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推理技术(人工智能)4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1=P(x)∨Q(x) C2=P(a)∨R(y)
我们需要用a替换C1中的x,两者中才有互否文字。然后 才能根据命题逻辑中的消解原理,得消解式
C3’ = Q(a)∨R(y)
所以,要在谓词逻辑中应用消解原理,一般需要对个体 变元作适当的替换。
9
2012-5-8
定义6 一个替换/置换(Substitution)是形如{t1/x1, t2/x2, …, tn/xn}的有限集合,ti/xi 表示用 ti 替换 xi 。其中x1, x2, …, xn是互 不相同的个体变元,称为替换的分母,ti 称为替换的分子;ti不 同于xi,xi也不循环地出现在tj(i,j=1,2,…,n)中。
②若该存在量词不在任何全称量词的辖域内,则用一 个新的常量符号(未曾在公式中出现过)代替该存在 量词辖域中的相应约束变元,这样的常量符号称为 Skolem常量。
3
2012-5-8
(5) 消去所有全称量词。 (6) 化公式为合取范式。
可使用逻辑等价式: ① A∨(B∧C) (A∨B)∧(A∨C) ② (A∧B)∨C (A∨C)∧(B∨C) (7) 消去合取词∧,以子句为元素组成一个集合S。 子句内的文字可含有变量,这些变量被理解为隐含 地受全称量词约束。 (8) 适当改名,使子句间无同名变元。
定义1 原子谓词公式及其否定称为文字literal,若干 个文字的一个析取式称为一个子句clause,由r个文字组成 的子句叫r —文字子句,1—文字子句叫单元子句,不含任 何文字的子句称为空子句,记为 或 NIL。
例如下面的析取式都是子句 P∨Q∨乛R P(x, y)∨乛Q(x)
2
2012-5-8
10
2012-5-8
定义8 设 ={t1/x1, …, tn/xn},λ={u1/y1, …, um/ym}
是两个替换;将集合{t1λ/x1, …, tnλ/xn, u1/y1, …, um/ym}中
凡符合下列条件的元素删除:
(1) tiλ/xi
当tiλ=xi
替换的定义的基本要求
(2) ui/yi
由步(5)得 乛P(x,f(x))∨[Q(x,g(x))∧乛R(x,g(x))] 由步(6)得[乛P(x,f(x))∨Q(x,g(x))]∧[乛P(x,f(x))∨乛
R(x,g(x))] 由步(7)得[乛P(x,f(x))∨Q(x,g(x))]∧[乛P(y,f(y))∨乛
R(y,g(y))] 由步(8)得{乛P(x,f(x))∨Q(x,g(x)),乛P(y,f(y))∨乛R(y,g(y))} 或
例如,上例中的Skolem标准型: x{[乛P(x,f(x))∨Q(x,g(x))]∧[乛P(y,f(y))∨乛R(y,g(y))]}
4
2012-5-8
例 求下面谓词公式的子句集 x{yP(x,y)→乛y[Q(x,y)→R(x,y)]}
解 由步(1)得 x{乛yP(x,y)∨乛y[乛Q(x,y)∨R(x,y)]} 由步(2)得 x{y乛P(x,y)∨ y[Q(x,y) ∧乛R(x,y)]} 由步(3)得 x{y乛P(x,y)∨ z[Q(x,z) ∧乛R(x,z)]} 由步(4)得 x{乛P(x,f(x))∨[Q(x,g(x))∧乛R(x,g(x))]}
类似地可以验证其他推理规则也都可以用消解原理推出。 这就是说,用消解原理就可以代替其他所有的推理规则。再 加上这个方法的推理步骤比较机械,这就为机器推理提供了 方便。
例 证明子句集{P∨乛Q, 乛P, Q}是不可满足的。

(1)P∨乛Q
(2)乛P
(3)乛Q
由(1),(2)
(4)Q
(5)□
由(3),(4)
定义3 子句集S是不可满足的unsatisfiable (or contradictory),当 且仅当其全部(或部分)子句的合取式是不可满足的。
虽然Herbrand从理论上给出了证明子句集不可满足的可 行性及方法(Herbrand域的定义、Herbrand定理以及相关方 法等这里从略),但在计算机上实现其证明过程却十分困 难。1965年Robinson提出归结原理,这才使自动定理证明变 成现实。
定义2 对一个谓词公式G,通过以下步骤所得的子句集 合S(子句集中各子句之间具有合取关系),称为G的子句集。
(1) 消去蕴含词→和等值词。可使用逻辑等价式:
① A→B 乛A∨B ② AB (乛A∨B)∧(乛B∨A)
(2) 缩小否定词的作用范围,直到其仅作用于原子公式。 可使用逻辑等价式: ① 乛(乛A) A ② 乛(A∧B) 乛A∨乛B ③ 乛(A∨B) 乛A∧乛B ④ 乛 xP(x) x乛P(x) ⑤ 乛 xP(x) x乛P(x)
1
2012-5-8
Herbrand理论
证明一个谓词公式的不可满足性是困难的,这是由于个 体变量论域的任意性,以及解释的个数的无限性。
但是,如果一个具体的谓词公式能够找到一个比较简单 的特殊的论域,使得只要在这个论域上该公式是不可满足的 ,便能保证该公式在任一论域上也是不可满足的,这将对不 可满足性的证明是十分有益的。
下面我们将项、文字(原子公式及其否定)、子句等 统称为表达式,没有变元的表达式称为基表达式,出现在 表达式E中的表达式称为E的子表达式。
定义7 设 ={t1/x1, …, tn/xn}是一个替换,E是一个表 达式;对E施行替换 ,即把E中出现的个体变元xj(1≤j≤n) 都用tj替换,记为E,所得的结果称为E在 下的例 (instance)。
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证明永假性, 即证明 F1∧F2∧…∧Fn∧W 的永假性,这实际上就是要证明 {F1,F2,…,Fn}∪{W}是一个矛盾集,也就是证明 F1∧F2∧…∧Fn和W是不可满足的。
J. Herbrand和Robinson在这个方向上先后作了卓越的研究工 作。首先,由Herbrand提出的Herbrand域和Herbrand定理,为自 动定理证明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由Robinson提出的归结原 理使自动定理证明成为可能。
需说明的是,在上述求子句集的过程中,当消去存在量 词后,把所有全称量词都依次移到整个式子的最左边(或者 先把所有量词都依次移到整个式子的最左边(得到前束范式), 再消去存在量词,即Skolemization,得到斯柯林范式),再 将右部的式子化为合取范式,这时所得的式子称为原谓词公 式的Skolem标准型。
6
2012-5-8
归结演绎推理是基于归结原理(亦称消解原理principle of resolution)的推理方法。归结原理是由鲁滨逊(John Alan Robinson)于1965年首先提出。它是谓词逻辑中一个相当有 效的机械化推理方法。归结原理的出现,被认为是自动推理 (AR: Automated Reasoning),特别是定理机器证明领域 ( Automated theorem proving, is currently the most welldeveloped sub-field of AR)的重大突破。
8
2012-5-8
例 用归结原理证明:R是 P, (P∧Q)→R, (S∨U)→Q, U 的 逻辑结果。 证: 我们先把诸前提条件化为子句形式,再把结论的非也 化为子句,由所有子句得到子句集S={P, 乛P∨乛Q∨R, 乛 S∨Q, 乛U∨Q, U, 乛R},然后对该子句集施行归结。 由于最后推出了空子句,所以子句集S不可满足,即命题公 式
= ·λ 则称为S的最一般的合一者(Most General Unifier),简称MGU。
11
2012-5-8
可以看出,如果能找到一个原子公式集的合一者,特 别是最一般的合一者,则可使互否的文字的形式结构完全 一致起来,进而达到消解的目的。
谓词逻辑中的归结原理
定义12 设C1,C2是两个无相同变元的子句,L1,L2分 别是C1,C2中的两个文字,如果L1和乛L2有最一般合一者, 则子句
乛P(x,f(x))∨Q(x,g(x)) 乛P(y,f(y))∨乛R(y,g(y)) 为原谓词公式的子句集。
5
2012-5-8
定理 谓词公式G不可满足 iff 其子句集S不可满足。 定理1把证明一个公式G的不可满足,转化为证明其子句 集S的不可满足。注意,这并不意味着G与S间等价。由 于在谓词公式G的化简过程中,为消除存在量词而引入了 Skolem函数,从而使子句集S实际上只是G的一个特例。 然而,可以证明G和S在永假性上是等价的,这成为建立 Herbrand定理的重要基础。
例 设C1=乛P∨Q∨R,C2=乛Q∨S,于是C1,C2的归结式为 乛P∨R∨S
7
2012-5-8
例 用归结原理验证: 分离规则(或假言推理): A∧(A→B) B 拒取式: (A→B)∧乛B 乛A 链式(假言三段论): (AB) ∧ (BC) (AC)
解 A∧(A→B) A∧(乛A∨B) B (A→B)∧乛B (乛A∨B)∧(乛B) 乛A (乛A∨B)∧(乛B∨C) 乛A∨C AC
Herbrand首先将合式公式标准化为子句集;然后在此基 础上引入Herbrand域(简记为H域),并证明只要对这个特 殊域上的一切解释进行判定,就能得知子句集是否不可满足 。他从理论上给出了证明子句集永假的可行性以及方法。
4.1 归结演绎推理Resolution deduction
p. 106
4.1.1 子句集的求取
若t1,t2,…,tn都是不含变元的项(称为基项),该替换称为 基替换; 没有元素的替换称为空替换,记作ε,表示不作替换。 例如:{a/x, g(y)/y, f(g(b))/z}就是一个替换;而{g(y)/x, f(x)/y} 则不是一个合法的替换,因为x与y出现了循环替换(x依赖y, y又依赖x)。
P∧(乛P∨乛Q∨R)∧(乛S∨Q)∧(乛U∨Q)∧U∧乛R 不可满足,从而R是题设前提的逻辑结果。
4.1.3 含有变量的消解
p. 110
替换与合一(用于谓词逻辑中的归结)
在一阶谓词逻辑中应用消解原理,不像命题逻辑中那样 简单,因为谓词逻辑中的子句含有个体变元,这就使寻找含 互否文字的子句对的操作变得复杂。例如:
当yi∈{x1,…,xn}
得到的集合仍然是一个替换,该替换称为与λ的复合或乘
积,记为 ·λ。
可以证明,替换的乘积满足结合律,即:
( ·λ)·u= ·(λ·u) 替换一般不满足交换律。
变量替换,使两个或多个表达式一致,称合一(unification)。 定义9 设原子谓词公式集S ={F1, F2, …, Fn},若存在一个 替换 ,使F1 =F2 =…=Fn ,则称为S的一个合一者(Unifier), 称S为可合一的。 一个原子公式集的合一者一般不唯一。 定义10 设原子公式集S的一个合一者 ,如果对S 的任何 一个合一者 ,都存在一个替换λ,使得
第4章 推理技术
4.1 归结演绎推理 4.3 产生式系统 4.5 不确定性推理
2012-5-8
引入:归结演绎
定理证明的实质是证明F1∧F2∧…∧Fn→W 的永真性。其 证明方法可分为二类:一是直接证明F1∧F2∧…∧Fn→W为永 真,即演绎法;二是间接证明(F1∧F2∧…∧Fn→W)为永假, 即反证法。
命题逻辑中的归结
定义4 设L为一个文字,则称L与乛L为互补文字complementary literals。
定义5 设C1,C2是命题逻辑中的两个子句,C1中有文字L1,C2 中有文字L2,且L1与L2互补,从C1,C2中分别删除L1,L2, 再将剩余部分析取起来,记构成的新子句为C12,则称 C12为C1,C2的归结式(或消解式resolvent),C1,C2称为 其归结式的亲本子句parent clauses,L1,L2称为消解基。
(3) 适当改名,使量词间不含同名指导变元和约束变元。 Hale Waihona Puke Baidu4) 消去存在量词。 消去存在量词,要进行变元替换。分两种情况:
①若该存在量词在某些全称量词的辖域内(如:xy, 则用这些全称量词指导变元的一个新的函数(未曾在 公式中出现过)代替该存在量词辖域中的相应约束变 元,这样的函数称为Skolem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