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母语习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第一语言获得
语言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当然也是语言学、特别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语言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所学习的目标语言的顺序,可以分为第一语言学习、第二语言学习等;根据所学习的目标语言是否母语,可以分为母语学习(母语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因此母语学习又可分为标准语学习和方言学习)、本国的外族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等;根据所学习的目标语言是口语还是书面语,又可分为口语学习和书面语学习等;根据学习者是否有语言障碍,可以分为一般语言学习和特殊人的语言学习,如盲、聋、失语症等人的语言康复等。只有对这些各种各样的语言学习类型进行研究,才能对人类的语言学习能力有较为全面而深刻的把握,得到语言学习的理论和规律;也只有在这样的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规律的指导下,才能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本书主要讨论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关的问题。本节讨论第一语言学习。
一、第一语言获得理论
第一语言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生下来所学习的第一种语言。由于第一语言多是母语,所以第一语言学习常称为母语学习。许多学者认为,第一语言是儿童自然而然学会的,所以第一语言学习又称为第一语言获得或第一语言习得。第一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因此又称为第一语言发展。
比较其他语言学习,第一语言学习是最为成功的语言学习。儿童的智力比较低下,也没有学习语言的经验,没有正规的语言教师、教材和课堂,但是一般说来,没有语言学习障碍的儿童,大都能在四五年的时间里学会用地道的母语进行日常交际。这种语言学习成绩是任何成年人都无法企及的。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对儿童学习语言的这种神奇现象非常重视,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并由此产生了许多关于第一语言获得的理论。这些理论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一)后天环境论
后天环境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他们把语言看作是一种习惯,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早期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儿童的语言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是对成人语言的简单模仿。儿童生下来时大脑只是一张白纸,他听到成人的说话便受到了语言刺激,然后就模仿成人的话语。通过不断地刺激和模仿,儿童就学会了母语。
这种机械模仿说虽然比较合乎一般的外行人的看法,但是,却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一些话语儿童并不模仿,为什么儿童可以说出他从不可能听到的一些话语。如儿童常说的一些可笑的话就不一定是他从成人那里听到过的。为了克服机械模仿说的缺陷,人们又提出了“强化说”和“选择性模仿说”。
强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他认为,当儿童对成人语言模仿正确时,就会受到鼓励,从而使正确的语言行为得到强化;如果儿童对成人语言的模仿不正确,就不会受到鼓励,因而得不到强化。儿童就是在不断地强化中学会语言的。但是,许多研究发现,父母对于儿童的意义表达非常重视,但是并不太注意儿童语言形式上的正误;有时父母的强化对于儿童的语言学习并不一定发挥作用。这说明强化说还是一种不尽人意的理论。
选择性模仿说认为,儿童并不是对成人话语进行机械模仿的,而是有选择性的。当儿童对某种语言现象具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时,才会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模仿;而且模仿也不仅限于具体的语句模仿,儿童还会对语句的结构进行模仿,并依照这种结构造出新的句子。选择性模仿说比机械模仿说前进了一大步,指出了模仿的条件和模仿与新话语产生的关系。但是仅用模仿来解释儿童语言的发展,仍然是有偏颇的。
(二)先天决定论
先天决定论同后天环境论恰巧针锋相对,认为第一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而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乔姆斯基的“先天能力说”和伦内伯格的“自然成熟说”。
乔姆斯基极力反对行为主义的模仿说、特别是斯金纳的强化说。他认为,语言是由无限多个句子构成的,句子的无限性决定了儿童不可能对一个语言的所有
句子都进行模仿;但是儿童却可以听懂或说出他从未听到过的句子。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儿童是通过模仿学习语言的这种经典性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对儿童语言发展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这个装置具有一套抽象的全人类共有的语法系统和类似于语言学家一样的语言分析能力。当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成人语言之后,就会利用LAD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从中概括出各种具体语言(如英语、法语等)的语法规则;这些语法规则作为一些具体的语言参数,赋值到与生俱来的抽象的全人类共有的语法系统上,就像是给方程中的未知数代入具体的数值一样。这样儿童就学会了各种具体的语言。
伦内伯格是从另外的角度来强调语言学习能力的先天性的。他从多个方面比较了儿童生理发育和语言发展的同步关系,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同生理的发育一样,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比如儿童生下来时不会走路,但已具有了走路的可能性,后天的生理发育一旦成熟,儿童就会自然而然地走路。儿童生下来时也已经具有了语言能力,这种能力在后天的逐渐发育中成熟。许多生理发育都有一个发展的关键期或临界期,当过了发展的关键期或临界期之后,即使具有发展的条件,也不能再发展起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或临界期是几岁,学术界意见尚不一致,但是人们一般都承认它的存在。例如在印度发现的从小在狼群中长大的两个孩子,当她们回到人类社会以后,虽经专家细心教育,因过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而再也不能学会语言。
乔姆斯基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儿童的语言学习并不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充满创造的过程,并把第一语言获得同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联系在一起考察,是富于启发意义的。但是,他所说的LAD只是一种假设,人们还难以在大脑中找到它的踪迹。伦内伯格的理论使我们看到了先天因素和生理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但是他只是揭示了语言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而仅靠此来解释儿童的语言发展,显然是不够的。
(三)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是以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说为基础的。皮亚杰认为,语言学习能力只是认知能力的一种,儿童并没有先天的独立于认知能力的之外语言学习能力,语言的发展是受认知能力的发展制约的,是儿童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