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学生培养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学生的培养意义摘要: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少数民族和极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上,高等教育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意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和其作用的分析,来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文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人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也是各族人民在长久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灿烂历史,具有多样性。

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如:东北大鼓、古伦木沓节、东北二人转、剪纸、女真谱评等。

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并且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利用与发展。

因此,黑龙江省于2006年成立了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并且各地级的非物质文化相关保护机构也都相继成立。

一、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黑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数量和种类。

目前,黑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名录共有203项。

这20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黑龙江省的旅游景点区域。

黑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两个特点:形态多样性、濒危性。

形态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黑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包括传统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知识与技能、手工艺及其表现上述文化形式的空间,从少数民族到多民文化,从饮食、
美术、体育竞技、建筑等到礼仪及其活动空间,星罗棋布、包罗万象,展现出了非凡的意识形态和浓厚的文化沉淀。

但是现今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民众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不力
由于黑龙江省政府、媒体以及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传承等方面的意识很淡漠,所以造成本土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淡薄,从而间接的造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

这对黑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发展方面百害无一利,所以对其的保护迫在眉睫。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匮乏
经调查显示,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人群呈现出老龄化严重的现象,平均年龄都在60岁左右。

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已经只剩下少数几个老人。

并且对于年轻人传统文化的教育极其缺失。

所以很多文化的传承已经到了后继无人的窘迫境界。

以此对于当年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兴趣的培养,已经是必行之路。

二、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意义
对于诸多大学生而言,生活大多是三点一线,其学习生活相对来讲较为单纯。

所以如果能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那既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也让大学生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高校学生来讲作用远远不止这些,还包括以下几点: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完善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素养。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包含了其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大学生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先人的勤劳和智慧,从而潜移默化到大学生的心中;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远大理想。

对大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可以使他们从中吸收和汲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有利于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能够健全大学生人格素养
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理智素养。

大学生在接触先人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能够深切体会到先人对于生活的勤劳智慧,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促进大学生的个性素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不同的先人留下来的,所以各有各的特色。

在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触中,可以受到各种不同文化形态的熏陶,对于自身的人格修养、审美意识和个性发展等都具有远大意义。

三、对大学生的培养途径
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真正能够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
是不多的,因此要通过一些有效途径来提高大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触度和增加其兴趣。

(一)成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一种自发的、具有很强的自主性的社团,一些年纪相当、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成立相关的社团,共同探讨黑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诸多内容,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可以相互影响,从而让每一个社团成员都掌握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并且潜移默化的形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二)增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选修课
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广泛、多样且具有实效。

如果本土高校学校能够增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那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其的关注度,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学校图书馆把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馆藏的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所以黑龙江省的各高校应该把地区特色作为馆藏的重要内容。

如果学校能够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程,不断建设和优化,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也起到了宣传作用。

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灿烂历史瑰宝,是先人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和精神产物,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度,要保护它们、爱惜它们,并且将它们一直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李茂慧.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6).
[2]童丽娜.任重而道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浅谈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j].北方音乐,2010(9).
[3]于富业. 论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5).
[4]孟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河南社会科学,2012(10).
作者简介:李影辉(1981-),女,汉,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