计算滑动摩擦力。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三. 重点、难点解析: 1. 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而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存在滑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接触;②接触面不光滑;③两物体间有弹力;④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所以说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外部因素决定。当人的水平推力增大到某一值F m时,物体就要滑动,此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我们把F m(或者F 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故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F

(完整版)摩擦力做功和变力做功

功习题课:变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 一、摩擦力做功 1、如图2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平板小车,车上放着一个滑块,滑块和平板小车间有摩擦,滑块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车的一端拉到另一端.第一次拉滑块时将小车固定,第二次拉时小车没有固定.在这先后两次拉动木块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块所受的摩擦力一样大 B.拉力F做的功一样大 C.滑块获得的动能一样大图2 D.系统增加的内能一样大 2、质量为M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如图1-1-10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以某一速度沿木板表面从A端滑到B点,在木板上前进了L,而木板前进s,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摩擦力对滑块所做功的大小; (2)摩擦力对木板所做功的大小. (3)摩擦力对滑块和木板做功的代数和。 图1-1-10 ①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零。 ②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总是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即恰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二、变力做功 功的计算公式W=FScosa只能用于恒力做功情况,对于变力做功的计算则没有一个固定公式可用,对变力做功问题归纳如下: 1、微元法:当力的大小不变,而力的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时,这类变力的功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如: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等等。始终垂直呢? (1)马用水平力拉着碌子在场院上轧谷脱粒,若马的拉力为800牛顿,碌子在场院上转圈的半径是10米,求转一圈马对碌子做的功。 (2)用细绳系一小球,在水平面内运动一周,求绳的拉力做的功 (3)如图,设物体的质量为m,放在木板上,木板一端抬高的过程中,物体始终 相对木板静止,设物体升高了h,在这一过程中,判断摩擦力、支持力重力对物 体做功情况。

摩擦力及受力分析

摩擦力及受力分析学案 知识精解 一,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相对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 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定律 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即N F f μ=其中的F 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μ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2、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2)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 m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μF N 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m=μF N 3、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课本上的皮带传动图。物体向上运动,但物体相对于皮带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故摩擦力向上。 ②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而不一定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的。 如上例,摩擦力阻碍了物体相对于皮带向下滑,但恰恰是摩擦力使物体向上运动。 注意:以上两种情况中,“相对”两个字一定不能少。 这牵涉到参照物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物体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而牵涉到“相对运动”,实际上是规定了参照物。如“A 相对于B”,则必须以B 为参照物,而不能以地面或其它物体为参照物。 ③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不一定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 ④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但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二,受力分析 一,受力分析 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

功能关系之摩擦力做功专题

功能关系之摩擦力做功专题 一、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例1.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倾角为θ的倾斜传送带上,它能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下列关于物体A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描述,正确的是 () A.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时,A所受的摩擦力做正功 B.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所受的摩擦力做负功 C.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摩擦力对A不做功 D.无论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还是向下运动,传送带对物体A的作用力做功均相同 例2.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F拉B,以地面为参考系,使A、B 一起向前移动一段距离L,在此过程中() A.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 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增量 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 例3.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1 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大小为 5 2 μmg水平拉力F,当使A向右移动一段距 离S时,求:1)物块A机械能的增加量2)该过程中,A所受的摩擦力对A做的功

二、滑动摩擦力做功 例1.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在水平线上,其距离d=0.5 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并让其由静止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求: 1)整个过程中,小物块损失的机械能; 2)小物块最终停下的位置;765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 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它从静止开始运动,物块和小车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F f,当小车运动 的位移为x时,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最右端.若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求 1)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 2)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对小车做的功; 3)整个过程物块和小车间摩擦产生的热量; 4)整个过程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 例3.如图,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的木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左端与弹簧的自由端相距L,质量也为m物体P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将弹簧压缩x后又被弹回,最后停在木板左端(与木一起向右运动.若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求整个过程中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