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熄灭了流浪儿的生命之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熄灭了流浪儿的生命之火
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童因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于垃圾箱之中。在流浪儿保护上,仅靠民间力量解决不了问题。虽然我们有相关法规,但不具体、不追责、难执行的条款如何保障流浪儿的生命之火不熄?
民政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要求到2012年年底,中国城市街面力争实现无流浪未成年人。
谁都无法否认,微博公益与政府救助在儿童保护问题上的高度正义立场,政府与民间以实际行动救援了许多处于窘困境地的儿童,在一线大城市已经基本实现了及时救援流浪儿童的目标。然而作为一个社会顽疾,流浪儿的出现有着深刻的背景,减少街面出现流浪儿,并不意味着产生流浪儿的原因消失。正相反,从街面消失可能使他们进一步远离主流社会视野、恶化他们的生存环境。
从现实来看,政府与社会救助力量面临的困难在于无法与底层对接。众多成年流浪者都不愿意主动寻求救助站等机构的帮助,更何况判断能力与行为能力更为低下的流浪儿童,他们更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健康管理。由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发起的运动式清理或治理,可以谋一时清净之效,却无法保证问题的长期解决。针对流浪儿救助,看上去考虑周到的公安、巡警、交警、城管“谁发现,谁处置”的原则,实际上还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里的老思路,表述上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但人人有责在实践中成了人人无责。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里,居然找不到一个专门的儿童保护机构来应对日益突出的儿童权益问题。
父母的抚养与监护责任、相关政府部门扶危救困的职责,在这起事件里以及许多类似案例中,到底该怎么追究?这样的无答之问反复出现,难道还不能引起足够的警醒吗?无论是制度细节的落实,还是鼓励民间力量的支持,都需要我们为孩子做得更多并尽快去做。而无论怎样,我们应该记住这5个男孩,记住他们曾在那个垃圾箱里捡到一个破旧的皮球,在围墙里玩耍的身影,因为也许这是他们唯一留下的温暖。
流浪儿烧垃圾取暖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新京报报道,11月16日清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流仓桥办事处环东路一垃圾箱内,发现5名男孩死亡,年龄均在10岁左右。毕节市委宣传部相关负
责人表示,接到相关情况报告后,贵州省委省政府和毕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毕节市立即成立了工作组展开调查。
经初步调查和勘验,5名男孩已排除外伤性致死和机械性窒息死亡,尸检结果显示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据介绍,在发现小孩死亡的垃圾箱内有木炭生火取暖的痕迹,公安部门目前已基本确定3名小孩身份,均为七星关区人,另外2名小孩身份尚在调查中。
据目击者此前描述,事发垃圾箱绿底白盖,近一人高、长约1.5米、宽约1.3米,盖可封闭。垃圾箱旁是一个拆迁工地,“孩子们在拆迁工地围墙里面,用一些写有广告语的塑料篷布、水泥砖和三合板围起来,并在里面住了好几天”。
救助流浪儿相关规定内容空泛
根据2003年8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并对救助站进行指导、监督。公安、卫生、交通、铁道、城管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规定(简称《意见》),民政部门要积极开展主动救助,引导护送流浪未成年人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城管部门发现流浪未成年人,应当告知并协助公安或民政部门将其护送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对突发急病的流浪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和民政、城管部门应当直接护送到定点医院进行救治。
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落实政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各方协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积极性,形成救助保护工作的合力。
法律滞后跟不上流浪儿保护
回到毕节这件事情上来。事发当夜,当地最低气温为7℃左右。在这个并不算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却发生这样的悲剧,实属人祸而非天灾。有目击者称,孩子们曾在边上拆迁工地滞留,住在用塑料篷布、水泥砖和三合板简单围起来的窝棚里。如果当地警方或救助站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悲剧当能避免。又或者,有路人多留个心,或当地有公益组织从事相关救助,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然而,这种种能够挽救他们命运的假设最终都未能变成事实,由此导致了悲剧发生。
这起悲剧暴露出不少问题,值得引起反思与追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劝阻、制止或检举控告。但从实际情况看,“共同责任”俨然变成了“共同缺失”,进而埋下了隐患。这中间,无论是父母未尽监护之责,或者是相关部门未履行职责,都表明全面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总结
社会的正常有序运作,还离不开民间公益组织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在对弱势人群救助方面,民间组织的参与可弥补政府反应缓慢、程序复杂等诸多不足。每年冬天,许多城市都有爱心组织和人士为流浪人员送棉被、冬衣等生活必需品。这类公益活动完全应得到政府部门的肯定与支持。政府部门还应规定,开通暖气的公共场所应对流浪人员开放,帮助他们躲避寒冷天气。如有民间组织关心这群流浪少年,劝说他们回家或给予照顾,悲剧也可能不会发生。
这些男童本不必躲进垃圾箱内取暖,但因为家庭、社会和有关部门未能及时出手,为他们生起温暖之火,这才掐灭了他们生的希望。这一起偶然发生的悲剧性事件,却由许多不该发生的情节组成。只有全面查究个中细节,才可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