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化学试题及试题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化学试题及试题分析

7.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列有关“At”“Ga”“Ce”“F”等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砹(At)属于过渡元素

B.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镓(Ga)元素的发现,证实了元素周期律的科学性

C.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82

D.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原理是F-在牙齿表面生成抗酸性更强的物质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以“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门捷列夫发明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50周年”

为引子,围绕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元素“At”“Ga”“Ce”“F”,考查考生对元素

周期表的结构、化学史话、原子结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等基础知识的记忆、

复现和辨认能力,引导学生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回归课本,掌握必备的化学基础

常识、化学史知识。

【解题思路】砹(At)属于第VIIA族元素,不是过渡元素。学生也可以从“砹”字的写法入手,从“砹”的汉字偏旁部首判断“砹”为非金属元素,而“过渡元素”

均为金属元素,A项错误;门捷列夫在列出的第一张周期表中为尚未发现的元

素留下了空白并预言了这些元素的存在及它们的性质。1875年以后,门捷列

夫预言的类铝(镓)、类硼(钪)、类硅(锗)元素的发现,证实了元素周期

律的科学性,B项正确;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58,质量数为140,中子数为

82,C项正确;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在口腔细菌和酶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有机酸使

牙齿表面的矿物质—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溶解。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原

理是F-在牙齿表面生成抗酸性更强的氟磷灰石[Ca5(PO4)3F],D项正确。8.福建水仙花含有芳樟醇,其结构如右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芳樟醇的说法错误的是A.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B.可以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

C.可作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原料(单体)

D.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取材于福建省1998年颁布的省花“水仙花”花香所含物质的主要成分,一方面弘扬乡土文化,体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结构决定

性质”的化学核心理念,来体现有机化学的教育价值。通过判断该有机物的结

构,来考查有机物性质、同分异构现象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同时考查考生对

简单有机反应的理解程度。

【解题思路】题干中最重要的信息是芳樟醇的键线式结构,通过观察键线式,芳樟醇中的羟基为醇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等取代反应,但不具有酸性,不能与NaOH溶

液反应,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芳樟醇的键线式结构含碳碳双键,学生可

以判断该有机物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可以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单

体,所以C项正确;芳樟醇和的分子式均为C10H18O,所以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项正确。

9.某同学模拟2019年春晚节目“魔壶”进行实验。将“魔壶”中盛有的FeCl3溶液依次倒入分别盛有约1 mL ①KSCN②AgNO3③NaOH浓溶液的3个烧杯中,实验现象各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①中,有血红色沉淀生成

B.烧杯②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烧杯③中,反应后所得分散系属于胶体

D.若用FeCl2代替FeCl3进行上述实验,实验现象依然各异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取材于2019年央视春晚的魔术节目“魔壶”,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试题不仅考查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

反应、络合反应,还考查分散系的种类、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是对

以往常见物质检验和鉴别等有关实验知识试题的呈现形式的变换。知识点多、

信息量大,重点检测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基本反应的掌握和辨识。

【解题思路】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发生络合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合铁溶液,不是沉淀,A项错误;FeCl3溶液和AgN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AgCl沉淀,该反应为复分解

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Fe(OH)3

为红褐色沉淀,所以反应后所得分散系为悬浊液,不是胶体,C项错误;若用

FeCl2代替FeCl3进行上述实验,FeCl2溶液和KSCN溶液不反应,没有现象,FeCl2

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FeCl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Fe(OH)3

先为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因此三个烧杯中的现

象仍然各异,D项正确。

10.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制取、性质检验、鉴别、判断等中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迷惑性强。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关注化

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对实验中易错、易混等薄弱环节的辨析能力。【解题思路】石蜡油的主要成分是饱和烷烃,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催化裂化,裂化得到

的烯烃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正确;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时,常用浓氨

水与生石灰(CaO)反应,将浓氨水滴入CaO中,CaO结合H2O生成Ca(OH)2并放

出大量的热,促使氨气逸出,产生的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项正确;浓

硝酸滴入Na2SO3固体中,其一,浓硝酸易将SO32-氧化成SO42-,而无SO2生成。

其二,浓硝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NO3能使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非SO2), C

项错误;锌比铁活泼,用金属锌和铁构成原电池,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项正确。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Q、R、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Q、Y与W分别同主族,X、Y、Q原子的电子层数之和为6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Q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Q>W>Y

B.Y的单质能与X、Q、R、W的单质发生反应

C.单质的沸点:Y>W

D.工业上,Q、R的单质都采用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制取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围绕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原子结构及元素有关性质,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律)、原子结构、离子半径、物质熔沸点、物质制备方法、元素及其化合

物性质之间关系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重点检测学生是否对已学知识融会贯通

及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特别是短周期主

族元素的有关知识,能理解和运用元素“位-构-性”的关系,对元素的简单

离子半径、物质沸点、制备方法等做出准确判断。

【解题思路】X、Y、Q是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原子的电子层数之和为6,由此可知X、Y、Q分别位于第一、二、三短周期,根据Q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判

断Q为Na元素;X与Q同主族,可知X为H元素。再结合X、Y、Q三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可知Y为O元素。Y与W分别同主族,Y为S元素。R

信息无明确指向,依据R元素的原子序数在Q与W之间,R元素可能为Mg、Al、

Si或P。Na+与O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O2-半径大,简单离子半径顺序应

为: Y>W>Q,A项错误;O2能与H2、Na、S、Si、Mg或P发生反应,B项正

确;常温下,S为固体,O2为气体,可知沸点:S>O2,C项错误;工业上可用

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制得金属Na或Mg,而Al、Si、P单质的制取通常不用

此法,D项错误。

12.利用如右下图所示装置,以NH3作氢源,可实现电化学氢化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为阴极

B.b电极反应式为2NH3-6e-=N2+ 6H+

C.电解一段时间后,装置内H+数目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