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也是衡量一节优质课堂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此结合我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兴趣,引导参与

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而浓郁的兴趣一直被认为是学习的润滑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重要的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里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获得成功。每一个学生在进入课堂的时候,都是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的,而我们的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要从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来教学。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就不需要学习,因为此时再学也只会是复习和表演。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有时总是会不自觉地假定学生不知道,或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味地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害怕学生把新课要学的知识都说出来。有时,教师也会流于形式地问:”你知道关于某某有关的知识吗?”但不等学生回答,就又立即断定:”学习了这节课,你们就会知道了。”当然,这都不能真正给学生自觉自主参与的机会。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无论是人

格建树还是智慧生成,都是在其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建构的,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符合学生需求并富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己读书、动手实践、大胆假设、尝试探究、合作讨论等多种机会,才能让学生在多种主动参与的活动中有所生成。

二、掌握方法,提高效果

1、学会“默读”

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经常的最重要训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朗读是一种声读,通过视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语言,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在因声解义、以声传情中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人说小学语文课是感性的,强调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这是对的,但不能以此忽视以至排斥冷静的思考。语文课上指导学生读书,既要重视朗读,又要重视默读。默读可以比朗读速度更快,也比朗读更有利于思考。朱自清先生说,默读就是看书,可见默读能力之重要。目前,课堂上常见的现象是齐读比较多,代替了学生个人朗读,其次是用朗读代替默读。其实,课堂上不能总是热热闹闹的,也要有沉静的时候,我们在强调书声琅琅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鸦雀无声,要让学生潜心读书静思默想,要有“静悄悄的精彩”,那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闪烁。

2、重视“悟读”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

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把字词的训练与语感的培养及课文的情境有效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课文灵魂深处的思想情感,从读对、读懂逐步走向读活,读出意思,读出内涵,读出智慧。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与文本对话,不断地思考、质疑、发现和探究,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和联想,拓展思维空间,成为有个性的读者,阅读兴趣越来越来浓厚,阅读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3、指导“精读”

精读是教师引导学生精确地把握文章重点部分的内容和层次关系,理解重点句段的含义,了解表现手法和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从而把握文章要点。这一环节涉及的问题是教材的重难点,往往也是学生理解的模糊点,其中包括学生层层质疑后留下来的深刻问题。教师应对疑难点予以点拨,再引导学生自学,而对学生模糊而又提不出疑问的地方,教师应旁敲侧击地引导学生再读重点段,启发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发现或提不出的问题。如教授《花瓣飘香》一课时,最后提出“为什么我要买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我母亲的窗前?”孩子们学完课文后虽有感悟,但只是浅层次的,经这问题一引导,学生思想开阔了,激起探讨的兴趣。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展开自学讨论。这样,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三、准确把握,抓住基本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再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同时借用学生的“情感与知识储备”让学生的思维与内心去触摸、碰撞作者灵动活跃的内心世界,从而发出由衷的真切感悟。通过学生的真切感悟,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运用字、词、句的教学展示语文的工具性,而阅读又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工具性、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总之,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话题,我们还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炫出最亮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